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超声图像处理的HIFU所致组织损伤自动检测方法:实验研究

田灿;钱盛友;邹孝;刘备;王润民;江剑辉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 矩形度, 自动检测, 支持向量机, 体外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图像处理的HIFU所致组织损伤的自动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HIFU辐照后新鲜离体猪肉声像图中的ROI,通过搜索灰度极大区域自动定位图像中的所有亮斑,结合数学形态学、连通域标记和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测试对象的边缘轮廓;根据亮斑中心至边缘轮廓的欧式距离去除边缘附近的亮斑噪声,获取HIFU损伤候选区;而后提取候选区特征参数,并结合支持向量机(SVM)识别HIFU损伤.结果 大灰度值和矩形度两个特征参数的识别率分别为86.25%和93.33%.选用识别率更高的矩形度,可正确识别单处、多处HIFU损伤或无HIFU损伤的图像.结论 采用此法可直接分析HIFU辐照后超声声像图而自动检测HIFU损伤,无需依靠图像配准技术,可减少手动定位带来的误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双指数扩散及扩散峰度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

    目的 评价双指数体素内相位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及扩散峰度成像(DK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DWI、IVIM扩散成像及DKI,获得ADC、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平均峰度(MK)、轴向扩散峰度(AK)及径向扩散峰度(RK)值.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IVIM及DKI参数的统计学差异,并利用ROC曲线评价其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44例病例共52个病灶,其中恶性30个,良性22个.良恶性病灶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IVIM参数中,恶性病变D值显著下降(P<0.001),而D*值和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KI参数中,恶性病变MK值和AK值显著升高(P均<0.001),而R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D值、MK值及AK值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942,0.957和0.975,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81.82%,90.90%、88.89%和95.50%、88.78%.结论 IVIM和DKI参数中的D、MK及AK值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作者:周杰;曾艺君;王甄;谢石穿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甲状旁腺腺癌合并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52岁,主因“恶心、呕吐伴乏力3天”入院.专科检查:左甲状腺下极可触及4.0 cm×3.0 cm包块,活动度可,质韧,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甲状旁腺激素46 pmol/L,血钙4.42 mmol/L.超声检查:左甲状腺中下极背侧见3.6 cm×3.9 cm混合回声包块,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可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A);另于左甲状腺中部见0.3 cm×0.4 cm低回声结节,形态欠规则,内见星点状血流信号(图1B).

    作者:薛勤;陈则君;赵可;陈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比例多模型迭代重建对“三低”CT门静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比例多模型迭代重建(ASIR-V)对“三低”(低对比剂用量、低辐射剂量、低管电压)CT门静脉成像(CTPV)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接受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采用常规扫描,前置ASIR-V为0,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用量450 mgI/kg体质量,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B组采用“三低”扫描,前置ASIR-V比例40%,管电压100 kV,对比剂用量350 mgI/kg体质量,分别采用FBP重建和10%~100% ASIR-V(间隔10%)重建.测量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支CT值及SD值,计算SNR和CNR;由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不同扫描和重建方法间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的差异.结果 B组有效辐射剂量、对比剂碘摄入量较A组分别减少55.47%和19.30%(P均<0.001).12种重建图像上,门静脉主干、左支和右支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图像SD值随ASIR-V权重比例增加而逐渐降低,SNR和CNR逐渐升高(P均<0.05);40%~100% ASIR-V门静脉重建图像SD值低于A组图像(120 kV-FBP),SNR和CNR均高于A组图像(120 kV-FBP,P均<0.05).B组重建图像中,50%~100% ASIR-V门静脉重建图像主观评分均高于A组图像(120 kV-FBP,P均<0.05),其中80% ASIR-V重建图像主观评分高.结论 “三低”CTPV中,后置ASIR-V重建可显著降低门静脉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采用80%ASIR-V重建算法可获得佳门静脉图像.

    作者:任占丽;胡智军;李豆;唐慧;雷雨欣;贾永军;张喜荣;于楠;于勇;贺太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双能量CT评价克罗恩病活动性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是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诊断方法主要有内镜、CT小肠造影、MRI小肠造影以及生化标记物等,但目前仍缺少金标准.双能量CT成像可实现CT检查的多参数成像,并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优化图像质量.本文就双能量CT的成像原理以及多参数分析在评价克罗恩病活动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周璇璇;周长圣;黄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3.0T非对比增强MR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与CTA对照

