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蓓;陈金;熊俊浩
目的 了解我国烟酸缺乏病患者的临床表型特点及诊治相关问题.方法 对1例不典型烟酸缺乏病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详细报道,并对近年国内发表的资料完整的22例烟酸缺乏病患者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①报道患者以男性居多,成年患者构成比高,但儿童和老年也可累及,病程多为慢性;②常见诱因为酗酒、偏食,少数与服药等特殊因素有关,日晒是皮炎发生的主要促发因素;③不同患者临床表现中,皮炎、腹泻和神经精神症状可出现不同组合方式;④依据临床表现是主要的诊断方式,临床容易误诊;⑤治疗方案为特异性,一旦确诊常可达到良好的疗效.结论 烟酸缺乏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但临床表型存在很大差异性与隐匿性,容易导致误诊误治,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崔勇;高敏;李存涛;张鹏;唐金;林艳;张学军;杨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及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360例EH按住院日单、双号编号,再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健康教育组和非健康教育组,健康教育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系统高血压健康教育,非健康教育组仅单纯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血压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组血压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较非健康教育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全面系统的EH健康知识教育对老年EH患者的病情控制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卓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行下腹部、下肢或会阴部手术患者30例,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Ⅰ组)和盐酸布比卡因组(Ⅱ组)各15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分别注入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4.3 mg、0.75%盐酸布比卡因9 mg,术中酌情于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观察两种药物对感觉、运动神经的阻滞情况,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于Ⅱ组,感觉神经大阻滞时间大于Ⅱ组,Ⅰ组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短于Ⅱ组,大运动阻滞程度小于Ⅱ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表现为轻比重特性.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下腹部、下肢和会阴手术的腰硬联合麻醉,与盐酸布比卡因相比,具有感觉阻滞起效快,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刘春鸣;胡庆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2002年2月至2008年8月我院采用颅骨单一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4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红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状况,观察根除Hp是否有助血小板数的提升.方法 ITP组41例,对照组40例,采用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免疫快检卡诊断Hp感染状况.23例Hp阳性的ITP患者在治疗ITP同时加用抗Hp治疗后转阴17例,与ITP组中Hp阴性的18例在治疗后的血小板数进行比较.结果 ITP组和对照组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6.10%(23/41)、35.0%(14/40),ITP组Hp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23例Hp阳性的ITP患者抗Hp治疗后,转阴17例,与ITP组中Hp阴性的18例在治疗4~8周后血小板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p根除后血小板数恢复明显.结论 ITP患者Hp感染阳性率高于正常人,对于HP感染阳性患者给予根除Hp感染治疗有助血小板数的提升;对于ITP患者可常规行Hp检测.
作者:左赞;张帆;史克倩;刘斌;郭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ng factor-1α,HIF-1α)及葡萄糖转运体-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在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人恶性黑素瘤标本和22例色素痣中HIF-1α、GLUT-1的表达.结果 HIF-1α在恶性黑素瘤和色素痣中均有表达,但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色素痣(t=7.00,P<0.01);29例恶性黑素瘤组织表达GLUT-1阳性率82.8%,色素痣组织仅2例呈弱阳性表达(9.1%),两者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9.63,P<0.01);HIF-1α与GLUT-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 HIF-1α和GLUT-1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增高,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杨井;陶娟;刘业强;李延;涂亚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指导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程度,强化护士健康指导意识,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78例高血压住院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一般的常规指导,试验组患者及家属于入院后及出院前反复实施有目的 、有计划的健康指导,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询问或问卷调查的形式于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分别进行依从性的调查评定和出院后半年内两组患者再住院率的比较.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依从性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前试验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后半年内两组患者再住院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健康指导能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再住院率.
作者:龚亚君;江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核受体(LXRs)激动剂T0901317对正常SD大鼠骨骼肌细胞中脂肪酸较运酶(FAT/CD36)基因mRNA表述的影响.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5只SD大鼠骨骼肌细胞分为T0901317 1μmol/L作用组、0.5μmol/L作用组和未作用(阴性对照)组,采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各组SD大鼠骨骼肌细胞FAT/CD36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μmol/L、0.5μmol/L作用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16).结论 LXRs激动剂39901317对SD大鼠骨骼肌细胞中FAT/CD36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作用,提示T0901317在促进SD大鼠骨骼肌细胞内脂肪酸的堆积作用尚无确切的证据.
作者:曾蓉;严新民;高建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角化棘皮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70例角化棘皮瘤的病史资料结合近期的基础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病理证实为角化棘皮瘤,可见有丝核分裂像.所有病例手术后一期愈合,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角化棘皮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发生于曝光部位的皮肤肿瘤,常表现为类似鳞癌的孤立结节,其独特性为生长迅速,并有自愈的可能.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栾菁;吴文育;陈淑君;林尽染;陈忠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素瘤切除后创面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接受该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及预后情况.结果 3例患者术后超过15个月随访,足跟处皮瓣色泽及感觉正常,有弹性,未检及明显皮损复发迹象,足底内侧供瓣区皮片完全存活.结论 足底内侧动脉皮瓣适用于修复足跟部位较大面积的皮肤恶性肿瘤,如恶性黑素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等切除后的创面.
