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君;李春梅
目的 探讨提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方法.方法 选择产科住院ICP患者274例,根据患者的疾病认知反应类型,以建立护士、医生、家属、病友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团队为基础,实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疾病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比较实施综合健康教育模式前后患者对ICP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院后孕期监测的依从性、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综合健康教育模式后观察组患者对ICP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得分、出院后孕期监测的依从性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疾病健康教育相结合,及家属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体现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原则,提高患者对教育知识的接受程度,可有效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叶小平;林华;廖夏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士护理核心风险评估能力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为测量社区护士护理核心风险评估能力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工具.方法 2015年3~7月使用编制完成的社区护士护理核心风险评估能力量表对21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 总问卷的Cmnbach's a系数0.970,各分量表的a系数分别为0.939、0.958、0.912、0.913、0.942、0.889、0.873和0.927.结构效度分析提取出6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76.184%,各因子负荷均〉0.40,因子分析的结果与理论结构基本一致.结论 社区护士护理核心风险评估能力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一个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
作者:马群华;蒋蓉;李艳;邓静;谢海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 cm以上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36例肾结石患者接受组合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总结分析进镜成功率、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放置输尿管通道鞘并置入输尿管软镜,进镜成功率100%;手术时间50~ 255 min,平均125 min;平均手术次数1.2次,其中行2次手术者7例;单次手术结石清除率75% (27/36),终结石清除率91.7%(33/36).术后发热2例,均经抗感染治疗好转,无感染中毒性休克;术后血尿1例,经冲洗后好转;形成石街2例,二次行输尿管镜治疗.术中均无输尿管穿孔、肾包膜下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组合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 cm以上肾结石安全有效,可部分替代经皮肾镜碎石术.
作者:黄建林;廖勇;安宇;黄翔;何鹏;刘竞;熊国兵;邱明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反向式提问”结合视频纠错在儿科护士使用PDA输液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儿童血液肿瘤科30名在岗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撰写培训视频剧本并进行视频拍摄,使用PDA进行输液操作的视频纠错培训,运用自制“试卷”进行评价,对受培训者自身前后培训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后护士试卷评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P<0.05).结论 “反向式提问查对制度”能有效保证儿科患者输液安全,使用PDA协助查对可多环节控制护理差错事故发生,采用看视频纠错方式进行培训,可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作者:马晶晶;黄燕;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中孕期筛查胎盘脐带入口位置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孕20~28周中孕期孕妇作常规产前超声检查1876例,予以常规胎儿检查后,观察脐带根部与胎盘连接的位置关系、脐血管走行及分支方向、数目,受检孕妇常规观察宫颈内口及其附近有无血管走行并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观察频谱特点.结果 1876例中检查出脐带入口异常99例(5.2%);边缘性胎盘脐带入口95例(5.1%);帆状胎盘4例(0.2%),其中1例帆状胎盘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2例帆状胎盘合并血管前置,另1例双胎之一帆状胎盘.4例帆状胎盘中3例妊娠至晚期行剖宫产,婴儿存活,1例经阴道分娩一死婴.除5例流失外,所有病例均经产后确诊.结论 中孕期是超声检查胎儿脐带根部与胎盘位置关系佳时期,可提高胎儿脐带入口异常的检出率,特别是帆状胎盘合并血管前置,可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良妊娠结局,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王铭;栗河舟;刘云;吴娟;王新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及世界上多数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老年癫痫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以及发病率均逐年上升,而且老年癫痫以症状性癫痫为主,多由于各种器质性病变而导致,脑血管疾病作为其首要病因得到了癫痫工作者广泛关注,随后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颅内肿瘤、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他少见原因如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代谢性疾病和药物使用也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就老年癫痫患者病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郭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血白蛋白中氨浓度的价值,加强药剂科对入血白蛋白的管理.方法 将同一生产批号的人血白蛋白中加入过量定量的钨酸钠溶液、硫酸溶液,使蛋白沉淀的同时,氨与硫酸形成硫酸铵留在滤液中,再加入酚显色剂、碱性次氯酸钠溶液显色后于波长630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 人血白蛋白内的氨在10 ~ 300 μmol/L范围内的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及回收率.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血白蛋白中氨浓度方法简单、准确,易于操作,适合基层医院监测人血白蛋白内的氨浓度.
作者:张磊;粟珊;张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与其死亡率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升高明显相关.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具有梗死面积大、患者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其危险分层模式主要包括CHADS2和CHA2 DS2-VASc,后者较前者更加方便指导医生是否使用抗凝剂.房颤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机制可能与高凝状态及血液中一些相关生物学标志有关.房颤引起的卒中是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并可以大大减少其死亡率及致残率,减轻社会和家庭沉重的负担.本文就心房颤动与缺血性卒中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娅君;王多姿;黄慧英;郭富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老年人群HIV防治工作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 2014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的302例60岁以上HIV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老年HIV群体数量2010 ~2013年逐年增加,2014年较2013年略有降低;男女比例6.37∶1,以60~69岁为主(70.86%);汉族多(95.36%);已婚有配偶者居多(68.54%);文化程度以小学多见(48.34%);农民多(34.77%),其次是离退休人员(31.79%);异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78.48%),同性传播少量存在(2.98%).结论 2010~2014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的老年HIV感染者以男性、60 ~69岁、汉族、已婚有配偶、低文化水平者为主,异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老年HIV患者人群逐年增加,应针对老年人群开展相关宣传工作,积极倡导自愿咨询检测.
