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奇俊;邢振;江飞;陈金姐;林成灿;曹代荣
目的 评估基于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的水脂分离(IDEAL-IQ)技术定量测量健康青年女性颈部锁骨上脂肪的可行性.方法 招募87名20~35岁健康青年女性,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BMI<24 kg/m2组(n=72)和BMI≥24 kg/m2组(n=15).对受试者行IDEAL序列扫描,分别测量颈部锁骨上、胸壁、腹壁皮下脂肪及肝脏的脂肪分数(FF)及T2*弛豫率(R2*)值,比较两组间及锁骨上与胸壁皮下脂肪FF、R2*值的差异,并分析FF、R2*与BMI的相关性.结果 颈部锁骨上脂肪FF[(80.99±7.73)%]低于胸壁皮下脂肪FF值[(93.04±1.55)%,P<0.001];锁骨上脂肪R2*值[(65.52±23.59) Hz]高于胸壁皮下脂肪R2*值[(38.82±7.11)Hz,P<0.001].BMI<24 kg/m2组与BMI≥24 kg/m2组间颈部锁骨上、胸壁皮下脂肪,腹壁、肝脏的FF、R2*值及颈部/胸壁FF值、颈部/胸壁R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颈部锁骨上脂肪FF值与BMI呈正相关(r=0.601,P<0.001),R2*值与BMI呈负相关(r=-0.409,P=0.001).结论 MRIDEAL-IQ技术可定量测定颈部锁骨上与体部脂肪的差异,两者间FF及R2*值存在差别.
作者:常红花;李杰;王亚魁;金笑;袁慧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Sievers分型二叶主动脉瓣(BAV)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BAV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Sievers分型分为0型(无嵴)、1型(有一嵴)和2型(有双嵴),其中1型分为3个亚型:1(L-R)亚型(左冠瓣与右冠瓣融合),1(R-N)亚型(右冠瓣与无冠瓣融合),1(N-L)亚型(左冠瓣与无冠瓣融合).比较不同Sievers分型BVA患者主动脉内径超声测量值.结果 121例中,3例(3/121,2.48%)Sievers分型为0型;118例(118/121,97.52%)为1型,其中1(L-R)亚型80例(80/121,66.12%),1(R-N)亚型33例(33/121,27.27%),1(N-L)亚型5例(5/121,4.13%);无2型患者.1(R-N)亚型主动脉瓣环及窦部内径均小于1(L-R)亚型(P=0.01、0.02),1(L-R)、1(R-N)及1(N-L)亚型间主动脉瓣环、窦部、窦管结合部及升主动脉近端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ievers分型为1(L-R)亚型在BAV患者中常见,且超声心动图所见主动脉瓣环及窦部扩张较1(R-N)亚型更明显.
作者:石璨;陈昕;杨军;梁彗莉;狄贵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患者女,46岁,主因“进行性吞咽哽噎1年,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平素体健,无恶心、呕吐及胸骨后疼痛.常规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血、尿常规及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超声示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胃镜+超声内镜:距门齿23~40 cm处食管右侧前壁见一巨大蛇形新生物,直径约2.5 cm,表面光滑,色泽与周围组织一致,病变根部黏膜表面可见血管,下段表面黏膜可见毛细血管增生,病变表面溃烂,约0.4 cm×0.4 cm.整个病灶占据食管约75%范围.钡餐造影:食管中段至贲门部管腔明显扩张,管腔内可见巨大螺旋形充盈缺损,钡剂存在分流征象,局部黏膜变平、移位,管壁柔软,蠕动尚正常,于食道下段前壁可见尖角形钡龛(图1A、1B).CT:食管中下段管壁增厚,于气管权层面至贲门可见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尚光整,肿块长约15.2 cm(图1C),增强扫描呈轻度均匀强化(图1D).
作者:高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难治性癫痫患儿18F-FDG PET/CT表现,探讨皮层下结构在癫痫发作中的参与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11例难治性癫痫患儿18F-FDG PET/CT表现,分析患儿大脑皮层代谢异常区域,观察皮层下结构(基底核、丘脑、小脑)代谢改变.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低龄组、中龄组和大龄组,并根据皮层异常累及脑叶数将单侧大脑皮层代谢异常患儿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不同组别大脑皮层下结构代谢异常发生率.结果 611例中,525例单侧大脑皮层代谢异常,86例双侧皮层代谢异常.190例皮层下结构代谢改变,其中基底核64例、丘脑113例及小脑105例.不同年龄组大脑皮层下结构代谢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组大脑皮层下结构代谢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组(P均<0.001).结论 18 F-FDG PET/CT可发现难治性癫痫患儿皮层下结构代谢改变,有助于提示皮层病变累及范围.
