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肿瘤全域MRI信号强度的直方图分析分级诊断脑膜瘤

李晓欣;苗延巍;郭妍;董俊伊;韩亮;宋清伟;刘爱连

关键词: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直方图分析, 分级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肿瘤全域的T1 WI、T2WI及增强T1WI信号强度直方图对脑膜瘤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9例I级脑膜瘤患者和38例Ⅱ级脑膜瘤患者的术前MRI,采用Omni-Kinetics软件,于轴位T1WI、T2WI及增强T1WI上,在包含肿瘤实质的每层图像上沿肿瘤边缘勾画ROI,将其累加,获得三维ROI的信号强度直方图及其参数,比较Ⅰ级与Ⅱ级脑膜瘤间各参数的差异,并对有差异的参数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分级诊断脑膜瘤的效能.结果 基于T1WI信号强度直方图参数中,Ⅱ级脑膜瘤的值域、体积数及标准差高于Ⅰ级,偏度及均匀性低于Ⅰ级(P均<0.05);均匀性诊断Ⅰ级与Ⅱ级脑膜瘤的效能佳(AUC=0.678,P<0.05),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2.6%、73.7%.在基于T2WI信号强度直方图参数中,Ⅱ级脑膜瘤的第90、95百分位数、体积数、标准差及方差均高于Ⅰ级,均匀性及峰度低于Ⅰ级(P均<0.05),均匀性诊断Ⅰ级与Ⅱ级脑膜瘤的效能佳(AUC=0.702,P<0.05),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56.1%、84.2%.在基于增强T1WI信号强度直方图参数中,Ⅱ级脑膜瘤的小值、第5、10、25百分位数、峰度及均匀性均低于Ⅰ级,体积数及偏度高于Ⅰ级(P均<0.05);均匀性诊断Ⅰ级与Ⅱ级脑膜瘤的效能佳(AUC=0.708,P<0.05),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4.7%、73.7%.结论 基于肿瘤全域测量的T1WI、T2WI及增强T1WI信号强度直方图有助于脑膜瘤分级,均匀性是佳影像学分级诊断指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马松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48岁,因“无意发现左侧颈部肿物1个月”就诊.查体:左侧胸锁乳突肌内侧触及大小约3 cm×3 cm×2 cm质软肿物,无触痛,表面皮肤无充血,听诊无明显血管性杂音.超声:左侧胸锁乳突肌内侧颈动脉前方探及带状低回声肿物,约3.4 cm×1.4 cm×0.5cm,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混杂(图1A),其近端与颈前静脉相连,远端为盲端,与颈前静脉平行走行;CDFI可见较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图1B).

    作者:马琳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动态对比增强MRI定量参数分级诊断胶质瘤: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和血浆容积分数(Vp)分级诊断脑胶质瘤的价值.方法 于PubMed、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7年10月发表的有关DCE-MRI对胶质瘤分级诊断的中英文文献,以Meta分析方法评价DCE-MRI对胶质瘤的分级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27篇文献(中文13篇,英文14篇)、1 079例患者.DCE-MRI定量参数Ktrans、Ve、Vp对胶质瘤分级诊断的汇总敏感度为0.86[95%CI(0.83,0.89)]、0.85[95% CI(0.81,0.88)]、0.81[95%CI(0.76,0.85)],汇总特异度为0.83[95%CI(0.79,0.86)]、0.85[95%CI(0.80,0.89)]、0.79[95% CI(0.71,0.85)],对应汇总ROC曲线的AUC为0.91、0.92、0.86.结论 Ktrans、Ve、Vp对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其中Ktrans、Ve可信度较高.

    作者:赵捷;刘勇;宋震宇;张刘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超声评价微泡诱导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增强兔VX2肝癌微波热消融作用

    目的 采用二维灰阶超声、CDFI和CEUS评价微泡诱导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对兔VX2肝癌微波热消融的增强作用.方法 将32只VX2肝癌荷瘤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空化假辐照+生理盐水)、血凝酶组(空化假辐照+生理盐水+血凝酶)、空化组(超声空化+微泡)和联合组(超声空化+微泡+血凝酶)4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相应空化治疗后行微波热消融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行二维灰阶超声、CDFI和CEUS检查,观察治疗前后超声表现,测量并比较肿瘤和消融区体积.结果 治疗前4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间消融区体积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联合组消融区体积大于其他3组(P均<0.05),空化组消融区体积大于生理盐水组和血凝酶组(P均<0.05),生理盐水组与血凝酶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肿瘤均可见丰富血流信号;消融后联合组肿瘤实质内CEUS均未显示增强,生理盐水组、血凝酶组和空化组部分肿瘤实质消融区边缘可见少量残余活性组织,呈典型“快进快出”表现,与CDFI显示的点状血流信号相对应.结论 微泡诱导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可增强兔VX2肝癌微波热消融效果.

