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经直肠CEUS表现:5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李慧;王才善;马麒;陈寒冰;刘松涛;罗静

关键词:超声检查, 经直肠, 造影剂, 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摘要:目的 观察肉芽肿性前列腺炎(GP)的经直肠CEUS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GP患者的超声资料,分析其常规超声和经直肠CEUS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 5例均表现为前列腺外腺低回声结节,其中4例CEUS均表现为增强早、强度高,病理证实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NSGP);1例无增强,病理证实为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SGP).结论 SGP及NSGP的CEUS表现无明显特异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鱼刺致腹腔脓肿1例

    患者女,75岁,因“右上腹疼痛不适1个月”就诊.查体:体温37.1℃,无畏寒、发热,右上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血常规:白细胞16.06×109/L;中性细胞比率86.1%;红细胞3.35×1012/L.CT:肝上前间隙见形态不规则的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内见一横行条状高密度影,长约3.6 cm,周围见囊状稍低密度影,边缘欠清,病灶内未见明显积气;肝脏受压,呈弧形凹陷,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图1A);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影;右侧胸腔积液;增强后软组织密度病灶不均匀强化,囊壁明显强化,动脉期肝脏前缘一过性强化(图1B).

    作者:袁亚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慢性失血性贫血并发脑梗死1例

    患者女,31岁,间断便血2年,加重伴头痛1周.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1 g/L、红细胞平均体积60.3 fl、红细胞压积22.3%、血小板计数206×109/L.CT:左侧颞叶斑片状低密度,边界尚清晰,其内见结节状高密度影(图1A),测CT值提示为出血.CTA未见明显异常.MRI:左侧颞叶病灶T1WI呈低信号,其内见结节状稍高信号(图1 B);T2WI呈稍高信号,其内结节呈低信号,边界清晰(图1C);增强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图1D).影像学诊断为炎症可能性大,不除外肿瘤.入院后多次输注血浆及悬浮红细胞,以纠正贫血.随后行幕上深部病变切除术,术中见脑皮层组织局部膨隆;镜下见脑组织局部变性坏死,坏死灶周围血管内血栓形成,病理诊断为(左侧颞叶)脑血管血栓形成并脑梗死.

    作者:岳丽娜;叶建军;牛娟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模量间接评估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功能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间接评估干燥综合征(SS)患者腮腺功能的价值.方法 根据核素动态显像成像结果将100例SS患者分为腮腺功能正常组、轻度受损组、中度受损组及重度受损组,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获得腮腺杨氏模量值,比较4组间杨氏模量值的差异,并分析与腮腺功能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杨氏模量值诊断腮腺功能重度受损的效能.结果 4组间腮腺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60,P<0.001).腮腺杨氏模量值随腮腺功能受损程度加重而增高(rs=0.83,P<0.001).以38.38 kPa为临界值,杨氏模量值诊断腮腺功能重度受损的曲线下面积为0.93(P<0.001),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9.3%及84.7%.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的弹性模量值可间接评估SS患者腮腺功能,为临床判断及随访SS病情变化提供依据.

    作者:刘志兴;陈莉;王婧玲;吴锐;陈璐;赖珍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1例

    患者男,47岁,视力模糊半年余.MRI:平扫鞍窝未见增大,鞍上区见团块状等T1等T2信号(图1A、1B),约1.5 cm×1.4 cm×1.4 cm,边缘清晰,病灶与垂体柄关系密切,垂体柄局部向右偏移,视交叉明显受压,垂体后叶未见明确显示;增强后鞍上区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图1C).MR诊断:鞍区占位性病变,考虑胶质瘤或生殖细胞瘤.行开颅脑鞍区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病灶位于视交叉下方,呈肉红色、质脆、边界清、包膜完整,呈实性.

    作者:陈晨;任翠萍;赵瑞琛;程敬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实时影像融合虚拟导航联合CEUS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新生或复发病灶

    目的 探讨实时影像融合虚拟导航系统(RVS)联合CEUS引导RF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治疗后新生或复发病灶的价值.方法 收集111例因HCC接受RFA治疗、且治疗后发现新生或复发病灶患者,对其中78例患者的86个病灶(77个新生病灶和9个复发病灶)行经RVS联合CEUS定位引导RFA治疗(RVS联合CEUS组);对另外33例患者的38个病灶(26个新生病灶和12个复发病灶)行CEUS定位引导RFA治疗(对照组).计算并比较两组的准确定位率、灭活率和局部复发率.结果 RVS联合CEUS组清晰显示并准确定位病灶84个(84/86,97.67%),对照组25个(25/38,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FA治疗后1个月,RVS联合CEUS组的病灶灭活率为95.35% (82/86),高于对照组[76.31% (29/38),P=0.003];RVS联合CEUS组病灶局部复发率为8.14% (7/86),明显低于对照组[36.84%(14/38),x2=15.434,P<0.001).结论 RVS联合CEUS引导可有效提高RFA对于HCC治疗后新生或复发病灶的准确定位率和早期灭活率.

