学术投稿

丙戊酸钠致高血氨性脑病1例报告

李云歌;张岚

关键词:
摘要:患者,男,60岁,因“情绪低落和高涨交替出现30年,心情差伴心慌6月”于2014年10月27日入院.患者8月前行脑CT提示:腔隙性脑梗死.入院时查体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楚,情绪低落,伴焦虑情绪和坐立不安,自知力存在.入院后血常规、生化、甲功、乙肝标记物、常规检查及脑电图未见异常,血尿酸516 μmol/L,甘油三酯1.92 mmol/L,血钾3.19 mmol/L.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灶.诊断:①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②陈旧性脑梗死;③低钾血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长时间机器人手术对患者内环境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长时间机器人手术对患者内环境的影响及术中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数据以及并发症.结果 采用机器人完成手术的14例患者,麻醉时间(456.5土92.4)min,手术时间(414.6±83.6) min,术中出血(408.7±46.8) ml.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剩余碱(BE)、血K+、血乳酸(Lac)、血糖(GLU)升高,手术2h时PaCO2和BE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动脉血pH、血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在术中下降,pH在手术2h时、HCT和HB在手术4h时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长时间机器人手术对患者内环境影响较大,术中易发生高CO2血症并导致酸中毒、高钾血症和血糖升高.

    作者:徐广民;董倩;喻杨阳;周杨;吴雪;兰志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胸腔镜下再次心脏房室瓣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总结胸腔镜再次心脏房室瓣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胸腔镜再次心脏房室瓣手术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资料.所有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皮上腔静脉插管联合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结果 本组患者25例,其中2例为第3次心脏手术.再次二尖瓣置换术11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2例及左房血栓清除术1例;再次三尖瓣置换术10例;再次三尖瓣成形术4例.手术时间(3.3±1.6)h,体外循环时间(96.5土26.9)min,低体温(32.4±1.5)℃.20例患者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5例患者室颤下完成手术,心脏切口缝合完毕后仍室颤者体外电除颤复跳.术后机械通气时间(55.9±114.0)h,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105.3±158.6)h,住院时间(9.5±6.3)d.全组患者发生围术期并发症6例(24.0%),术后院内死亡3例(12.0%).结论 胸腔镜下再次房室瓣手术能够避免正中开胸的风险,麻醉处理的重点包括术前评估、单肺通气、建立外周体外循环、注意心肌保护、避免体循环进气等.

    作者:雷迁;曾庆诗;钟执文;张晓慎;谢斌;黄焕雷;郭惠明;王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血白蛋白中氨浓度

    目的 探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血白蛋白中氨浓度的价值,加强药剂科对入血白蛋白的管理.方法 将同一生产批号的人血白蛋白中加入过量定量的钨酸钠溶液、硫酸溶液,使蛋白沉淀的同时,氨与硫酸形成硫酸铵留在滤液中,再加入酚显色剂、碱性次氯酸钠溶液显色后于波长630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 人血白蛋白内的氨在10 ~ 300 μmol/L范围内的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及回收率.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血白蛋白中氨浓度方法简单、准确,易于操作,适合基层医院监测人血白蛋白内的氨浓度.

    作者:张磊;粟珊;张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社区护士护理核心风险评估能力量表信度和效度的研究

    目的 探讨社区护士护理核心风险评估能力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为测量社区护士护理核心风险评估能力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工具.方法 2015年3~7月使用编制完成的社区护士护理核心风险评估能力量表对21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 总问卷的Cmnbach's a系数0.970,各分量表的a系数分别为0.939、0.958、0.912、0.913、0.942、0.889、0.873和0.927.结构效度分析提取出6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76.184%,各因子负荷均〉0.40,因子分析的结果与理论结构基本一致.结论 社区护士护理核心风险评估能力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一个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

