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性医院急诊专业质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黄豪;李文放;林兆奋;杨兴易;杨华

关键词:急诊, 质量控制, 管理
摘要:目的 加强综合性医院急诊质量控制,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法 根据上海市急诊质控标准,对浦东新区19家公立医院2008 ~2010年急诊运行情况进行质控考核.结果 持续急诊质控检查使各医院在急诊管理及急诊技能等方面不断改善,质控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加强急诊质控管理是促进急诊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建设和发展管理严格、配置合理、技术精湛的急诊队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28例儿童漏斗胸术前多层螺旋CT的诊断与评估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儿童漏斗胸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MSCT检查并诊断为漏斗胸患儿的CT资料,根据CT凹陷指数,将其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测量并比较三组患儿胸骨凹陷深度、CT凹陷指数、胸骨凹陷角度、心脏旋转角度及Haller指数五项指标的差异,分析心脏旋转角与其它四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28例均有不同程度胸骨凹陷,其中轻度凹陷14例,中度凹陷9例,重度凹陷5例;②胸骨凹陷深度、CT凹陷指数、胸骨凹陷角度、心脏旋转角度及Haller指数五项指标在轻、中、重度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③心脏旋转角度与胸骨凹陷深度、CT凹陷指数及Haller指数呈正相关(rs分别为0.736、0.873、0.881,均P<0.01),与胸骨凹陷角度呈负相关(rs=-0.731,p<0.01).结论 MSCT可准确显示漏斗胸的畸形程度及心脏受压旋转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

    作者:白林;彭泽华;梁洪;高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主要手段之一,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机械通气方式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俯卧位通气可以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但对是否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预后仍存有争议.本文主要就俯卧位通气的生理学效应、改善氧合的机制、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刘笑雷;张国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探索符合国情的急诊流程设计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方向会因各国国情、经济、急诊医学教育、体制的不同,在急诊医学发展水平和急诊流程上千差万别.急诊流程的设计应以时间为基线,建立完善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但我国目前急诊流程现状堪忧,急诊医学工作中的“急难险重”、工作环境的脏乱差、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专业化程度低、性价比低、流程僵化与缺少差异化、人性化服务等使得急诊科成为医疗纠纷的重灾区.为改善目前现状,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急诊流程,应:①建立“多维、立体、全覆盖、无缝隙”的紧急医疗体系;②确定核心价值观;③确立流程设计的指导思想;④寻求工具和切入点;⑤创建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ICU一体化、创伤中心与急诊救命手术室并设、胸痛中心等一站式服务模式,同时建立院内心肺复苏(CPR)机动小组,构建真正的急诊绿色通道,采取多样化与因地制宜的模式,不断进行优化,让全员参与有自我纠错能力、持续改进,通过以上方法设计出完全符合自身发展的急诊流程.

    作者:吕传柱;张海涛;张伟;黄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慢性胰腺炎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慢性胰腺炎的诊治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8月至2010年8月5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中,胆源性11例,占19.6%;酒精性29例,占51.8%%.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营养不良、消瘦、黄疸、脂肪泻等症状.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胰管狭窄、管壁结石与钙化情况.内科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结论 慢性胰腺炎应尽早明确诊断,去除诱因,给予内外科综合治疗,以延缓疾病发展.

    作者:陈杰;李俊;邓腾刚;何晓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对感染性疾病及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感染性疾病及脓毒症的诊断价值,为医院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临床怀疑为新发感染159例患者及急诊和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危重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分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COPD/AECOPD)、胰腺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PCT水平变化,以及PCT对危重病并发脓毒症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诊断符合率.结果 42.9%(33例)的SIRS患者PCT值在0.05 ~0.5之间,19.5%(15例)的患者PCT值>0.5;21.7%(5例)的COPD/AECOPD患者PCT值在0.05~0.5,52.2%(12例)的患者PCT值大于0.5;胰腺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PCT值会不断的升高,64.4%(38例)的患者PCT值都大于2.0.PCT对危重病并发脓毒症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7%、81.8%,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9.6%和88.2%,检测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18.2%和13.3%,对脓毒症的诊断符合率为84.0%.结论 PCT在感染性疾病中,随病情的加重水平增高,可以用来判断病情,且能够用于脓毒症的早期判断及预警,与血培养联合检测,可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株的产生,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

