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涂长玲;张灿珍;王昆;王羽丰

关键词:肺肿瘤, 淋巴结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和吸烟指数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确定肺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232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原发性肿瘤大小(T)因素中T1、T2、T3、T4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6%、52.8%、61.3%和65.2%(P<0.05).高、中、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8%、47.8%和59.0%(P<0.01).病理类型、吸烟指数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与病理类型、吸烟指数无关.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5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抗肿瘤中成药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本临床观察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平消胶囊,对照组口服小金丸,30天为一疗程.结果:经过1-3个疗程的观察,在消除症状、缩小肿块等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病有明显疗效.

    作者:海志刚;何岩莉;海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CT灌注诊断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局部肿瘤生长的研究

    目的:探讨CT灌注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病灶局部肿瘤生长的能力.方法:选择TACE治疗后CT平扫不能明确有无局部肿瘤生长的病例30例,行CT灌注和DSA检查.以术后1个月为界分成2组,以DSA结果为标准,分析CT灌注对局部肿瘤生长的显示和确认情况.结果:A、B组:CT灌注的敏感性为90.9%、80.0%,特异性为6.7%、71.4%,准确性为40.7%、77.3%.结论:CT灌注对判断TACE术后病灶的局部肿瘤生长有较好的敏感性,术后1个月内不宜应用CT灌注;2个月后可以应用CT灌注进一步判断.

    作者:赵立峰;徐克;苏洪英;张妍芬;任克;黄崑;高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肿瘤干细胞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是一群未分化、具有自我更新、多系分化潜能的细胞.现有的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分化、转移、致瘤性受到Wnt、Notch、Hedgehog、CXCR4-SDF-1轴、PTEN等多种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而肿瘤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构成肿瘤的上皮部分与间质部分,它们之间可能也存在着相互调控.深入研究肿瘤干细胞的调控机制,对于开发以肿瘤干细胞为靶点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终根除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叔陈;张凤春;张雁云;徐迎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葡萄球菌肠毒素A体内诱导小鼠T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体内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规律.方法:采用SEA不同的注射方式和注射剂量,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进行体内单次诱导,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的表达和测定胞内、外IL-2水平.结果:四种注射方式均能刺激体内T细胞的增殖,但静脉和腹腔注射对T细胞的影响显著.根据对T细胞刺激程度和效力维持时间,选择腹腔注射为佳注射途径.SEA剂量在5-15μg范围内均能促进CD3表达显著上升,佳剂量为10μg.SEA体内注射后能诱导IL-2的大量合成和释放,促进T细胞的增殖.结论:体内SEA刺激对T细胞具有强大的促增殖作用,并且受SEA注射途径和剂量的影响.

    作者:黄杨;YIN Wen;尹文;张秀敏;司少艳;葛伟;LI Xia;胡沛臻;李侠;隋延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肺癌合并垂体转移瘤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57岁.因头痛、左眼睑下垂一周于2007年11月13日入院,病人1个月前在我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为右肺腺癌,并行化疗和放疗,一周前出现头痛、左眼睑下垂,行头颅MRI扫描,矢状位显示垂体异常不规则增大,呈哑铃形肿块,高为2.1cm,信号欠均匀,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正常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后床突骨质破坏(图1),冠状位显示垂体柄增粗、并明显右偏,累及左侧海绵窦(图2).

