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碧燕;魏万里;李岚;吴星娆;杨毅
目的:探讨CT灌注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病灶局部肿瘤生长的能力.方法:选择TACE治疗后CT平扫不能明确有无局部肿瘤生长的病例30例,行CT灌注和DSA检查.以术后1个月为界分成2组,以DSA结果为标准,分析CT灌注对局部肿瘤生长的显示和确认情况.结果:A、B组:CT灌注的敏感性为90.9%、80.0%,特异性为6.7%、71.4%,准确性为40.7%、77.3%.结论:CT灌注对判断TACE术后病灶的局部肿瘤生长有较好的敏感性,术后1个月内不宜应用CT灌注;2个月后可以应用CT灌注进一步判断.
作者:赵立峰;徐克;苏洪英;张妍芬;任克;黄崑;高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P300/CBP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分型、分化、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HIF-1α及P300/CBP的表达.结果:HIF-1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癌组织中为48.33%,显著高于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P<0.01),P300/CBP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吸烟与否显著相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P300/CBP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与靶蛋白P300/CBP蛋白降解有关,提示HIF-1α蛋白过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陆平;张道荣;蔡存伟;常家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原癌基因Pokemon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86例鼻咽癌和30例鼻咽慢性炎中Pokemon的表达,同时利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56例鼻咽癌与30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Pokemon mRNA表达情况.结果:Pokemon在86例鼻咽癌组中高表达有67例(77.9%),明显高于在30例鼻咽慢性炎组中表达的7例(23.3%),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kemon的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O.05).RT-PCR显示鼻咽癌组织中Pokemon基因mRNA呈阳性表达(阳性率91.1%),而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无表达,两组间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对于不同TNM分期的患者中Pokemon mRNA相对表达量,早期患者(I期+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为89.7%,明显低于晚期患者(Ⅲ期+Ⅳ期)阳性率94.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kemon在NPC的发生、发展与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成为鼻咽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高伟;隋军;李晓江;马静;任艳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用时(251±24)min,术中出血量(185±65)mL,清扫淋巴结(14.5±5.7)枚/例.术后患者平均下床活动时间(1.8±0.6)d,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8±1.2)d,术后效果良好,没有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安全、有效,可行性好.
作者:于宏;吴硕东;苏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金属蛋白酶(MMPs)是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关键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可以特异性抑制MMPs的水解活性,两者在乳腺癌中表达均升高,但很多研究却提示TIMP-1过表达和乳腺癌预后不良相关,很难单用其MMP抑制功能来解释,近有研究发现TIMP-1具有独特的肿瘤刺激功能,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增殖,肿痛血管发生等过程,从而解释了这一矛盾的现象,本文将着重围绕TIMP-1促进肿瘤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樊嵘;金冶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57岁.因头痛、左眼睑下垂一周于2007年11月13日入院,病人1个月前在我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为右肺腺癌,并行化疗和放疗,一周前出现头痛、左眼睑下垂,行头颅MRI扫描,矢状位显示垂体异常不规则增大,呈哑铃形肿块,高为2.1cm,信号欠均匀,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正常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后床突骨质破坏(图1),冠状位显示垂体柄增粗、并明显右偏,累及左侧海绵窦(图2).
作者:于凤凯;胥立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angiostatin)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NSCLC癌组织及癌旁肺组织48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血管抑素mRNA表达,并观察其表达水平与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血管抑素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7.853±1.734)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5.558±1.396)(P0.05).结论:血管抑素mRNA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在NSCL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高英;王睿;田大力;张玲;郝利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作用强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因而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主要靶点.贝伐单抗是抗VEGF受体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目前用于一线治疗大肠癌.
作者:陈日新;逯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和吸烟指数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确定肺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232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原发性肿瘤大小(T)因素中T1、T2、T3、T4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6%、52.8%、61.3%和65.2%(P<0.05).高、中、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8%、47.8%和59.0%(P<0.01).病理类型、吸烟指数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与病理类型、吸烟指数无关.
