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咽癌肺转移2种化疗方案疗效比较

陈卓明;苏贞栋;黄羽;陈燕红

关键词:鼻咽癌肺转移, 化疗, DF/NP方案
摘要:目的:观察DF/NP方案化疗鼻咽癌肺转移疗效.方法:A组初治予DF(DDP 20mg/m2 D1-5 5-FU0.5/m2 D1-5)化疗,有效者共3-4个周期,化疗2周期无效者改用NP方案化疗2周期;复治(以前用DF方案化疗有效后进展)予DF化疗2周期.B组初治予NP(NVB25mg/m2,D1、8,DDP30mg/m2,D2、3、4)方案化疗,有效者共3-4个周期,化疗2周期无效者改用DF方案2周期;复治(以前用DF方案化疗有效后进展)NP方案化疗2周期.结果:初治者两组有效率相近,P>0.05,无显著差异;白细胞血红蛋白毒性显著差异,P<0.05:NP方案对DF方案化疗达CR、PR后进展或无效者有效率也分别达35%、22.22%,相反NP方案化疗无效者DF化疗也无效;DF方案初治中位进展时间4个月,NP方案初治中位进展时间6个月.结论:鼻咽癌肺转移者NP方案二线使用更有优势,缓解期延长2个月.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抑素mRNA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angiostatin)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NSCLC癌组织及癌旁肺组织48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血管抑素mRNA表达,并观察其表达水平与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血管抑素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7.853±1.734)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5.558±1.396)(P0.05).结论:血管抑素mRNA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在NSCL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高英;王睿;田大力;张玲;郝利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化疗后的晚期乳腺癌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和顺铂(DDP)联合方案治疗既往经蒽环类药物化疗失败、晚期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NVB 25mg/m2加人生理盐水50 ml静脉推注,d1,8;DDP 30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d1,3,21天为1周期,至少用2个周期.结果:3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8.3%,部分缓解(PR)38.9%,总有效率为47.2%,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多见,其中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6.1%.结论:NVB与DDP联合化疗对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琳;许崇安;刘殊;徐洁;齐海燕;张学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Survivin及p1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相关性

    Survivin是迄今发现的作用强的凋亡抑制因子,p16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抑制因子.Survivin和p16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思.本文综述survivin及p1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与相关性.

    作者:甄生华;杨志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蟾毒灵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本文从蟾毒灵的药物作用靶点、对信号通路的改变、对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调节等几个角度阐述蟾毒灵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宁;凌昌全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疗效.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分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组30例(治疗组)及单纯化疗组32例(对照组).两组化疗采用NP方案,完成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3.30%,对照组为43.8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l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新权;鲍英春;张洪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肿瘤化疗期间便秘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化疗期间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100例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护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便秘发生率分别为11.5%和39.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化疗期间便秘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HPV分型方面的应用进展

    大量文献资料显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而且不同型别致病性有明显差异性,因而对HPV感染的及早发现和正确分型将对宫颈癌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HPV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在综合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PCR法、核酸杂交法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今后能为试验者在选择恰当试验方法时给与相应的参考.

    作者:马卿莲;肖长义;叶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NF-κB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核因子kappaB(NF-B)因其在人体免疫,炎症,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成为近来国际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结构、功能、作用机制、与肿瘤的关系和未来研究方向等做一介绍.