    作者:于凤凯;胥立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内皮素-1促肿瘤血管新生机制

    内皮素(ET)是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生物活性肽,有3种异构体(ET-1,ET-2,ET-3),目前研究多也清楚的是ET-1,在正常组织中它通过与其受体(ETR)发挥强大的缩血管及促有丝分裂作用.近年的研究证实,ET-1及ETR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分泌和表达,并起到促进肿瘤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

    作者:贾刚;张为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TIMP-1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

    金属蛋白酶(MMPs)是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关键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可以特异性抑制MMPs的水解活性,两者在乳腺癌中表达均升高,但很多研究却提示TIMP-1过表达和乳腺癌预后不良相关,很难单用其MMP抑制功能来解释,近有研究发现TIMP-1具有独特的肿瘤刺激功能,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增殖,肿痛血管发生等过程,从而解释了这一矛盾的现象,本文将着重围绕TIMP-1促进肿瘤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樊嵘;金冶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干扰素-α联合化疗治疗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干扰素-α联合化疗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5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氮烯咪胺(DTIC)为主的DDAVC方案化疗(治疗组),25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采用DDVAC方案化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免疫水平以及生存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4%,对照组为36%,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干扰素-α免疫治疗的患者化疗一周后免疫水平继续提高,而单纯化疗的患者一周后明显下降,两者之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化疗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联合氮烯咪胺(DTIC)为主的DDAVC方案化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任庆;伍靖武;田秀荣;谢岳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及时机选择策略

    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乳腺癌是一种与内分泌密切相关疾病的认识已越来越深刻,特别是认为雌激素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影响非常重要.内分泌治疗的策略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21世纪各期乳腺癌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因此,正确把握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选择和时机,将有助于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效果.

    作者:陆艳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乳腺癌(breast cancer)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世界各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多数发达国家,乳癌的发病率已跃居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2位或首位.1896年Beatson首先报道卵巢切除可使乳癌缩小,20世纪40年代Higgins应用睾丸切除或雌激素治疗前列腺癌取得成功,为肿瘤内分泌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充顺;刘军;庞宏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RNAi的肿瘤基因治疗

    近年来研究表明,通过特异性阻断剂抑制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关键调控基因功能,可以抑制DNA修复,增强其放疗效果.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作为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从1998年Fire首次报道双链RNA可以特异性地沉默基因表达以来,RNAi已经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尤其在肿瘤的治疗领域中,已显示巨大的潜力.

    作者:王铁君;王红勇;陈玉丙;刘林林;龚守良;杨海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管抑素mRNA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angiostatin)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NSCLC癌组织及癌旁肺组织48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血管抑素mRNA表达,并观察其表达水平与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血管抑素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7.853±1.734)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5.558±1.396)(P0.05).结论:血管抑素mRNA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在NSCL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高英;王睿;田大力;张玲;郝利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对乳腺癌Auchincloss术式路径的改进及临床价值初探

    目的:通过改进手术路径减少手术中医源性传播的可能.方法:比较我院134例Ⅰ、Ⅱ期部分ⅢA期乳腺癌术后病例,采用不同手术路径对肿瘤医源性播散的预防.结果:采用改进方法与传统Auchincloss术式方法比较无论在术野的暴露、患侧肢体功能、神经保留及术中出血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2.95%和26.03%.结论:此改进方法有利于预防肿瘤的医源性播散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立军;叶青青;王茁;聂铮;黄冰;张吕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化疗联合中药得力生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得力生注射液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化疗的65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对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外周血常规、消化道反应进行观察.观察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得力生注射液每次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缓滴,每天一次,连续2周.两组均每3-4周重复,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65%和59%,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的生活质量改变、外周血象变化及消化道反应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得力生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能减轻化疗相关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谭榜宪;雷静;赵妍丽;李秋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化疗后的晚期乳腺癌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和顺铂(DDP)联合方案治疗既往经蒽环类药物化疗失败、晚期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NVB 25mg/m2加人生理盐水50 ml静脉推注,d1,8;DDP 30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d1,3,21天为1周期,至少用2个周期.结果:3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8.3%,部分缓解(PR)38.9%,总有效率为47.2%,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多见,其中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6.1%.结论:NVB与DDP联合化疗对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琳;许崇安;刘殊;徐洁;齐海燕;张学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31I辐射剂量的胶片测量

    目的:评价胶片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性同位素131I辐射剂量测量的价值.方法:分别应用不同活度的131I对Kodak EDR2胶片进行0.5小时的辐射,并应用加速器建立的标准剂量曲线对照进行的剂量分析.结果:2.4、3.1、5.0、9.2mCi131I的0.5小时的大胶片测量剂量分别为155.3、164.6、166.9、180.9cGy;大胶片测量辐射距离分别为12、14.2、16.9、33.3mm.结论:胶片剂量测量方法可以很好的反映131I辐射剂量的空间分布情况,但定量分析仍有一定的误差.