    目的 探讨采用3.0T MR TRANCE技术的非对比增强MRA(N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依次行NCE-MRA、CTA和DSA检查.由2名高年资医师采用4分法分别对CTA和NCE-MRA图像质量评分,并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级评价.比较NCE-MRA与CTA图像质量评分,评价CTA和N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一致性;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A和NCE-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以配对x2检验比较二者间的差异.结果 2名医师对NCE-MRA的质量评分为(3.55±0.30)分和(3.49±0.28)分,略低于CTA[(3.53±0.29)分和(3.45±0.34)分,P均<0.001].CTA与N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良好,2名医师的Kappa值分别为0.92和0.91(P均<0.05).CTA与NCE-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度(医师1:94.77%和94.12%,医师2:94.77%和94.12%)、特异度(医师1:93.86%和91.23%;医师2:92.98%和89.47%)和准确率(医师1:94.38%和92.88%;医师2:94.01%和92.1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TRANCE技术的NCE-MRA可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率,可作为下肢动脉病变、特别是合并肾功能不全及存在对比剂禁忌证患者的安全可靠的替代检查方法.

    作者:张岚;邢威;吴云虎;张刚;吴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结构MRI诊断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高,预后差,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早期诊断和有效干预AD尤为重要.AD早出现病变的部位是海马,利用医学影像学尽早识别海马及其相关脑区损伤,为早期诊断AD提供依据,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结构MRI(sMRI)能反映人脑的结构和解剖学情况,在早期诊断AD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sMRI诊断早期AD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侯芬;刘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基于超声图像处理的HIFU所致组织损伤自动检测方法: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图像处理的HIFU所致组织损伤的自动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HIFU辐照后新鲜离体猪肉声像图中的ROI,通过搜索灰度极大区域自动定位图像中的所有亮斑,结合数学形态学、连通域标记和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测试对象的边缘轮廓;根据亮斑中心至边缘轮廓的欧式距离去除边缘附近的亮斑噪声,获取HIFU损伤候选区;而后提取候选区特征参数,并结合支持向量机(SVM)识别HIFU损伤.结果 大灰度值和矩形度两个特征参数的识别率分别为86.25%和93.33%.选用识别率更高的矩形度,可正确识别单处、多处HIFU损伤或无HIFU损伤的图像.结论 采用此法可直接分析HIFU辐照后超声声像图而自动检测HIFU损伤,无需依靠图像配准技术,可减少手动定位带来的误差.

    作者:田灿;钱盛友;邹孝;刘备;王润民;江剑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静息态fMRI观察恒河猴慢性酒精暴露模型诱导期后脑功能改变

    目的 采用3.0T静息态fMRI基于分数低频振荡幅度(fALFF)算法分析恒河猴慢性酒精暴露模型诱导期后脑功能活动改变.方法 建立7只雄性健康恒河猴慢性酒精暴露模型,分别于建模前及诱导期后行静息态fMRI,采用fALFF算法获得与建模前比较fALF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结果 与建模前比较,恒河猴慢性酒精暴露诱导期后fALFF值减低的脑区包括左侧额中回、左侧小脑半球和左侧枕下回(P均<0.05),fALFF值增高的脑区包括右侧中央前回、右侧额中回、右侧楔叶、右侧枕中回和右侧小脑蚓部(P均<0.05).结论 恒河猴慢性酒精暴露模型诱导期后静息态脑功能活动即出现明显改变,表现为左半脑减低,右半脑增强.

    作者:李燕;王松;王海宝;余永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脐带帆状附着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脐带帆状附着(VCI)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VCI的MRI表现.结果 24例VCI患者MRI均表现为呈条状流空信号的脐血管附着于低信号胎膜,血管沿胎膜走行延伸至稍高信号胎盘,其中17例胎膜下血管于脐带附着区发出分支,7例胎膜下血管于胎膜下走行一段距离后发出分支.7例合并边缘性前置胎盘,3例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7例合并血管前置,MRI表现为沿胎膜走行的呈条状流空信号的血管位于胎先露下方、宫颈内口上方及其周围.结论 VCI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能较好地显示胎盘、脐带、宫颈内口及其周围结构.

    作者:龚舒;沈敏;许露;谭昱;吴松鑫;江肖松;韩鹏慧;黄育斌;刘国成;江魁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CEUS定性分析诊断不同大小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目的 探讨CEUS定性诊断不同大小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根据甲状腺结节的大径,将25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329个结节分为小结节组(长径≤1 cm,n=166)和大结节组(长径>1 cm,n=163).采用x2检验分别比较2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CEUS特征的差异,并对CEUS特征进行赋值评分,绘制ROC曲线评价CEUS特征评分对不同大小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小结节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增强程度、增强方式、增强达峰时结节边界、增强达峰时结节形态及增强均匀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结节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增强程度、增强方式、增强达峰时结节边界、形态、增强达峰时结节增强均匀性、增强达峰时结节是否完全充填、增强后结节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小结节组CEUS评分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界值为3.5分,AUC为0.889(P<0.00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7.90%、84.06%和78.66%;大结节组CEUS评分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界值为2.5分,AUC为0.910(P<0.00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40%、76.60%和81.13%.结论 CEUS定性分析对鉴别诊断不同大小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均有较高价值.