作者:范岩;佟正灏;张建华;邸丽娟;张旭初;付占立;王彦福;陈立新;王荣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第三代双源CT早期鉴别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灶与碘对比剂的价值.方法 纳入78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治疗后采用第三代双源CT行脑部CT双能量(80 kV/Sn150 kV)扫描,经后处理得到碘分布图和虚拟平扫图像.以发病24~48 h后常规脑部CT图像为参考,计算双能量CT(DECT)诊断颅内出血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共31例患者(53个颅内高密度灶)纳入分析,其中DECT正确诊断26个高密度灶为存在出血,23个高密度灶为碘对比剂;1个钙化灶误诊为出血合并对比剂,3个DECT诊断为对比剂的病灶出现延迟性出血转化.DECT鉴别诊断颅内出血灶与碘对比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9.66%(26/29)、95.83%(23/24)和92.45%(49/53),PPV为96.30%(26/27),NPV为88.46%(23/26).结论 第三代双源CT能早期准确诊断AIS血管内治疗后的出血转化,有助于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吴芳;杜祥颖;张苗;杨旗;祝小莲;卢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测量脾脏弹性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6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PH组)和62例无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对照组),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脾脏弹性、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SWE脾脏弹性、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ROC曲线下面积,确定脾脏弹性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佳临界值,并计算相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PH组与对照组脾脏弹性、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SWE脾脏弹性、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9[95%CI(0.944,0.989)]、0.917[95%CI(0.854,0.926)]和0.865[95%CI(0.775,0.928)],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脾脏弹性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佳临界值为19.98 kPa,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8%和94.27%.结论 SWE测量脾脏硬度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效能高于测量脾脏厚度和脾脏长度,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王鹏;唐少珊;任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患者男,57岁,自觉左侧下颌区肿物5天,约核桃大小,伴吞咽疼痛,逐渐加重.查体:面部左右不对称,张口度三指,左颌下腺区可触及肿物,约4.0 cm×2.5 cm×2.0 cm,质硬,表面结节状,界清,活动尚可,压痛(+).口腔检查:牙石(+++),软垢(+++),大量色素,16、17、27缺失,前牙列普遍Ⅰ°~Ⅱ°松动,磨牙普遍可及2~3°根分叉病变,牙龈红肿易出血,附着丧失3~4 mm.超声示左侧颌下腺体内斑片状低回声,边界清.
作者:赵智勇;赵鹏飞;王振常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患者女,28岁,孕1产1,末次月经:2017年8月1日,平时月经规则,月经量中等,无痛经.2014年于外院接受剖宫产,此后宫内植入节育器避孕至今.2017年8月31日,由蹲位直立时突感右上腹痛12 h就诊.查体:右侧腹压痛及反跳痛均为阳性.妇科体检:宫颈举痛阳性,盆腔右侧触痛明显,后穹窿穿刺抽出6 ml暗红色不凝血.实验室检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 759.68 IU/ml,各项肿瘤指标均为阴性.超声:右肾周围混杂回声,范围约55mm×37 mm,无血流信号(图1A);腹盆腔少许积液(图1B);肝、胆、脾、肾、输尿管、子宫(宫内节育器位置好)及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急腹症表现.超声诊断:腹膜后血肿可能,其他不排除.
作者:范莉芳;朱向明;吴树剑;张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气肿空间分布对肺功能及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84例COPD患者行胸部MSCT,应用COPD分析软件自动测量各肺叶低密度区容积百分比(LAA%),分析各肺叶LAA%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根据肺气肿异质性指数将患者分为无肺气肿组及肺气肿组,其中肺气肿组又分为上叶肺气肿为主亚组和下叶肺气肿为主亚组;比较2组肺功能指标以及肺气肿组内2亚组临床严重程度差异.结果 各肺叶LAA%均与单次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SB%pred)呈负相关;除右肺中叶外,其余肺叶LAA%均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FEV1的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呈负相关,与响应频率(Fres)呈正相关.2组间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气肿组内2亚组间FEV1%pred及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res、DLcoSB%pr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气肿组内2亚组间临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P=0.041).结论 COPD患者肺气肿空间分布影响肺功能及临床严重程度.下叶肺气肿为主患者肺功能相对较差,临床严重程度更重.
作者:喻晴;沈其晓;韩丽莹;黄晶晶;全显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R淋巴造影(MR-LG)显影兔VX2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方法 将7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建立兔VX2乳腺癌(肿瘤组)及炎性(炎症组)实验动物模型,并对其行MR-LG检查,检查后进行淋巴结清扫术.记录内乳SLN及淋巴管的显示情况,分析影响其显像的因素.结果 实验兔建模成功率为97.33% (73/75);MR-LG对内乳SLN及淋巴管的显示率分别为15.94%(11/69)和75.36%(52/69),其在肿瘤组与炎症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组内乳SLN显示与未显示实验兔间体质量,肿瘤生长时间,肿瘤长径,腋窝SLN数目、大小及阳性数目,内乳淋巴管显影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乳淋巴管显示与未显示实验兔间肿瘤大小及腋窝SLN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LG检出内乳SLN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分别为76.81%(53/69)、39.13%(9/23)、95.65%(44/46)、60.86%(14/23)和4.35%(2/46).结论 MR-LG可有效显像兔VX2乳腺癌模型内乳SLN及淋巴管.
