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发性血管源性大网膜血肿1例

张国平;陈晓莉;陈小龙;范晓娥;张艳;黄明刚

关键词:自发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网膜, 血肿
摘要:患者女,58岁;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血压控制不佳,无明确腹部外伤史,3天前突发下腹疼痛,休息后稍缓解,后出现短暂意识不清.查体:心率95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50 mmHg/81 mmHg,血氧饱和度98%;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叩诊全腹呈鼓音,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HGB 97 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25.9s(正常参考值:26~40 s).CT:胃大弯侧约10.5 cm×3.1 cm斑片状等高密度影,CT值48~65 HU,与胃壁分界欠清(图1A);增强扫描未见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内有穿行血管;CTA示病灶内穿行血管延续为胃网膜右静脉(图1B),另见胃网膜右动脉节段性、局限性管径增宽,考虑为动脉瘤样扩张(图1C).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自发性血管源性大网膜血肿1例

    患者女,58岁;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血压控制不佳,无明确腹部外伤史,3天前突发下腹疼痛,休息后稍缓解,后出现短暂意识不清.查体:心率95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50 mmHg/81 mmHg,血氧饱和度98%;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叩诊全腹呈鼓音,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HGB 97 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25.9s(正常参考值:26~40 s).CT:胃大弯侧约10.5 cm×3.1 cm斑片状等高密度影,CT值48~65 HU,与胃壁分界欠清(图1A);增强扫描未见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内有穿行血管;CTA示病灶内穿行血管延续为胃网膜右静脉(图1B),另见胃网膜右动脉节段性、局限性管径增宽,考虑为动脉瘤样扩张(图1C).

    作者:张国平;陈晓莉;陈小龙;范晓娥;张艳;黄明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肺实质内恶性间皮瘤1例

    患者女,52岁,咳嗽、咳痰、发现肺部占位1月余,抗感染治疗无效;无石棉接触史.查体:右肺呼吸音稍减弱,闻及少许湿啰音.CT:右肺中叶约4.5 cm×3.9 cm、边界尚清类圆形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呈中度强化,内见坏死区(图1).诊断:右肺中叶占位性病变,不除外肺癌.行开胸肿瘤切除术,术中见6 cm×5 cm×4 cm质硬肿块,未侵及脏层胸膜及膈肌.

    作者:李娜;李健;王敏君;曾献军;张静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气肿空间分布对肺功能及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气肿空间分布对肺功能及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84例COPD患者行胸部MSCT,应用COPD分析软件自动测量各肺叶低密度区容积百分比(LAA%),分析各肺叶LAA%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根据肺气肿异质性指数将患者分为无肺气肿组及肺气肿组,其中肺气肿组又分为上叶肺气肿为主亚组和下叶肺气肿为主亚组;比较2组肺功能指标以及肺气肿组内2亚组临床严重程度差异.结果 各肺叶LAA%均与单次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SB%pred)呈负相关;除右肺中叶外,其余肺叶LAA%均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FEV1的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呈负相关,与响应频率(Fres)呈正相关.2组间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气肿组内2亚组间FEV1%pred及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res、DLcoSB%pr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气肿组内2亚组间临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P=0.041).结论 COPD患者肺气肿空间分布影响肺功能及临床严重程度.下叶肺气肿为主患者肺功能相对较差,临床严重程度更重.

    作者:喻晴;沈其晓;韩丽莹;黄晶晶;全显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慢性失血性贫血并发脑梗死1例

    患者女,31岁,间断便血2年,加重伴头痛1周.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1 g/L、红细胞平均体积60.3 fl、红细胞压积22.3%、血小板计数206×109/L.CT:左侧颞叶斑片状低密度,边界尚清晰,其内见结节状高密度影(图1A),测CT值提示为出血.CTA未见明显异常.MRI:左侧颞叶病灶T1WI呈低信号,其内见结节状稍高信号(图1 B);T2WI呈稍高信号,其内结节呈低信号,边界清晰(图1C);增强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图1D).影像学诊断为炎症可能性大,不除外肿瘤.入院后多次输注血浆及悬浮红细胞,以纠正贫血.随后行幕上深部病变切除术,术中见脑皮层组织局部膨隆;镜下见脑组织局部变性坏死,坏死灶周围血管内血栓形成,病理诊断为(左侧颞叶)脑血管血栓形成并脑梗死.

