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欣;杨守京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化疗期间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100例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护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便秘发生率分别为11.5%和39.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化疗期间便秘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转移的多个环节,作为重要微环境成分的成纤维细胞影响肿瘤的生长速度、浸润程度和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本文就其对肺癌转移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赵斌斌;朱运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反应停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i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个疗程标准VAD方案治疗;17例治疗组患者予小剂量反应停(100mg/d起,每周增加50mg/d,2周后增至200mg/d),同时联合地塞米松40mg/d(d1-4,d9-12,d17-20)1个月1疗程,至少3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反应停联合地塞米松作为初治50岁以上MM患者的首选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徐城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自然杀伤(NK)细胞肿瘤起源于前体和成熟NK细胞,是临床少见但重要的一组肿瘤.大部分NK肿瘤具有侵袭性,死亡率高.新近研究发现,CD4+CD56+原始NK细胞淋巴瘤来源于浆样树突细胞,因而真正的前体NK细胞肿瘤主要起源于CD4-CD56+NK细胞亚群.髓细胞/前体NK细胞白血病来自前体NK细胞.成熟NK细胞肿瘤中,结外NK/T淋巴瘤相对常见.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罕见,预后差.慢性NK淋巴细胞增多症是外周血成熟NK细胞的长期扩增.本文介绍正常NK细胞的发育和各型NK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作者:于亚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构建针对人Livin基因的短发夹状小干扰RNA(shRNA)表达载体,并观察该载体对Livin基因表达的沉默效应.方法:设计并合成4个Livin靶向的发夹状siRNA靶序列,退火后分别连接入pGCL-GFP慢病毒表达载体,转化,扩增后测序.以含有Livin基因的质粒为模板,扩增Livin基因cDNA序列的特异性片段,连接,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dsRED2-N1-3FLAG.将构建好的Livin基因过表达克隆质粒和不同靶点的RNAi表达载体质粒,经lipfectamine2000包裹,共转染人人293T细胞,Western blot和荧光显微镜检测L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判断不同靶点的干扰效果.结果:Livin基因RNAi的表达载体pGCL-GFP-shLivin和Livin基因过表达载体pdsRED2-N1-Livin的阳性克隆序列正确.人293T细胞Livin蛋白表达90%被阻断.结论:成功构建高效阻断Livin基因表达的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为应用RNAi进一步研究Livin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焦伊胜;张淑兰;王永来;刘晓梅;王桂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疗效.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分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组30例(治疗组)及单纯化疗组32例(对照组).两组化疗采用NP方案,完成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3.30%,对照组为43.8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l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新权;鲍英春;张洪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卵巢转移的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5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病理确诊为转移性卵巢癌68例临床资料.结果:女性大肠癌卵巢转移多发生于中青年、绝经前,临床分期以Dukes C、D期居多.32例治愈性切除者中位生存时间970天;29例姑息性切除者中位生存时间570天;不能切除者7例,中位生存时间162天,无1例超过500天.结论:对于女性大肠癌应注意有无卵巢转移,对有卵巢转移者应争取治愈性切除,以提高长期生存率;对于无卵巢转移者是否预防性双侧卵巢切除应采取个体化原则.
作者:赵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分割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52例各种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进行不同分割方式和剂量的体外放射治疗.200cGY/次,5次/周,总DT40GY/20次;300cGY/次,5次/周,总DT30GY/10次,;500cGY/次,3次/周,总DT30GY/6次.结果:不同分割方式的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6%.结论:不同分割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缓解疗效相似,治疗效果肯定.常规分割更安全、可靠.
作者:刘粉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作用强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因而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主要靶点.贝伐单抗是抗VEGF受体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目前用于一线治疗大肠癌.
作者:陈日新;逯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乳腺癌是一种与内分泌密切相关疾病的认识已越来越深刻,特别是认为雌激素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影响非常重要.内分泌治疗的策略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21世纪各期乳腺癌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因此,正确把握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选择和时机,将有助于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效果.
作者:陆艳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本文从蟾毒灵的药物作用靶点、对信号通路的改变、对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调节等几个角度阐述蟾毒灵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宁;凌昌全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抗肿瘤中成药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本临床观察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平消胶囊,对照组口服小金丸,30天为一疗程.结果:经过1-3个疗程的观察,在消除症状、缩小肿块等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病有明显疗效.
作者:海志刚;何岩莉;海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DVP化疗方案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28例采用沙利度胺联合DVP化疗方案治疗,沙利度胺自化疗开始时给药,剂量200mg/d晚上睡前顿服,以后每周增加100mg至400mg维持12周以上;DVP化疗方案,氮烯咪胺250mg/m2,静脉滴注,d1-5,长春酰胺3mg/m2,静脉注射,d1,顺铂30mg/m2静脉滴注,d1-3,3周为1疗程,连续4个疗程.对照组23例单纯采用DVP方案化疗,方法及药物剂量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0%(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以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明显,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DVP化疗方案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具有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疗效明显等优点.
