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观察

张兰

关键词: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给药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的佳给药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新生儿科使用PS的HMD新生儿40例,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导管给药法,观察组于消毒气管导管后使用头皮针头将药物注入气管导管内,立即行复苏气囊正压通气,使药物充分弥散到各侧肺内.比较两组患儿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唇周及肢端发绀,无药物返流,给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肺漏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采用消毒气管导管后用头皮针头注入气管导管内,立即行呼吸气囊正压通气的方式,对患儿SPO2没有明显变化,无药物返流,给药时间短,值得推广.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痤疮药物治疗进展

    痤疮的治疗是当今皮肤科医生所面临的难题之一,而现有药物的治疗则体现出痤疮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致病因素的多样性.目前治疗药物多种多样,本文将对常见治疗药物进行综述.

    作者:袁丹;陈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产前超声诊断帆状脐带入口的方法及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帆状脐带入口(velamentous umbilical cord insertion,VCI)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产后诊断为VCI患者的产前超声探查方法、时间及超声表现.结果 38例患者中,产前超声正确诊断30例,其中双胎型4例,双叶胎盘型1例,副胎盘型1例,血管前置2例;早孕期首次检出者1例,中孕期首次检出者26例,晚孕期首次检出者3例;产前超声误诊为边缘性胎盘脐带入口6例,漏诊2例.结论 掌握正确的产前超声检查胎盘脐带入口的方法和时机,能提高VCI的产前检出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作者:陈思佳;杨姣;尹鹤;张慧;刘学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患者个案管理护理报告

    目的 探讨提升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护理质量的护理方案.方法 在个案管理、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指导下,通过结合个案管理护理小组讨论,对2015年1~5月入住我科的3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护理.结果 3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7~ 29天,未发生肠梗阻、感染、尿瘘、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3个月后随访时患者基本能自行控尿及定时排尿,且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较出院1个月时明显提高(P< 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引入个案管理照护模式,能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术后护理质量与患者生活质量,为有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及延续护理实施提供参考.

    作者:雷花;杨显芳;肖静蓉;邱明星;李丽莎;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静脉铁剂与口服铁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静脉铁剂与口服铁剂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的疗效.方法 4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RL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3例,口服铁剂组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每次150 mg,2次/日;静脉铁剂组静脉滴注蔗糖铁注射液,每次100 mg,1次/周,总量1200 mg.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RLS评分、PSQI评分等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SF、Fe、TSAT、Hb均明显升高(P<0.05);口服铁剂组RLS评分和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铁剂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铁剂组SF、Fe、TSAT、Hb均高于口服铁剂组,RLS、PSQI评分均低于口服铁剂组(P<0.05).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蔗糖铁注射液能明显缓解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症状,并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夏芳;贺丹;汪昌雄;郑启刚;胡小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恢复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分娩产妇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后进行单纯的Kegel运动,观察组产后进行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尿失禁发生率和盆腔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和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盆底肌肉的张力,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有效减少尿失禁的发生,缓解盆腔疼痛,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林晓岚;孔紫靖;刘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64例双相障碍躁狂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采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对照组采用喹硫平联合安慰剂治疗,采用双盲方法应用BRMS量表于治疗前和治疗1、2、4及6周后评定临床效果;采用副反应量表评价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BRM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点观察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发生不良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采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效果良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杨阳;任成军;张荣珍;邓德强;梁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高龄食管癌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近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70~80岁高龄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腔镜组(48例)采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52例)采用传统的开放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拔管时间,检测术后1月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均多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PaO2均有下降(P<0.05),但腔镜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减少、术后恢复快、近期对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小波;丛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性胰腺炎遗传学研究进展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进展性、不可逆的胰腺外分泌及内分泌组织损毁性病变,终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损坏、糖尿病,甚至胰腺癌.CP病程迁延,其发病率在国内外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遗传基因异常在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尚无一致性定论.本文就国内外近几年CP相关突变基因进行综述.

    作者:朱雨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沙唑嗪与特拉唑嗪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沙唑嗪与特拉唑嗪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6例,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多沙唑嗪组(34例)及特拉唑嗪组(32例),多沙唑嗪组患者睡前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4 mg qn,特拉唑嗪组患者睡前口服盐酸特拉唑嗪片2 mg qn.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后糖脂代谢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TC、TG、LDL-C、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多沙唑嗪组低于特拉唑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沙唑嗪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拉唑嗪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多沙唑嗪在改善糖脂代谢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均优于特拉唑嗪.

