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妤;曾代文;严晓梁;陈达;胡纲
目的 加强综合性医院急诊质量控制,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法 根据上海市急诊质控标准,对浦东新区19家公立医院2008 ~2010年急诊运行情况进行质控考核.结果 持续急诊质控检查使各医院在急诊管理及急诊技能等方面不断改善,质控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加强急诊质控管理是促进急诊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建设和发展管理严格、配置合理、技术精湛的急诊队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作者:黄豪;李文放;林兆奋;杨兴易;杨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国家卫生部在2005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05 ~2010年)》中明确指出,要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科护士培训[1].专科护士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职业,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我院护理部高度重视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自2010年起,我院分别派护理人员参加四川省护理学会组织的ICU、手术室、急诊、血液透析室、肿瘤、伤口造口、糖尿病等专科护士培训学习,回院后护理部于2010年10月起陆续组建了护理专科小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惠;权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某科研单位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2010年某科研单位420名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结果 420例受检职工中79.8%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异常检出率位列前五位的是体重超重及肥胖(32.5%)、肝功能异常(32.3%)、血常规异常(16.9%)、肺功能异常(15.9%)、胸部X射线异常(15.4%);男职工体重超重及肥胖、肝功能异常检出率超过女职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工龄组之间体重超重及肥胖、肝功能异常、肺功能异常、胸部X射线异常、心电图异常、超声检查肝胆肾异常、血压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科研单位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40岁及以上男性职工是今后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的重点人群.
作者:宋明瑛;兰亚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术前切口局部浸润和术中腹腔内表面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30例,A组切皮前脐部切口及剑突下、肋缘下切口各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4 ml,手术结束前腹腔内喷洒0.5%盐酸罗哌卡因20 ml;B组不做任何处理.两组麻醉诱导、维持方法相同,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喉罩气道管理,术后持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后2、4、8、12、24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术后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4、8、12小时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术前切口局部浸润和术中腹腔内表面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范丹;兰志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阐述高原地区地理特点及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从急救机构、急救水平、后勤保障以及应急预案的实施等方面概述目前高原地区院外急救现况,并针对这些现况提出对高原地区院外急救工作的建议.
作者:公保才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碘伏和温盐水在脑室镜镜头防模糊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6月脑室镜手术患者40例,分为温盐水组和碘伏组各20例,分别采用温盐水和碘伏进行防模糊镜头处理,比较两组术中擦拭镜头发生率.结果 使用碘伏防模糊方法术中擦拭镜头的发生率低于用温盐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碘伏应用于脑室镜手术术中视野清晰,擦试镜头发生率低,提高手术效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潇潇;周功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肠吻合器在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救中心外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739例,其中器械吻合组526例(Billroth Ⅰ术式治疗485例,BillrothⅡ式34例,Roux-en-y胃肠吻合7例),手工吻合组213例(Billroth Ⅰ术式治疗194例,BillrothⅡ式15例,Roux-en-y胃肠吻合4例).结果 器械吻合组与手工吻合组比较,手术时间[(105.0±18.2)分钟vs( 154.0±35.1)分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1.2±6.4)小时vs(65.6±12.4)小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器械吻合组发生吻合口漏2例,无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5例;手工吻合组发生吻合口漏5例,吻合口狭窄2例,吻合口出血4例,器械吻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工吻合组(P<0.01).结论 术中应用胃肠吻合器能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宁波;陈仿;曾杰;先迪;张建成;李伟;胡卫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救模拟演练在提高急诊护理人员急救配合能力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培训小组和考核小组,根据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预设模拟病例,并制定操作流程和考评标准,将医护人员编成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医护配合协调,缩短了抢救时间,使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了急救配合要点,提高了急救能力,培养了预见性思维、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结论 急救模拟演练可强化急救意识,规范救治流程,缩短急救护士培训周期.
作者:胥丽;赵鲁;刘素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患者的佳护理方法,提高IABP治疗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10例不同原因导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其中9例采用床旁经皮穿刺股动脉置管,1例于心脏手术过程中置管,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IABP触发模式及触发比例.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逐渐减少,并发症少;8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1例因长时间不能撤离IABP家属放弃治疗.结论 在IABP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保证有效反博是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全面细致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陆蓉;熊恒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心脏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SCD)从发病到死亡非常快,常发生在看似健康的人,通常又不可预测,死亡率极高,国内院外SCD生存率不到1%,近我们对珠三角地区191.5万人口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为出院生存率2.85%,而国外先进水平可达到10%~30%.为探索适合我国院外SCD的防治措施,我们在国内早提出提高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生存率的主要策略,包括:①院外远程生命信息(心电、呼吸、血压)监测;②对高危人群家属心肺复苏(CPR)培训;③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进入家庭及公众启动除颤计划(public access defibrillation,PAD);④建立新型家庭—社区—医院—120急救网络平台.