作者:蒋骑;黄俊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3岁因左颈前部肿块2周入院.查体:左甲状腺中下极肿块3cm×3cm大小,质韧,张力高,界清,活动佳.表面欠光滑.无压痛.右甲状腺未及肿块.颈部淋巴结(-).B超:左甲状腺内见一低回声包块,大小约26mm×15mm × 15mm.同位素扫描提示左甲状腺凉结节.
作者:杨滢瑜;范宜娟;陈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angiostatin)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NSCLC癌组织及癌旁肺组织48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血管抑素mRNA表达,并观察其表达水平与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血管抑素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7.853±1.734)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5.558±1.396)(P0.05).结论:血管抑素mRNA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在NSCL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高英;王睿;田大力;张玲;郝利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和利血平对肺癌细胞株A549和H460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的阻断差异机制及意义,探讨CD133作为肺癌干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方法检测和分选A549和H460中的SP和非SP细胞.分别应用维拉帕米、利血平作为SP细胞的阻断剂.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SP和非SP细胞内ABCG2、MDR-1、CD13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阻断A549和H460的SP细胞对Hoechst3342的外排方面,利血平的阻断效果更好.阻断剂在低浓度加入并提前给药效果较好.A549和H460的SP细胞中ABCG2、MDR-1均高表达.CD133在A549和H460肺癌细胞株的SP内过表达.结论:针对ABCG2编码蛋白的阻断剂或许可以更好的克服肺癌因ABC转运蛋白产生的SP细胞耐药.CD133可能被用来作为肺癌干细胞的分子表面标志.
作者:曹宝山;贾军;任军;马博;鲁智豪;邸立军;宋国红;方健;马力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双眼结膜炎反复1年,双眼睑球结膜部分增厚,肉芽肿,双泪液试验I<5ml/min.病理检查:右眼球结膜:灰白小组织一块,5mm×3mm×2 mm;左下眼睑结膜:灰白小组织一块,4mm×3mm×2 mm.镜下:无正常淋巴结结构,为大片的单一性的小圆淋巴细胞弥漫浸润,但未侵及残存的黏膜组织.低倍镜下这些成片的小淋巴细胞排列致密,染色深.瘤细胞小,核圆形或稍不规则.染色质凝聚成小块状,核仁不明显,胞浆稀少,几乎无核分裂.并可见少量浆细胞.免疫表型:LCA、CD20、CD79α大部分细胞阳性,CD45RO、CD3部分细胞阳性.
作者:付欣;杨守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特点.方法:cT动态灌注扫描技术,对32例肝癌病灶及非病灶肝叶的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对比剂到达时间(IRF To)、肝动脉分数(HAF)和时间-密度曲线进行检测,以评价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规律性.结果:非癌肝组织BF、BV、MTT、PS、HAF及IRF To的平均值分别为(104.90±40.83)ml·min-1·1OOg-1、(17.20±8.18)ml/100g、(12.37±4.56)s、(31.48±18.14)ml·min-1·100g-1、(0.19±0.11)及(4.32±2.65)s;原发性肝癌BF、BV、MTT、PS、HAF及IRF To的平均值分别为(213.60±149.02)ml·min-1·100g-1、(20.82±16.22)ml/100g、(8.21±2.63)s、(41.71±15.26)ml·min-1·100g-1、(0.69±0.18)及(2.15±1.46)s;与非癌爿十组织比较,原发性肝癌的肝血流量、肝血容量、渗透表面积通透性和肝动脉分数显著增高,平均通过时间及对比剂到达时间显著降低.肝癌与非癌性肝组织的TDC形态不同.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与非癌性肝组织在MSCT血流灌注参数BF、MTT、PS、HAF及IRF To存在着显著差异,MSCT灌注参数可反映原发性肝癌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作者:刘剑仑;苏丹柯;王彩红;李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P300/CBP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分型、分化、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HIF-1α及P300/CBP的表达.结果:HIF-1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癌组织中为48.33%,显著高于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P<0.01),P300/CBP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吸烟与否显著相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P300/CBP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与靶蛋白P300/CBP蛋白降解有关,提示HIF-1α蛋白过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陆平;张道荣;蔡存伟;常家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细胞表面存在糖链是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糖类和蛋白质或脂类共价结合形成糖复合物.研究发现,细胞恶变过程中表面膜的糖链发生明显变化,肿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糖蛋白,其糖链结构亦发生类似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差别已成为新一代肿瘤标志.
作者:刁斌;林蓓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