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华;邬晓敏;崔永安
目的:研究Caveolin-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宫颈浸润癌、9例原位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aveolin-1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Caveolin-1在宫颈癌旁正常组织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广泛表达(100%),9例宫颈原位癌组织中Caveolin-1 阳性表达者8例(88.9%),40例宫颈浸润癌组织中Caveolin-1 阳性表达者29例(72.5%),三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Ⅰ、Ⅱ期宫颈浸润癌中Caveolin-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和41.7%,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宫颈高、中、低分化鳞癌中Caveolin-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6.7%、50.0%,三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aveolin-1在淋巴结转移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0.0%,淋巴结无转移癌中阳性表达率为90.9%,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veolin-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降低,提示其表达的降低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Caveolin-1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有关,随着分期的增高,Caveolin-1表达降低.Caveolin-1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有关,随着分级的降低,Caveolin-1的表达降低.Caveolin-1的表达与宫颈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Caveolin-1的表达降低.Caveolin-1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广泛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血管的生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作者:李菊;苏宝山;吴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对4例PEComa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胞浆透明或嗜酸的瘤细胞为梭形、上皮样,呈巢状、腺泡状排列,其间见丰富的薄壁血管.HMB45 SMA 均阳性表达.结论:子宫PEComa是一种较少见的间叶性肿瘤,易误诊为子宫平滑肌瘤,特征性的联合表达HMB45 SMA.子宫PEComa目前尚无确切的恶性诊断标准,属于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
作者:李丹;常筱颖;杨向红;高霭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收集13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d,直到病情进展或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为止,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1例中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7例,进展(PD)4例,缓解率47.6%,疾病控制率80.9%.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患者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轻.
作者:袁彬;王岗;吴敏慧;禇亮;赵征;吕云;袁媛;施常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阿米福汀在肺癌放疗中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108例肺癌病人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53例,放疗加阿米福汀组(治疗组)55例.对放疗后血象、免疫功能等指标的改变以及放射性肺损伤发生例数、持续时间、肺损伤的体积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血象、免疫功能、放射性肺损伤分级、放射治疗不良反应、放射性肺损伤发生例数、持续时间、发生肺损伤的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米福汀可一定程度地减轻放疗的不良反应,保护正常组织,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及轻度血压下降.
作者:李永强;周翔;张霆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80例有完整资料的周围型小肺癌的16排螺旋CT扫描征象.结果:80例先行CT平扫,结果示深浅分叶征56例,毛刺征46例,空泡征50例,胸膜凹陷征51例,血管纠集征10例,支气管充气征3例.其中54例加做CT强化扫描,其中49例CT值增幅>30Hu,占90%.结论:16排螺旋CT平扫及强化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作者:卢叶灿;吴俊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动态增强扫描(LAVA)对壶腹周围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8例壶腹周围癌患者进行MRI、MRCP和LAVA检查,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行对比分析.结果:48例壶腹周围癌共同的MRI表现为低位胆道梗阻和连接区的软组织肿块,不同来源的肿瘤引起胆管系统的改变及强化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本组壶腹周围癌MRI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者42例(87.5%),未明确诊断者4例(8.3%),不一致者2例(4.2%).胆管癌及乳头区十二指肠癌诊断符合率较高,壶腹癌及胰头癌诊断符合率略低.结论:MRI、MRCP和LAVA联合应用对壶腹周围癌的鉴别诊断及判断肿瘤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价值,其影像学结果对临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作者:杜滂;秦越;崔光彬;王玮;段世军;王亚;孙颖志;魏经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胃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早期发现和干预是防控胃癌的重要手段.内镜作为筛查的终手段,存在诸多制约,通过对胃癌前病变的机制研究,发现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标志物用于对胃癌前病变的筛查是目前研究的着重点.本文就现阶段胃癌前病变的癌变机制研究及筛查手段进展作一阐述.
作者:杜中红;魏晓萍;惠起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乳腺湿疹样癌病例较少,我科收治一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200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乳头搔痒,抓破后有少量液体渗出,后干燥、结痂.症状反复发作,皮损不能完全消退,范围逐渐扩大,于外院就诊,无明确诊断,2006年求诊于我院,行病理检查诊断湿疹伴感染,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皮疹范围无明显缩小.