    作者:马群华;蒋蓉;李艳;邓静;谢海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镶嵌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镶嵌治疗是一种采用内科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治疗模式,在围手术期各个环节中介入技术和外科手术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对于CHD,尤其是一些复杂的CHD的治疗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镶嵌治疗飞速发展,应用对象不断扩大,方法及疗效逐步提升,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本文将主要介绍镶嵌治疗在CHD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张泽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反向式提问”结合视频纠错在儿科护士PDA输液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反向式提问”结合视频纠错在儿科护士使用PDA输液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儿童血液肿瘤科30名在岗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撰写培训视频剧本并进行视频拍摄,使用PDA进行输液操作的视频纠错培训,运用自制“试卷”进行评价,对受培训者自身前后培训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后护士试卷评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P<0.05).结论 “反向式提问查对制度”能有效保证儿科患者输液安全,使用PDA协助查对可多环节控制护理差错事故发生,采用看视频纠错方式进行培训,可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作者:马晶晶;黄燕;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患者个案管理护理报告

    目的 探讨提升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护理质量的护理方案.方法 在个案管理、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指导下,通过结合个案管理护理小组讨论,对2015年1~5月入住我科的3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护理.结果 3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7~ 29天,未发生肠梗阻、感染、尿瘘、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3个月后随访时患者基本能自行控尿及定时排尿,且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较出院1个月时明显提高(P< 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引入个案管理照护模式,能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术后护理质量与患者生活质量,为有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及延续护理实施提供参考.

    作者:雷花;杨显芳;肖静蓉;邱明星;李丽莎;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医院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老年人群HIV防治工作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 2014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的302例60岁以上HIV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老年HIV群体数量2010 ~2013年逐年增加,2014年较2013年略有降低;男女比例6.37∶1,以60~69岁为主(70.86%);汉族多(95.36%);已婚有配偶者居多(68.54%);文化程度以小学多见(48.34%);农民多(34.77%),其次是离退休人员(31.79%);异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78.48%),同性传播少量存在(2.98%).结论 2010~2014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的老年HIV感染者以男性、60 ~69岁、汉族、已婚有配偶、低文化水平者为主,异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老年HIV患者人群逐年增加,应针对老年人群开展相关宣传工作,积极倡导自愿咨询检测.

    作者:朱义芳;王婷婷;李冬冬;秦冬梅;陶传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管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撤机拔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内科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呼吸、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相关生理指标变化,以及撤机时间、拔管时间、48 h内再插管率、拔管后无创呼吸支持率、留住ICU时间.结果 干预组撤机及拔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48 h再插管率、序贯无创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O2、SaO2、PaCO2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rhBNP用于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心肺功能改善显著,并且能缩短撤机和拔管时间.

    作者:张小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是临床疼痛诊疗中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在直接连续可观的视野下操作实施治疗,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神经阻滞的准确率和成功率.本文综述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作者:贺轲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比研究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手术后并发症的类型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 2015年268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8例手术患者中出现并发症83例,发生率30.9%.常见并发症包括:颅内积气33例,硬膜下积液12例,脑复张不良13例,血肿复发4例,颅内血肿4例,脑脊液漏及低颅压4例;少见并发症有:引流管导致脑损伤2例,术中和术后癫痫各1例,脑梗死1例,术后精神障碍4例,钻孔引流失败2例,头皮感染1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165例,偏瘫2例,死亡1例.改良术式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术式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GOS预后评分及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CSDH患者进行个体化围术期管理,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并作合理的技术改进,是提高CSDH患者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罗晟;何永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丙戊酸钠致高血氨性脑病1例报告

    患者,男,60岁,因“情绪低落和高涨交替出现30年,心情差伴心慌6月”于2014年10月27日入院.患者8月前行脑CT提示:腔隙性脑梗死.入院时查体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楚,情绪低落,伴焦虑情绪和坐立不安,自知力存在.入院后血常规、生化、甲功、乙肝标记物、常规检查及脑电图未见异常,血尿酸516 μmol/L,甘油三酯1.92 mmol/L,血钾3.19 mmol/L.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灶.诊断:①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②陈旧性脑梗死;③低钾血症.

