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胞内抗体技术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韩东刚;段小艺;郭佑民

关键词:胞内抗体, 基因治疗, 恶性肿瘤
摘要:基因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研究热点.其中,胞内抗体技术通过黏附、中和、修饰等特异性干扰或阻断肿瘤细胞某些生物分子活性或加工、分泌过程,改变其恶性表型.已逐渐成为研究和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cl-2和Bax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bcl-2和bax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学Ⅰ级+Ⅱ级乳腺癌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Ⅲ级乳腺癌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1),Ⅰ+Ⅱ级组bax蛋白阳性表达率与Ⅲ级组bax蛋白阳性率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Ⅰ级+Ⅱ级组bcl-2高表达和bax低表达(bcl-2/bax≥1)与Ⅲ级组bcl-2高表达和bax低表达(bcl-2/bax≥1)有显著差异(P<0.01).10年以上存活组中bcl-2阳性表达率与10年以下存活组有显著差异(P<0.01);10年以上存活组bax阳性表达率与10年以下存活组有显著差异(P<0.05);10年以上存活组bcl-2高表达和bax低表达(bcl-2/bax≥1)与10年以下存活组bcl-2高表达和bax低表达(bcl-2/bax≥1)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cl-2和bax比值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预后关系密切,bcl-2高表达和bax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好,预后好.

    作者:曲文志;涂巍;于作夫;赵曼;金光华;王勤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钙离子结合蛋白A4和上皮型钙黏附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钙离子结合蛋白A4(S100A4)及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tin)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人膀胱组织中S100A4蛋白及E-cadherin的表达.结果:正常膀胱组织S100A4蛋白表达阴性,E-cadherin表达阳性.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46例(71.9%)S100A4蛋白阳性表达,36例(56.3%)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正常对照膀胱组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之间S100A4蛋白及E-cadheri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100A4蛋白及E-cadherin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结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100A4蛋白及E-cadherin的表达变化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是判断其生物学行为,预测转移趋势极具价值的指标.

    作者:孙明;刘学峰;潘春雨;詹运鸿;吴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Stathmin基因表达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Stathmin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都有高水平表达,Stathmin蛋白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促进微管的解聚或阻止微管的聚合从而影响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通过抑制其表达可以干扰恶性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同时,抑制stathmin表达能够协同增效某些化疗药物的抗癌疗效.Stathmin基因正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作者:车彪;邵增务;杨述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SPECT全身显像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PECT显像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对63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及131I治疗后分别进行SPECT显像.结果:63例患者术后SPECT扫描全部显示残留甲状腺.结论: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要辅以131I治疗,且需SPECT显像进行监测.

    作者:童畅江;刘康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31例卵巢癌患者,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总有效率为71.0%(22/31),其中初治组有效率为73.3%(11/15),复治组有效率为68.7%(11/16);主要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呕吐,但均可耐受.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卵巢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李俊魁;栾梅;齐荣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间隙连接蛋白32和43基因在不同分化类型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间隙连接蛋白Cx32,Cx43基因表达水平对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用RTPCR法分析Cx32和Cx43基因在不同分化类型胃癌细胞株GES-1、N87、BGC-823中的表达,并分析该基因表达对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结果:在Cx32表达谱中,N87、BGC-823与GES-1相比明显低表达甚至缺失(P<0.05),N87与BGC-823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Cx43表达谱中,BGC-823表达均低于低转移潜能细胞株GES-1和N87.结论:Cx32、Cx43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雯;刘丹;张波;周红凤;吴瑾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平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我们在应用平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疗效,现在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靳丽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ERβ与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雌激素通过与特定的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发挥重要的作用.雌激素受体a(ERa)是甾体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ER的一种亚型,自1996年被发现以来,其表达与变化与肿瘤各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及其作为肿瘤预警因子和可能的药物治疗靶点越来越受到关注.ERa在正常及异常组织表达广泛,说明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原发性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其确诊时往往已属晚期,而失去局部治疗的机会.因此探索全身治疗包括化疗和生物治疗以及增加分子生物水平预后指标,将是今后影响癌症治疗的关键因素.ERa与肝癌的关系已越来越受到研究界的关注.