    作者:施常备;常晓彬;袁梦晖;冯涛;袁彬;吴湘阳;汪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GPR4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应用

    目的:制备GPR48的单克隆抗体,并且初步评估其在体外对子宫颈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纯化的GPR48特异性片段作为抗原,细胞融合法制备GPR48单克隆抗体,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用体外侵袭性实验检测该单抗抑制子宫颈癌细胞Hela侵袭转移的作用.结果:制备了效价高、特异性好的GPR48单克隆抗体.当加入10 nmol/L浓度的单克隆抗体时,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80±18、73±11;而当加入单抗浓度为50 nmoL/L时,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67±30、14±3.结论:GPR48单克隆抗体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子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作者:高芸;单忠艳;王红;滕卫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Livin基因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沉默效应观察

    目的:构建针对人Livin基因的短发夹状小干扰RNA(shRNA)表达载体,并观察该载体对Livin基因表达的沉默效应.方法:设计并合成4个Livin靶向的发夹状siRNA靶序列,退火后分别连接入pGCL-GFP慢病毒表达载体,转化,扩增后测序.以含有Livin基因的质粒为模板,扩增Livin基因cDNA序列的特异性片段,连接,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dsRED2-N1-3FLAG.将构建好的Livin基因过表达克隆质粒和不同靶点的RNAi表达载体质粒,经lipfectamine2000包裹,共转染人人293T细胞,Western blot和荧光显微镜检测L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判断不同靶点的干扰效果.结果:Livin基因RNAi的表达载体pGCL-GFP-shLivin和Livin基因过表达载体pdsRED2-N1-Livin的阳性克隆序列正确.人293T细胞Livin蛋白表达90%被阻断.结论:成功构建高效阻断Livin基因表达的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为应用RNAi进一步研究Livin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焦伊胜;张淑兰;王永来;刘晓梅;王桂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葫芦素B在体内外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体内外观察葫芦素B(cucurbitacin B)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浓度分别为0.001、0.01、0.1、1、10以及100μmoL/L的葫芦素B处理MCF-7细胞,24、48和7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O.1和10μmol/L的葫芦素B处理MCF-7细胞24h,之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并用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建立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葫芦素B的体内抑瘤作用.结果:MTT结果显示葫芦素B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随着葫芦素B浓度增高,处于S期和G2/M期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同时伴随G0/G1期细胞的减少以及细胞凋亡率的逐渐升高.统计学分析提示,各实验组之间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

    作者:张美侠;张洪亮;孙春艳;刘亭彦;杨晓临;李岭;邓意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Pokemo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原癌基因Pokemon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86例鼻咽癌和30例鼻咽慢性炎中Pokemon的表达,同时利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56例鼻咽癌与30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Pokemon mRNA表达情况.结果:Pokemon在86例鼻咽癌组中高表达有67例(77.9%),明显高于在30例鼻咽慢性炎组中表达的7例(23.3%),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kemon的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O.05).RT-PCR显示鼻咽癌组织中Pokemon基因mRNA呈阳性表达(阳性率91.1%),而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无表达,两组间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对于不同TNM分期的患者中Pokemon mRNA相对表达量,早期患者(I期+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为89.7%,明显低于晚期患者(Ⅲ期+Ⅳ期)阳性率94.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kemon在NPC的发生、发展与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成为鼻咽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高伟;隋军;李晓江;马静;任艳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