    作者:徐倩;林淑芝;董士佳;武金玉;杨薇;吴薇;严昆;陈敏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前中颅窝恶性神经鞘瘤1例

    患儿男,4岁,因“左侧头痛20天,左眼失明3天”就诊.查体:双侧鼻腔黏膜充血,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增高(20.68 mg/L),血小板增高(600×109/L).CT:前中颅窝底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边界欠清,邻近骨质呈溶骨样破坏,累及斜坡(图1A).MRI:前中颅窝病变呈等T1稍短T2信号(图1B、1C),呈“尖刀”样向前延伸,约40 mm×22 mm×20mm,信号尚均匀,边缘不规则,左侧视神经眶内段后部及管内段受压、移位;增强后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累及双侧后组筛窦(图1D).考虑为鼻咽部及前中颅窝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行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

    作者:李栋学;王荣品;张著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SPECT/CT融合骨显像评价四肢骨折远期愈合

    目的 探讨SPECT/CT融合骨显像技术评价四肢骨折远期愈合情况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四肢骨折患者经治疗6个月后骨折端SPECT/CT融合骨显像特征,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并与临床随诊或手术情况对照,计算SPECT/CT判断骨折能否远期愈合的准确率.结果 68例四肢骨折,X线或CT检查均不能明确判断骨折能否远期愈合.SPECT/CT融合骨显像中,52例患者见连续性放射浓聚通过骨折线并跨越两侧骨折端,提示骨折处于愈合进程中,具有远期愈合可能;经临床随诊证实46例骨折愈合,6例未愈合.16例骨折端未见明显连续性通过骨折线的放射性浓聚,提示骨折不愈合,且远期愈合的可能性较小;均经手术治疗并证实为骨折不愈合.SPECT/CT融合骨显像判断骨折愈合的准确率为91.18%(62/68).结论 SPECT/CT融合骨显像可准确评价四肢骨折远期愈合情况,对指导临床制定骨折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玉珂;李培岭;郭会利;王娜;孟庆阳;姚太顺;孟宪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经直肠CEUS表现:5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观察肉芽肿性前列腺炎(GP)的经直肠CEUS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GP患者的超声资料,分析其常规超声和经直肠CEUS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 5例均表现为前列腺外腺低回声结节,其中4例CEUS均表现为增强早、强度高,病理证实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NSGP);1例无增强,病理证实为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SGP).结论 SGP及NSGP的CEUS表现无明显特异性.

    作者:李慧;王才善;马麒;陈寒冰;刘松涛;罗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诊断现状与进展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脑血管病的少见类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而常延误治疗.近年来,影像学新技术的出现使CVT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本文就CVT的影像学诊断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晓旭;杨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神经突起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定量评估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核团微结构改变

    目的 观察神经突起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NODDI)定量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基底核及丘脑核团微结构改变的价值,并评估NODDI对WD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7例WD患者(WD组)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6名(对照组)行MR扫描,采用NODDI后处理方法,获得双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的NODDI参数,包括神经突内体积分数(Vie)、神经突方向离散度(ODI)和脑脊液体积分数(Viso),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各参数与临床Young评分的相关性,并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评估各参数的相对重要性及对WD的诊断效能.结果 WD组双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的Vic值和ODI值均低于对照组,而Viso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丘脑的Vic值降低而Viso值升高(P均<0.05),OD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WD患者双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的Vic值和ODI值与临床Young评分呈负相关,壳核、苍白球的Viso值与临床评分呈正相关.采用随机森林模型,NODDI预测WD的准确率为96.23%,ROC曲线下面积为0.96.结论 NODDI可有效评估WD患者脑部铜沉积所致微观结构和代谢变化,有望用于检测WD患者脑深部核团结构改变,并评估其病情进展.

    作者:宋玉坤;陈颖茜;初建平;李欣蓓;周香雪;黄小龙;赵静;王玉亮;严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甲状腺滤泡癌胸壁转移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51岁,主因“胸壁肿物进行性增大1年余,咳嗽、咳痰1个月”入院.患者曾于2009年接受右侧甲状腺巨大肿物切除术,术后诊断为甲状腺滤泡性腺瘤.超声:左侧甲状腺明显增大,气管受压右偏,双侧甲状腺内多发实性占位,部分伴液化、钙化,符合TI-RADSⅣb类(图1A);双侧锁骨上、腋窝、胸壁皮下多发实性占位,其中较大者伴液化,甲状腺来源不除外(图1B).进一步行CT检查提示:①双侧甲状腺占位,性质待定;②前胸壁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恶性可能性大;③双肺多发占位,考虑为转移灶;④腋下、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遂行超声引导下胸壁肿物穿刺活检,光镜下见癌细胞呈滤泡状排列,部分癌性滤泡腔内可见胶质(图1C),证实胸壁肿物为滤泡性甲状腺组织.

