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香;陈丽宏;王亚琴;郭剑
目的:研究卵泡刺激素(FSH)在良性、交界性、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的表达.方法:放射免疫法对62例上皮性卵巢癌、30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51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及卵巢肿瘤组织液中的FSH进行测定.结果:FSH在卵巢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液的表达(32.86mIU/ml,23.04mIU/ml)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液的表达(36.29mIU/ml,29.12mIU/ml)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液的浓度表达(20.97mIU/ml,4.96mIU/ml)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良性与恶性之间、良性与交界性之间FSH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恶性程度的增高,FSH的浓度也呈增高趋势;而在交界性、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液和血清中的浓度表达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I-II期与III-IV期卵巢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液FSH表达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肿瘤组织中FSH表达升高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连香;陈丽宏;王亚琴;郭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当前,生命科学领域已经绘制出蕴涵人类生命奥秘的人类基因组图谱.随后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物研发、临床研究及疾病预测等领域针对癌症的研究也由横向向纵深不断拓展.
作者:杜益群;赖仁胜;许红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比较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系统对不同临床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程度,评价CAD系统在乳腺癌X线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31例患者的251幅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采用ROC曲线在应用CAD和不应用CAD系统两种条件下,分别统计中级、初级影像诊断医生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中级、初级影像诊断医生在使用CAD进行辅助检测之后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提高2.39%和7.57%;ROC曲线提示,中级、初级影像诊断医生应用CAD前后的乳腺X线摄影BI-RADS分级准确率分别提高2.5%和10.8%.结论:应用CAD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影像诊断医生,特别是初级影像诊断医生的乳腺X线摄影诊断的准确度,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韬;罗娅红;赵英杰;何翠菊;曲宁;王菲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5例,肿瘤直径3.5cm-5.0cm,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的囊腔构成,囊腔内衬上皮样肿瘤细胞,细胞呈透明状,间隔内肿瘤细胞呈巢状.Fuhrman分级为Ⅰ-Ⅱ.免疫组化标记:CK(+)、EMA(+)、Ki67(<3%+)、CD68(-).5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是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预后良好,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而治愈.
作者:曹薇;杨向红;高霭峰;徐灿;姜卫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XIAP相关因子1(XAF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86例AL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初诊未治患者56例,治疗后完全缓解期(CR)患者22例,缓解后复发患者8例,应用RT-PCR方法检测骨髓细胞中XIAP mRNA和XAF1mRNA表达.对照组为20名门诊非恶性血液病患者.结果: 对照组、初治组、缓解组和复发组的XIAP mRNA平均表达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58.77,P<0.01);对照组的XIAP mRNA平均表达水平为0.29±0.13,明显低于AL初治患者(0.98±0.30)(P<0.01)和缓解组(0.45±0.17)(P<0.05);缓解组的平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初治组(P<0.01);复发组的XIAP mRNA平均表达水平高(1.23±0.30),不仅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1),也高于初治组(P<0.05). 对照组的XAF1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100%,明显高于初治组(51.79%)(P<0.01)和缓解组(77.27%)(P<0.05);初治组和复发组的阳性表达率(25%)明显低于缓解组(P<0.05),但初治组与复发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XIAP mRNA和XAF1 mRNA表达在初治AML和ALL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XIAP异常高表达和XAF1异常低表达可能在急性白血病发病和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为AL 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张丽娜;魏旭东;李玉富;张龑莉;朱兴虎;左文丽;宋永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6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给予多西他赛70mg/m2,21天为1个周期,完成至少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随访至疾病进展和死亡,长随访两年.结果:24例可评价的病例中,总有效率为33.3 %,临床收益率为79.1%,中位生存时间为10.9个月,1年生存率为41.7%,2年生存率12.5%.不良反应以粒细胞减少、疲劳乏力、脱发为主,分别为70.8%、75%、100%.