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术前分期诊断舌鳞状细胞癌

许奇俊;邢振;江飞;陈金姐;林成灿;曹代荣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舌肿瘤, 肿瘤分期
摘要:目的 探讨MRI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154例TSCC患者行MR检查,观察TSCC的MRI表现,并行T分期、N分期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评价MRI与术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结果 MRI术前诊断T1期TSCC 37例,T2期54例,T3期7例,T4期56例;N0期104例,N1期31例,N2期19例;AJCC分期中Ⅰ期34例,Ⅱ期37例,Ⅲ期21例,Ⅳ期62例.术前MRI与术后病理T分期、N分期及AJCC分期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814、0.786和0.790(P均<0.01).术前MRI对TSCC T分期、N分期及AJCC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7.01%(134/154)、88.96%(137/154)和85.06%(131/154).结论 MRI在TSCC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N分期及AJCC分期的一致性较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1例

    患者男,47岁,视力模糊半年余.MRI:平扫鞍窝未见增大,鞍上区见团块状等T1等T2信号(图1A、1B),约1.5 cm×1.4 cm×1.4 cm,边缘清晰,病灶与垂体柄关系密切,垂体柄局部向右偏移,视交叉明显受压,垂体后叶未见明确显示;增强后鞍上区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图1C).MR诊断:鞍区占位性病变,考虑胶质瘤或生殖细胞瘤.行开颅脑鞍区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病灶位于视交叉下方,呈肉红色、质脆、边界清、包膜完整,呈实性.

    作者:陈晨;任翠萍;赵瑞琛;程敬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模量间接评估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功能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间接评估干燥综合征(SS)患者腮腺功能的价值.方法 根据核素动态显像成像结果将100例SS患者分为腮腺功能正常组、轻度受损组、中度受损组及重度受损组,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获得腮腺杨氏模量值,比较4组间杨氏模量值的差异,并分析与腮腺功能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杨氏模量值诊断腮腺功能重度受损的效能.结果 4组间腮腺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60,P<0.001).腮腺杨氏模量值随腮腺功能受损程度加重而增高(rs=0.83,P<0.001).以38.38 kPa为临界值,杨氏模量值诊断腮腺功能重度受损的曲线下面积为0.93(P<0.001),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9.3%及84.7%.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的弹性模量值可间接评估SS患者腮腺功能,为临床判断及随访SS病情变化提供依据.

    作者:刘志兴;陈莉;王婧玲;吴锐;陈璐;赖珍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畸形

    目的 探讨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胎儿的产前超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诊断为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的8胎胎儿的超声资料,观察其超声表现及合并畸形,并随访其结局.结果 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的超声特征为三血管-气管切面于肺动脉左侧见一血管回声,追踪走行见其汇入增宽的冠状静脉窦,同时主动脉右侧未见右上腔静脉显示.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联合高分辨血流显像(HDF)可立体显示左上腔静脉与主动脉、肺动脉的空间位置关系.8胎均伴冠状静脉窦增宽,5胎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胎合并心外畸形.结论 超声可在产前准确诊断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及合并畸形.冠状静脉窦扩张是产前超声诊断的重要线索.

    作者:王诗雅;韩建成;张烨;孙琳;王慧芳;何怡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声鉴别诊断瘢痕妊娠与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

    目的 观察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与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的价值.方法 收集67例CSP患者(CSP组)和29例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患者(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组),以二维及三维超声观察孕囊种植部位、与剖宫产瘢痕关系和滋养血流主要来源部位,并测量剖宫产瘢痕处残余肌层厚度;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以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CSP组与宫腔下段非瘢痕组间孕囊与瘢痕关系、滋养血流来源部位及瘢痕处残余肌层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P<0.001).以预测概率=0.680为临界值,该模型预测CSP的准确率为86.46%,敏感度为89.55%,特异度为79.31%.以孕囊植入瘢痕和滋养血流来源于子宫前壁下段为诊断CSP的标准,二维与三维超声诊断CSP和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的Kappa值分别为0.699和0.711.结论 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分析孕囊与瘢痕关系、滋养血流来源部位和瘢痕处残余肌层厚度,可提高对CSP与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的鉴别效能.

    作者:马斌;王艺璇;冉婕;刘晓丽;鲁琰;李天刚;杨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肝脏神经鞘瘤1例

    患者女,55岁,因腹部超声及CT检查发现肝占位14天入院;无肝炎及结核病史,血常规、生化全项及凝血功能均正常,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CA125及CA724均为阴性.胸部CT平扫示双肺未见异常,CT增强示前纵隔肿物,考虑胸腺瘤.腹部增强MRI示肝右叶近肝门区长T1长T2异常信号,边界清,动脉期病灶周边轻度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内可见索条样强化影,延迟期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图1),MR考虑良性病变.