作者:高宏;邵秋菊;周惠敏;吴淑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和晚期损伤.方法: 初治鼻咽癌患者104例,常规面颈联合野加中下颈切线野照射,鼻咽部剂量70-76Gy,中位剂量72Gy;肿大淋巴结60-70Gy,中位剂量66Gy;颈部预防剂量50Gy.62例患者接受了化疗.常规放疗后如鼻咽有肿瘤残留,则通过立体定向加量10-24Gy,颈部有淋巴结残留的观察3个月,如仍阳性行颈清扫术.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RTOG/EORTC标准评价晚期损伤.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6.2%、62.8%、64.3%.Ⅰ、Ⅱ、Ⅲ、Ⅳa期的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6.3%、68.5%、50.2%,Ⅲ+Ⅳa期的5年的总生存率为59.6%.共40例治疗后出现失败,失败率为38.5%,局部区域失败18例,远处转移22例,骨转移与肺转移居前两位.听力明显下降26例,占25%;味觉异常18例,占17.3%;1例出现放射性颞叶损伤;6例曾出现一过性低头触电感,未见其它放射性脊髓损伤.结论: 本组鼻咽癌常规放疗5年总生存64.3%,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张学成;石梅;肖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联合泼尼松治疗内分泌治疗失败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15例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75 mg /m2,第1天;泼尼松5 mg bid,第1 -21 天,21天为1 个周期,每例接受化疗6-10个周期不等.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 -87 周,中位61周.其中26.7% (4 /15)完全缓解,46.7% (7 /15 ) 部分缓解,20.0% ( 3 /15 ) 稳定,6.66% (1 /15)进展.缓解和稳定患者的PSA进展中位时间是40.3周(13-67周).8例骨痛患者中5例疼痛缓解.中位生存期大于12个月.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轻.
作者:喻彬;须霆;邹青;杨尔炘;汪仪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通过oligo化学合成及PCR扩增法合成人显性抑制TGF-βⅡ型受体目的基因,并建立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根据Genebank数据库确定显性抑制TβRⅡ目的基因,利用化学合成法进行单链oligo的合成,PCR法将合成的oligo拼接成完整的序列,装入PMD18-T载体并转染感受态细胞DH5 .经XhoI和EcoRI酶切后连接至目的载体PIRES2-AcGFP中,转染COS-7细胞,对此质粒载体进行酶切电泳鉴定和DNA测序鉴定,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DNTβRⅡ表达.结果: 合成DNA经测序验证与目的基因一致;PIRES2-AcGFP-DNTβRⅡ转染COS-7细胞,实现了DNTβRⅡ目的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体外转染及瞬时表达.结论: 采用oligo化学合成及PCR扩增法成功合成人显性抑制TGF-βⅡ型目的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PIRES2-AcGFP-DNTβRⅡ,为进一步研究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波;刘辉;吴亮亮;张丽娅;焦顺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鼻咽癌在IGRT中不同匹配方式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对同一鼻咽癌患者,在图像采集条件和方法,图像匹配区域,图像重建模式相同的条件下,观察15次治疗重复摆位后用CBCT采集的图像信息,通过XVI系统分别采用骨和灰度两种模式与参考图像匹配,观察两种图像匹配方法对摆位误差的影响. 结果: 用骨匹配的摆位误差结果在 X、Y、Z方向上分别为(0.0693±0.0739)cm、(0.1587±0.061)cm和(0.1907±0.0662)cm ;用灰度匹配的摆位误差结果在X、Y、Z 方向上分别为(0.0533±0.0514)cm、(0.1553±0.053)cm、(0.1807±0.0706)cm.对两种匹配方法分别在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进行比较,t检验结果显示X、Y、Z方向上P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咽癌行IGRT时采用骨匹配模式进行图像匹配是一种准确、快捷的方法,可以提高IGRT的工作效率.
作者:王永刚;陈宏;刘跃;刘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剂型,与传统药物相比,缓控释制剂在增加疗效的同时,有效减少抗肿瘤药的毒副作用.近年来,大量的投入和研究使缓控释技术取得了很多令人鼓舞的成果,拓宽了其应用于肿瘤治疗的思路.本文就缓控释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庞丽君;王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作用于HepG2细胞后DR5、caspase-8、survivin、bcl-2的表达,对奥沙利铂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奥沙利铂组,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体外研究奥沙利铂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奥沙利铂作用于HepG2细胞24h后DR5、caspase-8、survivin、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奥沙利铂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奥沙利铂作用于HepG2细胞24小时后细胞表面DR5及caspase-8的表达增强,而survivin和bcl-2的表达减弱.结论: 奥沙利铂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DR5及caspase-8表达和下调survivin及bcl-2表达有关.
