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璇璇;周长圣;黄伟
目的 构建以整合素αvβ3为靶点的纳米分子探针,探讨其理化、生物学特征及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靶向性MR成像能力.方法 构建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RGD)为靶向基团的分子探针RGD-Gd@BSA,检测其T1弛豫率、水合动力学直径、Zeta电位、分散稳定性和细胞毒性,并比较RGD-Gd@BSA(靶向组)和Gd@BSA(非靶向组)与肺癌A549细胞的靶向能力.结果 线性拟合获得RGD-Gd@BSA的T1弛豫率为18.615 L/(mmol·s),明显高于Gd-DTPA的3.404 L/(mmol·s);RGDGd@BSA探针呈类球形,平均水合动力学直径为(99.52±2.62) nm;Zeta电位为(-11.07±0.42) mV,在溶液中分散稳定.Gd3+浓度为0.15、0.30、0.60、1.20和2.40 μmol/L的RGD-Gd@BSA溶液中,人胚肾293T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81.74%、86.80%、69.83%、78.41%和66.95%.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可见靶向组细胞具有比非靶向组更高的荧光强度;靶向组细胞悬液的T1WI相对信号强度高于非靶向组.结论 纳米分子探针RGD-Gd@BSA具备稳定的理化特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T1弛豫率和对肺癌A549细胞的靶向性,具有作为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诊断的纳米分子探针的价值.
作者:沈爱军;张旭南;李永勇;冯峰;张建泉;王培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患者女,59岁,6天前触及下腹部包块,来我院进一步检查.经阴道超声:子宫右前方可见8.71 cm×6.50 cm×10.00 cm囊性包块,其内见密集细小点状回声,未探及明显血流,囊性包块右侧缘可见1.91 cm×1.70 cm斑片状稍高回声(图1A).超声提示:卵巢良性肿瘤.CT:平扫示子宫右前方椭圆形占位,约12.32 cm×7.41 cm×13.92 cm,周围可见完整包膜,其内为囊实性密度影,实性部分内可见多发斑点状高密度影,平扫CT值约95.37 HU,囊性部分CT值约18.14 HU;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实性部分CT值约107.24 HU,囊性部分CT值约22.07 HU(图1B),延迟期实性部分CT值约106.41 HU,囊性部分CT值约23.02 HU;病变与子宫前壁及双侧附件分界不清,双侧附件显示不清;冠状位重建图像可见膀胱明显受压,但病灶与膀胱壁界限清楚;矢状位图像可见病灶与右侧附件界限不清(图1C).CT诊断:右侧附件区占位性病变,良性可能性大.遂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见瘤细胞呈卵圆形,团巢状分布,核大,部分可见小核仁,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局部钙化明显(图1D).病理诊断:卵巢良性Brenner瘤.
作者:于子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多发性硬化(MS)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具有相似性,但二者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方式各不相同,甚至某些针对MS的免疫治疗会加重NMOSD病情,早期准确鉴别诊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定量分析MS、NMOSD和其他疾病的视网膜损伤.MRI可显示MS、NMOSD患者特定视觉通路区域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视觉皮层的病变,且MRI新技术还能定量分析MS和NMOSD的病灶特征.本文对OCT、MRI在MS及NMOSD中视觉通路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邱佳;唐乐梅;苗延巍;孙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甲状腺结节是颈部常见病变,发病率逐年攀升,早期诊断有助于制定后续治疗方案.超声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超声新技术图像分类是以图像特征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辅助分类诊断技术.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图像分类的智能化诊断模型可为甲状腺病灶提供精确、稳定、高效、可重复性好的超声诊断途径,有效减轻超声医师的工作负担,减少医师间诊断差异性.本文对超声图像分类技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梁晓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评价MSCT诊断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 对53例COPD患者(轻中度组13例、重度组22例及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18例)和3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肺功能和MSCT检查.记录肺功能和右心室功能参数.比较各组右心室功能差异,分析COPD患者肺功能与右心室功能的相关性.分别绘制右心室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的ROC曲线,评价MSCT在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以预试验确定的右心室SV<48 ml或EF<40%作为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标准,计算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4组间右心室舒张末容积(EDV)、EDV/体质量指数(BMI)、SV、SV/BMI及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收缩末容积(ESV)及ESV/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PD患者右心室SV/BMI、EF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r=0.321、0.296,P=0.019、0.03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 (r=0.305、0.280,P=0.026、0.043)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r=0.457、0.351,P=0.001、0.001)均呈正相关.分别绘制右心室EF、SV ROC曲线,AUC分别为0.973、0.930(P均<0.001),MSCT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敏感度分别为77.77%、77.77%,特异度分别为98.59%、88.63%.结论 COPD患者在未达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前右心室功能已出现减退,且其肺功能与右心室功能呈正相关.MSCT能早期发现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且对于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晓飞;应华娟;李盛;王华英;马坚;彭卫东;俞万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观察阴性亚型与阳性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下局部脑活动改变.方法 采集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静息态fMRI数据,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将其分为阳性亚型(n=25)和阴性亚型(n=19)组,分析2种亚型患者与对照组间静息态下脑活动局部一致性(ReHo)的差异,获得有差异脑区.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阳性亚型患者右侧额上回眶部及左侧颞中回ReHo值减低,左侧枕下回、右侧壳核和双侧舌回ReHo值增高;阴性亚型患者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额上回眶部ReHo值减低,左侧小脑-8区、颞下回及右侧壳核ReHo值增高.结论 阳性亚型及阴性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广泛的静息态脑活动异常,但其功能差异脑区不尽相同,推测可能存在不同的神经病理学基础.