    作者:石颖;谷芬;杨倩;贺建国;周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制备RGDS/rt-PA双负载靶向微泡并初步评价其靶向性溶栓效果

    目的 制备RGDS/rt-PA双负载靶向微泡,分析其对富血小板血栓(PRT)的靶向性和溶栓效果.方法 制备不同剂量梯度的RGDS及rt-PA单负载靶向微泡,以其佳结合剂量、按照不同加入顺序(先加入RGDS,再加入rt-PA;先加入rt-PA,再加入RGDS;将RGDS及rt-PA混匀后加入)分别制备RGDS/rt PA双负载靶向微泡,检测其结合率.比较裸微泡、单负载及双负载微泡的物理特性(直径、浓度及pH值),不同剂量梯度的同一配体与微泡的单负载结合率,同一剂量梯度的不同配体与微泡的单负载结合率,加入顺序不同的配体与微泡的双负载结合率.制备体外PRT模型,检测RGDS/rt-PA双负载靶向微泡的声学显像特征、靶向溶栓能力.结果 不同微泡间的物理特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剂量梯度的rt-PA、RGDS与微泡单负载结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一剂量梯度的rt PA与微泡单负载的结合率均低于RGDS(P均<0.05).加入顺序不同的配体与微泡的双负载结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90,P=0.004).将RGDS/rt-PA双负载靶向微泡注入血栓模型管腔后,超声可见均匀分布的点状高回声,血栓边界回声明显增强;扫描电镜下可见纤维蛋白网状结构明显破坏、纤维束断裂成细沙状,并可见变形融合的血细胞.结论 RGDS/rt-PA双负载靶向微泡性质稳定,与配体的结合率高,声学显像特征好,具备一定的PRT靶向性及溶栓能力.

    作者:王晓妤;穆玉明;麦培培;史琪;狄敏;黄伟良;关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乳腺佩吉特病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目的 分析乳腺佩吉特病(MPD)钼靶X线乳腺摄影(MTM)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2例MPD的MTM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TM发现22例乳腺实质内异常,14例伴乳头、乳晕区异常.3例单纯MPD均呈粗大钙化,其中2例钙化位于乳头乳晕.8例MPD伴导管原位癌(DCIS)表现为单纯区域性或段样分布的细小多形性、粗糙不均质钙化;9例MPD伴浸润性导管癌(IDC)表现为肿块或局限性致密影伴区域性或线样分布的多形性、粗糙不均质及线样钙化;2例MPD伴微浸润癌表现为肿块或局灶性致密影伴多形性、粗糙不均质的线样或段样钙化.6例接受MR扫描,表现为乳头、乳晕区不对称性异常强化区,时间信号曲线3例呈速升平台型、3例呈廓清型;MPD伴DCIS表现为段样分布不均匀强化,MPD伴IDC表现为区域性分布集簇状强化.结论 重视乳头乳晕区观察对正确诊断MPD至关重要;分析MTM钙化形态、分布特征和MRI特点有助于诊断MPD.

    作者:朱婷婷;史军华;汤子建;冉春艳;张体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CT和MRI诊断儿童先天性耳聋的对比

    目的 对比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宝石CT和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临床诊断的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宝石CT及MRI资料,将原始数据传至配套工作站,采用MIP、MRP、VR进行重建,分析两种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CT显示耳部骨性结构具有优势,MRI显示耳部神经具有优势.2种检查对于显示乳突炎并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及耳蜗半规管畸形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显示半规管狭窄的一致性尚可(Kappa=0.485).结论 CT、MR检查诊断儿童先天性耳聋各有优势,可优势互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海录;孟海霞;张小羽;彭嘉丽;王峰;张莲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肥胖症对体质成分的交互作用及影像学评价现状

