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核转录因子E2F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欢;林蓓

关键词:卵巢肿瘤, E2F3, 细胞周期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核转录因子E2F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2F3在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并为卵巢癌的早期筛查及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卵巢上皮性癌,11例卵巢交界性肿瘤,13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2F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在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E2F3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MOD)分别为0.454±0.053、0.143±0.047、0.124±0.028、0.134±0.040.E2F3蛋白在卵巢癌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而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与正常卵巢三组间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癌组中,E2F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相关(P<0.01;P<0.01).而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无关(P>0.05).结论:核转录因子E2F3蛋白表达上调多见于卵巢癌组织,其表达水平与手术分期、病理分级相关.E2F3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西他赛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临床受益反应(CBR)及不良反应.方法:24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60岁),应用多西他赛30-37.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给药,每21天为1周期;对照组31例给予佳支持治疗(BSC).结果:多西他赛治疗组有效率(RR)为25.0%,中位缓解时间为6.5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6个月,中位生存期(OS)为11.4个月,1年生存率为38.2%;对照组有效率(RR)为0%,TTP为2.3个月,OS为4.8个月,1年生存率为9.7%.治疗组临床受益反应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无因不良反应需停药者.结论:多西他赛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NSCLC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

    作者:姜宏宁;史崑;余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颅内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探讨颅内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例外科手术病例进行观察.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占位性病变.组织病理学改变例1为精原细胞瘤、低分化肉瘤与腺癌成分混合,瘤细胞Vimentin(+)、部分CD99(+)、LCA(-)、GFAP(-)、 Syn(-),瘤组织富含网状纤维.例2为腺泡样生殖瘤细胞与软骨肉瘤、鳞状细胞癌成分混合.2例肿瘤细胞少部分表达ALPA、AFP,腺癌、鳞癌部分细胞表达EMA、CKl、CKh,软骨肉瘤细胞部分表达S-100、Vimentin.结论:颅内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非常罕见,肿瘤组织表现双相和多相分化,病理诊断依据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判定,肿瘤伴有癌成分时预后不良.

    作者:邢传平;哈英娣;钱震;苏勤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数字化乳腺摄片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运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2006年4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间手术的乳腺癌、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乳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腺病患者共350例,包括437个病灶.全数字化平板乳腺X线检查分级初步判断Ⅰ-Ⅲ级为良性,Ⅳ级-Ⅴ级为恶性,采用诊断性实验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全数字化钼靶摄影的诊断敏感性为 88.56%(116/131),特异性为86.27%(264/306),阳性预测值为73.42%(116/158),阴性预测值为94.23%(264/279),准确性为86.96%(380/437).结论:全数字化钼靶摄影技术可大大提高乳腺疾病特别是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作者:王泽强;廖妮;杨艳明;周围;陈洲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腺病毒介导的ING4联合化疗药物增强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ING4基因(Ad-ING4)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增强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抑制效果.方法:用Ad-ING4感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RT-PCR法检测ING4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转录,用Ad-ING4分别联合化疗药物氟尿嘧啶(fluorouracil 5-FU)和顺铂(cisplatin DDP)处理培养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Ad-ING4感染SGC-7901细胞后,RT-PCR结果提示有目的基因的转录.MTT 结果显示,100 MOI Ad-ING4与25μg /ml 5-FU联合应用后120小时,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达(94±0.50)%,显著高于单用Ad-ING4组的(65.05±2.03)%和 5-FU组的(62.54±0.73)%(均P<0.05); 100 MOI Ad-ING4与6.25μg /ml DDP联合应用后120小时,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达(97.54±0.54)%,显著高于单用Ad-ING4组的(65.05±2.03)%和DDP组的(55.14±1.21)%(均 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d-ING4与5-FU或DDP联合应用明显导致细胞S期减少、G2/M期阻滞;Ad-ING4联合5-FU组细胞凋亡率为(16.2±1.18) %,显著高于单用Ad-ING4组的(8.17±0.85)% 和5-FU组的(7.4±0.89) %(均 P<0.05);Ad-ING4联合DDP组细胞凋亡率为(14.17±1.77)%,显著高于单用Ad-ING4组的(8.17±0.85)%和DDP组的(5.93±0.87)% (均P<0.05).结论:Ad-ING4与5-FU或DDP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陆向东;谭洁;杨吉成;程晓赪;周俊东;李汉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皮肤基底细胞癌2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本组中男性9例,女性11例,男女之比为1:1.22.40岁以上18例(90%),头面部12例(60%),结节溃疡型10例(50%),实体型12例(60%). 结论: 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面部,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呈高度变化.