作者:成东亮;刘玉林;高明勇;胡译心;刘恺;邓燕佳;汪文胜;文戈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3.0T静息态fMRI基于分数低频振荡幅度(fALFF)算法分析恒河猴慢性酒精暴露模型诱导期后脑功能活动改变.方法 建立7只雄性健康恒河猴慢性酒精暴露模型,分别于建模前及诱导期后行静息态fMRI,采用fALFF算法获得与建模前比较fALF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结果 与建模前比较,恒河猴慢性酒精暴露诱导期后fALFF值减低的脑区包括左侧额中回、左侧小脑半球和左侧枕下回(P均<0.05),fALFF值增高的脑区包括右侧中央前回、右侧额中回、右侧楔叶、右侧枕中回和右侧小脑蚓部(P均<0.05).结论 恒河猴慢性酒精暴露模型诱导期后静息态脑功能活动即出现明显改变,表现为左半脑减低,右半脑增强.
作者:李燕;王松;王海宝;余永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患儿男,14岁,因“体检发现胰头部肿物”入院.实验室检查:CA12510.97 U/ml,CA199 5.40 U/ml,癌胚抗原0.63 U/ml,甲胎蛋白4.21 μg/L.18F-FDG PET/CT检查:胰头部增大,可见4.3cm×4.2 cm×3.9 cm类圆形肿块,边界清,边缘光滑,呈囊实性;增强扫描中病灶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图1A~1C);局部FDG摄取增高,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intake value,SUVmax)为11.6,肿瘤标准摄取值/肝脏标准摄取值为3.87(图1D);十二指肠降部及肠系膜上动脉受压移位,胰腺体尾部形态密度异常;胰周脂肪间隙清晰,胰管未见扩张.PET/CT诊断:胰头部肿块,糖代谢增高,考虑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行保留幽门的胰一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
作者:莫慧;谭小月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高,预后差,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早期诊断和有效干预AD尤为重要.AD早出现病变的部位是海马,利用医学影像学尽早识别海马及其相关脑区损伤,为早期诊断AD提供依据,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结构MRI(sMRI)能反映人脑的结构和解剖学情况,在早期诊断AD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sMRI诊断早期AD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侯芬;刘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患者男,52岁,主因“恶心、呕吐伴乏力3天”入院.专科检查:左甲状腺下极可触及4.0 cm×3.0 cm包块,活动度可,质韧,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甲状旁腺激素46 pmol/L,血钙4.42 mmol/L.超声检查:左甲状腺中下极背侧见3.6 cm×3.9 cm混合回声包块,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可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A);另于左甲状腺中部见0.3 cm×0.4 cm低回声结节,形态欠规则,内见星点状血流信号(图1B).
