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56例临床观察

海志刚;何岩莉;海兰

关键词:乳腺瘤样增生, 中医药治疗, 平消胶囊
摘要:目的:观察抗肿瘤中成药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本临床观察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平消胶囊,对照组口服小金丸,30天为一疗程.结果:经过1-3个疗程的观察,在消除症状、缩小肿块等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病有明显疗效.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转移癌放射治疗止痛疗效分析(附52例报告)

    目的:观察不同分割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52例各种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进行不同分割方式和剂量的体外放射治疗.200cGY/次,5次/周,总DT40GY/20次;300cGY/次,5次/周,总DT30GY/10次,;500cGY/次,3次/周,总DT30GY/6次.结果:不同分割方式的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6%.结论:不同分割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缓解疗效相似,治疗效果肯定.常规分割更安全、可靠.

    作者:刘粉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用时(251±24)min,术中出血量(185±65)mL,清扫淋巴结(14.5±5.7)枚/例.术后患者平均下床活动时间(1.8±0.6)d,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8±1.2)d,术后效果良好,没有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安全、有效,可行性好.

    作者:于宏;吴硕东;苏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男性乳腺癌SPECT全身骨扫描显像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男性乳腺癌病人的SPECT全身骨扫描分析,了解骨转移病灶分布特点.方法:给8例病人注射99mTc-MDP显像剂,2-3小时后,行全身SPECT骨扫描.结果:男性乳腺癌病人大部分发生多发性骨转移.结论:男性乳腺癌病人易发生多发性骨转移,常规行SPECT全身骨扫描是必要的.

    作者:童畅江;刘康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皮肤防护剂防护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护理观察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放射治疗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主要表现为红斑、干性脱皮、湿性脱皮、皮肤溃疡等,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痛苦,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游永月;林梅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肝门区胆管细胞癌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肝门区胆管细胞癌的MRI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2岁-70岁,平均58岁,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例肝门区胆管细胞癌,5例病变位于肝总管,4例位于左主肝管,3例位于右主肝管,致相应肝内胆管扩张.肿瘤组织于T1W呈稍低信号强度,T2W呈略高信号强度,增强扫描3例显示早期强化明显,9例早期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及延迟扫描12例均有中等程度的强化,表现为肿块团块状强化,受累胆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并环行强化,2例梗阻区腔内可见到软组织肿块,4例观察到病变远近端胆管内播散结节.结论:肝门区胆管细胞癌于T2W显示伴随高信号的扩张胆管有略高信号的肿块影,动态增强扫描肿块早期有不同程度的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扫描呈持续性强化是其MRI表现特点.

    作者:勾素华;李丹萍;申大光;胡臣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人α1抗胰蛋白酶(α1-AT)基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人α1抗胰蛋白酶基因的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以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的m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得到人α1-AT基因的cDNA,克隆至载体pUC19中,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人α1-AT基因的cDNA和重组质粒pUC19-AT,DNA序列分析证实获得的α1-AT基因cDNA,其序列和文献报道一致.结论:采用基因克隆的方法得到人α1-AT基因cDNA,为进一步进行其结构和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尹小青;黄立军;李斌;王占明;黄志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肾原发性脂肪肉瘤4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原发于肾脏的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组织发生及预后.方法:4例均行B超、CT或MRI检查,进行病肾根治性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失访,另1例术后未进行任何治疗.对4例肾脂肪肉瘤进行常规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未进行任何辅助治疗的患者于手术4个月复发.4例显微镜下表现、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脂肪源性肿瘤的特点.结论:肾原发性脂肪肉瘤少见,临床诊断较困难,依靠肾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配以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确诊.复习文献,该肿瘤恶性度高,且位置深,一般发现已属晚期,故预后甚差.化疗、放疗效果均不理想,手术切除病肾是唯一可行方法,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崔军;祝兴旺;宋永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Pokemo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原癌基因Pokemon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86例鼻咽癌和30例鼻咽慢性炎中Pokemon的表达,同时利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56例鼻咽癌与30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Pokemon mRNA表达情况.结果:Pokemon在86例鼻咽癌组中高表达有67例(77.9%),明显高于在30例鼻咽慢性炎组中表达的7例(23.3%),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kemon的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O.05).RT-PCR显示鼻咽癌组织中Pokemon基因mRNA呈阳性表达(阳性率91.1%),而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无表达,两组间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对于不同TNM分期的患者中Pokemon mRNA相对表达量,早期患者(I期+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为89.7%,明显低于晚期患者(Ⅲ期+Ⅳ期)阳性率94.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kemon在NPC的发生、发展与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成为鼻咽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高伟;隋军;李晓江;马静;任艳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鼻咽癌肺转移2种化疗方案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DF/NP方案化疗鼻咽癌肺转移疗效.方法:A组初治予DF(DDP 20mg/m2 D1-5 5-FU0.5/m2 D1-5)化疗,有效者共3-4个周期,化疗2周期无效者改用NP方案化疗2周期;复治(以前用DF方案化疗有效后进展)予DF化疗2周期.B组初治予NP(NVB25mg/m2,D1、8,DDP30mg/m2,D2、3、4)方案化疗,有效者共3-4个周期,化疗2周期无效者改用DF方案2周期;复治(以前用DF方案化疗有效后进展)NP方案化疗2周期.结果:初治者两组有效率相近,P>0.05,无显著差异;白细胞血红蛋白毒性显著差异,P<0.05:NP方案对DF方案化疗达CR、PR后进展或无效者有效率也分别达35%、22.22%,相反NP方案化疗无效者DF化疗也无效;DF方案初治中位进展时间4个月,NP方案初治中位进展时间6个月.结论:鼻咽癌肺转移者NP方案二线使用更有优势,缓解期延长2个月.

