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明
变应性鼻炎常常导致嗅觉障碍,本文重点讨论嗅觉障碍的原因、引起嗅觉障碍的机制、嗅觉测试.
作者:邹琦娟;倪道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及其在H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20例急性期HSP患儿及15例正常儿童血清VEGF和TGFβ1水平.结果 急性期HSP患儿血清VEGF和TGFβ1水平(533.85±127.63)ng/L,(84.25±19.32)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8.93±19.16)ng/L,(65.95±17.38)ng/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VEGF和TGFβ1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可能是介导HSP血管炎症损伤过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为进一步认识HSP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王强;董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等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存在共同的炎症反应机制.本文重点介绍变应性炎症的遗传学基础、免疫病理学、上下呼吸道炎症的相互作用以及治疗的相关性.
作者:韩德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矫正鼻缺损的手术方法,观察其效果.方法 采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局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翼缺损21例,对其修复面积、手术效果和治疗时间等进行评价.结果 21例鼻缺损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结论 缺损较小且手术效果要求高可采用局部鼻唇沟皮瓣转移;缺损面积较大且颞区皮肤松弛可选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
作者:罗东升;潘宁;沈为民;戴耕武;刘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贝复济治疗婴儿尿布性皮炎(DR)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婴儿重症尿布性皮炎使用贝复济治疗(Ⅰ组)及紫草油治疗(Ⅱ组)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疗效优于Ⅱ组,总有效率为9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贝复济治疗婴儿尿布性皮炎疗效满意.
作者:李茂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儿童是变应性鼻炎的高发年龄.变应性鼻炎可给患儿的学习及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使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降低.本文主要针对儿童变应性鼻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并依据儿童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作者:张亚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微波凝固筛前神经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26例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在鼻内镜引导和局麻下开放前组筛房,暴露筛前血管神经骨管,微波探针接触凝固.结果 术后随访1年,其中显效16例,占61.5%,有效6例,占23%,无效4例占,15.5%,总有效率84.5%.结论 鼻内镜微波凝固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定位准确、创伤小、术后疗效好.
作者:张翔;王杰;张建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文概述了血糖生成指数、血糖负荷的概念、计算方法、对食物评价和临床意义,以及在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作用和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吴晓娜;杨咏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皮肤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已经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本文对皮肤肿瘤的病因、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潘宁;戴耕武;刘刚;吴永生;袁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葛根素注射液不仅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较广泛,而且还可用于肺心病、颈椎性眩晕、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等疾病的治疗,本文就近年来葛根素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徐蓉;徐孝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STAPH5药敏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6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3株,占52.4%,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氯林可霉素和四环素均100%耐药,对利福平、左旋沙星表现为较高耐药率;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30株,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都在80%以上,两者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有一定差异.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表现为多重耐药,临床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许向锋;闫静;郭丽;康振华;刘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抑制浓度.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2只24只眼,分为右眼实验组(A组)和左眼对照组(B组),各12只眼.A组兔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术),前房灌注平衡盐液(BSS)中加入5.63μg/ml或6.06μg/ml的全反式维甲酸,B组兔眼行ECCE术,BSS中不加入维甲酸.术后1月至术后4~4.5月观察结膜、角膜、前房炎症及后囊膜情况.术后4~4.5月取出兔眼标本,石腊包埋及切片后病检.结果 术后第1~4天术眼有不同程度的结膜浅充血、睫状充血、角膜水肿、房水混浊,术后第5天角膜水肿、房水混浊明显好转,1周后结膜浅充血及睫状体充血消退,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兔晶状体后囊膜梭形细胞及纤维细胞增生、后囊膜增厚明显高于A组(P<0.005).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浓度为5.63μg/ml及6.06μg/ml对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有抑制作用.
作者:魏敏;樊映川;林伟;赵小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是由于机体产生了抗内耳组织抗体和/或细胞侵犯耳蜗、蜗后和/或前庭结构并引起相关结构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诊断依赖于对病史、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和免疫治疗反应的综合考虑.自身免疫性内耳病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药物为糖皮质激素.
作者:于栋祯;殷善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5例均经病理报告证实,其中恶性肿瘤6例,良性肿瘤59例,发生迷走神经受损2例、舌神经受损1例、术后出血1例,伤口红肿继发化脓1例、术后复发2例,均治愈.结论 应根据咽旁间隙肿瘤的部位、侵入范围及病理类型,选择能够暴露充分又能完整切除肿瘤,且可避免血管神经损伤,减少并发症的手术路径.
作者:巴罗;梁传余;姝姝;李向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血清总胆红素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48例冠心病患者与8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以酶法比色检测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TG、LDL-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总胆红素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氧自由基对LDL-C的氧化修饰而起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吕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两种颈浅丛阻滞方法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54例,分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一点阻滞法(A组)27,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扇形阻滞法(B组)27例,应用VAS评分法评定麻醉效果并观察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术中辅助药用量,并监测术中SBP、DBP、ECG、HR、SpO2及并发症.结果 VAS评分、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术中辅助药芬太尼使用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一点阻滞法较传统扇形阻滞法操作简便,阻滞完全,更易于掌握.
作者:许婷;黄晓波;蔡兵;兰志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67例74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A组),其中32眼植入Pharmacia 812 C PMMA人工晶体,42眼植入Acrysof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体.手术结果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31例31眼的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及非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61例66眼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C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术后3天视力≥0.5者56眼(75.6%),术后1月视力≥0.5者61眼(82.4%),术后前色素膜炎4眼(5.4%),术后3~6月后囊膜混浊率8眼(10.8%),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优质人工晶体植入并发症少,具有更好的视力效果.
作者:卿方强;钟守国;樊映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其他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好.
作者:何燕青;何伶俐;缪春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过敏性鼻、鼻窦炎和诸多耳鼻咽喉慢性炎症疾病,都是机体免疫机制对入侵异己成份的应答表征.免疫学的研究与运用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内,必然受到日益增多的关注,并将更多地体现在临床诊疗活动中.
作者:杨伟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 对1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鼻(面)罩NIPPV治疗前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结合对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率和呼吸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例患者治疗3小时后,呼吸频率下降,心率降低,血气分析PaO2明显增加、PaCO2显著下降,pH值改善,好转出院15例,死亡1例.结论 NIPPV治疗COPD的护理重点是重视必要的通气前准备、严格气道管理及并发症的监护.
作者:胡林华;杜丽华;刘萍;陈雪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