作者:薛勤;陈则君;赵可;陈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心脏MR组织追踪(CMR-TT)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右心室功能的可行性及右心室应变与左心室应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32例HCM患者(HCM组)及3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CMR电影序列扫描,测量心功能及左、右心室应变参数.结果 HCM组左心室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11.26,P<0.001),其余左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心室、右心室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整体纵向应变(GLS)均明显减低(P均<0.05);除左、右心室基底部径向应变外,HCM组各节段局部应变较对照组减低(P均<0.05).HCM组右心室GRS与左心室GRS呈正相关(r=0.375,P=0.034),与左心室GLS呈负相关(r=-0.466,P=0.007);右心室GCS与左心室GCS、GLS均呈正相关(r=0.531、0.462,P=0.002、0.008).结论 右心室节段应变、整体应变能敏感地反映HCM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HCM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前左、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已存在受损;HCM右心室与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受损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涂春蓉;戴旭;刘婷;金士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18F-FDG PET/CT显像高代谢的甲状腺局灶性良恶性偶发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因非甲状腺疾病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并存在甲状腺局灶性高代谢偶发瘤的61例患者(67个病灶)行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偶发瘤的剪切波速度(SWV),联合常规二维超声判断甲状腺偶发瘤的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良恶性偶发瘤间SWV值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SWV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67个高代谢偶发瘤中,恶性38个,良性29个.常规二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恶性偶发瘤的敏感度为89.47%(34/38),特异度为86.21%(25/29),准确率为88.06%(59/67).良性和恶性偶发瘤的SWV分别为(2.06±0.75) m/s和(4.64±1.7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3,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WV值诊断恶性偶发瘤的AUC为0.946(P<0.001),临界值为2.28 m/s时,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82.8%,约登指数大,为0.802.结论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18F-FDG PET/CT显像高代谢甲状腺局灶性偶发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以SWV=2.28 m/s为临界值时诊断效能大.
作者:欧阳向柳;郑立春;王艳滨;张文军;张晓明;胡月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CEUS在校正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5类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乳腺病变患者(57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28个,恶性29个.对所有病灶术前行常规超声、SWE和CEUS检查,以常规超声进行BI-RADS分类,并采用SWE、CEUS及SWE联合CEUS对BI-RADS分类进行校正.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常规超声、SWE、CEUS及SWE联合CEUS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正确率.结果 SWE参数大杨氏模量值(Emax)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临界值为87.2 kPa,CEUS的临界值为8.5分,SWE联合CEUS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为Y(P)=-18.785+0.161X1 +11.822X2,X1为Emax,X2为增强后病灶大小改变.SWE联合CEUS将11个病灶正确降为3级,4个病灶误诊;SWE联合CEUS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 (29/29)、85.71% (24/28)和92.98% (53/57).结论 SWE联合CEUS对BI-RADS3~5类乳腺病灶具有良好的校正作用,可提高超声诊断正确率.
作者:戚敏;姜学忠;李嘉;王颖彦;沈会明;高亚琴;胡中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C臂CT结合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疼痛性上胸椎转移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C臂CT结合X线透视引导下PVP治疗的18例(19个病变椎体)疼痛性上胸椎转移癌患者的资料.记录病变椎体部位、术中透视时间、C臂CT扫描次数、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情况.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及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差异,计算止痛有效率.结果 19个病变椎体,分别为T1 2个,T2 5个,T3 3个,T4 9个.PVP术后3个月内止痛有效率为88.89%(16/18),术后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PVP术中椎体平均透视时间为(14.76±3.14) min,C臂CT扫描次数(3.32±0.13)次,骨水泥用量(2.66±0.70)ml.无症状骨水泥渗漏率为31.58%(6/19).无PVP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C臂CT结合X线透视引导下PVP治疗疼痛性上胸椎转移癌操作安全、方法可行,止痛效果好.
作者:施斐;倪才方;陈珑;刘梦瑶;李青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比例多模型迭代重建(ASIR-V)对“三低”(低对比剂用量、低辐射剂量、低管电压)CT门静脉成像(CTPV)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接受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采用常规扫描,前置ASIR-V为0,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用量450 mgI/kg体质量,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B组采用“三低”扫描,前置ASIR-V比例40%,管电压100 kV,对比剂用量350 mgI/kg体质量,分别采用FBP重建和10%~100% ASIR-V(间隔10%)重建.测量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支CT值及SD值,计算SNR和CNR;由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不同扫描和重建方法间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的差异.结果 B组有效辐射剂量、对比剂碘摄入量较A组分别减少55.47%和19.30%(P均<0.001).12种重建图像上,门静脉主干、左支和右支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图像SD值随ASIR-V权重比例增加而逐渐降低,SNR和CNR逐渐升高(P均<0.05);40%~100% ASIR-V门静脉重建图像SD值低于A组图像(120 kV-FBP),SNR和CNR均高于A组图像(120 kV-FBP,P均<0.05).B组重建图像中,50%~100% ASIR-V门静脉重建图像主观评分均高于A组图像(120 kV-FBP,P均<0.05),其中80% ASIR-V重建图像主观评分高.结论 “三低”CTPV中,后置ASIR-V重建可显著降低门静脉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采用80%ASIR-V重建算法可获得佳门静脉图像.