    作者:岳丽娜;叶建军;牛娟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双源CT能谱成像定性评估胃癌转移淋巴结

    目的 探讨双源CT能谱成像定性评估胃癌转移淋巴结的价值.方法 收集病理确诊为胃癌的67例患者资料,术前均接受双源CT腹部平扫和能谱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并记录淋巴结长径、短径、短长径比、动脉期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绘制能谱衰减曲线,并计算其斜率.对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ROC曲线,确定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的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胃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短径、短长径比、动脉期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1(P=0.006)、0.881(P<0.001)、0.865(P<0.001)和0.834(P<0.001).以短长径比=0.734为阈值,双源CT能谱成像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75.72%、特异度93.64%;以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0.223为阈值,敏感度69.81%,特异度91.20%;以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0.392为阈值,敏感度78.33%,特异度85.63%.胃癌转移淋巴结与非淋巴结的双期能谱曲线呈下降型,动脉期曲线斜率为6.860时,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为83.24%,特异度为84.72%;静脉期斜率为6.660时,敏感度为64.62%,特异度为97.70%.淋巴结短长径比、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联合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34%和87.83%;淋巴结短长径比、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联合诊断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敏感度80.13%,特异度90.31%.结论 胃癌患者淋巴结短长径比、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动静脉期斜率是评估其转移性的主要参数;三者联合可明显提高双源CT能谱成像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效能.

    作者:王云玲;宋娟;杜江华;韩秉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鱼刺致腹腔脓肿1例

    患者女,75岁,因“右上腹疼痛不适1个月”就诊.查体:体温37.1℃,无畏寒、发热,右上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血常规:白细胞16.06×109/L;中性细胞比率86.1%;红细胞3.35×1012/L.CT:肝上前间隙见形态不规则的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内见一横行条状高密度影,长约3.6 cm,周围见囊状稍低密度影,边缘欠清,病灶内未见明显积气;肝脏受压,呈弧形凹陷,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图1A);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影;右侧胸腔积液;增强后软组织密度病灶不均匀强化,囊壁明显强化,动脉期肝脏前缘一过性强化(图1B).

    作者:袁亚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致心律不齐性右心室型心肌病患者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与右心室功能及容积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致心律不齐性右心室型心肌病(ARVC)患者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与右心室功能及容积的相关性.方法 对20例ARVC患者行多序列MR扫描,测量左右心室流出道横径、左右心室舒张末横径(EDD)、左右心室射血分数(EF)、左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右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左右心室心输出量指数(CI)、右心室心肌质量指数(MASSI)及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情况,采用线性相关分析观察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与右心室功能及容积的相关性.结果 ARVC患者右心室流出道横径(52.42±11.80)mm,右心室EDD、EF、EDVI、ESVI、CI、MASSI分别为(50.13±8.71)mm、(18.13±6.71)%、(169.13±72.11) ml/m2、(117.01±67.31) ml/m2、(1.81±0.20)L/(min·m2)、(17.62±1.80)g/m2.20例右心室游离壁/前壁均受累,10例下壁受累,14例心尖部受累,15例右心室流出道受累;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指数(70.00±22.33)%,与右心室EF值呈负相关(r=-0.627,P=0.003),与右心室EDVI(r=0.695,P=0.001)和ESVI均呈正相关(r=0.676,P=0.001).结论 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与右心室功能及容积的相关性可反映ARVC患者心脏功能变化.

    作者:李国忠;庞军;王福海;陆敏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进展

    慢性肾脏病(CKD)因预后较差及高额医疗费用而成为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疾病之一.心脏损害是引起CKD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早期发现CKD患者左心收缩功能异常有助于治疗及评估病情.与传统超声心动图相比,新技术3D-STI能更准确、无创地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本文对3D-STI在评估CKD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马雨琴;张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T2-mapping成像评估腰部背伸肌群运动前后功能状态

    目的 探讨T2-mapping评估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腰部背伸肌群(多裂肌、长肌、髂肋肌)的价值.方法 对50名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行T2-mapping序列扫描,于L3、L4上缘层面测量运动前后多裂肌、长肌、髂肋肌的横截面积(CSA)及T2值,比较运动前后及左右侧上述肌肉CSA、T2值的差异,并分析运动前后各肌肉的CSA差值与T2值差值的相关性.结果 L3、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多裂肌、长肌、髂肋肌运动后CSA、T2值均大于运动前(P均<0.05).L3椎体上缘水平左侧多裂肌的运动后CSA及运动前后CSA差值均大于右侧(P均<0.05).运动前L3椎体上缘水平左右侧长肌、髂肋肌及L4椎体上缘水平左右侧长肌的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3、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髂肋肌及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多裂肌运动前后CSA差值与T2值差值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T2-mapping可用于评估腰部背伸肌群运动前后功能变化.

