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P与GP方案治疗国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meta分析

杨波;高建飞;饶智国;谢丛华

关键词:多西他赛, 吉西他滨, 非小细胞肺癌, Meta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DP与GP方案治疗国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1年4月30日;同时辅助其它检索,纳入DP与GP方案治疗国人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RCTs(685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DP方案与GP方案治疗有效率(OR=1.00,95% CI:0.74-1.35,P=0.99)、1年生存率(OR=1.00,95% CI:0.74-1.37,P=0.99)和III-IV度白细胞减少率(OR=1.44,95% CI:1.00-2.08,P=0.05)无明显差异,但DP方案III-IV度血小板减少率(OR=0.21,95%CI:0.13-0.35,P<0.00001 )明显低于GP 方案.结论:对于国人晚期NSCLC患者,DP方案与GP方案疗效和1年生存率相当,GP方案III-IV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DP方案,化疗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变化.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TERT 反义寡核苷酸对脊索瘤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hTERT反义寡核苷酸(ASODN)抑制CM-319细胞端粒酶活性对脊索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hTERT正义寡核苷酸(SODN)和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CM-319 脊索瘤细胞株72小时后,MTT 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hTERT 的ASODN转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长都明显受到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SODN组细胞出现早期凋亡峰,细胞阻滞于S 期,而hTERT 的SODN则无此作用.ASODN组细胞凋亡率为16.01%,而hTERT 的SODN组为2.3%.结论:端粒酶hTERT为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脊索瘤细胞的增殖,且具有促凋亡作用.

    作者:刘云燕;裘秀春;张殿忠;樊志强;郭明君;文艳华;范清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晚期卵巢癌术后早期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卵巢癌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减瘤术后患者80例,随机单盲分成实验组40例(紫三醇联合卡铂方案静脉全身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顺铂化疗组)与对照组40例(紫三醇联合卡铂方案静脉全身化疗组).分析两组生存率、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80例病人均完成全部6周期静脉全身化疗,实验组静脉全身化疗期间同期完成腹腔热灌注化疗6次.实验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70%,55%,高于静脉全身化疗组42.5%,32.5%,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是晚期卵巢癌减瘤术后的有效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可耐受,可提高晚期卵巢癌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秀清;方献英;柏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miR-181b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miR-181b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miR-181b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7例前列腺癌手术标本及3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提取总微小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81b的表达情况.选取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为研究对象,转染miR-181b ASO.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转染miR-181b ASO PC-3细胞中miR-181b 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miR-181b ASO PC-3细胞的凋亡变化情况;MTT实验及细胞生长曲线检测转染miR-181b ASO PC-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miR-181b ASO PC-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miR-181b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转染miR-181b ASO 使PC-3细胞中miR-181b的表达降低;促进了PC-3细胞凋亡;miR-181b的表达降低导致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能力的减弱;miR-181b的表达降低导致前列腺癌细胞PC-3侵袭能力减弱.结论:miR-181b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封闭前列腺癌细胞中miR-181b的表达,可以促进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的增殖及侵袭,可能在前列腺肿瘤的基因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何龙;邱实;刘龙;姚辉;范连慧;李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56例儿童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随访

    目的: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儿童颅咽管瘤手术病例56例.分别采用经翼点入路28例(50%)、经额下入路14例(25%)、经前额纵裂入路6例(10.7%),经胼胝体-透明隔间腔-穹隆间入路5例(8.9%),皮层造瘘入路3例(5.3%).结果:全切除+次全切除38例(67.9%)、大部切除17例(30.4%),围手术期死亡1例(1.7%).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崩症、血电解质紊乱及癫痫.结论:恰当地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是影响颅咽管瘤复发及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曲圣涛;魏翔泰;陈铎;关俊宏;刘云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螺旋CT在继发性肺结核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继发性肺结核与肺癌的螺旋CT影像特点,总结螺旋CT在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100例继发性肺结核及20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评价其影像表现差异.结果:100例肺结核中,结核球12例,其中直径2.0-3.0cm圆形、椭圆形、孤立性结节影8例,直径>3.0cm,出现分叶、毛刺、空泡、胸膜凹陷等征象的不典型结核瘤4例,易误诊为肺癌;空洞36例,呈圆形或类圆形,薄壁空洞22例,厚壁空洞14例;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20例,合并胸腔积液15例,合并纵隔、肺门淋巴结核17例.20例肺癌,肺内肿块14例,12例外壁呈分叶状,8例有放射状短毛刺,3例偏心性空洞,肺门肿块6例,有4例合并肺结核.结论:螺旋CT在继发性肺结核与肺癌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袁吉欣;汤艳;王志永;王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放射性肝损伤研究及防治进展