作者:陈晓栋;沈聪聪;吴晓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新发现的调控毛囊生长相关的CCDC72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克隆并构建不同长度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方法 运用在线软件Cister对CCDC72基因5'端2000bp进行启动子特征分析;以人毛乳头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目并进行测序鉴定,再以扩增产物为模板PCR得到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并测序,将获得启动子片段插入pGL3-Basic载体.结果 序列分析发现起始密码子ATG上游的-1~-200bp及-600 ~-1000bp的区域内存在多个顺式作用元件,成功获得1924bp扩增片段,并构建了4个不同长度的CCDC72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结论 上述载体的成功构建及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CCDC72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基因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作者:孙丽华;宋志强;郝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抗组胺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变应性疾病、瘙痒性皮肤病的治疗及预防,其疗效肯定,耐受性好.文中就近10年来妊娠、哺乳期及婴幼儿患者抗组胺药物应用的安全性、疗效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宏杰;郭在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p53蛋白在结直肠腺瘤转化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和p53蛋白在45例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另选结直肠高分化腺癌和正常结直肠黏膜各10例作为对照.结果 45例腺瘤中有15例Survivin阳性表达,其中低级别腺瘤Survivin阳性表达率11%(3/26),高级别腺瘤为63%(12/19);正常黏膜和腺癌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0)和90%(9/10)(P<0.01);低级别腺瘤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高级别腺瘤和腺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与正常结肠黏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高级别腺瘤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正常黏膜和低级别腺瘤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腺癌也有差异(P<0.05);p53蛋白在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正常黏膜和腺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4/26)、73%(14/19)、0%(0/10)和90%(9/10),其表达模式类似Survivin,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 Survivin和p53在结直肠缘瘤的恶性转化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结直肠腺瘤联合检测Sur-vivin与p53有助于结直肠腺瘤恶性变的早期诊断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
作者:唐治蓉;刘欣雅;王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儿男,5岁10月,19公斤,2008年6月初因咳嗽1+周,全身起红斑、斑丘疹、丘疱疹伴口唇皲裂、发热2天入院.患儿入院前1+周出现咳嗽,无发热,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经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炎琥宁治疗,咳嗽无明显缓解,并出现吼喘.入院前2天,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无畏寒及寒战,手、足掌趾部出现红色斑疹、丘疹、斑丘疹、丘疱疹,口唇起疱疹伴皲裂,进食困难.
作者:刘伟;陈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X射线检查对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HH)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HH患者X射线征象.结果 本组可恢复性食管裂孔疝36例(69.23%),不可恢复性食管裂孔疝共16例(30.77%);膈上疝囊征37例(71.15%),食管胃环征34例(65.38%),疝囊内出现胃黏膜皱襞33例(63.64%).结论 熟练掌握食管裂孔疝的X射线征象及可疑征象,并根据临床综合判断,能及时确诊病情.
作者:李刚;侯伟;陈加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在现行社会条件下,要达到满足百姓医疗服务的目的,除需要有明确的方针政策,强大的政府支持,准确的医院职能定位外,医院科室的全面建设与发展,科室人员的专业技术及思想素质的培养提高,则起到关键的作用.
作者:杨翠;马秀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作为一种预测终末期肝病患者待肝期内短期死亡危险新的评价系统,相对于Child-Turcutte-PuIgh(CTP)评分和美国器官共享网络(UNOS)评分具有更加客观、准确的优点.然而,其缺陷与不足经过众多的临床研究逐渐加以证实.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MELD评分系统的争论与完善以及MELD评分是否同样能应用于对肝移植术后的存活起到准确预测效果进行综述.
作者:胥楠;严律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在灾难突然发生时,医院急诊护理管理者应立即启动并实施应急预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除了迅速安全转移伤员外,还应迅速做好医疗救援的准备(包括出诊人员安排、物资的准备),做好迎接成批伤员的急诊急救准备等.本文将灾难突然发生时,为迅速做好医疗救援准备的护理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文菊;唐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过敏性紫癜是皮肤科一种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性疾病,在其发病机制中氧化损伤与抗氧化防护的失衡即氧化应激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过敏性紫癜氧化损伤中活性氧产生的主要来源、介导组织损伤的主要途径以及抗氧化防护体系中主要的抗氧化酶与非特异性抗氧化剂进行综述.
作者:陈涛;郭在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心率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临床拟诊冠心病206例及24例健康体检者以不同心率分组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应用增强扫描的数据选择佳时相重建,再将重建影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将后处理影像按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各节段影像质量并分析不同心率对佳时相的选择及影像质量的影响.评价不同心率组之间冠脉节段质量.结果 ①≤60次/分心率组与61~80次/分心率组、61~80次/分心率组与81~99次/分心率组、81~99次/分心率组与≥100次/分心率组影像质量构成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Z值分别为-0.597、-1.656、-1.627,P值分别为0.551、0.098、0.104),而≤60次/分心率组与≥100次/分心率组的影像质量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2.94,P=0.003);②4组心率组影像质量可评价率均达到97.5%以上,优良显示率达90%以上,不可评价率≤2.33%;③佳时相的选择上,低心率组以舒张期时相(65%~85%)为佳;中心率组以舒张期单时相(65%~85%)及舒张期和收缩期(30%~50%)双时相重建为主;高心率组则以收缩末期(40%~50%)为主.结论 通过佳时相的不同选择,不同心率组双源CT冠脉成像均达到满意的影像质量,心率快慢不再是影响双源CT冠脉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高燕;白林;彭泽华;黄红云;陶客言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