作者:朱义芳;王婷婷;李冬冬;秦冬梅;陶传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型T板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突及桡骨头均采用微型T板固定,并缝合修补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中立位固定2周,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15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愈合,肘关节无不稳定发生,无疼痛,肘关节屈伸功能平均120°,前臂旋前/旋后平均84°/65°.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 微型T板固定桡骨头及尺骨冠突骨折解决了粉碎骨折固定困难的问题,同时修补内外侧副韧带,大限度恢复肘关节的稳定结构,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作者:骆勇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进行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肌骨超声在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随访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在关节炎症的早期阶段就发现滑膜炎、软骨的破坏和骨质侵蚀等,并可准确评估疾病活动度.本文就肌骨超声技术及其在RA诊治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邬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患者,男,60岁,因“情绪低落和高涨交替出现30年,心情差伴心慌6月”于2014年10月27日入院.患者8月前行脑CT提示:腔隙性脑梗死.入院时查体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楚,情绪低落,伴焦虑情绪和坐立不安,自知力存在.入院后血常规、生化、甲功、乙肝标记物、常规检查及脑电图未见异常,血尿酸516 μmol/L,甘油三酯1.92 mmol/L,血钾3.19 mmol/L.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灶.诊断:①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②陈旧性脑梗死;③低钾血症.
作者:李云歌;张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蛛网膜下腔麻醉简称腰麻,可引起交感神经阻滞、痛觉缺失以及运动阻滞.在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中应用广泛.目前已有20多个影响局麻药在蛛网膜下腔扩散的因素.本文就其中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的近期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董倩;兰志勋;梁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的佳给药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新生儿科使用PS的HMD新生儿40例,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导管给药法,观察组于消毒气管导管后使用头皮针头将药物注入气管导管内,立即行复苏气囊正压通气,使药物充分弥散到各侧肺内.比较两组患儿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唇周及肢端发绀,无药物返流,给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肺漏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采用消毒气管导管后用头皮针头注入气管导管内,立即行呼吸气囊正压通气的方式,对患儿SPO2没有明显变化,无药物返流,给药时间短,值得推广.
作者:张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胸腔镜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胸腔镜再次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及围术期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经皮上腔静脉插管联合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维持心脏跳动或室颤状态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结果 全组患者25例,其中再次二尖瓣置换术11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2例及左房血栓清除术1例;再次三尖瓣置换术10例;再次三尖瓣成形术4例.手术时间1.8~9.5h(3.3±1.6)h],体外循环时间37.0~154.0 min[(96.5±26.9) min],低体温(32.4±1.5)℃.20例患者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5例患者室颤下完成手术.全组患者发生围术期并发症6例(24.0%),术后院内死亡3例(12.0%).结论 胸腔镜下再次瓣膜手术能够在外周体外循环主动脉不阻断技术支持下实施,体外循环管理的重点在于维持充分的静脉引流和灌注流量,注意心脏和大脑等重要脏器的保护.
作者:钟执文;雷迁;张晓慎;黄焕雷;郭惠明;周成斌;章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生存率低,目前唯一有效的根治手段仍然是外科手术切除.由于胰腺癌的发病特性,使手术切除率低,而手术方式繁多,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就多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方式和各自的特点进行阐述.
作者:廖东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由于反复的上呼吸道阻塞导致的夜间低氧血症和睡眠呼吸暂停.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打鼾,睡眠中出现呼吸停止,白天嗜睡、乏力以及并发心脑血管及其他多器官功能损伤.其高危因素有肥胖、性别,年龄,绝经前后、家庭因素、颅面部解剖结构异常以及饮酒等.目前治疗OSAHS的主要手段有控制体重、手术、机械通气等,其中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成为OSAHS标准治疗方法.
作者:徐庆庆;李向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完成的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43例.房间隔缺损19例,其中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3例;二尖瓣瓣膜病22例,其中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7例,合并房颤者11例;单纯三尖瓣关闭不全者2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全组无术后残余漏、瓣周漏,无术中扩大切口,无二次开胸止血.体外循环时间31~147 min[(56±33)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7 ~ 95 min[(44±32) min];手术时间127~311min[(169±51)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8±1.5)h.胸液引流量75~350m1[平均(101±46)ml].术后住院时间(6.5±2.7)d.81.4% (35/43)的患者住院期间未接受任何血制品的输注.术后随访1 ~22个月,心功能均为Ⅰ~ Ⅱ级.结论完全胸腔镜下行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
作者:于涛;张晓慎;刘胜中;谭今;向波;蒋露;黄克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高分辨CT (HR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2例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HRCT表现.结果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HRCT表现为实变、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胸膜下间质增厚、牵引性支气管扩张、马赛克表现、碎石路征、肺气囊、纵隔淋巴结增大等征像.结论 免疫力低下患者近期出现肺部感染性病变,HRCT扫描可见前述间质性改变、对称性磨玻璃影、新发肺气囊及马赛克表现应高度警惕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作者:杨诚;蒋瑾;路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撤机拔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内科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呼吸、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相关生理指标变化,以及撤机时间、拔管时间、48 h内再插管率、拔管后无创呼吸支持率、留住ICU时间.结果 干预组撤机及拔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48 h再插管率、序贯无创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O2、SaO2、PaCO2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rhBNP用于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心肺功能改善显著,并且能缩短撤机和拔管时间.
作者:张小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