    作者:李云歌;张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二叶瓣及永存左上腔1例报告

    患者男,14岁,以“发现血压升高3月余”于2015年1月28日收入四川省人民医院.患者3月余前体检发现血压180/80 mmHg,偶有阵发性心悸,多于休息时发作,能自行缓解,无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高血压家族史.在外院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控制欠佳,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可疑主动脉狭窄,腹部CT提示肾上腺结节.为进一步明确血压升高原因入院.入院查体及心电图未见异常.

    作者:陈丽君;李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气管支气管脂肪瘤1例报告

    患者,男,36岁,公司职员.因“刺激性咳嗽1月”于2013年10月收入四川省人民医院.自2013年9月以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咳嗽,干咳,无发热,无胸痛,无咯血,无潮热、盗汗,无消瘦,无喘息,无呼吸困难.2013年9月在外院摄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余未见异常;肺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考虑诊断“急性支气管炎”,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14天,咳嗽症状无缓解,于9月27日院外行胸部CT示左肺上叶支气管新生物生长(图1),无纵膈淋巴结肿大,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患者既往史无特殊,吸烟10年,每日20支.无饮酒嗜好.

    作者:杨凌婧;范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64例双相障碍躁狂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采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对照组采用喹硫平联合安慰剂治疗,采用双盲方法应用BRMS量表于治疗前和治疗1、2、4及6周后评定临床效果;采用副反应量表评价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BRM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点观察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发生不良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采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效果良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杨阳;任成军;张荣珍;邓德强;梁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的佳给药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新生儿科使用PS的HMD新生儿40例,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导管给药法,观察组于消毒气管导管后使用头皮针头将药物注入气管导管内,立即行复苏气囊正压通气,使药物充分弥散到各侧肺内.比较两组患儿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唇周及肢端发绀,无药物返流,给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肺漏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采用消毒气管导管后用头皮针头注入气管导管内,立即行呼吸气囊正压通气的方式,对患儿SPO2没有明显变化,无药物返流,给药时间短,值得推广.

    作者:张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微型T板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型T板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突及桡骨头均采用微型T板固定,并缝合修补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中立位固定2周,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15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愈合,肘关节无不稳定发生,无疼痛,肘关节屈伸功能平均120°,前臂旋前/旋后平均84°/65°.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 微型T板固定桡骨头及尺骨冠突骨折解决了粉碎骨折固定困难的问题,同时修补内外侧副韧带,大限度恢复肘关节的稳定结构,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作者:骆勇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凝血酶纤维蛋白聚硅醇序贯法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凝血酶纤维蛋白聚硅醇序贯法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聚硅醇序贯硬化栓塞法,对照组采用组织胶、聚硅醇序贯栓塞硬化法.观察两组止血成功率、仪器损害、再出血率、静脉改善、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出血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胃镜复查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发热、上腹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堵针、粘镜发生率及操作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聚硅醇序贯法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冯凯祥;鲜于剑波;杨培;竹建强;张献文;彭庆慧;游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胰十二指肠手术方式研究进展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生存率低,目前唯一有效的根治手段仍然是外科手术切除.由于胰腺癌的发病特性,使手术切除率低,而手术方式繁多,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就多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方式和各自的特点进行阐述.

    作者:廖东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同期60例肺功能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螺旋CT肺容积扫描与常规肺功能检查,收集两种方法检测出的各项指标并且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第1 s用力肺活量(FEV1%)和FEV1/FV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残气量(RV%)、肺总量(TLC%)、RV/TLC(%)以及3个肺气肿容积比例(E/L)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EV1%和FEV1/Fvc(%)与3个E/L指标为显著负相关(P<0.01),而RV%、TLC%、RV/TLC(%)与3个E/L指标为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CT容积扫描得到的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密切相关,其对COPD的诊断意义重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罗军;纪祥;张柏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