    作者:保勇;史梦;喻华;叶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局部应用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术前切口局部浸润和术中腹腔内表面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30例,A组切皮前脐部切口及剑突下、肋缘下切口各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4 ml,手术结束前腹腔内喷洒0.5%盐酸罗哌卡因20 ml;B组不做任何处理.两组麻醉诱导、维持方法相同,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喉罩气道管理,术后持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后2、4、8、12、24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术后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4、8、12小时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术前切口局部浸润和术中腹腔内表面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范丹;兰志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超声定位下穿刺治疗乳腺脓肿36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下,穿刺治疗乳腺脓肿替代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的可行性.方法 哺乳期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患者36例,在超声定位下穿刺乳腺脓腔,抽吸脓液,用含抗生素溶液冲洗脓腔.结果 本组36例共穿刺104例次,平均2.8次/例.拔针后暂时出现漏液3例,无需特殊处理,1~2天后自行愈合;13例经3次治疗痊愈;19例经4次治疗痊愈;4例经5次治疗痊愈.随访4周至6个月,无复发病例,局部无瘢痕,恢复哺乳20例,治愈率100%.结论 超声引导穿刺治疗乳腺脓肿创伤小,恢复快,无手术疤痕,简便安全可靠.

    作者:王励;龚菁菁;孙莹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海马苔藓纤维出芽与癫痫

    海马苔藓纤维出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是指齿状回颗粒细胞轴突异常出芽,与内分子层颗粒细胞形成突触.它由海马神经元丢失及癫痫发作的兴奋毒性导致,牵涉导向分子、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递质等多种分子,可增高癫痫发作的敏感性,被认为与癫痫反复自发性发作(spontaneous recurrent seizures,SRS)密切相关.

    作者:吴彬;孙红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院内推广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的实践与体会

    国家卫生部在2005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05 ~2010年)》中明确指出,要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科护士培训[1].专科护士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职业,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我院护理部高度重视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自2010年起,我院分别派护理人员参加四川省护理学会组织的ICU、手术室、急诊、血液透析室、肿瘤、伤口造口、糖尿病等专科护士培训学习,回院后护理部于2010年10月起陆续组建了护理专科小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惠;权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由我国临床试验用药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引发的思考

    阐述国内临床试验用药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关于临床试验用药物管理模式的思考:建立以临床试验用药房为中心枢纽的药物管理模式,实行专人、专职、集中管理.

    作者:肖妤;曾代文;严晓梁;陈达;胡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诊科护士进行场景模拟演练的作用

    目的 探讨急救模拟演练在提高急诊护理人员急救配合能力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培训小组和考核小组,根据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预设模拟病例,并制定操作流程和考评标准,将医护人员编成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医护配合协调,缩短了抢救时间,使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了急救配合要点,提高了急救能力,培养了预见性思维、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结论 急救模拟演练可强化急救意识,规范救治流程,缩短急救护士培训周期.

    作者:胥丽;赵鲁;刘素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LR4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及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BALB/c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NS)、哮喘组(OVA)和哮喘糖皮质激素治疗组(OVA/GC)制备动物模型,每组10只.取小鼠左肺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炎症改变;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脾单个核细胞CD4+ CD25+ Tr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及CD4+ CD25+ Tr上的TLR4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哮喘小鼠脾单个核细胞CD4+ CD25+ Tr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但该细胞上表达的TLR4平均荧光强度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哮喘小鼠CD4+CD25+ Tr百分率和该细胞上表达的TLR4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哮喘小鼠CD4+ CD25+ Tr数量的增加及TLR4的表达,可能是治疗哮喘的免疫学机制之一.