作者:王攀鸽;谭红娜;王博;肖慧娟;高剑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患者男,47岁,视力模糊半年余.MRI:平扫鞍窝未见增大,鞍上区见团块状等T1等T2信号(图1A、1B),约1.5 cm×1.4 cm×1.4 cm,边缘清晰,病灶与垂体柄关系密切,垂体柄局部向右偏移,视交叉明显受压,垂体后叶未见明确显示;增强后鞍上区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图1C).MR诊断:鞍区占位性病变,考虑胶质瘤或生殖细胞瘤.行开颅脑鞍区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病灶位于视交叉下方,呈肉红色、质脆、边界清、包膜完整,呈实性.
作者:陈晨;任翠萍;赵瑞琛;程敬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三维稳态进动结构相干(3D-CISS)序列显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LL)的价值.方法 对30名健康志愿者行右侧膝关节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轴位和冠状位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FS-PDWI)及3D-CISS序列.对3D-CISS图像行MPR斜矢状位重建和CPR不同角度冠状位重建,CPR重建角度为0°、30°、60°、90°、120°、150°和180°;观察各序列图像ALL表现,并比较不同序列对ALL股骨部、半月板部、胫骨部、半月板附着点、股骨附着点和胫骨附着点的显示率.结果 31-CISS序列CPR图像对ALL胫骨附着点和股骨附着点显示率均为96.67%(29/30),MPR图像均为93.33%(28/30),均优于FS-PDWI图像(P均<0.017).3D-CISS序列CPR图像对ALL胫骨部、半月板部和半月板附着点的显示率分别为96.67%(29/30)、83.33%(25/30)和83.33%(25/30),均高于FS-PDWI图像(P均<0.05),对ALL股骨部的显示率与FS-PDWI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结论 3D-CISS序列联合CPR图像可提高对ALL的显示率.
作者:朱玉鹏;唐晓燕;孙磊;王绍华;段峰;张传玉;于腾波;郝大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神经突起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NODDI)定量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基底核及丘脑核团微结构改变的价值,并评估NODDI对WD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7例WD患者(WD组)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6名(对照组)行MR扫描,采用NODDI后处理方法,获得双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的NODDI参数,包括神经突内体积分数(Vie)、神经突方向离散度(ODI)和脑脊液体积分数(Viso),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各参数与临床Young评分的相关性,并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评估各参数的相对重要性及对WD的诊断效能.结果 WD组双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的Vic值和ODI值均低于对照组,而Viso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丘脑的Vic值降低而Viso值升高(P均<0.05),OD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WD患者双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的Vic值和ODI值与临床Young评分呈负相关,壳核、苍白球的Viso值与临床评分呈正相关.采用随机森林模型,NODDI预测WD的准确率为96.23%,ROC曲线下面积为0.96.结论 NODDI可有效评估WD患者脑部铜沉积所致微观结构和代谢变化,有望用于检测WD患者脑深部核团结构改变,并评估其病情进展.
作者:宋玉坤;陈颖茜;初建平;李欣蓓;周香雪;黄小龙;赵静;王玉亮;严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患者女,55岁,因腹部超声及CT检查发现肝占位14天入院;无肝炎及结核病史,血常规、生化全项及凝血功能均正常,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CA125及CA724均为阴性.胸部CT平扫示双肺未见异常,CT增强示前纵隔肿物,考虑胸腺瘤.腹部增强MRI示肝右叶近肝门区长T1长T2异常信号,边界清,动脉期病灶周边轻度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内可见索条样强化影,延迟期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图1),MR考虑良性病变.