    作者:董景辉;安维民;刘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左颌下腺放线菌病1例

    患者男,57岁,自觉左侧下颌区肿物5天,约核桃大小,伴吞咽疼痛,逐渐加重.查体:面部左右不对称,张口度三指,左颌下腺区可触及肿物,约4.0 cm×2.5 cm×2.0 cm,质硬,表面结节状,界清,活动尚可,压痛(+).口腔检查:牙石(+++),软垢(+++),大量色素,16、17、27缺失,前牙列普遍Ⅰ°~Ⅱ°松动,磨牙普遍可及2~3°根分叉病变,牙龈红肿易出血,附着丧失3~4 mm.超声示左侧颌下腺体内斑片状低回声,边界清.

    作者:赵智勇;赵鹏飞;王振常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甲状腺滤泡癌胸壁转移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51岁,主因“胸壁肿物进行性增大1年余,咳嗽、咳痰1个月”入院.患者曾于2009年接受右侧甲状腺巨大肿物切除术,术后诊断为甲状腺滤泡性腺瘤.超声:左侧甲状腺明显增大,气管受压右偏,双侧甲状腺内多发实性占位,部分伴液化、钙化,符合TI-RADSⅣb类(图1A);双侧锁骨上、腋窝、胸壁皮下多发实性占位,其中较大者伴液化,甲状腺来源不除外(图1B).进一步行CT检查提示:①双侧甲状腺占位,性质待定;②前胸壁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恶性可能性大;③双肺多发占位,考虑为转移灶;④腋下、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遂行超声引导下胸壁肿物穿刺活检,光镜下见癌细胞呈滤泡状排列,部分癌性滤泡腔内可见胶质(图1C),证实胸壁肿物为滤泡性甲状腺组织.

    作者:陆云;管玲;张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MR淋巴造影显影兔VX2乳腺癌模型内乳前哨淋巴结

    目的 探讨MR淋巴造影(MR-LG)显影兔VX2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方法 将7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建立兔VX2乳腺癌(肿瘤组)及炎性(炎症组)实验动物模型,并对其行MR-LG检查,检查后进行淋巴结清扫术.记录内乳SLN及淋巴管的显示情况,分析影响其显像的因素.结果 实验兔建模成功率为97.33% (73/75);MR-LG对内乳SLN及淋巴管的显示率分别为15.94%(11/69)和75.36%(52/69),其在肿瘤组与炎症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组内乳SLN显示与未显示实验兔间体质量,肿瘤生长时间,肿瘤长径,腋窝SLN数目、大小及阳性数目,内乳淋巴管显影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乳淋巴管显示与未显示实验兔间肿瘤大小及腋窝SLN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LG检出内乳SLN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分别为76.81%(53/69)、39.13%(9/23)、95.65%(44/46)、60.86%(14/23)和4.35%(2/46).结论 MR-LG可有效显像兔VX2乳腺癌模型内乳SLN及淋巴管.

    作者:王攀鸽;谭红娜;王博;肖慧娟;高剑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肺实质内恶性间皮瘤1例

    患者女,52岁,咳嗽、咳痰、发现肺部占位1月余,抗感染治疗无效;无石棉接触史.查体:右肺呼吸音稍减弱,闻及少许湿啰音.CT:右肺中叶约4.5 cm×3.9 cm、边界尚清类圆形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呈中度强化,内见坏死区(图1).诊断:右肺中叶占位性病变,不除外肺癌.行开胸肿瘤切除术,术中见6 cm×5 cm×4 cm质硬肿块,未侵及脏层胸膜及膈肌.

    作者:李娜;李健;王敏君;曾献军;张静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SPECT/CT融合骨显像评价四肢骨折远期愈合

    目的 探讨SPECT/CT融合骨显像技术评价四肢骨折远期愈合情况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四肢骨折患者经治疗6个月后骨折端SPECT/CT融合骨显像特征,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并与临床随诊或手术情况对照,计算SPECT/CT判断骨折能否远期愈合的准确率.结果 68例四肢骨折,X线或CT检查均不能明确判断骨折能否远期愈合.SPECT/CT融合骨显像中,52例患者见连续性放射浓聚通过骨折线并跨越两侧骨折端,提示骨折处于愈合进程中,具有远期愈合可能;经临床随诊证实46例骨折愈合,6例未愈合.16例骨折端未见明显连续性通过骨折线的放射性浓聚,提示骨折不愈合,且远期愈合的可能性较小;均经手术治疗并证实为骨折不愈合.SPECT/CT融合骨显像判断骨折愈合的准确率为91.18%(62/68).结论 SPECT/CT融合骨显像可准确评价四肢骨折远期愈合情况,对指导临床制定骨折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玉珂;李培岭;郭会利;王娜;孟庆阳;姚太顺;孟宪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DWI评估宫颈鳞状细胞癌增殖和侵袭性