    作者:庞英;李敏;张剑波;姚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家属需求.方法 采用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 CCFIN)调查80名ICU患者家属需求情况.结果 家属需求排名前10的条目中有6条是对患者病情的保证;不同教育程度、ICU经历、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家属需求的侧重有一定影响;有ICU经历的家属对于获取信息和病情保证的需求比无ICU经历家属的需求强烈(P<0.01);自费患者家属对自身的舒适需求高于公费和医保患者家属(P<0.01).结论 ICU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ICU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建立合作、信任的交流渠道,采取人性化管理,大程度地满足患者家属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蒋晓华;杨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子宫骨外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骨外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wing's sarcoma/PNET)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层、高度恶性的小圆细胞肿瘤.发生于女性生殖道者罕见,发生于子宫者少见,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发生在子宫的总共不到50例[1].本文报告1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余绍兰;徐基成;王青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严重钙化性主动脉瓣病变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严重钙化性主动脉瓣病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3例严重钙化性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同时行二尖瓣置换术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升主动脉成形术2例,Bentall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2例.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1例术后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其余术后均顺利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严重钙化的主动脉瓣病变手术死亡率高,术中应加强心肌保护,对钙化部分合理处理,能有效防止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

    作者:韦柳炎;李明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185例寒冷性荨麻疹临床特征及三冷实验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寒冷性荨麻疹( cold urticaria,CU)的临床特征,增强对CU的认识.方法 采用频数分布法和集中度法分析185例不同年龄段CU患者的临床和三冷实验资料.结果 185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85;高发年龄段为31 ~40岁,未表现出明显季节集中趋势;55.68%的患者冷凝集素、冷球蛋白或冷纤维蛋白阳性,且存在三种异常免疫蛋白同时存在的现象,冷凝集素(滴度≥1:32)阳性率高达21.62%,其余次之.结论 CU作为一种冷刺激所诱发的荨麻疹,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麦涛;王有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对我国亚低温治疗现状的认识

    亚低温治疗是指通过控制性降低患者核心温度以保护器官免受损伤影响.至今,亚低温治疗作为一种脑保护方法已经用于多种脑损伤疾病中.并且逐渐发现在其他器官损伤时也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述评了亚低温治疗的应用范围、目前的临床研究证据以及国内的应用现状.讨论将来研究及临床使用亚低温治疗以改善器官损伤预后的注意事项.

    作者:张劲松;孙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有效、可持续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现场调研、快速评价法等多种方法,收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研发和筛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结果 在四川9个市县共推广了15项卫生适宜技术,共培训3579名医护人员,培训满意度达96.80%.结论 形成一套可行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包含组织、运行、激励、技术筛选等机制,同时应建立相应网络系统平台以及依托该平台开展综合管理.

    作者:王海江;廖菁;蔡力;韩亮;文永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前两种方法训练用口呼吸对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理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训练用口呼吸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心理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53例,按手术的先后顺序间断分为对照组(26例)和试验组(27例).对照组术前采取用手捏鼻的方法训练患者用口呼吸;试验组术前采用纱条填塞患者鼻腔训练患者用口呼吸.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患者的心理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5.4%患者对纱条填塞鼻腔产生焦虑;试验组25.9%患者对纱条填塞鼻腔产生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2,P<0.05).结论 用纱条填塞患者鼻腔来训练患者用口呼吸的方法较传统的捏鼻方法效果佳,值得推广.

    作者:马青华;贾平;廖天芬;安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利多卡因与不同剂量曲马多预处理缓解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剂量曲马多和利多卡因预处理缓解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250例ASA分级Ⅰ~ Ⅱ级、接受门诊手术的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各50例.T50、T100和T150组分别静脉预注射曲马多50、100和150 mg,L50组静脉预注射利多卡因50 mg,对照组(C组)接受等渗盐水静脉预处理,1分钟后注射异丙酚,注射期间采用四分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T50、T100、T150和L50组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50和T50组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00和T150组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明显低于L50和T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0和T150组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马多与利多卡因预处理均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50 mg曲马多和50 mg利多卡因减轻异丙酚注射痛具有同样的效果,曲马多100 mg和150 mg预处理具有更好的效果,但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作者:徐广民;林涛;范丹;兰志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