作者:董景辉;安维民;刘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患者男,63岁,因“左侧阴囊肿大不适10个月余”入院.查体:左侧阴囊肿大,阴囊内和精索区扪及肿块,压痛(一).既往曾于8个月前以相同病因入院.超声:左侧睾丸附睾明显肿大,呈低回声,分界不清,血流信号2级(图1A);左侧腹膜后、左侧髂窝可探及低回声肿块,与精索肿块相连,血流信号1~2级(图1B).超声诊断:左侧睾丸附睾、精索、左侧腹膜后及左侧髂窝肿块,符合淋巴瘤表现.行针吸活检,病理检查于光镜下见左侧睾丸、附睾弥漫分布幼稚小细胞(图1C).予4个疗程长春新碱、环玲酰胺、盐酸表柔比星及醋酸泼尼松龙联合化疗,之后阴囊明显缩小,左侧腹膜后、左侧髂窝、左侧精索和附睾病变消失,仅睾丸内残存小部分低回声病变(图1D).综合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
作者:唐艳琼;岳林先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患者女,52岁,咳嗽、咳痰、发现肺部占位1月余,抗感染治疗无效;无石棉接触史.查体:右肺呼吸音稍减弱,闻及少许湿啰音.CT:右肺中叶约4.5 cm×3.9 cm、边界尚清类圆形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呈中度强化,内见坏死区(图1).诊断:右肺中叶占位性病变,不除外肺癌.行开胸肿瘤切除术,术中见6 cm×5 cm×4 cm质硬肿块,未侵及脏层胸膜及膈肌.
作者:李娜;李健;王敏君;曾献军;张静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的MRI征象,以提高术前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累及椎管的节细胞神经瘤MRI资料,观察肿瘤位置、形态、大小、信号和强化程度等.结果 共纳入9个病灶,其中位于颈椎4个,胸椎2个,腰骶椎3个;7个累及椎管内外,呈哑铃状,2个位于椎间孔区,呈结节状;9个病灶T2WI均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1个病灶内见囊变坏死.8个接受增强扫描的病灶中,3个呈明显强化,5个呈轻中度强化,4个病灶内见条状强化.所有病灶均伴有受累椎间孔扩大,但骨质未见破坏.结论 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作者:林颖;陈德华;曹代荣;张宇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T2-mapping评估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腰部背伸肌群(多裂肌、长肌、髂肋肌)的价值.方法 对50名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行T2-mapping序列扫描,于L3、L4上缘层面测量运动前后多裂肌、长肌、髂肋肌的横截面积(CSA)及T2值,比较运动前后及左右侧上述肌肉CSA、T2值的差异,并分析运动前后各肌肉的CSA差值与T2值差值的相关性.结果 L3、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多裂肌、长肌、髂肋肌运动后CSA、T2值均大于运动前(P均<0.05).L3椎体上缘水平左侧多裂肌的运动后CSA及运动前后CSA差值均大于右侧(P均<0.05).运动前L3椎体上缘水平左右侧长肌、髂肋肌及L4椎体上缘水平左右侧长肌的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3、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髂肋肌及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多裂肌运动前后CSA差值与T2值差值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T2-mapping可用于评估腰部背伸肌群运动前后功能变化.
作者:蒋元明;周家龙;黄益龙;张振光;魏佳璐;张佳;赵卫;何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肺脏超声与X线胸片对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症(TTN)和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诊断效能.方法 对120例呼吸困难新生儿于出生后6h内行肺脏超声和X线胸片检查,以临床诊断为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诊断TTN和RDS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临床诊断75例TTN和34例RDS,肺脏超声诊断TTN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6.00%(72/75)、88.89%(40/45)和93.33%(112/120),均高于X线胸片[分别为85.33%(64/75)、84.44%(38/45)和85.00% (102/120)].肺脏超声诊断RDS的敏感度为85.29%(29/34),特异度为95.35%(82/86),准确率为92.50%,(111/120),而X线胸片诊断RDS的敏感度为88.23%(30/34),特异度为89.53%(77/86),准确率为89.17%(107/120).结论 肺脏超声可准确诊断新生儿TTN和RDS.
作者:梁惠颖;陈智毅;廖剑艺;杨慧慧;谭小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早产儿肺脏的超声表现和超声评分.方法 选取无心肺疾病及低蛋白血症的早产儿37例(早产儿组)及足月儿33例(足月儿组),并根据患儿年龄将每组分为<1周、1~4周、>4周3个亚组.对所有患儿行双肺超声检查并予以评分,观察早产儿肺脏超声表现,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及不同年龄间的超声评分差异.结果 早产儿肺脏超声主要表现为弥漫分布密集B线,伴或不伴“瀑布征”,提示肺泡内积液.早产儿及足月儿肺部超声评分结果分别为(15.24±2.76)分和(12.21±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2,P<0.001);年龄<1周的早产儿与足月儿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9,P=0.513),年龄为1~4周及>4周的早产儿与足月儿超声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产儿3个亚组间肺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0,P=0.393);足月儿3个亚组间肺超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7,P=0.023).早产儿肺超声评分与胎龄呈负相关(r=-0.352,P=0.033),其线性回归关方程为Y=33.805-0.548X.结论 早产儿肺脏超声主要表现为弥漫分布密集B线,伴或不伴“瀑布征”,提示肺泡内积液,胎龄越小越显著.
作者:贺晓;梅雪;程秀永;李燕;王璐;于瑞娜;商丽娜;丁璐;高剑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