    作者:崔嵩;刘学锋;吴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以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BD)为主综合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30例

    目的:探讨以PTBD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3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PTBD治疗再行抗肿瘤治疗.结果:30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胆红素、ALT均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临床症状部分缓解,黄疸消退,体能状况KPS提高10-30分不等.结论:对不能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以PTBD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崔林;刘建军;陈高阳;何学军;吴兴军;刘兴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Survivin在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survivin在官颈鳞癌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表达的意义.方法:新辅助化疗前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例宫颈鳞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结果:全组病例化疗前后survivin阳性表达率68.8%(22/32)和56.3%(18/32)无统计学差异(P=0.302),>45岁和≤45岁两个不同年龄段,Ⅰb-Ⅱa期和Ⅱb-Ⅲh期两个不同期别,高-中分化和低分化癌两个不同病理类型,化疗前后survivin阳性表达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100%(32/32),其中完全缓解40.6%(13/32);部分缓解59.4%(19/32),其中survivin阴性表达者的CR 70.0%(7/10),阳性表达者的CR 27.3%(6/2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3).结论:宫颈鳞癌survivin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新辅助化疗前survivin阳性表达强度和化疗后阳性表达下降程度可能与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survivin是否能作为判断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指标尚不能确定.

    作者:高碧燕;魏万里;李岚;吴星娆;杨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草分枝杆菌对SPCA/I人肺腺癌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以及促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草分子杆菌(Mycobactcrium Phlei)对SPCA/I人肺腺癌细胞系的调节细胞增殖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SPCA/I人肺腺癌细胞株培养传代,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草分子杆菌,作用36小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以annexin V:FITC Apoptosis detection kit和cycletest plus DNA reagentkit标记,分别经FACSAria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改变.结果:不同浓度的草分子杆菌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I均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所用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由原来贴壁生长而逐渐脱落、外形变圆、体积缩小、折光性增强,核染色质凝集,细胞裂解.草分子杆菌体外能改变SPCA/I人肺腺癌细胞株的细胞增殖周期,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对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I有诱导凋亡的作用,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草分子杆菌能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抑制SPCA/I人肺腺癌细胞株的增殖.

    作者:朱慕云;姜正华;吴凤珍;吕元文;卞京文;刘向农;胡茂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OPN对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法)测定OPN在4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1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OP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都有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6.96%,显著高于正常增殖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显著(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同其细胞分化有关,低分化者高于中分化,高分化和中分化无明显差异,OPN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及临床病理分期无关.OPN表达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生存期缩短.结论:OPN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OPN阳性表达是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负性预后因子.

    作者:谭同焕;关婷;况玉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5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抗肿瘤中成药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本临床观察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平消胶囊,对照组口服小金丸,30天为一疗程.结果:经过1-3个疗程的观察,在消除症状、缩小肿块等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病有明显疗效.

    作者:海志刚;何岩莉;海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乳腺钼靶簇状钙化点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附60例患者影像病理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簇状钙化点特征与临床活检病理结果间的关系.方法:运用Le Gal分型方法分析60例病例中6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簇状钙化点病灶特征.结果:60例患者实际活检标本数64个,其中恶性病变27例(占42.19%).乳腺钼靶摄片发现的簇状钙化点按Le Gal标准分型,其中Ⅱ型18例,术后病理证实恶性l例(5.56%);Ⅲ型12例,恶性1例(8.33%);Ⅳ型14例,恶性6例(42.86%);V型20例,恶性19例(95%).结论:Le Gal分型与病理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乳腺钼靶的簇状钙化点Le Gal分型可为临床诊断乳腺癌提供较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胡俊艳;沈卫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特点.方法:cT动态灌注扫描技术,对32例肝癌病灶及非病灶肝叶的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对比剂到达时间(IRF To)、肝动脉分数(HAF)和时间-密度曲线进行检测,以评价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规律性.结果:非癌肝组织BF、BV、MTT、PS、HAF及IRF To的平均值分别为(104.90±40.83)ml·min-1·1OOg-1、(17.20±8.18)ml/100g、(12.37±4.56)s、(31.48±18.14)ml·min-1·100g-1、(0.19±0.11)及(4.32±2.65)s;原发性肝癌BF、BV、MTT、PS、HAF及IRF To的平均值分别为(213.60±149.02)ml·min-1·100g-1、(20.82±16.22)ml/100g、(8.21±2.63)s、(41.71±15.26)ml·min-1·100g-1、(0.69±0.18)及(2.15±1.46)s;与非癌爿十组织比较,原发性肝癌的肝血流量、肝血容量、渗透表面积通透性和肝动脉分数显著增高,平均通过时间及对比剂到达时间显著降低.肝癌与非癌性肝组织的TDC形态不同.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与非癌性肝组织在MSCT血流灌注参数BF、MTT、PS、HAF及IRF To存在着显著差异,MSCT灌注参数可反映原发性肝癌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作者:刘剑仑;苏丹柯;王彩红;李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CT灌注诊断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局部肿瘤生长的研究