    作者:李鑫;杜联芳;李凡;邢晋放;史秋生;高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图像分类技术在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进展

    甲状腺结节是颈部常见病变,发病率逐年攀升,早期诊断有助于制定后续治疗方案.超声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超声新技术图像分类是以图像特征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辅助分类诊断技术.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图像分类的智能化诊断模型可为甲状腺病灶提供精确、稳定、高效、可重复性好的超声诊断途径,有效减轻超声医师的工作负担,减少医师间诊断差异性.本文对超声图像分类技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梁晓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18F-FDG PET/CT显像甲状腺局灶性高代谢偶发瘤

    目的 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18F-FDG PET/CT显像高代谢的甲状腺局灶性良恶性偶发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因非甲状腺疾病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并存在甲状腺局灶性高代谢偶发瘤的61例患者(67个病灶)行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偶发瘤的剪切波速度(SWV),联合常规二维超声判断甲状腺偶发瘤的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良恶性偶发瘤间SWV值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SWV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67个高代谢偶发瘤中,恶性38个,良性29个.常规二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恶性偶发瘤的敏感度为89.47%(34/38),特异度为86.21%(25/29),准确率为88.06%(59/67).良性和恶性偶发瘤的SWV分别为(2.06±0.75) m/s和(4.64±1.7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3,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WV值诊断恶性偶发瘤的AUC为0.946(P<0.001),临界值为2.28 m/s时,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82.8%,约登指数大,为0.802.结论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18F-FDG PET/CT显像高代谢甲状腺局灶性偶发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以SWV=2.28 m/s为临界值时诊断效能大.

    作者:欧阳向柳;郑立春;王艳滨;张文军;张晓明;胡月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影像学研究进展

    髋臼发育不良是成人髋关节疼痛常见的病因之一.轻度髋臼发育不良即可增加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早期诊断及干预,不仅可缓解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髋关节症状,还能延缓或阻止骨性关节炎的发展,减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本文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心血管MR组织追踪技术定量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右心室心肌应变

    目的 探讨心脏MR组织追踪(CMR-TT)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右心室功能的可行性及右心室应变与左心室应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32例HCM患者(HCM组)及3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CMR电影序列扫描,测量心功能及左、右心室应变参数.结果 HCM组左心室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11.26,P<0.001),其余左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心室、右心室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整体纵向应变(GLS)均明显减低(P均<0.05);除左、右心室基底部径向应变外,HCM组各节段局部应变较对照组减低(P均<0.05).HCM组右心室GRS与左心室GRS呈正相关(r=0.375,P=0.034),与左心室GLS呈负相关(r=-0.466,P=0.007);右心室GCS与左心室GCS、GLS均呈正相关(r=0.531、0.462,P=0.002、0.008).结论 右心室节段应变、整体应变能敏感地反映HCM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HCM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前左、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已存在受损;HCM右心室与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受损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涂春蓉;戴旭;刘婷;金士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I a~Ⅱa期的286例宫颈癌患者的PET/CT资料,计算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测量原发肿瘤病灶的PET/CT代谢参数: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糖酵解总量(TLG)及肿瘤代谢体积(MTV).比较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间代谢参数的差异,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联合PET/CT诊断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获得联合预测模型,绘制联合预测模型诊断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与PET/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86例中,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63例(淋巴结转移组),无转移223例(无淋巴结转移组),2组间原发灶TLG、MT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UVmax、SUV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TLG、MTV及PET/CT诊断结果均是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模型诊断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的AUC为0.805 (P<0.05),优于PET/CT定性诊断(Z=3.044,P=0.002),后者的AUC为0.717.结论 18F-FDG PET/CT早期宫颈癌代谢参数TLG、MTV联合PET/CT定性诊断结果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价值,高于传统PET/CT定性诊断.