    作者:蒋元明;周家龙;黄益龙;张振光;魏佳璐;张佳;赵卫;何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声与X线胸片对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症和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效能

    目的 比较肺脏超声与X线胸片对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症(TTN)和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诊断效能.方法 对120例呼吸困难新生儿于出生后6h内行肺脏超声和X线胸片检查,以临床诊断为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诊断TTN和RDS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临床诊断75例TTN和34例RDS,肺脏超声诊断TTN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6.00%(72/75)、88.89%(40/45)和93.33%(112/120),均高于X线胸片[分别为85.33%(64/75)、84.44%(38/45)和85.00% (102/120)].肺脏超声诊断RDS的敏感度为85.29%(29/34),特异度为95.35%(82/86),准确率为92.50%,(111/120),而X线胸片诊断RDS的敏感度为88.23%(30/34),特异度为89.53%(77/86),准确率为89.17%(107/120).结论 肺脏超声可准确诊断新生儿TTN和RDS.

    作者:梁惠颖;陈智毅;廖剑艺;杨慧慧;谭小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DTI观察慢性丘脑梗死患者躯体感觉传导纤维继发性变性

    目的 观察慢性丘脑梗死患者躯体感觉传导纤维束继发性损害的DTI表现.方法 对28例单侧慢性丘脑梗死患者(TI组)及2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及DTI扫描,计算受检者脊髓丘脑束和丘脑中央辐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平均扩散量(MD)值和扩散本征(λ1、λ23)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I组梗死灶下方脊髓丘脑束和上方丘脑中央辐射FA值降低(P均<0.001);而MD值、λ1值及λ23值均升高(P均<0.05).结论 丘脑梗死可致病灶下方脊髓丘脑束及上方丘脑中央辐射的继发性损害;且在梗死慢性期,脊髓丘脑束和丘脑中央辐射继发性损害的DTI表现相同.

    作者:程润田;陈莉;罗天友;龚军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模量间接评估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功能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间接评估干燥综合征(SS)患者腮腺功能的价值.方法 根据核素动态显像成像结果将100例SS患者分为腮腺功能正常组、轻度受损组、中度受损组及重度受损组,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获得腮腺杨氏模量值,比较4组间杨氏模量值的差异,并分析与腮腺功能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杨氏模量值诊断腮腺功能重度受损的效能.结果 4组间腮腺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60,P<0.001).腮腺杨氏模量值随腮腺功能受损程度加重而增高(rs=0.83,P<0.001).以38.38 kPa为临界值,杨氏模量值诊断腮腺功能重度受损的曲线下面积为0.93(P<0.001),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9.3%及84.7%.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的弹性模量值可间接评估SS患者腮腺功能,为临床判断及随访SS病情变化提供依据.

    作者:刘志兴;陈莉;王婧玲;吴锐;陈璐;赖珍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MRI术前分期诊断舌鳞状细胞癌

    目的 探讨MRI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154例TSCC患者行MR检查,观察TSCC的MRI表现,并行T分期、N分期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评价MRI与术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结果 MRI术前诊断T1期TSCC 37例,T2期54例,T3期7例,T4期56例;N0期104例,N1期31例,N2期19例;AJCC分期中Ⅰ期34例,Ⅱ期37例,Ⅲ期21例,Ⅳ期62例.术前MRI与术后病理T分期、N分期及AJCC分期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814、0.786和0.790(P均<0.01).术前MRI对TSCC T分期、N分期及AJCC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7.01%(134/154)、88.96%(137/154)和85.06%(131/154).结论 MRI在TSCC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N分期及AJCC分期的一致性较好.

    作者:许奇俊;邢振;江飞;陈金姐;林成灿;曹代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SPECT/CT融合骨显像评价四肢骨折远期愈合