    放射治疗是目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放射性肝损伤也是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的放射性肝损伤可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如何防治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研究及防治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赵增虎;刘俊堂;范青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Survivin与结直肠癌的研究现状

    目的:Survivin是一种凋亡抑制基因,是凋亡抑制基因家族中分子量小而抗凋亡作用强的成员.其表达具有特异性,即在几乎所有恶性肿瘤组织都存在高表达,而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Survivin具有抑制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分化以及增强血管发生的多重作用,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并与其诊断、治疗和预后相关.Survivin已成为具有潜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和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在大肠癌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作者:施朕善;康马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85例III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的疗效,寻找提高疗效的策略.方法: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85例III 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分为手术组(41例)和新辅助化疗组(4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性质及治疗结果.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无病生存期为59.1个月,明显高于手术组的43.1个月(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36.16%,手术组为34.14%( P>0.05).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可提高无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献华;胡建民;贾海全;魏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替吉奥治疗30例PS=2-3老年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替吉奥胶囊对PS=2-3老年晚期胃癌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替吉奥治疗30例PS=2-3老年晚期进展期胃癌患者,对比16例佳支持治疗患者,化疗2周期后评定疗效,并随访两组患者1年生存状况.结果:治疗组30例中28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0.7% 和43.8% (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和50.0%(P>0.05).两组PS评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能耐受.结论:单药替吉奥方案是疗效较好的治疗PS=2-3老年晚期胃癌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受.

    作者:文世民;何朗;郭翠华;别俊;胡欣;潘荣强;付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生化特点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0例长期生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生化特点,比较是否合并骨折患者的生化检测指标、生活质量、预后和生存状态.结果: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骨折患者的ECOG评分均为3-4分,不合并骨折的患者ECOG评分为0-1分,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髓原始浆细胞比例、β-2微球蛋白、白蛋白、肾功能、骨折、贫血、年龄、性别、诱导治疗效果等多因素分析,骨折不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常见血液生化指标,不能反映和预测骨髓瘤骨病骨折发生;预防骨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周芳;程传耀;杨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晚期肝癌术前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切除术前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否能够降低术后复发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100例术前辅以介入治疗(介入组),另外100例作为同期对照组(未介入组),比较两组的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介入组和未介入组1、2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介入组1、2年生存率(83%、62%)亦高于未介入组(47%、33%),两组术后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均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肝、肾毒性或影响手术的不良反应.结论: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术前辅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显著提高术后生存率,减少复发.

    作者:杨光;杨奕;何东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不同影像检查对舌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估CT、MRI、PET-CT、超声术前预测舌癌范围的价值,并探讨影像上舌癌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病理证实的舌癌的影像资料,测量影像上病变直径,与术后病理对比,得到影像与病理直径相符的检查,并判断病变直径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CT、MRI、PET-CT、超声均对舌癌部位显示良好,MRI、PET-C对显示舌癌侵犯范围具有一定优越性.与术后对比,MRI和PET-CT病灶范围均大于实体,MRI显示接近实体,而CT对病灶显示小于实体.超声显示范围较实体小,对于病灶边界显示不如前三者.但能较好的显示肿瘤血供,对提示病变良恶性有一定帮助,MRI显示病灶平均直径≥2cm者,淋巴结转移率85.0%,<2cm者淋巴结转移率仅为15.8%,P<0.005,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RI、PET-CT对于显示病灶范围优于CT和超声,并可预测淋巴结转移,但PET-CT费用昂贵,因此舌癌术前检查首选MRI.

    作者:任国强;卢再鸣;潘师农;郭启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术前不同放疗模式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放疗模式对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意义.方法:40例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其中23例采用术前同步放化疗,放疗方式采用盆腔外照射,DT 50戈瑞/25次,化疗方案为卡培他滨750毫克/米2,每日两次口服,间隔12小时,连用5周,照射结束后4周手术.另17例患者采用短程低分割放疗方案,DT 25戈瑞/5次/5天,照射结束后1周左右手术.结果:术前同步放化疗组和术前短程低分割组有效率分别为78.2%和58.8%,保肛率分别为73.9%和44.4%,病理完全消失率分别为13.0%和0,3年生存率分别为73.9%和58.8%,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4.3%和4.1%,P>0.05 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临床疗效好,生存质量高,为优先选择方案.