    肥胖症在全球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目前研究认为肥胖症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脂肪组织的早期炎症改变.此外,脂肪组织更是一种内分泌器官,可以分泌多种脂肪因子.这些机制引起脂肪、骨骼及肌肉间的交互作用.减重手术是针对肥胖症患者减轻体质量、治疗肥胖相关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术后体质成分的变化已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XA)、定量CT(QCT)及MRI对这些变化进行客观、定量检测,可为患者进行全面术前评估、及时反馈术后身体成分改变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孙鹤;孙玲玲;潘诗农;李琦;王磊;王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心肌特异性导向肽靶向诊疗造影剂增强心肌分子显影及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

    目的 制备心肌特异性靶向肽(PCM)修饰的载药纳米诊疗探针,探讨其心肌靶向显影能力及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PCM靶向载卡维地洛纳米诊疗探针(PCM/C-PFPs),检测其基本性质、大鼠体内显影及体内分布情况.结果 PCM/C-PFPs纳米探针呈球形,平均粒径为(415.00±6.24)nm,电位为(-20.27±1.55)mV;包封率为(78.23±3.45)%;C-PFPs与多肽PCM连接率为(98.98±1.02)%.加热至约60℃时,该探针发生明显相变,并产生大量微气泡.声诺维组和PCM/C-PFPs+低频聚焦超声(LIFU)组大鼠心脏超声显影效果明显,但声诺维组显影仅维持数分钟,而PCM/C-PFPs+ LIFU组心脏超声信号可持续至1h,且心脏显影的声强度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PCM/C-PFPs+ LIFU组大鼠心脏切片中可见大量聚集的红色探针,明显多于C-PFPs+ LIFU组和单纯PCM/C-PFPs组,且多于该组其他组织(肝、肾、肺、脾).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的心肌靶向诊疗造影剂,具有良好的靶向心脏超声显影和大鼠体内分布特性.

    作者:赵雪丽;罗文;王志刚;冉海涛;刘丽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预测宫颈功能不全

    目的 评价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预测宫颈功能不全(CIC)的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CIC的18例患者(CIC组)和正常女性20名(对照组),于非孕期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宫颈长度和厚度,采用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获得11个宫颈弹性特征量值,包括应变均值、标准偏差、蓝色区域所占百分比(% AREA)、复杂度、偏度、峰度、对比度、均等性、杂乱度、一致性及相关性,比较2组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获得对CIC有诊断价值的指标.结果 2组间弹性特征量应变均值、标准偏差、% AREA、复杂度、偏度、对比度、均等性、一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宫颈长度、厚度和峰度、杂乱度、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AERA、复杂度和均等性对CIC具有诊断价值(AUC=0.83、0.82、0.71),其临界值分别为%AERA=34.85、复杂度=20.84、均等性=3.20,其中%AREA敏感度高(94.74%),复杂度特异度高(73.08%).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预测CIC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王礼贤;杨漪;王翠菊;闫晓静;温小多;刘荷一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S-detect技术辅助超声鉴别诊断大径≤2cm乳腺良恶性肿块型病灶

    目的 探讨S-detect技术辅助超声在≤2 cm乳腺肿块型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detect技术及常规超声对42例女性患者总计54个乳腺病灶进行诊断,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S-detect技术、常规超声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 常规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为79.17% (19/24)、特异度为90.00%(27/30)、准确率为85.19%(46/54);S-detect技术诊断的敏感度为62.50% (15/24)、特异度为86.67% (26/30)、准确率为75.93%(41/54);两者联合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91.67%(22/24)、特异度为96.67%(29/30)、准确率为94.44%(51/54).常规超声、S-detect技术及两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46、0.746和0.942(P均<0.05).超声联合S-detect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应用S-detect技术和常规超声(P均<0.05).结论 S-detect技术是一种新的影像补充诊断手段,辅助常规超声诊断可提高对乳腺≤2 cm肿块型病灶的诊断效能.