    作者:袁梅琴;平高峰;南克俊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c-met蛋白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肝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c-met蛋白在癌旁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癌旁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与肝转移灶组织中c-met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大肠癌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的关系,并比较同期切除的肝转移灶与原发灶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c-met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中表达明显低于大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c-met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有肝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c-met蛋白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结论:c-met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c-met蛋白对大肠癌肝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周逢强;齐艳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胶质瘤中P13K、AKT2和NDRG2 mRNA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研究胶质瘤中蛋白激酶P13K、AKT2 mRNA表达与NDRG2 mRNA表达的相关性,寻找与NDRG2相互作用的上下游分子.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29例脑胶质瘤及相应瘤旁组织中P13K、AKT2和NDRG2 mRNA表达量.结果:29例脑胶质瘤NDRG2 mRNA表达明显低于瘤旁组织(P<0.05),且不同病理分级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Ⅳ级NDRG2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Ⅱ级和Ⅲ级胶质瘤(P=0.007,P=0.03);AKT2,P13K mRNA表达在胶质瘤及瘤旁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AKT2,P13K mRNA表达与NDRG2 mRNA表达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RG2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演变有关,在mRNA表达水平,还不能认为P13K、AKT2与NDRG2之间有相关性.

    作者:周彬;邓艳春;刘南;唐琢;石洁;曹卫东;王西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胃癌高发区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高发区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经胃镜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慢性胃炎,其中浅表性胃炎(CSG)93例,萎缩性胃炎(CAG)69例.通过病理组织学Giemsa染色法确定HP感染情况.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通过询问或查体进行调查.社会心理因素调查包括6项:工作(劳动)紧张、生活不规律、负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结果:HP阴性和阳性的CSG患者各项社会心理因素发生率虽有高低不同,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HP阴性和阳性的CAG患者亦如此.结论:该胃癌高发区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和被调查的6项社会心理因素无相关性.

    作者:惠起源;魏晓萍;冯义朝;党冬梅;崔轶霞;杨建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HPV18E6基因沉默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RNA干扰法沉默HPV18E6基因表达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探索宫颈癌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方法:针对HPV18E6 mRNA序列合成一对60bp的编码siRNA的DNA模板和一对60bp的非特异性对照DNA模板,构建pSUPER-siRNA和pSUPER-con重组质粒,瞬时转染Hela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质粒转染后细胞HPV18E6基因表达的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Hela细胞r63、p21、Bel-2和Bax蛋白表达变化,以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Hoechest/PI双荧光活细胞染色法榆测细胞凋亡.结果:pSUPER-siRNA质粒转染能有效降低HPV18E6在mRNA水平的表达,转染后48小时,抑制效率达70%以上;转染后细胞p53、p21和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RNA干扰法沉默HPV18E6基因表达后,Hela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pSUPER-siRNA质粒转染可有效抑制HPV18E6在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表达,抑制Hela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以HPV18E6为靶点的RNA干扰技术可望成为宫颈癌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上官文学;杨业鹏;周梅;李五岭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TS、P-gp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S、P-g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TS、P-g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S、P-g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0.05).TS、P-g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与化疗有效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TS与P-g涉及的耐药机制不同,临床检测TS、P-gp对胃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杨磊;王建红;何松;谭清和;魏金芝;陈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124例乳腺癌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目的:分析乳腺癌手术治疗术式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于2007年手术治疗的12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病理分期、年龄、肿瘤位置,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及切口,其中改良根治术106例,根治术18例.横梭形切口82例,纵梭形切口42例.结果:临床甲级愈合108例,乙级愈合16例.轻度皮缘坏死14例,皮下积液8例,肩关节活动受限18例,上肢淋巴水肿12例.并发症发生率14.5%.结论:Ⅰ期-Ⅱ期及Ⅲ期未侵及胸肌者以改良根治术为主,Ⅲ期侵及胸肌者以根治术为主.合理清扫腋窝淋巴结,减少上肢淋巴水肿.合理设计切口皮瓣,正确放置引流管,预防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

    作者:赵骞;张长安;任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平消胶囊联合三苯氧胺在乳腺癌后期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在乳腺癌后期治疗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108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单纯三苯氧胺组(对照组54例),平消胶囊+三苯氧胺组(试验组54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生活质提高,并发症减少,不良反应减少.结论:平消胶囊使乳腺癌后期治疗中患者的生活质提高,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可延长生存时间,有价值,可推广.