    作者:范晓春;张丰;郭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实体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2 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皮下注射rhTPO,15000u/d,动态监测注射后血小板生长情况.结果: 治疗组使用rhTPO 6天后,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 ),血小板恢复至75×109/L需4.15d±1.05d,较对照组7.80d±0.99d明显缩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hTPO对化疗后骨髓抑制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有促进增生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鞠艳芳;李方;赵宏;杨俊兰;焦顺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的防治

    目的:探讨木塞支撑加张口锻炼预防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作用.方法:83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初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2例,放疗开始即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木塞支撑加有一定强度的张口功能锻炼;对照组41例没有规定张口强度,仅行一般张口功能锻炼.在放疗前、放疗结束后1个月和以后的每3-6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观察门齿距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放疗后张口缩小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47±0.94) cm、(1.16±0.83) cm ,(P<0.01).结论:在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行木塞支撑加张口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放疗所致的张口困难.

    作者:赵静;刘刚;宁博;杨朝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下切除误诊为肺癌的巨大炎性假瘤1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7岁,以胸闷、胸痛、进食梗咽4年,加重半年为主述入院.患者4年前出现胸闷、胸痛、进食梗咽,2年前于当地医院行胸CT检查,显示右肺下叶巨大的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侵犯胸壁、心脏、食管,考虑为恶性肿瘤.于上级医院会诊,仍考虑为恶性肿瘤,因肿瘤侵犯较重未行手术治疗.今年患者来我院就诊,再次行胸CT检查(图1,2)发现肿瘤有所增长,明显侵犯胸壁、心脏及食管,与右肺静脉关系紧密且肿块密度不均一,边缘不规整,纵隔内可见肿大的淋巴结仍考虑为恶性肿瘤.建议患者行超声定位下取病理活检,病理回报为炎性假瘤.患者以炎性假瘤为诊断收入院(不排除肺癌的可能),拟行手术治疗.

    作者:黄波;王晓东;刘志良;郎贤平;肖旭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3月至2003年4月,我院收治上皮性卵巢癌90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后,再行系统性腹膜后淋巴结切除.观察所切除淋巴结数量、转移数目、转移部位与分期、组织分化及病理类型的关系 .结果: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和组织分化差,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病理类型间淋巴结转移总体差异无显著性(P=0.79).结论:卵巢癌随着分期增加,其淋巴结转移率升高,淋巴结受累范围也增大.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卵巢癌分期的一个重要指标,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患者只有切除淋巴结,才有可能治愈.

    作者:冯继良;姚焕玲;彭素蓉;马传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分段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晚期宫颈癌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回顾23例全盆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患者的护理资料,由于采取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营养和饮食护理,照射野皮肤护理,及阴道冲洗等护理对策.患者均未出现Ⅱ-Ⅲ不良反应.

    作者:蔡守平;施春明;刘蓉;陈曾燕;杨晓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Caspase-3、p53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与Caspase-3、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BTCC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蛋白与Caspase-3蛋白、p53蛋白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在BTCC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76.0%(38/50),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预后显著相关(均P<0.05),但与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0.05);p53阳性表达率为68.0%(34/50),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30%(3/1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为36.0%(18/50),与对照组阳性率90%(9/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与Caspase-3表达呈显著负性相关(r=-0.457,P<0.05),survivin与p53表达呈显著正性相关(r=0.317,P<0.05).结论:survivin在BTCC中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在BTCC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Caspase-3失表达、p53突变与survivin阳性表达可能在BTCC的形成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对于判断BTCC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陈智彬;曹建伟;宋彦;祝兴旺;宋永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国产吉西他滨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吉西他滨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9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例,给予GCF方案(吉西他滨联合5-氟尿嘧啶),21天为1周期;对照组9例,给予FAM方案(5-氟尿嘧啶联合阿霉素、丝裂霉素),21天为1周期,均至少化疗2周期.结果:1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临床受益反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0% vs 22%,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均较对照组轻,其它不良反应两组相似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胰腺癌近期临床疗效较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张美菊;雷小芹;苏捷;谭焕明;赵银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Bcl-2及WT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COPADG)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a-109细胞,COPADG作用Eca-109细胞不同时间;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COPADG作用后Eca-109细胞内Bcl-2及WTp53蛋白表达的变化;Annexin V/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COPADG作用后Eca-109细胞凋亡率.结果:COPADG作用显著增加Eca-109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COPADG作用使Eca-109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而WTp53蛋白表达无变化.结论:COPADG显著抑制Eca-109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发生,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下调,并可能通过该机制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强占荣;吴静;李娟;杨国栋;周永宁;王爱勤;薛群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后程逐量加速超分割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评价后程逐量加速超分割放疗同步NP方案化疗治疗局限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1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男41例,女20例;所有患者KPS评分≥70,中位年龄58岁(28-70岁)鳞癌34例,腺癌27例;IIIA期23例,IIIB期38例.采用15MV X线放疗,处方剂量前三周为常规分割放疗2Gy/次,1次/天,大野照射到 DT30Gy/15F/3w,然后改为后程逐量加速超分割放疗,第4周1.3 Gy/次,2次/天;第5周1.4 Gy/次,2次/天; 第6周1.5 Gy/次,2次/天,两次间隔大于6h以上,总剂量72 Gy /45 F/6w,脊髓剂量限制在40 Gy以下.同步化疗采用NP方案(去甲长春花碱25mg/m2静脉滴入d1 、d8 ,顺铂75 mg/m2 静脉滴入d1-3,共6个周期).结果:61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 CR 29例(47.5%),PR 18例 (29.5%),