    目的 探讨DWI不同ADC值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增殖和侵袭性的价值.方法 对96例CSCC患者术前行盆腔常规MRI和DWI,测量肿瘤小ADC值、平均ADC值和小ADC率(小ADC值/平均ADC值),比较不同Ki-67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与低侵袭性宫颈癌相比,小ADC值在Ki-67高表达、肿瘤长径≥4 cm、高FIGO分期、低分化、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宫旁受累、LVI、淋巴结转移和PNI阳性的高侵袭性宫颈癌患者中显著降低(P均<0.05).与平均ADC值和小ADC率相比,小ADC值预测CSCC不同临床病理特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和效能较高,且与Ki-67指数呈负相关(r=-0.48,P<0.001),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如肿块大小、FIGO分期、病理分级、间质浸润深度、宫旁受累、LVI、淋巴结转移和PNI呈负相关(r=-0.36、-0.34、-0.27、-0.40、-0.33、-0.60、-0.61、-0.41,P均<0.05).结论 小ADC值可有效反映CSCC的增殖和侵袭性.

    作者:杨蔚;强金伟;田海萍;陈兵;王爱军;赵建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致心律不齐性右心室型心肌病患者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与右心室功能及容积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致心律不齐性右心室型心肌病(ARVC)患者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与右心室功能及容积的相关性.方法 对20例ARVC患者行多序列MR扫描,测量左右心室流出道横径、左右心室舒张末横径(EDD)、左右心室射血分数(EF)、左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右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左右心室心输出量指数(CI)、右心室心肌质量指数(MASSI)及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情况,采用线性相关分析观察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与右心室功能及容积的相关性.结果 ARVC患者右心室流出道横径(52.42±11.80)mm,右心室EDD、EF、EDVI、ESVI、CI、MASSI分别为(50.13±8.71)mm、(18.13±6.71)%、(169.13±72.11) ml/m2、(117.01±67.31) ml/m2、(1.81±0.20)L/(min·m2)、(17.62±1.80)g/m2.20例右心室游离壁/前壁均受累,10例下壁受累,14例心尖部受累,15例右心室流出道受累;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指数(70.00±22.33)%,与右心室EF值呈负相关(r=-0.627,P=0.003),与右心室EDVI(r=0.695,P=0.001)和ESVI均呈正相关(r=0.676,P=0.001).结论 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与右心室功能及容积的相关性可反映ARVC患者心脏功能变化.

    作者:李国忠;庞军;王福海;陆敏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慢性失血性贫血并发脑梗死1例

    患者女,31岁,间断便血2年,加重伴头痛1周.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1 g/L、红细胞平均体积60.3 fl、红细胞压积22.3%、血小板计数206×109/L.CT:左侧颞叶斑片状低密度,边界尚清晰,其内见结节状高密度影(图1A),测CT值提示为出血.CTA未见明显异常.MRI:左侧颞叶病灶T1WI呈低信号,其内见结节状稍高信号(图1 B);T2WI呈稍高信号,其内结节呈低信号,边界清晰(图1C);增强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图1D).影像学诊断为炎症可能性大,不除外肿瘤.入院后多次输注血浆及悬浮红细胞,以纠正贫血.随后行幕上深部病变切除术,术中见脑皮层组织局部膨隆;镜下见脑组织局部变性坏死,坏死灶周围血管内血栓形成,病理诊断为(左侧颞叶)脑血管血栓形成并脑梗死.

    作者:岳丽娜;叶建军;牛娟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神经突起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定量评估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核团微结构改变

    目的 观察神经突起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NODDI)定量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基底核及丘脑核团微结构改变的价值,并评估NODDI对WD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7例WD患者(WD组)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6名(对照组)行MR扫描,采用NODDI后处理方法,获得双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的NODDI参数,包括神经突内体积分数(Vie)、神经突方向离散度(ODI)和脑脊液体积分数(Viso),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各参数与临床Young评分的相关性,并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评估各参数的相对重要性及对WD的诊断效能.结果 WD组双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的Vic值和ODI值均低于对照组,而Viso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丘脑的Vic值降低而Viso值升高(P均<0.05),OD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WD患者双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的Vic值和ODI值与临床Young评分呈负相关,壳核、苍白球的Viso值与临床评分呈正相关.采用随机森林模型,NODDI预测WD的准确率为96.23%,ROC曲线下面积为0.96.结论 NODDI可有效评估WD患者脑部铜沉积所致微观结构和代谢变化,有望用于检测WD患者脑深部核团结构改变,并评估其病情进展.