作者:孔莺;聂艳丽;南克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RNA干扰下调MeCP2基因后对人肺癌A549细胞RASSF1A和C/EBPα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方法:根据MeCP2的碱基序列设计并合成短发夹RNA(shRNA),构建质粒表达载体,用阳离子脂质体法体外转染A549细胞,筛选出稳定转染的细胞株,RT-PCR法检测MeCP2抑制效果及RASSF1A和C/EBPα表达,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MeCP2的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 MeCP2/Ⅰ和pSilencer- MeCP2/Ⅱ,与空白组和阴性组相比,pSilencer- MeCP2/Ⅰ和pSilencer- MeCP2/Ⅱ组均可有效抑制MeCP2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47.6%和70.3%.且在上述两组中 C/EBPα表达分别上调约115%和135%、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与空白组和阴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ASSF1A的表达在各组细胞中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肺癌A549细胞中MeCP2基因的表达可被RNA干扰载体有效抑制,进而导致细胞中部分与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细胞增殖能力减弱.
作者:王汉姣;吴建兵;邱小华;郭琳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多发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方法:观察和分析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组织形态复杂多样,诊断的要点是判断肿瘤的来源和区分其危险程度等级.诊断及鉴别需要借助免疫组化,而危险程度分级主要依据大体和组织学特点综合判断.结论:胃肠道多发性间质瘤临床极少见,术前诊断困难,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危险程度依据大体和组织学特点综合判断.
作者:王国玉;佟银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评估三维适形放疗与紫杉醇周方案化疗同步治疗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62例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以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剂量为60-70Gy/6-7周,同时行化疗,为紫杉醇周方案:紫杉醇60mg/m2,静脉滴注第1,8,15天,28天为1周期.结果:完全缓解率(CR)20.9%,部分缓解率(PR)62.9%,总有效率(CR+PR)83.8%.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管炎.结论:放疗与紫杉醇周方案化疗同步治疗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较为满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唐友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通过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体外培养,对其常用的化疗药物进行敏感性检测,以筛选出佳的化疗方案.方法:应用MTT吸光度法测定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对临床常用的4种化疗药物及其组成的2个联合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或耐药性,比较其差异.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个体差异较大,联合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单药.各药物对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的平均抑制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致,各用药方案间比较均存在差异,部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周血有核细胞体外药敏试验或耐药试验对临床肿瘤化疗用药有一定的预见性和指导性,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化疗时,应尽量个体化用药并选择联合用药方案.
作者:唐东平;秦婷婷;苏承武;李永强;胡晓桦;朱波;黄玲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 人肝癌细胞SMMC-7721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100 U·ml-1青霉素、链霉素的RPMI1640 培养液中.以不同浓度的鸦胆子油乳加入培养液,作用一定的时间,进行MTT 比色实验,检测生长抑制率及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MTT比色法测定显示鸦胆子油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随着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细胞周期分析提示:G0-G1期比例逐渐增加,而S期比例逐渐减少,1μg·ml-1组中各时间点及2μg·ml-1组中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P<0.01).G2-M期细胞比例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鸦胆子油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机制可能是将肝癌细胞阻滞于G0-G1期.
作者:田春桃;韩利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单个核细胞、胚肺成纤维细胞和肺癌H460细胞三维立体混合培养对MMP-1、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并观察MMPs对胶原的降解作用.方法:活性胶原立体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CG)、H460细胞组(HG) 、单个核细胞组(MG) 、胚肺成纤维细胞组(FG)、H460与单个核细胞混合组(HMG)、H460与胚肺成纤维细胞混合组(HFG)、三种细胞联合培养组(HMFG)共7组,观察癌细胞的生长状况,用明胶酶谱法测定MMP-2和MMP-9表达,Western blotting 法测定MMP-1.结果:各组细胞在立体胶原内生长良好;CG与MG未明显分泌MMP-1、MMP-2 和MMP-9,其余各组均分泌MMP-1、MMP-2和MMP-9,但HMFG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明显多于其他各组. 结论: 单个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癌细胞混合培养后,细胞间相互作用促进MMPs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可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lluar matrix,ECM)和其它间质组织,进而促进肺癌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朱运奎;闫圣杰;李继东;王舒;金远林;汤育瑛;刘卫;汪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