    作者:陆云;管玲;张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卵巢甲状腺肿MRI和CT表现

    目的 分析卵巢甲状腺肿的MRI、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卵巢甲状腺肿患者的MRI及CT表现,观察其形态、大小、密度/信号、强化特点等.结果 14例病变均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其中分叶状11例,类圆形3例;多囊状13例,单囊1例;11例实性成分为明显厚壁或分隔,3例呈结节状.肿瘤大径为3~34 cm,平均(11.34±2.24)cm.7例MR T2WI囊性部分均可见极低信号区,增强后无强化,实性成分明显强化.7例CT囊性部分均可见高密度区,CT值57~90 HU,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实性成分明显强化,CT值为145~270 HU;4例囊壁或实性结节中见斑片状钙化.结论 卵巢甲状腺肿的MRI、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林娜;熊美连;方如旗;黄欣瑶;曹代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DTI观察慢性丘脑梗死患者躯体感觉传导纤维继发性变性

    目的 观察慢性丘脑梗死患者躯体感觉传导纤维束继发性损害的DTI表现.方法 对28例单侧慢性丘脑梗死患者(TI组)及2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及DTI扫描,计算受检者脊髓丘脑束和丘脑中央辐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平均扩散量(MD)值和扩散本征(λ1、λ23)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I组梗死灶下方脊髓丘脑束和上方丘脑中央辐射FA值降低(P均<0.001);而MD值、λ1值及λ23值均升高(P均<0.05).结论 丘脑梗死可致病灶下方脊髓丘脑束及上方丘脑中央辐射的继发性损害;且在梗死慢性期,脊髓丘脑束和丘脑中央辐射继发性损害的DTI表现相同.

    作者:程润田;陈莉;罗天友;龚军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DWI鉴别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

    目的 探讨ADC值及DWI相对信号强度(rSI)鉴别诊断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子宫癌肉瘤和23例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均接受常规MRI及DWI扫描,测量并比较2种肿瘤的平均ADC值(ADCmean)、小ADC值(ADCmin)及rSI.结果 子宫癌肉瘤rSI(8.20±1.77)高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6.95±2.19,P=0.04).以rSI=7.42为临界值,rSI鉴别诊断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P<0.05),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9.23%、60.87%和61.11%.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间ADCmean和ADC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C值鉴别诊断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价值有限,DWI的rSI有助于鉴别.

    作者:赵婷婷;闫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三维稳态进动结构相干序列显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

    目的 观察三维稳态进动结构相干(3D-CISS)序列显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LL)的价值.方法 对30名健康志愿者行右侧膝关节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轴位和冠状位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FS-PDWI)及3D-CISS序列.对3D-CISS图像行MPR斜矢状位重建和CPR不同角度冠状位重建,CPR重建角度为0°、30°、60°、90°、120°、150°和180°;观察各序列图像ALL表现,并比较不同序列对ALL股骨部、半月板部、胫骨部、半月板附着点、股骨附着点和胫骨附着点的显示率.结果 31-CISS序列CPR图像对ALL胫骨附着点和股骨附着点显示率均为96.67%(29/30),MPR图像均为93.33%(28/30),均优于FS-PDWI图像(P均<0.017).3D-CISS序列CPR图像对ALL胫骨部、半月板部和半月板附着点的显示率分别为96.67%(29/30)、83.33%(25/30)和83.33%(25/30),均高于FS-PDWI图像(P均<0.05),对ALL股骨部的显示率与FS-PDWI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结论 3D-CISS序列联合CPR图像可提高对ALL的显示率.

    作者:朱玉鹏;唐晓燕;孙磊;王绍华;段峰;张传玉;于腾波;郝大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肿瘤,常引起骨髓浸润和骨质破坏.X线平片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MM的Durie-Salmon分期及危险分层.目前CT、MRI、PET/CT和PET/MRI等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MM的诊断和治疗中,为准确分期、预后评估和疗效监测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本研究对MM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范荣;牛金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MR淋巴造影显影兔VX2乳腺癌模型内乳前哨淋巴结

    目的 探讨MR淋巴造影(MR-LG)显影兔VX2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方法 将7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建立兔VX2乳腺癌(肿瘤组)及炎性(炎症组)实验动物模型,并对其行MR-LG检查,检查后进行淋巴结清扫术.记录内乳SLN及淋巴管的显示情况,分析影响其显像的因素.结果 实验兔建模成功率为97.33% (73/75);MR-LG对内乳SLN及淋巴管的显示率分别为15.94%(11/69)和75.36%(52/69),其在肿瘤组与炎症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组内乳SLN显示与未显示实验兔间体质量,肿瘤生长时间,肿瘤长径,腋窝SLN数目、大小及阳性数目,内乳淋巴管显影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乳淋巴管显示与未显示实验兔间肿瘤大小及腋窝SLN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LG检出内乳SLN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分别为76.81%(53/69)、39.13%(9/23)、95.65%(44/46)、60.86%(14/23)和4.35%(2/46).结论 MR-LG可有效显像兔VX2乳腺癌模型内乳SLN及淋巴管.

