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erbB-2基因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仇丽红;赵梅香;黄洁;高峰;洪义欢;陈建民

关键词:C-erbB-2, 基因扩增, 肿瘤
摘要:c-erbB-2是一种细胞来源的原癌基因,编码具有蛋白激酶活性的细胞膜糖蛋白.本文从c-erbB-2基因的生物学活性,激活作用机制以及对该基因扩增引起各种肿瘤的发生做了综述,并探讨了该基因在肿瘤诊断预测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肺切除术后呼吸困难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全肺切除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探讨有效可行的护理对策,以帮助患者在恰当的时间选择合理的活动方式,促进肺功能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肺切除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的5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左全肺切除32例,右全肺切除21例,男42例,女11例,年龄27~69岁.结果:全组53例除2例因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左心衰而死亡,其余顺利恢复痊愈出院.结论:长期吸烟史、合并慢性呼吸循环系统疾患、术后输液不当、疼痛等为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术前彻底戒烟、适当锻炼提高心肺储备功能、ⅱ抗感染等积极治疗合并症、术中术后及时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有效止痛、吸氧以及适时的心理干预等,均有利于改善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低效型呼吸形态.

    作者:陈德凤;郎红娟;赵芳;房雅君;卢惠芳;貟俊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乳腺增生病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乳腺增生病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R、PR表达.结果 ER和PR总阳性率74.36%(27/39)和87.18%(34/39),ER、PR同时阳性为66.67%(26/39).本组不典型增生6例ER和PR阳性率均为100%,其表达强度强,其次为腺病伴腺瘤形成,弱为小叶增生.结论:乳腺增生病变组织中ER、PR虽然呈高表达,是三苯氧胺(TAM)治疗的适应症,但仍有25.64%的患者ER呈阴性表达,因此,用TAM治疗乳腺增生病前应检测患者的ER和PR,阳性者可用TAM治疗.

    作者:李永茂;安凤玲;田旭阳;高艳君;杜改英;吕文丽;韩煦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erbB-2基因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c-erbB-2是一种细胞来源的原癌基因,编码具有蛋白激酶活性的细胞膜糖蛋白.本文从c-erbB-2基因的生物学活性,激活作用机制以及对该基因扩增引起各种肿瘤的发生做了综述,并探讨了该基因在肿瘤诊断预测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

    作者:仇丽红;赵梅香;黄洁;高峰;洪义欢;陈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氨磷汀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骨髓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广谱的细胞保护剂氨磷汀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骨髓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原则,选择20例实体肿瘤患者,化疗50例次,分两组,观察组化疗前应用氨磷汀,对照组不用,比较两组间化疗后血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化疗后血液毒性明显减轻,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氨磷汀对化疗患者的骨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对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李东辉;宁亚莉;姚淑莲;郭卉;白俊;成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Fas/FasL在皮肤肿瘤细胞凋亡中信号传导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Fas与其配体FasL结合后可以导致细胞凋亡,可以经由Fas-FADD-Caspase、Fas-鞘磷脂-神经酰胺以及Fas-Daxx等多条途径凋亡.Fas/FasL系统所介导的细胞凋亡在皮肤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为皮肤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金鑫;何春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TNP-470对小鼠肝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形成抑制剂TNP-470对小鼠种植性肝癌生长抑制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H22肝癌细胞先在KM小鼠皮下成实体瘤,再原位接种于KM小鼠肝脏.原位种植肝癌模型小鼠20只,分为两组,对照组:隔日皮下注射溶剂(3%酒精),共7次;TNP-470组:隔日皮下注射TNP-470(30mg/kg),共7次.用药两周后处死小鼠,检测原位肿瘤的长径及其垂直径(a,b),肿瘤体积按公式V=0.5×ab2计算;治疗前后小鼠体重;肿瘤组织送检ki-67、凋亡、微血管密度;另取肿瘤组织送检电镜.结果:TNP-470治疗组肿瘤生长较对照组有抑制(P<0.05),两组治疗后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相比于对照组,TNP-470对增殖指数无明显影响(P>0.05),凋亡指数增加,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P<0.05);电镜显示:TNP-470组可见凋亡的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结论:TNP-470对小鼠原位种植瘤有生长抑制作用,TNP-470作用的靶点主要是血管内皮细胞,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

    作者:柏斗胜;徐永健;乔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我国太行山系又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地区,手术为食管癌首选的治疗方法.2000年12月~2006年6月我院共行食管癌手术396例,现将其中62例高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秦莎莎;何宗战;王慧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survivin蛋白在脑胶质瘤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脑胶质瘤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脑胶质瘤标本survivin蛋白的表达强度、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其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脑胶质瘤细胞的胞浆,并与脑胶质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各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survivin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比也随之逐渐增加.结论:survivin蛋白在脑胶质瘤呈过度表达,并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周任;刘勇;王睿智;吕健;王康敏;赵世平;师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青年人原发性肝癌22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近年来临床上年青人中PLC的发病日益增多,为探讨其与HBV感染、饮酒、遗传等方面的关系及临床发病及诊治方面的特点,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收住的39岁以下的22例PLC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娟;毛仁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正常宫颈上皮→CIN →宫颈癌的相关分子标志

    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宫颈癌这一进展过程中,许多基因结构、功能等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基因可以作为这一进程中的分子标志,以早期发现和诊断宫颈癌,如抑癌基因p16INK4a、癌基因c-myc等,新近发现并进行了初步研究的有抑癌基因FHIT、EIF4E、癌基因Survivin等,还有不少新近发现较候选抑癌基因,如MAP3K4、CFLAR、FAF1等,都有可能成为宫颈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指示性标志.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但仍没有明确的分子标志被发现显然也是主要问题,本文就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可能相关的分子标志作一归纳.