结论:多西他赛单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李蔚;朱寿兴;朱为民;章烨;张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检测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细胞H446/CDDP差异表达片段I-2PP2A在多种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了解I-2PP2A基因的表达分布特点及功能特征,为进一步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Northern杂交与半定量RT-PCR相结合的方法检测I-2PP2A在H446、H446/CDDP、A549、A549/CDDP、SK-HEP-1、Namalwa、SGC7901等7种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I-2PP2A在H446细胞、H446/CDDP细胞及Namalwa细胞中均有表达,经进一步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表明I-2PP2A在H446/CDDP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在H446细胞中的表达量(P<0.01),在H446/CDDP与Namalwa间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H446细胞来说,I-2PP2A在其耐药细胞株H446/CDDP中有差异高表达.I-2PP2A可能参与了H446/CDDP多药耐药性的形成,其参与途径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李昆霖;吴国明;戢福云;徐智;黄桂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后程逐量加速超分割放疗同步NP方案化疗治疗局限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1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男41例,女20例;所有患者KPS评分≥70,中位年龄58岁(28-70岁)鳞癌34例,腺癌27例;IIIA期23例,IIIB期38例.采用15MV X线放疗,处方剂量前三周为常规分割放疗2Gy/次,1次/天,大野照射到 DT30Gy/15F/3w,然后改为后程逐量加速超分割放疗,第4周1.3 Gy/次,2次/天;第5周1.4 Gy/次,2次/天; 第6周1.5 Gy/次,2次/天,两次间隔大于6h以上,总剂量72 Gy /45 F/6w,脊髓剂量限制在40 Gy以下.同步化疗采用NP方案(去甲长春花碱25mg/m2静脉滴入d1 、d8 ,顺铂75 mg/m2 静脉滴入d1-3,共6个周期).结果:61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 CR 29例(47.5%),PR 18例 (29.5%),
作者:杨万毅;陈绪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COPADG)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a-109细胞,COPADG作用Eca-109细胞不同时间;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COPADG作用后Eca-109细胞内Bcl-2及WTp53蛋白表达的变化;Annexin V/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COPADG作用后Eca-109细胞凋亡率.结果:COPADG作用显著增加Eca-109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COPADG作用使Eca-109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而WTp53蛋白表达无变化.结论:COPADG显著抑制Eca-109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发生,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下调,并可能通过该机制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强占荣;吴静;李娟;杨国栋;周永宁;王爱勤;薛群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和DNA修复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guanine-DNA methytransferase,MGMT)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1例大肠癌组织中MGMT与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MGMT与HSP70在大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0.82%和62.30%.其中,二者都与性别及分化程度相关性不明显(P>0.05);而与年龄和浸润深度有相关性(P<0.05),且二者呈正相关(P<0.05;r =0.32).结论:MGMT与HSP70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它们对大肠癌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吉艳荣;薄爱华;吉彦丽;张彦;牛书雷;冯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我院抗肿瘤用药结构,掌握用药动态,提高药品使用价值.方法:根据我院微机系统数据分类统计2006年-2007年用药情况汇总分析.结果:抗肿瘤用药明显增加,增强免疫力的药品有所下降,其它用药比率较小,属专科用药偏差.结论:医院加强了住院患者的院内治疗,抗肿瘤用药量明显增加.
作者:梁素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检测NOK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率与病理分型、分级及临床TNM分期间的关系,为研究NOK的功能及其机制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nsion法检测NOK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OK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质中.NSCLC中NOK总阳性率68.1%,癌旁组织阳性率只有12.1%,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0);肺鳞癌和腺癌总阳性率分别为60.49%、78.33%,两者差异显著(P=0.009);鳞癌中分化、低分化阳性率分别为51.1%、72.22%,差异显著(P=0.01),腺癌的高、中、低分级的阳性率分别是 20.0%、79.5%、100%,经Kruskal-Wallis H检验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1);NSCLC(鳞癌、腺癌)TNM分期Ⅱa、Ⅱb、Ⅲa、Ⅲb的阳性率,经Kruskal-Wallis H检验其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0).结论:NOK在肺鳞癌、腺癌中高表达,表达的高低与病理分型、分级及临床TNM分期(转移)有关.