    目的 探讨SPECT/CT融合骨显像技术评价四肢骨折远期愈合情况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四肢骨折患者经治疗6个月后骨折端SPECT/CT融合骨显像特征,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并与临床随诊或手术情况对照,计算SPECT/CT判断骨折能否远期愈合的准确率.结果 68例四肢骨折,X线或CT检查均不能明确判断骨折能否远期愈合.SPECT/CT融合骨显像中,52例患者见连续性放射浓聚通过骨折线并跨越两侧骨折端,提示骨折处于愈合进程中,具有远期愈合可能;经临床随诊证实46例骨折愈合,6例未愈合.16例骨折端未见明显连续性通过骨折线的放射性浓聚,提示骨折不愈合,且远期愈合的可能性较小;均经手术治疗并证实为骨折不愈合.SPECT/CT融合骨显像判断骨折愈合的准确率为91.18%(62/68).结论 SPECT/CT融合骨显像可准确评价四肢骨折远期愈合情况,对指导临床制定骨折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玉珂;李培岭;郭会利;王娜;孟庆阳;姚太顺;孟宪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诊断现状与进展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脑血管病的少见类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而常延误治疗.近年来,影像学新技术的出现使CVT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本文就CVT的影像学诊断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晓旭;杨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膀胱血管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57岁,间断肉眼血尿22天入院.3年前患者被诊断为“肺结核”,正规服药1年半后停药.尿常规:白细胞259个/UL,红细胞11 747个/UL.经腹超声检查:膀胱顶部局部不规则增厚,约4.5 cm×1.1cm,向膀胱内凸起,基底宽,与膀胱前方组织分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质,可见小无回声区,并见约0.5 cm×0.3 cm强回声伴声影(图1A),CDFI示内部未探及血流信号(图1B);膀胱内透声不清晰,可见絮状高回声漂浮.

    作者:姚延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前中颅窝恶性神经鞘瘤1例

    患儿男,4岁,因“左侧头痛20天,左眼失明3天”就诊.查体:双侧鼻腔黏膜充血,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增高(20.68 mg/L),血小板增高(600×109/L).CT:前中颅窝底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边界欠清,邻近骨质呈溶骨样破坏,累及斜坡(图1A).MRI:前中颅窝病变呈等T1稍短T2信号(图1B、1C),呈“尖刀”样向前延伸,约40 mm×22 mm×20mm,信号尚均匀,边缘不规则,左侧视神经眶内段后部及管内段受压、移位;增强后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累及双侧后组筛窦(图1D).考虑为鼻咽部及前中颅窝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行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

    作者:李栋学;王荣品;张著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及CT诊断镜像右位心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异位引流入左心房1例

    患者男,31岁,因“偶发心悸5年,加重伴胸闷1个月”就诊.经胸超声心动图:心脏大部分位于右侧胸腔,心房反位,心室左袢,心底与心尖连线指向右下,房室连接及大动脉关系正常;胸骨上窝切面见双上腔静脉.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房间隔卵圆窝偏下处见哑铃型缺损,形态不规则,缺损两侧较宽,可见左向右分流(图1A).CT:镜像右位心,双上腔静脉,左侧上腔静脉汇入右心房,右侧上腔静脉(即永存左上腔静脉)经房顶部异位汇入左心房(图1B).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镜像右位心、房间隔缺损、双上腔静脉,永存左上腔静脉异位引流入左心房.

    作者:李茹;张立敏;刘爽;杨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左颌下腺放线菌病1例

    患者男,57岁,自觉左侧下颌区肿物5天,约核桃大小,伴吞咽疼痛,逐渐加重.查体:面部左右不对称,张口度三指,左颌下腺区可触及肿物,约4.0 cm×2.5 cm×2.0 cm,质硬,表面结节状,界清,活动尚可,压痛(+).口腔检查:牙石(+++),软垢(+++),大量色素,16、17、27缺失,前牙列普遍Ⅰ°~Ⅱ°松动,磨牙普遍可及2~3°根分叉病变,牙龈红肿易出血,附着丧失3~4 mm.超声示左侧颌下腺体内斑片状低回声,边界清.

    作者:赵智勇;赵鹏飞;王振常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三维超声容积自动测量技术不同旋转步进角度测量胎儿胆囊体积

    目的 探讨采用三维超声容积自动测量(VOCAL)技术不同旋转步进角度测量中晚孕期胎儿胆囊体积的一致性,并分析其与孕周的相关性.方法 对157名接受产前筛查的孕妇,采用三维超声VOCAL技术,分别选择旋转步进角度30°、18°、12°,测量胎儿胆囊体积,观察胎儿胆囊体积与孕周的相关性,并比较3种旋转步进角度测量胎儿胆囊体积的一致性.结果 30°、18°、12°旋转步进角度测得胎儿胆囊体积值均与孕周相关性高(r=0.92、0.88、0.90,P均<0.001),且30°与18°(ICC=0.94)、30°与12°(ICC-0.97)及18°与12°(ICC=0.94)测量胎儿胆囊体积的一致性均良好.结论 采用三维超声VOCAL技术不同旋转步进角度测量胎儿胆囊体积值的一致性良好,且均与孕周高度相关.

    作者:罗瑜;冯梦娟;胡祎;周微尘;徐莲;杨芳;马晓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