    作者:张红生;杨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是指上皮细胞失去极性,失去与基底膜的连接等上皮表型,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的生物学过程,从而获得了较高的迁移与侵袭、抗凋亡和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有:TGF-β信号途径、PI3K/AKT途径、Notch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本文就EMT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孙丹;辛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EGCG对胃癌血管新生中VEGF信号通路的多靶点作用

    目的:探讨EGCG对胃癌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及其信号通路.方法:建立裸鼠异位胃癌模型,经腹腔注射EGCG,检测肿瘤生长及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不同浓度EGCG处理胃癌细胞24 h,检测胃癌VEGF蛋白和 mRNA表达及VEGF分泌;同时不同浓度EGCG处理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内皮细胞生长、迁移和体外小管形成.结果:EGCG显著抑制胃癌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平均肿瘤抑制率60.4%;EGCG显著抑制胃癌VEGF蛋白、mRNA表达和VEGF分泌;EGCG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VEGF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同时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VEGF诱导的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小管生成.结论:EGCG多靶点作用于VEGF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

    作者:朱宝和;王成友;张敏杰;倪勇;韩庆;詹勇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ERCC1codon11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的临床预后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石蜡组织中ERCC1 codon118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chemotherapy;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评价47例石蜡包埋NSCLC肿瘤组织中DNA修复基因ERCC1第118位密码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NSCLC组织临床病理及铂类化疗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N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0月 (95% CI,16.4-28.4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0月(95% CI,9.4-16.9月).ERCC1 codon118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均未见相关性.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0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仅为10.5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P=0.012).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2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6.0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P=0.029).结论:ERCC1 codon1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NSCL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判断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的预后指标.

    作者:钱晓萍;刘宝瑞;严文跃;王立峰;魏嘉;谢丽;胡静;刘新姿;寓立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急性髓性白血病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DLI+IL-2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在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混合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Mixed-HSCT)后,继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白介素2(DLI+IL-2)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3例AML患者在完全缓解期采用TBI+VEMAC预处理方案,实施Mixed-HSCT.造血恢复后给予DLI+IL-2治疗1-8次.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ANC)≧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4(12-17)天,白细胞(WBC)≧4.0×108/L的中位时间为17(16-21)天.血小板(PLT)≧20×108/L的中位时间为21(19-23)天,PLT≧50×108/L的中位时间为25(24-27)天.+16至+21天时骨髓检查示恢复期骨髓象,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发生,有6例形成混合嵌合体(46XX/46XY).经过3年以上随访,存活15例,长期无病存活率( DFS)为65.2%.结论:Mixed-HSCT后应用DLI+IL-2治疗对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存邦;白海;葸瑞;潘耀柱;张茜;周进茂;吴涛;徐淑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乳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在乳腔镜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亚甲蓝示踪对40例Ⅰ、Ⅱ期乳腺癌行乳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ESLNB),然后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EALND),对获得的全部淋巴结行病理检查HE染色,确定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假阴性率等.结果:40例乳腺癌患者SLN检出率为97.44%(39/40),准确率为94.87%(37/39),灵敏度为94.74%(18/19),假阴性率5.26%(1/19);每例平均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检出数目1-6枚,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检出数目10-29枚.结论:应用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准确可行,美容效果好,并发症低,可对早期乳腺癌进行准确腋窝淋巴结分期.

    作者:赵立志;孙民昌;燕归如;阚炳华;申武峰;王志伟;何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外来体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细胞可以向其周围释放含有受体的蛋白与其它细胞联系,但是细胞也可以分泌更复杂的结构:镶嵌跨膜蛋白的脂质双分子的囊泡结构.外来体(exosomes)是由多种真核细胞内多泡体(Microvesicular body,MVB)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膜性囊泡,是20年前人们在研究网织红细胞时发现的,近人们把注意力转向其特殊的免疫功能.外来体具有独特的蛋白质和脂质成分,可能参与了免疫细胞间物质传递,可以将肿瘤抗原递呈给T细胞,引发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在体内外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外来体为非细胞成分,而且可以有效的发挥免疫刺激作用和抗肿瘤免疫[1],在本文中我们外来体的免疫性能的研究和近潜在的免疫治疗价值,特别是外来体在肿瘤免疫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曲新国;范月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与单用CHOP方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意愿,49例DLBCL患者分别接受6疗程CHOP方案或CHOP加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每3周1疗程,共6个疗程.结果:R-CHOP组的CR率高于CHOP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6% VS 65.4%,P=0.173).中位随访时间为35月(4-66月),R-CHOP 组及CHOP组的3年OS分别为 75.0%±19.6%,54.9%±20.4%,P= 0.043;而3年EFS分别为69.7%±20.9%,45.8%±20.6%,P=0.029.R-CHOP组的3年OS及EFS 优于CH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与单用CHOP方案相比,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明显提高DLBCL患者的EFS及OS,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杨绍灵;苏鹏;施玲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