作者:黄子通;杨正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某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抢救患者在急诊室的滞留状况,为进一步加快急诊抢救患者的分流,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急诊预检分诊数据库,回顾性调查分析某综合性三甲医院2010年全年急诊室抢救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不同月份、不同科室、不同去向抢救患者的滞留时间及可能的原因.结果 ①该院全年7966例抢救患者在急诊室滞留的时间为0.5~ 2998 h,中位数10 h(四分位数3~23 h);②不同月份抢救患者的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69,P=0.018),其中2月份短,5月份长;③患者对急诊抢救室床位占用时间长的4个科室依次为急诊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急诊科,合计达91.8%的总床位占用时间.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长的4位科室依次为急诊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胸外科;④不同去向的抢救患者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1.471,P<0.0001),其中以直接住院和自动出院患者的滞留时间长;⑤滞留时间24 h以上的抢救患者中,83.4%与相应的专科病房无床有关.结论 该家医院急诊室抢救患者的滞留状况比较严重,其中急诊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3个科室尤为严重,主要与相应专科的病房床位供应不足有关,医院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作者:叶立刚;张茂;周光居;沈伟锋;何小军;干建新;徐少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分析双腔股静脉置管与一次性内瘘针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4例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健康供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7例.分别采用双腔股静脉置管(试验组)与16 G内瘘针(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干细胞.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采集顺利程度、术中舒适度及采集物中的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计数.结果 两组供者采集物中的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计数均达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穿刺成功率、采集顺利程度、术中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腔股静脉置管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穿刺成功率高,采集顺利,并能增加供者舒适度,且不影响采集效率和效果.
作者:潘秀玲;王晓靖;彭文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严重钙化性主动脉瓣病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3例严重钙化性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同时行二尖瓣置换术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升主动脉成形术2例,Bentall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2例.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1例术后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其余术后均顺利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严重钙化的主动脉瓣病变手术死亡率高,术中应加强心肌保护,对钙化部分合理处理,能有效防止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
作者:韦柳炎;李明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6例每日注射2次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换用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在治疗第0周及12周分别记录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lc)及胰岛素用量.结果 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后胰岛素剂量无明显差异(P>0.05);低血糖事件共发生3人次.结论 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能有效并安全的控制血糖.
作者:杨颖;邓晨昕;高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训练用口呼吸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心理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53例,按手术的先后顺序间断分为对照组(26例)和试验组(27例).对照组术前采取用手捏鼻的方法训练患者用口呼吸;试验组术前采用纱条填塞患者鼻腔训练患者用口呼吸.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患者的心理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5.4%患者对纱条填塞鼻腔产生焦虑;试验组25.9%患者对纱条填塞鼻腔产生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2,P<0.05).结论 用纱条填塞患者鼻腔来训练患者用口呼吸的方法较传统的捏鼻方法效果佳,值得推广.
作者:马青华;贾平;廖天芬;安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麻醉医生不论采用何种麻醉方法,在围手术期必须始终保持气道通畅和气体交换良好,为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借助各种麻醉器械施行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保持气道通畅.面罩由于有可引起误吸且不易被发现,麻醉气体渗漏量大,同时还束缚麻醉医师的双手等弊端,在临床应用中有较大的局限性.喉罩是介于气管内插管通气和面罩通气之间的声门上通气装置,比气管插管操作简便,对呼吸道的损伤、刺激小,并发症少,能维持有效、可靠的通气而逐渐推广.
作者:何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家属需求.方法 采用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 CCFIN)调查80名ICU患者家属需求情况.结果 家属需求排名前10的条目中有6条是对患者病情的保证;不同教育程度、ICU经历、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家属需求的侧重有一定影响;有ICU经历的家属对于获取信息和病情保证的需求比无ICU经历家属的需求强烈(P<0.01);自费患者家属对自身的舒适需求高于公费和医保患者家属(P<0.01).结论 ICU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ICU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建立合作、信任的交流渠道,采取人性化管理,大程度地满足患者家属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蒋晓华;杨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42例ARDS患者,动态连续监测血气分析、血常规、血生化、胸部影像学检查、下呼吸道分泌物检查,评价心、脑、肝、肾、肠道等多器官功能状态,按照预后分生存组和死亡组,对确诊后第1、3、5、7天的CPIS分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第1、3天的CPI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5、7天的CPIS分值死亡组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和(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住院时间生存组显著高于死亡组,两组ICU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IS动态变化能反应患者病情变化,并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可作为初步评估ARDS病情及预后的简易指标之一.
作者:苏明华;宋孟龙;冯旋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微创外科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单纯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11月对1例单纯性心房颤动患者施行电视胸腔镜下心表双侧肺静脉隔离及左心耳切除术.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即刻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随访半年,维持窦性心律,无中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单纯性心房颤动具有微创、简单、安全、高效的特点,近期效果良好,其远期效果尚需长期随访及大宗病例观察.
作者:刘胜中;曾富春;丛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含有WW结构域的氧化还原酶基因(WW domain 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WWOX)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及p73、Bax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中WWOX、p73及Bax的表达,并以20例结直肠黏膜炎症为对照.结果 ①WWOX、Bax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86%、58.62%,显著低于结直肠黏膜炎症的65%、85% (P<0.01,P<0.05);二者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 0.01,P<0.05),且WWOX的表达在癌组织与浸润深度相关(P<0.05);②p73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炎症组(63.79%vs 30%,P<0.0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③WWOX与p73的表达无关(x2=0.072,P> 0.05),而与Bax的表达有关(x2=6.561,P<0.05).结论 WWOX、p73及Bax参与调控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且WWOX与Bax协同作用,在结直肠癌的预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作者:陈志英;何常;李佽;刘莉;刘都礼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