    作者:谢蒂立;金静;钟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是临床疼痛诊疗中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在直接连续可观的视野下操作实施治疗,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神经阻滞的准确率和成功率.本文综述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作者:贺轲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凝血酶纤维蛋白聚硅醇序贯法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凝血酶纤维蛋白聚硅醇序贯法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聚硅醇序贯硬化栓塞法,对照组采用组织胶、聚硅醇序贯栓塞硬化法.观察两组止血成功率、仪器损害、再出血率、静脉改善、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出血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胃镜复查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发热、上腹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堵针、粘镜发生率及操作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聚硅醇序贯法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冯凯祥;鲜于剑波;杨培;竹建强;张献文;彭庆慧;游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长时间机器人手术对患者内环境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长时间机器人手术对患者内环境的影响及术中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数据以及并发症.结果 采用机器人完成手术的14例患者,麻醉时间(456.5土92.4)min,手术时间(414.6±83.6) min,术中出血(408.7±46.8) ml.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剩余碱(BE)、血K+、血乳酸(Lac)、血糖(GLU)升高,手术2h时PaCO2和BE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动脉血pH、血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在术中下降,pH在手术2h时、HCT和HB在手术4h时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长时间机器人手术对患者内环境影响较大,术中易发生高CO2血症并导致酸中毒、高钾血症和血糖升高.

    作者:徐广民;董倩;喻杨阳;周杨;吴雪;兰志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微型T板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型T板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突及桡骨头均采用微型T板固定,并缝合修补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中立位固定2周,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15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愈合,肘关节无不稳定发生,无疼痛,肘关节屈伸功能平均120°,前臂旋前/旋后平均84°/65°.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 微型T板固定桡骨头及尺骨冠突骨折解决了粉碎骨折固定困难的问题,同时修补内外侧副韧带,大限度恢复肘关节的稳定结构,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作者:骆勇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例.两组均给予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治疗,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干预,主要包括定期宣传教育、建立个人档案、改变生活习惯、坚持运动锻炼和积极开展交流等.观察比较两组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和控制率,以及生活方式.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按时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1年后干预组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抽烟酗酒、摄取高盐高糖高脂饮食、缺乏锻炼以及不良情绪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能提高降压效果,且生活方式显著改善,值得社区推广.

    作者:张晴;冯晓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病理性瘢痕与多种细胞因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病理性瘢痕是人皮肤受到创伤后真皮组织异常过度增生的结果,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众多研究均提示一些细胞因子在创伤愈合、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从而使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与降解处于动态平衡.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相关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之间的作用,为揭示病理性瘢痕形成机制和生物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一些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杜逸凤;潘宁;吴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管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撤机拔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内科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呼吸、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相关生理指标变化,以及撤机时间、拔管时间、48 h内再插管率、拔管后无创呼吸支持率、留住ICU时间.结果 干预组撤机及拔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48 h再插管率、序贯无创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O2、SaO2、PaCO2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rhBNP用于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心肺功能改善显著,并且能缩短撤机和拔管时间.

    作者:张小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医院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老年人群HIV防治工作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 2014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的302例60岁以上HIV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老年HIV群体数量2010 ~2013年逐年增加,2014年较2013年略有降低;男女比例6.37∶1,以60~69岁为主(70.86%);汉族多(95.36%);已婚有配偶者居多(68.54%);文化程度以小学多见(48.34%);农民多(34.77%),其次是离退休人员(31.79%);异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78.48%),同性传播少量存在(2.98%).结论 2010~2014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的老年HIV感染者以男性、60 ~69岁、汉族、已婚有配偶、低文化水平者为主,异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老年HIV患者人群逐年增加,应针对老年人群开展相关宣传工作,积极倡导自愿咨询检测.

    作者:朱义芳;王婷婷;李冬冬;秦冬梅;陶传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膜后巨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报告

    患者,男,82岁.因“偶然发现腹部包块9+月余”于2015年5月22日入四川省人民医院.病史:9+月前患者洗澡时偶然发现腹部包块,时感腹胀,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近期感腹胀加重,明显消瘦,进食欠佳,大小便正常.查体:一般情况可,体形消瘦,腹部稍膨隆,右侧腹部可触及一巨大包块,包块右侧缘达右腋后线,左侧缘达前正中线左侧约3 cm,上侧缘位于右肋缘下,下侧缘达脐水平线下约4 cm,呈椭圆形,表面光滑,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差,无压痛.

    作者:张杰;廖东旭;汪旭;董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房颤动与缺血性卒中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与其死亡率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升高明显相关.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具有梗死面积大、患者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其危险分层模式主要包括CHADS2和CHA2 DS2-VASc,后者较前者更加方便指导医生是否使用抗凝剂.房颤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机制可能与高凝状态及血液中一些相关生物学标志有关.房颤引起的卒中是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并可以大大减少其死亡率及致残率,减轻社会和家庭沉重的负担.本文就心房颤动与缺血性卒中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娅君;王多姿;黄慧英;郭富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EMA-CO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26例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放线菌素D、依托泊苷、氨甲喋呤、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方案(EMA-CO方案)治疗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2007年11月至2014年4月收治26例高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患者,均使用EMA-CO方案治疗,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实施诊疗计划,预防和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细心生活照顾和帮助,及时健康指导及心理支持.结果 26例患者共接受EMA-CO方案化疗124个疗程,平均4.8个疗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24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出现耐药,改用其他方案.结论 全面履行护士四大职责,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可以减少综合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保证EMA-CO方案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玲芳;常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