    作者:陈卓明;苏贞栋;黄羽;陈燕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葡萄球菌肠毒素A体内诱导小鼠T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体内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规律.方法:采用SEA不同的注射方式和注射剂量,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进行体内单次诱导,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的表达和测定胞内、外IL-2水平.结果:四种注射方式均能刺激体内T细胞的增殖,但静脉和腹腔注射对T细胞的影响显著.根据对T细胞刺激程度和效力维持时间,选择腹腔注射为佳注射途径.SEA剂量在5-15μg范围内均能促进CD3表达显著上升,佳剂量为10μg.SEA体内注射后能诱导IL-2的大量合成和释放,促进T细胞的增殖.结论:体内SEA刺激对T细胞具有强大的促增殖作用,并且受SEA注射途径和剂量的影响.

    作者:黄杨;YIN Wen;尹文;张秀敏;司少艳;葛伟;LI Xia;胡沛臻;李侠;隋延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内皮素-1促肿瘤血管新生机制

    内皮素(ET)是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生物活性肽,有3种异构体(ET-1,ET-2,ET-3),目前研究多也清楚的是ET-1,在正常组织中它通过与其受体(ETR)发挥强大的缩血管及促有丝分裂作用.近年的研究证实,ET-1及ETR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分泌和表达,并起到促进肿瘤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

    作者:贾刚;张为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自然杀伤细胞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自然杀伤(NK)细胞肿瘤起源于前体和成熟NK细胞,是临床少见但重要的一组肿瘤.大部分NK肿瘤具有侵袭性,死亡率高.新近研究发现,CD4+CD56+原始NK细胞淋巴瘤来源于浆样树突细胞,因而真正的前体NK细胞肿瘤主要起源于CD4-CD56+NK细胞亚群.髓细胞/前体NK细胞白血病来自前体NK细胞.成熟NK细胞肿瘤中,结外NK/T淋巴瘤相对常见.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罕见,预后差.慢性NK淋巴细胞增多症是外周血成熟NK细胞的长期扩增.本文介绍正常NK细胞的发育和各型NK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作者:于亚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术后大分割剂量放疗治疗瘢痕疙瘩88例临床分析

    目的:88例瘢痕疙瘩术后患者给予大分割剂量放射治疗,观察局部疗效和皮肤反应,探讨大分割剂量放射治疗预防瘢痕疙瘩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88例瘢痕疙瘩患者均给予深部X线机治疗,条件为60KV-180KV,分割方式为第一周8Gy,第2周8Gy,第3周6Gy,1次/周,共3周,总量22Gy.随访1年以上,观察其局部疗效和皮肤放射反应.结果:88例患者中30例(34.09%)治愈,54例(61.36%)显效,总有效率为95.45%,4.55%的患者复发,患者放疗区域皮肤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分割剂量放疗瘢痕疙瘩不失为一种有效方便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炯辉;刘秀荣;吴丽鹏;周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檗碱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随着对小檗碱抗肿瘤作用研究的深入,发现小檗碱对多种肿瘤有抑制效应,本文就近年来小檗碱抗肿瘤的分子机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许成山;周克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细胞骨架蛋白Ezrin的生物学特性

    埃兹蛋白(Ezrin)是连接细胞膜和细胞骨架之间的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由于Ezrin细胞中的特殊位置,不仅在细胞的运动、黏附和信号转导等正常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其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作者:谢丽;杨俊玲;张培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以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BD)为主综合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30例

    目的:探讨以PTBD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3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PTBD治疗再行抗肿瘤治疗.结果:30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胆红素、ALT均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临床症状部分缓解,黄疸消退,体能状况KPS提高10-30分不等.结论:对不能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以PTBD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崔林;刘建军;陈高阳;何学军;吴兴军;刘兴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肿瘤干细胞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是一群未分化、具有自我更新、多系分化潜能的细胞.现有的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分化、转移、致瘤性受到Wnt、Notch、Hedgehog、CXCR4-SDF-1轴、PTEN等多种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而肿瘤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构成肿瘤的上皮部分与间质部分,它们之间可能也存在着相互调控.深入研究肿瘤干细胞的调控机制,对于开发以肿瘤干细胞为靶点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终根除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叔陈;张凤春;张雁云;徐迎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Survivin在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survivin在官颈鳞癌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表达的意义.方法:新辅助化疗前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例宫颈鳞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结果:全组病例化疗前后survivin阳性表达率68.8%(22/32)和56.3%(18/32)无统计学差异(P=0.302),>45岁和≤45岁两个不同年龄段,Ⅰb-Ⅱa期和Ⅱb-Ⅲh期两个不同期别,高-中分化和低分化癌两个不同病理类型,化疗前后survivin阳性表达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100%(32/32),其中完全缓解40.6%(13/32);部分缓解59.4%(19/32),其中survivin阴性表达者的CR 70.0%(7/10),阳性表达者的CR 27.3%(6/2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3).结论:宫颈鳞癌survivin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新辅助化疗前survivin阳性表达强度和化疗后阳性表达下降程度可能与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survivin是否能作为判断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指标尚不能确定.

    作者:高碧燕;魏万里;李岚;吴星娆;杨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Survivin及p1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相关性

    Survivin是迄今发现的作用强的凋亡抑制因子,p16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抑制因子.Survivin和p16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思.本文综述survivin及p1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与相关性.

    作者:甄生华;杨志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2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和吸烟指数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确定肺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232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原发性肿瘤大小(T)因素中T1、T2、T3、T4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6%、52.8%、61.3%和65.2%(P<0.05).高、中、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8%、47.8%和59.0%(P<0.01).病理类型、吸烟指数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与病理类型、吸烟指数无关.

    作者:涂长玲;张灿珍;王昆;王羽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