作者:李小飞;张志培;王小平;周勇安;姜涛;韩勇;王英禹;汪建;邓迎春;王银银;常智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报道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支气管源性囊肿,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支气管源性囊肿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髓外硬膜下支气管源性囊肿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囊肿部位的神经根痛,以后发展为脊髓压迫症;镜下可见纤维囊壁内衬覆复层上皮细胞或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免疫组化染色囊壁内衬覆上皮细胞CK、EMA阳性,而 GFAP、NSE阴性,PAS染色在复层上皮细胞或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的游离缘上见到纤毛.结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罕见病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其治疗多采取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较好.
作者:王姝妹;李艳红;朱少君;巩丽;韩秀娟;兰淼;赵建业;张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临床受益反应(CBR)及不良反应.方法:24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60岁),应用多西他赛30-37.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给药,每21天为1周期;对照组31例给予佳支持治疗(BSC).结果:多西他赛治疗组有效率(RR)为25.0%,中位缓解时间为6.5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6个月,中位生存期(OS)为11.4个月,1年生存率为38.2%;对照组有效率(RR)为0%,TTP为2.3个月,OS为4.8个月,1年生存率为9.7%.治疗组临床受益反应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无因不良反应需停药者.结论:多西他赛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NSCLC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
作者:姜宏宁;史崑;余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 (siRNA)与人工半合成多西紫杉醇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耐药细胞系(A549/CDDP)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手型多西紫杉醇,设计针对多药耐药基因1(MDR1)序列的siRNA,克隆入psiRNA中(psiRNA-MDR).用半合成多西紫杉醇和转染psiRNA-MDR两种方法对培养的A549/CDDP细胞和荷瘤小鼠瘤体进行处理,观察其对A549/CDD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siRNA/MDR1明显抑制A549/CDDP细胞MDR1表达;半合成多西紫杉醇可增加A549细胞凋亡,对A549组细胞、A549/CDDP组细胞和A549/CDDP-psiRNA/MDR组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75%、39%和87%;后两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分别为(7814±1005)mm3、(6632±1203)mm3和(540±121.4)mm3,均有显著差异.结论:siRNA与人工半合成手型多西紫杉醇对多药耐药肺癌细胞有明确的协同抑制作用.
作者:谷仲平;张涛;李小飞;周勇安;王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长期存在,而HBsAg阴性的感染状态称为隐匿性HBV感染.隐匿性HBV感染有时由于病毒变异导致HBsAg不能被检测到,但通常是由于病毒基因的复制和表达被严重抑制.隐匿性HBV感染在许多疾病中都存在,包括输血和器官移植引起的感染以及免疫抑制状态的急性期反应.此外,许多证据表明隐匿性感染还促成了肝纤维化的发生,终导致肝癌形成.
作者:贾林梓;冯英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ML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AML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呈不同比例构成,部分平滑肌细胞有一定的异型性,偶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HMB45(+)、Vimentin (+)、 actin (+)、S-100(+) 、EMA(-).结论:AML是肾脏少见的良性肿瘤,HMB45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应香岚;文小凤;应亚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检测核转录因子E2F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2F3在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并为卵巢癌的早期筛查及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卵巢上皮性癌,11例卵巢交界性肿瘤,13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2F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在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E2F3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MOD)分别为0.454±0.053、0.143±0.047、0.124±0.028、0.134±0.040.E2F3蛋白在卵巢癌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而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与正常卵巢三组间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癌组中,E2F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相关(P<0.01;P<0.01).而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无关(P>0.05).结论:核转录因子E2F3蛋白表达上调多见于卵巢癌组织,其表达水平与手术分期、病理分级相关.E2F3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王欢;林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hMSH2是DNA MMR系统的重要基因,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是已经确定的新的抑癌基因,因含脆性位点FRA3B,其基因具有不稳定性,与许多恶性肿瘤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错配修复基因hMSH2、FHIT和Hp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卢克美;王淑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本组中男性9例,女性11例,男女之比为1:1.22.40岁以上18例(90%),头面部12例(60%),结节溃疡型10例(50%),实体型12例(60%). 结论: 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面部,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呈高度变化.
作者:范晓春;张丰;郭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