    作者:贺芳;肖际东;文欢;毛玉瑶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胆囊副神经节瘤1例

    患者女,39岁,上腹部疼痛1月余,门诊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内实性斑片状低回声约1.95 cm×1.52 cm,其内血流信号较丰富,以“胆囊占位”收入院.查体:右上腹部轻压痛,肝区叩痛阴性,Murphy征阳性.腹部CT:胆囊内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约2.22 cm×1.46 cm,密度均匀,边界规整,平扫CT值约30 HU(图1A);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图1B、1C),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分别约为192 HU、140 HU及104 HU;邻近胆囊壁未见明显增厚改变,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CT诊断:肿块型胆囊癌可能性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大小约6.10 cm×2.51 cm×1.82 cm,壁厚约0.20~0.30 cm,胆囊体见2.24 cm×1.51 cm×1.48 cm隆起型肿物,表面光滑,切面呈灰黄色、略透明,局部似有包膜,肿物呈广基底,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术后病理(图1D)诊断:(胆囊)副神经节瘤.

    作者:罗宁;边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

    患者女,52岁,无明显诱因上腹胀痛2个月.查体:右上腹轻压痛,腹平软.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脾脏实质内类圆形低密度影,约4.2 cm×5.0 cm,边界清晰,内部密度欠均匀,CT值约32~44 HU,内见多发点状钙化灶(图1A);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见多发斑片状轻中度强化,CT值约43~57 HU(图1B),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CT值54~65 HU,延迟期病灶进一步向心性强化,呈“轮辐状”,CT值63~78 HU(图1C),CT初步诊断为泡状棘球蚴.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术

    作者:闫育喜;叶建军;牛娟琴;岳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鞍内血管外皮细胞瘤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患者男,47岁,无诱因头晕7天余,伴头痛、四肢乏力、视物不清,1天前自觉症状加重,伴呕吐、嗜睡.实验室检查:泌乳素21.50 ng/ml(参考值4.04~15.2 ng/m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81 pmol/L(参考值3.28~6.47 pmol/L),促甲状腺激素0.06 uIU/ml(参考值0.34~5.60 uIU/ml).CT:鞍内见软组织密度影,侵入右侧蝶窦,鞍区周围骨质破坏(图1A).MRI:鞍内及鞍上见团块状异常信号,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质稍高信号,内见条片状T1WI、T2WI高信号,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垂体柄左移,视交叉上抬,右侧海绵窦被包绕(图1B);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呈逐渐不均匀强化(图1C),约19 mm× 26 mm×25 mm.

    作者:马可燃;程敬亮;张勇;汪卫建;马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冠状动脉-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合并主动脉不典型夹层1例

    患者男,78岁,主诉“无明显诱因持续胸痛6h,伴头痛、头晕、恶心、胸闷、气短、出汗”.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V4-6导联ST段压低.实验室检查:红细胞5×1012/L,血红蛋白150 g/L,血小板182×109/L.主动脉CTA: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管腔内附壁低密度影,致管腔轻度狭窄(图1A);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间见吻合、纡曲并扩张的血管网(图1B、1C),并瘘入肺动脉内,瘘口处可见“射血征”(图1D).CT诊断为“冠状动脉-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 artery-bronchial arte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CBPF)合并主动脉不典型夹层”.

    作者:牛玉兰;叶建军;牛娟琴;岳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儿童马凡综合征

    目的 观察儿童马凡综合征(MFS)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疑诊MFS的59例患儿的影像学及临床检查资料,观察其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12例诊断为MFS,6例诊断为潜在MFS,其中11例存在家族史,7例为散发病例.上述18例中,4例存在主动脉窦部增宽,11例存在主动脉窦部扩张,1例合并主动脉瓣轻度反流,2例合并肺动脉窦部扩张;8例二尖瓣受累,5例二尖瓣脱垂并中重度反流,5例三尖瓣受累;1例同时存在二尖瓣及三尖瓣脱垂而接受二尖瓣成形术;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论 儿童MFS中,以主动脉窦部增宽或扩张为常见,可合并二尖瓣脱垂;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儿童MFS.

    作者:付煜玮;刘晓伟;孙琳;韩建成;赵映;刘文旭;谷孝艳;阮燕萍;何怡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快速评估心脏MR左心室长轴应变及其与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快速评估左心室长轴应变(LAS)的方法及其与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的相关性.方法 对77名健康志愿者行心脏MR检查,于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分别测量二尖瓣瓣环插入点连线中点与左心室心尖的心外膜边缘的距离(方法1)、二尖瓣室间隔侧插入点与左心室心尖的心外膜边缘的距离(方法2)以及二尖瓣瓣环游离壁插入点与左心室心尖的心外膜边缘的距离(方法3),计算3种方法的LAS值,并测量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及GLS,比较3种LAS测值的差异,并分析其与GLS的相关性.取3种LAS值的均值,观察LAS及GL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分析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测量上述参数的一致性.结果 3种方法所测L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7,P=0.41).方法1的LAS值与GLS呈显著正相关(r=0.86,P<0.001),方法2的LAS值与GLS呈中度正相关(r=0.57,P<0.001),方法3的LAS值与GLS呈较好正相关(r=0.64,P<0.001).LAS及GLS与LVEF均呈中度负相关(r=-0.38、-0.42,P=0.04、0.02).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一致性均好(ICC均>0.75).结论 通过计算不同位点在心脏舒张和收缩末期相对位移的百分比可快速、简便评估LAS,且后者与GLS呈正相关.