    作者:张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60例垂体瘤采用在手术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术,为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注意术中精细操作切除肿瘤及处理瘤腔.术后及时合理的治疗并发症.结果:60例垂体瘤手术均很顺利,出血不多,并发症少.没有发生视力恶化、颈内动脉及其分支损伤、颅神经损伤、感染、长期脑脊液漏及尿崩等严重和(或)永久性并发症,无死亡.部分病例出现一过性尿崩(12例,20%)、脑脊液漏(5例,8.3%)、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有高颅压1例(2%),经过积极治疗后均在3-8天内恢复.结论: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安全、省时、并发症少.术中精细操作切除肿瘤及处理瘤腔是防止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根本.术后积极合理的治疗并发症均能获得痊愈.

    作者:吴鹏昌;顾建文;邢学民;朗志刚;杨立斌;康崇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重庆渝东地区1997年-2006年白血病分型及现况分析

    目的:总结渝东地区各类型白血病的分布情况,为该地区白血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7至2006年,以万州为中心长江上游段三峡库区主要位置的渝东片区八个县一个区以及毗邻湖北、陕西省的部分县区范围,收集医院收治的各类型白血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按FAB形态学分型标准及组化染色进行确诊分型.结果:1997至2006年间共收治血液病病人并行骨髓穿刺12993例,确诊白血病152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756例占49.4%,其次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06例占27.4%和慢性白血病326例占21.4%;白血病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病,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NLL-M2)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为中老年人常见,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青少年时期为常见;一年内以10月份发病和收治人数高.结论:调查从地域、性别、年龄段、季节性多方面反映了重庆渝东地区白血病的分布及构成情况,为该地区白血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良琼;李胜堂;王长本;熊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654-2注射液在非小细胞肺癌动脉灌注化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654-2注射液在非小细胞肺癌动脉灌注化疗中的增效反应与不良反应.方法:76例中晚期NSCLC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经支气管动脉推注化疗药物(MMC、VDS、DDP);实验组34例,先经支气管动脉推注654-2注射液(10-20)mg,以后推注化疗药物;每月1次,连用3次为1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49.99%,实验组有效率61.76%,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率两组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54-2注射液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中能提高化疗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小娟;余国政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CEA表达水平与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及CEA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68例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CEA的表达水平,根据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分组,分别比较各组间阳性率的差异;并比较单检与联检VEGF、CEA在诊断大肠癌肝转移中的价值.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或P<0.01);CE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肝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或P<0.01).联合检测血清VEGF、CEA对诊断大肠癌肝转移的敏感性可达89.5%.结论:VEGF和CEA与大肠癌的病情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密切相关性,临床上,血清VEGF、CEA的表达水平可作为了解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禹立霞;任伟;钱晓萍;邹征云;刘宝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胃癌组织hMLH1启动子甲基化是造成其蛋白表达降低的主要原因

    目的:通过研究胃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hMLH1启动子区甲基化对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诊断明确且未经放化疗的胃癌手术切除标本41例及同病例癌旁黏膜.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hMLH1蛋白表达情况.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标本hMLH1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胃癌组与癌旁组,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4%(24/41)和80.49%(33/41)(P<0.05);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80.49%(33/41)和24.39%(10/41)(P<0.05);完全甲基化率分别为41.46%(17/41)和19.51%(8/41)(P<0.05);部分甲基化率分别为39.02%(16/41)和4.88%(2/41)(P<0.05).无论胃癌组织还是癌旁组织,完全甲基化病例均出现hMLH1蛋白表达缺失,部分甲基化病例和启动子未甲基化病例均有hMLH1蛋白表达.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胃痛患者性别、年龄、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hMLH1蛋白表达降低的主要原因;胃黏膜hMLH1蛋白表达降低有助于胃癌的预警.

    作者:刘志敏;刘丽娜;王彦;李梅;冯璐;吕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