    目的:探讨CT灌注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病灶局部肿瘤生长的能力.方法:选择TACE治疗后CT平扫不能明确有无局部肿瘤生长的病例30例,行CT灌注和DSA检查.以术后1个月为界分成2组,以DSA结果为标准,分析CT灌注对局部肿瘤生长的显示和确认情况.结果:A、B组:CT灌注的敏感性为90.9%、80.0%,特异性为6.7%、71.4%,准确性为40.7%、77.3%.结论:CT灌注对判断TACE术后病灶的局部肿瘤生长有较好的敏感性,术后1个月内不宜应用CT灌注;2个月后可以应用CT灌注进一步判断.

    作者:赵立峰;徐克;苏洪英;张妍芬;任克;黄崑;高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PTEN、PI3K和mTOR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PTEN、PI3K和mTOR的表达,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PI3K和mTOR在60例鼻咽癌组织与23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60例NPC中,PI3K表达的阳性率为86.7%(52/60),mTOR为93.3%(56/60),明显高于鼻咽部慢性炎症组60.9%(14/23),69.6%(16/23)(P<0.05);60例NPC中,PTEN的表达率为41.7%(25/60),明显低于鼻咽部慢性炎症组65.2%(15/23)(P<0.01);60例NPC中,FIEN的表达与mTOR、PI3K的表达强度呈负(P<0.05),mTOR与PI3K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相关(P<0.05).结论: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与PTEN的抑制,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英杰;刘健;陶雅君;贾心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肺癌转移中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转移的多个环节,作为重要微环境成分的成纤维细胞影响肿瘤的生长速度、浸润程度和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本文就其对肺癌转移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赵斌斌;朱运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维拉帕米和利血平对A549和H460肺癌侧群细胞的阻断差异机制及意义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和利血平对肺癌细胞株A549和H460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的阻断差异机制及意义,探讨CD133作为肺癌干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方法检测和分选A549和H460中的SP和非SP细胞.分别应用维拉帕米、利血平作为SP细胞的阻断剂.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SP和非SP细胞内ABCG2、MDR-1、CD13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阻断A549和H460的SP细胞对Hoechst3342的外排方面,利血平的阻断效果更好.阻断剂在低浓度加入并提前给药效果较好.A549和H460的SP细胞中ABCG2、MDR-1均高表达.CD133在A549和H460肺癌细胞株的SP内过表达.结论:针对ABCG2编码蛋白的阻断剂或许可以更好的克服肺癌因ABC转运蛋白产生的SP细胞耐药.CD133可能被用来作为肺癌干细胞的分子表面标志.

    作者:曹宝山;贾军;任军;马博;鲁智豪;邸立军;宋国红;方健;马力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对乳腺癌Auchincloss术式路径的改进及临床价值初探

    目的:通过改进手术路径减少手术中医源性传播的可能.方法:比较我院134例Ⅰ、Ⅱ期部分ⅢA期乳腺癌术后病例,采用不同手术路径对肿瘤医源性播散的预防.结果:采用改进方法与传统Auchincloss术式方法比较无论在术野的暴露、患侧肢体功能、神经保留及术中出血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2.95%和26.03%.结论:此改进方法有利于预防肿瘤的医源性播散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立军;叶青青;王茁;聂铮;黄冰;张吕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