    作者:宋玉坤;陈颖茜;初建平;李欣蓓;周香雪;黄小龙;赵静;王玉亮;严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前中颅窝恶性神经鞘瘤1例

    患儿男,4岁,因“左侧头痛20天,左眼失明3天”就诊.查体:双侧鼻腔黏膜充血,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增高(20.68 mg/L),血小板增高(600×109/L).CT:前中颅窝底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边界欠清,邻近骨质呈溶骨样破坏,累及斜坡(图1A).MRI:前中颅窝病变呈等T1稍短T2信号(图1B、1C),呈“尖刀”样向前延伸,约40 mm×22 mm×20mm,信号尚均匀,边缘不规则,左侧视神经眶内段后部及管内段受压、移位;增强后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累及双侧后组筛窦(图1D).考虑为鼻咽部及前中颅窝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行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

    作者:李栋学;王荣品;张著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卵巢甲状腺肿MRI和CT表现

    目的 分析卵巢甲状腺肿的MRI、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卵巢甲状腺肿患者的MRI及CT表现,观察其形态、大小、密度/信号、强化特点等.结果 14例病变均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其中分叶状11例,类圆形3例;多囊状13例,单囊1例;11例实性成分为明显厚壁或分隔,3例呈结节状.肿瘤大径为3~34 cm,平均(11.34±2.24)cm.7例MR T2WI囊性部分均可见极低信号区,增强后无强化,实性成分明显强化.7例CT囊性部分均可见高密度区,CT值57~90 HU,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实性成分明显强化,CT值为145~270 HU;4例囊壁或实性结节中见斑片状钙化.结论 卵巢甲状腺肿的MRI、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林娜;熊美连;方如旗;黄欣瑶;曹代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颈外静脉假性静脉瘤1例

    患者女,42岁,发现左侧下颈部包块4年余,自觉近期稍变大而就诊.体格检查:左颈部触及质软包块,按压可消失,听诊无明显杂音,考虑静脉血管瘤.超声检查:左侧下颈部皮下探及29 mm×25 mm×11 mm无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包块内近边缘处可见血流缓慢并自发显影;加压探头无回声包块可消失;一条浅静脉穿行于无回声包块后方,并可见大小5.2 mm的破口与包块相通,其内自发显影.CDFI示包块内被彩色血流填充,破口处呈正反双期双向“往复征”静脉血流频谱(图1).超声诊断:左侧颈部浅静脉假性静脉瘤.行左颈部假性静脉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瘤体为纤维组织和血凝块,瘤壁无内皮细胞覆盖,毗邻静脉壁肌层组织厚薄不均,平滑肌纤维及弹力纤维减少.病理诊断:左颈外静脉假性静脉瘤.

    作者:刘海珍;李照喜;师明莉;郁春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DWI鉴别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

    目的 探讨ADC值及DWI相对信号强度(rSI)鉴别诊断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子宫癌肉瘤和23例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均接受常规MRI及DWI扫描,测量并比较2种肿瘤的平均ADC值(ADCmean)、小ADC值(ADCmin)及rSI.结果 子宫癌肉瘤rSI(8.20±1.77)高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6.95±2.19,P=0.04).以rSI=7.42为临界值,rSI鉴别诊断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P<0.05),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9.23%、60.87%和61.11%.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间ADCmean和ADC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C值鉴别诊断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价值有限,DWI的rSI有助于鉴别.

    作者:赵婷婷;闫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诊断现状与进展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脑血管病的少见类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而常延误治疗.近年来,影像学新技术的出现使CVT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本文就CVT的影像学诊断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晓旭;杨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声与X线胸片对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症和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效能

    目的 比较肺脏超声与X线胸片对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症(TTN)和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诊断效能.方法 对120例呼吸困难新生儿于出生后6h内行肺脏超声和X线胸片检查,以临床诊断为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诊断TTN和RDS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临床诊断75例TTN和34例RDS,肺脏超声诊断TTN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6.00%(72/75)、88.89%(40/45)和93.33%(112/120),均高于X线胸片[分别为85.33%(64/75)、84.44%(38/45)和85.00% (102/120)].肺脏超声诊断RDS的敏感度为85.29%(29/34),特异度为95.35%(82/86),准确率为92.50%,(111/120),而X线胸片诊断RDS的敏感度为88.23%(30/34),特异度为89.53%(77/86),准确率为89.17%(107/120).结论 肺脏超声可准确诊断新生儿TTN和RDS.

    作者:梁惠颖;陈智毅;廖剑艺;杨慧慧;谭小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