    作者:杨万毅;陈绪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Fractalkine与肿瘤

    Fractalkine是趋化因子CX3C亚家族中的唯一成员,具有趋化作用,参与白细胞的游走和活化,介导免疫损伤.近年发现,Fractalkine在肿瘤中有多种潜在的作用,介导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浸润和转移等.CX3CR1是Fractalkine的受体,两者结合后通过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发挥作用.

    作者:李锋;王作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胰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死亡率高.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切除率低.化疗是临床常用手段,化疗药物种类繁多.随着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进展,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孙春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TOFU/LV时辰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和评价应用TOFU/LV时辰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奥沙利铂(LOH-P)125mg/m2d1上午10时至下午4时静脉滴注,吡喃阿霉素(THP)35mg/m2d1上午10时后静冲,亚叶酸钙(CF)200 mg d2-6在应用5-FU前静脉滴注.氟尿嘧啶(5-FU)400 mg/m2 d2-6晚10时至次日上午10时静脉滴注,并于氟尿嘧啶静滴前静注250mg/m2,21天为1周期,2个周期为1疗程,至少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入组12例均可评价疗效,有效率(CR+PR) 58.3%(7/12)SD25%(3/12),PD16.7%(2/12).中位生存期(MST)10.5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5.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外周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结论:应用TOFU/LV时辰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可提高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常规化疗减轻.

    作者:孙贵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分析3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女2例,男1例.发病年龄24-34岁.位于头部2例,肩部1例.临床均表现为无痛性生长的单一结节状肿块.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及梭型,含有均质状嗜酸性胞质,细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见肉芽肿样改变及出血囊性变.肿瘤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细胞角蛋白(AE1/AE3)、CD34阳性表达,上皮膜抗原(EMA)部分阳性表达.阴性表达的是 CD31、FⅧ因子、Mac387、CD68、S-100蛋白、SMA、HMB-45、desmin、CD240.1例死于发病后14个月,1例于发病6个月后出现复发,另1例随访个5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分布,有上皮样结构,肿瘤细胞有弥漫性嗜酸性胞质,核大,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瘤细胞共同表达Vimentin、AE1/AE3、CD34,部分病例瘤细胞表达EMA;需与上皮样血管肉瘤、滑膜肉瘤、上皮样恶性神经鞘瘤鉴别诊断.其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

    作者:范宜娟;杨滢瑜;陈荣;章林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核转录因子E2F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核转录因子E2F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2F3在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并为卵巢癌的早期筛查及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卵巢上皮性癌,11例卵巢交界性肿瘤,13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2F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在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E2F3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MOD)分别为0.454±0.053、0.143±0.047、0.124±0.028、0.134±0.040.E2F3蛋白在卵巢癌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而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与正常卵巢三组间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癌组中,E2F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相关(P<0.01;P<0.01).而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无关(P>0.05).结论:核转录因子E2F3蛋白表达上调多见于卵巢癌组织,其表达水平与手术分期、病理分级相关.E2F3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王欢;林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脑肿瘤放疗的体位固定

    目的:头颈肩膜固定体位治疗脑肿瘤的效果评价.方法:脑肿瘤患者用头颈肩膜固定后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包括疗程治疗结束后采集EPID验证片,比较摆位重复性的情况.结果:用头颈肩膜固定对脑肿瘤患者实施IMRT放疗,经验证片与模拟定位片比较基本无误差. 结论:由于头颈部是个多变易动的部位,且脑肿瘤患者大多意识不够清楚,单单头架不足以固定患者体位,患者身体不自主的移动会造成头架的移动,头颈肩膜的使用有助于体位的固定.提高了摆位精度.

    作者:邱梅;傅深;张志红;王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