    作者:郑晓娟;胡新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近期疗效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晚期不能手术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析疗效和近期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腰背疼痛缓解率为76.7%,近期总有效率为80%,1年生存率60%,1.5年生存率为46.7%.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明显缓解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瑞霞;刘思海;刘晓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HAML病例进行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肿瘤位于肝右叶,3例肿瘤内均可见平滑肌、脂肪及血管成分,其中上皮样肌细胞为肿瘤的主要成分,免疫组化染色3例肌细胞actin、Vimentin、HMB-45、CD117均(+),CD34血管内皮细胞(+),1例肌细胞desmin灶状(+),1例S-100脂肪细胞(+).结论:HAML的3种成分分布、比例及病理形态变化多样,瘤细胞表达HMB-45阳性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FOLFOX方案治疗晚期和转移性胃癌6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及5-氟尿嘧啶(5-FU)(FOLFOX方案)对晚期和转移性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FU500mg/m2持续静脉滴注46h,第1~2天;亚叶酸钙200mg/m2持续静脉滴注2h,第1~2天;奥沙利铂100mg/m2持续静脉滴注2h,每3周重复.至少完成3周期判断疗效.结果:共计68例入组.其中CR5例(7.3%),PR28例(41.2%),SD31例(45.58%),PD4例(5.88%).总有效率48.5%.中位缓解期8.1月,中位生存期14.1月,1年生存率42.2%.Karnofsky评分提高20分以上者33例(48.5%),临床受益反应(CBR)改善者32例(47%).Ⅲ~Ⅳ度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7例(10.2%),血小板减少4例(5.8%),贫血5例(7.3%),恶心呕吐9例(13.2%),腹泻3例(4.4%),感觉神经毒性4例(5.8%).结论:FOLFOX方案治疗晚期和转移性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高珲;赖大年;赵华洲;蔡斌;南菁;秦云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kit与妇科肿瘤

    原癌基因c-kit,是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广泛表达于肥大细胞、黑色素细胞、造血干细胞、肠间质细胞和生殖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增殖、浸润和转移有关,与多种妇科肿瘤的预后有关.本文就其生物学功能和在妇科肿瘤中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王磊娜;田晓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OX-2和PGE2在胃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信号途径

    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胃癌中均有高表达,与肿瘤血管的生成有密切关系,前列腺素2(prostaglandin E2,PGE2)有促进胃癌血管生成的作用,这些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PGE2促进胃癌VEGF表达的信号途径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活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2(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2,ERK2)活化这一途径已受到关注.

    作者:肖炜明;丁岩冰;施瑞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人FL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内外生物活性的研究

    目的:构建人Flt3配基的胞外区表达载体pCDNA3FL,并在体内外对其表达率及活性进行检测.方法:从健康人单核细胞中反转录PCR扩增FL cDNA胞外区片段,并进行测序,构建表达载体pCDNA3FL,测定pCDNA3FL转染H22细胞后及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hFL表达量.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克隆的靶序列正确,Western结果证实pCDNA3FL能正确表达hFL蛋白.ELISA结果表明表达载体pCDNA3FL在体外H22细胞中的瞬时表达量为5.9ng/ml.小鼠经尾静脉注射pCDNA3FL载体后血浆中的hFL蛋白高含量为36μg/ml,外周血中CD3+、CD4+、CD8+、CD34+细胞亚群的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CDNA3FL,为构建肿瘤细胞瘤苗创造了条件.

    作者:王书文;和新盈;李明众;石景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肾上腺转移癌37例

    目的:观察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50个病灶)诊断为肾上腺转移癌的患者在局麻下行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观察其治疗时反应及术后肿瘤缩小情况.结果:射频治疗过程中患者无特殊不良反应;术后未见肾上腺功能明显减退,不需特殊处理.治疗后肿瘤总缓解率为92.6%,特别是直径小于10cm的肿瘤疗效明显.结论: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肾上腺转移癌安全有效.

    作者:杜锡林;包国强;马庆久;鲁建国;褚延魁;臧莉;杨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鼻咽癌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是个多阶段的过程.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发现肿瘤不同发展阶段的一些分子可作为标志物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很有意义.现就近些年鼻咽癌标志物研究状况作一介绍.

    作者:付亚峰;崔德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对资料完整的48例脑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6例手术全部切除,42例部分切除,星形细胞瘤Ⅲ级32例、Ⅳ级16例.放疗肿瘤剂量(DT)(54.68±11.21)Gy,16例应用替尼泊甙(VM-26)、32例应用司莫司汀(Me-CCNU).结果:近期总有效率(RR)58.3%,中位复发时间14个月.1、2、3年生存率为70.8%、45.8%、20.8%.结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玉龙;范向辉;史中州;丁朝鹏;刘桂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平消胶囊治疗恶性肿瘤研究概况

    平消胶囊主要成分为郁金、马钱子粉、仙鹤草、五灵脂、白矾、火硝、干漆(制)、枳壳(麸炒)等药物,是由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等单位经20余年的临床、药理、药化及毒理研究后,研制而成的纯中药抗肿瘤制剂,具有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止痛散结等疗效,能抑制肿瘤的生长,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抗癌和抑癌的作用.应用于临床已有40余年的历史,对于缓解肿瘤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肿瘤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就其近几年治疗实体瘤的研究情况做一概述.

    作者:刘非;刘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