    作者:王攀鸽;谭红娜;王博;肖慧娟;高剑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影像学诊断子宫双重化合并中肾管发育异常

    目的 观察子宫双重化合并中肾管发育异常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子宫双重化合并中肾管发育异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7例接受腹盆腔CT检查,10例接受MR检查.结果 17例均以子宫双重化合并单侧肾-输尿管发育不良为基础病变,根据其是否伴有其他相关病变分为5类:①7例仅有基础病变,其中双子宫合并单侧肾-输尿管缺如5例,CT诊断1例、MR诊断4例;2例双角子宫和并单侧肾-输尿管发育不良,CT、MR各诊断1例;②2例基础病变合并输尿管异常,CT、MR各1例,均表现为双子宫畸形以及单侧发育不良的低位肾,输尿管异位开口于阴道;③5例阴道斜隔并单侧肾-输尿管发育异常(H erlyn-Werner-Wunderlich综合征),CT 3例,MR 2例,表现为双子宫畸形、阴道斜隔侧近端腔内积血并单侧肾-输尿管缺如;④2例基础病变并中肾管残留囊肿,1例CT表现为双子宫畸形、单侧肾-输尿管缺如,同侧中肾管残余囊肿形成,1例MRI表现为Herlyn-Werner-Wunderlich综合征同时出现与阴道相通的中肾管残余囊肿;⑤1例基础病变并肾源性肾瘤,MRI表现为双子宫畸形、左侧肾-输尿管缺如、膀胱左后壁肿瘤并子宫内膜异位.结论 以子宫双重化合并单侧肾-输尿管发育不良为核心,根据其他相关病变的复杂程度,将子宫双重化并中肾管发育异常类疾病分为五类,有助于认识本病及分科诊疗.

    作者:张皓钦;王焕军;关键;潘维斌;张小玲;刘明娟;郭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DWI评估宫颈鳞状细胞癌增殖和侵袭性

    目的 探讨DWI不同ADC值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增殖和侵袭性的价值.方法 对96例CSCC患者术前行盆腔常规MRI和DWI,测量肿瘤小ADC值、平均ADC值和小ADC率(小ADC值/平均ADC值),比较不同Ki-67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与低侵袭性宫颈癌相比,小ADC值在Ki-67高表达、肿瘤长径≥4 cm、高FIGO分期、低分化、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宫旁受累、LVI、淋巴结转移和PNI阳性的高侵袭性宫颈癌患者中显著降低(P均<0.05).与平均ADC值和小ADC率相比,小ADC值预测CSCC不同临床病理特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和效能较高,且与Ki-67指数呈负相关(r=-0.48,P<0.001),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如肿块大小、FIGO分期、病理分级、间质浸润深度、宫旁受累、LVI、淋巴结转移和PNI呈负相关(r=-0.36、-0.34、-0.27、-0.40、-0.33、-0.60、-0.61、-0.41,P均<0.05).结论 小ADC值可有效反映CSCC的增殖和侵袭性.

    作者:杨蔚;强金伟;田海萍;陈兵;王爱军;赵建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早期左心室功能改变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左心室形态改变前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变.方法 将111例OSAS患者分为OSAS伴左心室肥厚(LVH)组(29例)及OSAS无LVH组(82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50名,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检查,比较3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I指标的差异,分析超声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OSAS伴LVH组与其他2组相比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及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增大(P均<0.05),室间隔及左心室侧壁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减小(P均<0.05);其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s')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3).OSAS伴LVH组与其他2组相比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应变(S)及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减小(P均<0.05),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应变率比值(E/SRE)增大(P均<0.05),其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应变率(SRS)小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SAS无LVH组S、SRS及SRE减小(P均<0.05),E/SRE增大(P<0.001).S、E/SRE均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独立相关(P均<0.05),LVMI与平均血氧饱和度独立相关(标准化系数=-0.299,t=-3.273,P=0.001).结论 OSAS可影响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在左心室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前,LV收缩及舒张功能已受损.

    作者:石艳萍;李一丹;蔡绮哲;赵智玲;郭兮恒;李虹;朱维维;王怡丹;吕秀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