作者:涂长玲;张灿珍;王昆;王羽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得力生注射液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化疗的65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对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外周血常规、消化道反应进行观察.观察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得力生注射液每次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缓滴,每天一次,连续2周.两组均每3-4周重复,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65%和59%,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的生活质量改变、外周血象变化及消化道反应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得力生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能减轻化疗相关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谭榜宪;雷静;赵妍丽;李秋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细胞表面存在糖链是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糖类和蛋白质或脂类共价结合形成糖复合物.研究发现,细胞恶变过程中表面膜的糖链发生明显变化,肿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糖蛋白,其糖链结构亦发生类似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差别已成为新一代肿瘤标志.
作者:刁斌;林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肿瘤血管在实体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靶向肿瘤血管的抑制在抗肿瘤治疗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并生产出大批抗血管制剂,有的已应用于临床治疗.这些新研发的抗血管制剂与传统的针对实体瘤的细胞毒性药物作用机理截然不同.根据作用机理及对血管抑制的阶段不同,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分为抗血管新生制剂和肿瘤血管阻断制剂.抗血管新生制剂旨在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新生过程,而肿瘤血管阻断制剂则通过快速而有选择性地损坏或阻塞已构建完成的肿瘤血管,使肿瘤血供受阻引起肿瘤坏死.两者区别主要在作用靶点、肿瘤类型及治疗时机不同.本文对近年来抗血管新生制剂和血管阻断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学元;马巍;任国文;王振汉;张党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近几十年来随着基础免疫研究的深入,肿瘤疫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肿瘤疫苗的研发在继续不断的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本文就几类重要肿瘤瘤苗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杜娟;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PTEN、PI3K和mTOR的表达,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PI3K和mTOR在60例鼻咽癌组织与23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60例NPC中,PI3K表达的阳性率为86.7%(52/60),mTOR为93.3%(56/60),明显高于鼻咽部慢性炎症组60.9%(14/23),69.6%(16/23)(P<0.05);60例NPC中,PTEN的表达率为41.7%(25/60),明显低于鼻咽部慢性炎症组65.2%(15/23)(P<0.01);60例NPC中,FIEN的表达与mTOR、PI3K的表达强度呈负(P<0.05),mTOR与PI3K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相关(P<0.05).结论: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与PTEN的抑制,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英杰;刘健;陶雅君;贾心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乳腺癌(breast cancer)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世界各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多数发达国家,乳癌的发病率已跃居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2位或首位.1896年Beatson首先报道卵巢切除可使乳癌缩小,20世纪40年代Higgins应用睾丸切除或雌激素治疗前列腺癌取得成功,为肿瘤内分泌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充顺;刘军;庞宏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Survivin是迄今发现的作用强的凋亡抑制因子,p16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抑制因子.Survivin和p16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思.本文综述survivin及p1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与相关性.
作者:甄生华;杨志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男性乳腺癌病人的SPECT全身骨扫描分析,了解骨转移病灶分布特点.方法:给8例病人注射99mTc-MDP显像剂,2-3小时后,行全身SPECT骨扫描.结果:男性乳腺癌病人大部分发生多发性骨转移.结论:男性乳腺癌病人易发生多发性骨转移,常规行SPECT全身骨扫描是必要的.
作者:童畅江;刘康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初治甲状腺乳头状腺癌致胸腔积液病例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7年期间我院5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初治即因胸腔积液入院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经过组织活检、原发灶切除、对症治疗胸腔积液及口服甲状腺素片和131I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一般预后较差,但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崔国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制备GPR48的单克隆抗体,并且初步评估其在体外对子宫颈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纯化的GPR48特异性片段作为抗原,细胞融合法制备GPR48单克隆抗体,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用体外侵袭性实验检测该单抗抑制子宫颈癌细胞Hela侵袭转移的作用.结果:制备了效价高、特异性好的GPR48单克隆抗体.当加入10 nmol/L浓度的单克隆抗体时,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80±18、73±11;而当加入单抗浓度为50 nmoL/L时,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67±30、14±3.结论:GPR48单克隆抗体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子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作者:高芸;单忠艳;王红;滕卫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宫颈癌是发生在伞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2个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发展中国家女性恶性肿瘤之首.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发生严蕈影响了患者的放疗依从性.本文综述了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发生机制、诊断标准、影响因素、治疗方式及预防措施.
作者:赵恒芳;代丽;刘孜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