作者:任占丽;胡智军;李豆;唐慧;雷雨欣;贾永军;张喜荣;于楠;于勇;贺太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口服与注射18 F-NaF两种给药途径对PET/CT骨显像中靶/本底比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接受18F-NaF PET/CT骨显像检查的患者,于静脉注射18 F-NaF后1h(A组)行全身PET/CT采集;间隔1天后口服相同剂量18F-NaF后1h(B组)及2h(C组)再次行全身PET/CT采集.记录各部位骨骼和肌肉大标准化摄取比值(SUVmax),以骨骼为靶组织、邻近肌肉为本底,计算骨骼SUVmax/肌肉SUVmax值(靶/本底比值).比较3组各部位SUVmax及靶/本底比值差异.结果20例中,2例退出研究,终18例患者完成所有检查.与A组相比,B组15例可见胃部显像剂分布,3例未见;C组胃部均未见显影,但10例可见肠道显像剂分布,余8例未见.3组间竖脊肌和双侧臀大肌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其他部位本底SUVmax及各部位靶组织SUVmax靶/本底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C组及A组各指标均高于B组(P均<0.05),而C组与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口服18 F-NaF后2h采集PET/CT的图像质量和靶/本底比值与静脉注射18F-NaF相似.口服给药可用于临床日常工作,尤其适用于难以接受静脉注射者.
作者:雷蕾;杜涛;罗爱玲;张伟;陈跃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患者女,29岁,以“子宫肌瘤术后4年,发现腹部肿物10个月”入院.查体:下腹部可触及约6.0cm×4.0cm包块,活动度尚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经阴道超声:子宫前方低回声范围约7.28 cm×5.95 cm×6.70 cm,边缘较清晰,形态较规整,边缘及内部可见点条状彩色血流,与子宫未见确切相连,与双卵巢界限较清晰(图1A).CT:平扫盆腔内见6.6 cm×5.8 cm×4.6 cm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见盆腔占位性病变无明显强化(图1B).影像学检查提示子宫肌瘤.
作者:郑朋超;王学梅;李银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足踝部慢性疼痛患者的SPECT/CT融合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1例足踝部慢性疼痛患者足踝99Tcm-MDP SPECT/CT断层骨显像融合图像特征,包括骨显像剂99 Tcm-MDP摄取类型、病灶部位以及CT表现.结果 161例中,99Tcm-MDP摄取增高者158例(158/161,98.14%),3例(3/161,1.86%)无99Tcm-MDP摄取增高;155例(155/161,96.27%)CT出现阳性改变,6例(6/161,3.73%)CT表现阴性,其中4例存在99Tcm-MDP摄取增高病灶.3例99 Tcm-MDP摄取阴性患者中,1例CT表现阳性.99Tcm-MDP摄取增高病灶多位于距上关节(81/161,50.31%)和距下关节(56/161,34.78%);CT阳性病灶表现多为关节面骨质硬化(107/161,66.46%)和骨质密度增高(76/161,47.20%).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可有效评估足踝部慢性疼痛患者病变特点,对指导临床精准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欣韵;沈晨天;陈肖玥;孙贞魁;施忠民;罗全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继双能X线吸收仪之后,定量超声测骨仪器逐渐从群体筛查发展为筛查兼诊断手段,从补充、辅助工具进化成为潜在的主力.然而,在骨质疏松和骨折问题的本质,超声测骨仪器的产品名称、检测参数、派生参数、声学特性参数与骨矿密度相关性、产品性能表征与检验等方面,国内外均存在严重误读.本文就所涉及的一系列基本概念作了系统厘清,以期推动该类产品的科学、健康发展.
作者:牛凤岐;朱承纲;王鹏;张迪;程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利尿延迟显像膀胱放射性廓清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85例盆腔利尿延迟显像患者的PET/CT资料,测量膀胱常规及利尿延迟显像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记录延迟时间;分析常规显像膀胱SUVmax、呋塞米注射途径(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延迟时间、年龄、性别因素对利尿延迟显像膀胱SUVmx的影响.结果 根据呋塞米注射途径不同,分为静脉注射组(n=34)和肌内注射组(n=51),2组利尿延迟显像膀胱SUVmax分别为3.10(2.60,3.45)和2.90(2.30,3.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4,P=0.372);延迟显像时间分别为18 F-FDG注射后(215.00±30.03)min和(198.43±25.1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5,P=0.010).2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P=0.253),2组中不同性别患者间延迟显像膀胱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注射组和肌内注射组利尿延迟显像膀胱SUVmax与延迟时间和患者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注射18F-FDG后充分水化、应用呋塞米利尿,约180 min行盆腔延迟显像能显著降低膀胱放射性,患者年龄、性别、呋塞米注射途径对于膀胱放射性廓清效果无明显影响.
作者:宋乐;张卫方;张燕燕;赵梅莘;侯小艳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