    作者:蒋小凤;吴虹霖;李宏伟;方可薇;王朗;朱丽;雷丽程;刘竣;杜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甲状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并迷走甲状腺1例

    患儿女,9岁,因“触及颏下包块”就诊.查体:颏下扪及质软包块,无压痛,移动度可.超声检查:甲状腺左侧叶及峡部未显示,甲状腺右侧叶大小约28 mm×7 mm×6 mm,实质回声欠均匀,腺体内可见密集分布的砂砾样强回声,无确切占位效应;CDFI示甲状腺右侧叶内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图1A);舌根部见大小约11 mm×8 mm×6 mm等回声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与甲状腺组织相似,舌根部结节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图1B);双侧颈部未见异常淋巴结.

    作者:温艳婷;李璐;胡德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MRI诊断病理性髌内侧滑膜皱襞

    目的 探讨MRI对病理性髌内侧滑膜皱襞(MP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证实的21例病理性MPP患者和22例MPP正常者的MRI,观察矢状位质子密度-T2W(PD-T2W)、矢状位脂肪抑制PD-T2W(PD-T2WI-FS)和轴位T2-GRE序列MPP表现.以关节镜结果为标准,计算各序列诊断病理性MPP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并分析其与关节镜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矢状位PD-T2W序列诊断病理性MPP的敏感度为100%(21/21),特异度为63.63% (14/22),PPV为72.41%(21/29),NPV为100%(14/14);矢状位脂肪抑制PD-T2W(PD-T2WI-FS)诊断病理性MPP的敏感度为85.71%(18/21),特异度为68.19%(15/22),PPV为72.00% (18/25),NPV为83.33%(15/18);其诊断结果与关节镜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81、0.77).轴位T2*-GRE序列与关节镜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2).结论 MRI对诊断病理性MPP有重要价值,选择适当检查序列是显示MPP的关键.

    作者:吕嘉玲;李顶夫;林帆;雷益;杨玉媚;林伟强;王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胸段椎管内硬膜外血管淋巴管瘤并血栓形成1例

    患者男,58岁,因“胸背部疼痛,双下肢无力伴感觉减退1天”入院;经脱水治疗后胸背部疼痛感消失,但双下肢无力伴感觉减退逐渐加重.查体: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正常,T6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减退,T4~T6椎体水平压痛.MRI:T3~T4水平椎管内见2.5 cm×1.5 cm块状等及稍短T1(图1A)、稍长及稍短T2异常信号,脂肪抑制像呈等及稍高信号(图1B);局部脊髓受压变细,其内见条状等及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脂肪抑制像呈稍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呈长条状不均匀轻度强化(图1C).MR诊断:考虑脊膜瘤可能性大.

    作者:潘星辰;刘晓超;何昕;于洋;田佳宁;佟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CEUS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腕关节病变常规治疗后短期疗效

    目的 探讨CEUS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腕关节滑膜病变短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以腕关节病变为主的RA活动期患者,于常规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6个月后行腕关节CEUS检查和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AS),记录CEUS定量参数,包括AUC、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T),测量造影后滑膜厚度,并对滑膜进行CEUS分级,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并分析上述指标与D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治疗2周后与治疗6个月后患者腕关节滑膜厚度、AUC和PI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个时间点之间滑膜CEUS血流信号分级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且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Z=-2.426,P=0.015)及治疗2周后与治疗6个月后(Z=-2.467,P=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腕关节滑膜厚度(r=0.711,P=0.003)、AUC(r=0.632,P=0.007)、PI(r=0.563,P=0.019)与DAS均呈正相关.结论 CEUS可为评估活动期RA常规治疗后的短期疗效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赵迎;骈林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