    作者:李可心;孙洪赞;辛军;郭启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视觉通路损伤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MRI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MS)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具有相似性,但二者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方式各不相同,甚至某些针对MS的免疫治疗会加重NMOSD病情,早期准确鉴别诊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定量分析MS、NMOSD和其他疾病的视网膜损伤.MRI可显示MS、NMOSD患者特定视觉通路区域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视觉皮层的病变,且MRI新技术还能定量分析MS和NMOSD的病灶特征.本文对OCT、MRI在MS及NMOSD中视觉通路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邱佳;唐乐梅;苗延巍;孙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结肠气囊肿症MSCT征象

    目的 分析结肠气囊肿症的MSCT征象,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诊断为结肠气囊肿症患者的临床和MSCT资料,观察病变累及肠段的范围、部位、数量、形态、大小、密度、腹腔有无游离气体等;根据病变在肠壁的分布不同,将结肠气囊肿症分为浆膜下型、黏膜下型和混合型.结果 7例结肠气囊肿症患者中,伴有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1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4例,食管炎、慢性胃炎1例,克罗恩病1例.浆膜下型2例,1例累及结肠肝曲及脾曲,1例累及回盲部、升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混合型5例,1例累及结肠脾曲、乙状结肠,3例累及结肠肝曲、横结肠、结肠脾曲,1例累及回盲部、升结肠、结肠肝曲及脾曲、乙状结肠.CT表现为肠壁黏膜和/或浆膜下多发、大小不等小囊状、簇状或串珠状囊样低密度气体影,3例合并浆膜下气囊肿破裂,相邻肠系膜面见多发点状游离气体影.结论 结肠气囊肿症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气腹而无腹膜刺激征是其特征性表现之一,MPR技术可为临床提供客观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作者:王礼同;薛贞龙;王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对比产前超声与MRI诊断胎儿透明隔腔缺失及伴发脑中线结构发育异常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透明隔腔缺失及伴发脑中线结构发育异常的价值,并与MRI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50胎产前超声检查提示透明隔腔消失的胎儿,根据检查方法分为2组,对试验组28胎行产前超声及MR检查,对对照组22胎行单纯超声检查.以引产病理、影像学检查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组之间及试验组内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试验组超声总体诊断准确率为53.57% (15/28);MRI修正及明确了13胎(13/28,46.43%)的诊断结果,MR诊断准确率为100%(28/28),高于超声(x2=59.740,P<0.001).对照组超声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1.82%(18/22),低于试验组的MRI修正后的诊断准确率(x2=19.780,P<0.01).结论 CSP缺失是胎儿颅内结构异常的重要线索之一;产前超声发现胎儿CSP缺失时,应注意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结构.MRI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胎儿透明隔腔缺失的准确率及预后评估能力.

    作者:王静欣;罗红;杨太珠;宁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超声漏诊胎儿阴道闭锁并阴道积液1例

    孕妇29岁,孕38周,孕中期系统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孕晚期常规超声示胎儿下腹部膀胱上方约42 mm×41 mm×38 mm囊性占位,轮廓规整,边界清晰,内部透声欠佳,周边未采集到血流信号(图1A).超声提示:胎儿盆腔囊性占位,生殖系统来源可能性大.孕40+周于我院产一女婴,新生儿体格检查示会阴部仅见尿道口,未见明显阴道口.腹部超声: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双侧卵巢可见,分别为12 mm×10 mm×9 mm、11 mm×10 mm×8 mm,卵巢内可见数个小卵泡,盆腔探及子宫体回声,约26 mm×23 mm×16mm,宫腔内可见内膜样高回声,厚度约12 mm,宫颈外口处探及87 mm×86 mm×59 mm积液暗区,壁厚,边界尚清晰,内部透声差,下缘达耻骨联合处(图1B).

    作者:曹淑娜;李天刚;王艺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CEUS校正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3~5类乳腺病变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CEUS在校正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5类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乳腺病变患者(57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28个,恶性29个.对所有病灶术前行常规超声、SWE和CEUS检查,以常规超声进行BI-RADS分类,并采用SWE、CEUS及SWE联合CEUS对BI-RADS分类进行校正.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常规超声、SWE、CEUS及SWE联合CEUS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正确率.结果 SWE参数大杨氏模量值(Emax)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临界值为87.2 kPa,CEUS的临界值为8.5分,SWE联合CEUS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为Y(P)=-18.785+0.161X1 +11.822X2,X1为Emax,X2为增强后病灶大小改变.SWE联合CEUS将11个病灶正确降为3级,4个病灶误诊;SWE联合CEUS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 (29/29)、85.71% (24/28)和92.98% (53/57).结论 SWE联合CEUS对BI-RADS3~5类乳腺病灶具有良好的校正作用,可提高超声诊断正确率.

    作者:戚敏;姜学忠;李嘉;王颖彦;沈会明;高亚琴;胡中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