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孙丹;辛彦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 信号通路, 侵袭, 转移
摘要: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是指上皮细胞失去极性,失去与基底膜的连接等上皮表型,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的生物学过程,从而获得了较高的迁移与侵袭、抗凋亡和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有:TGF-β信号途径、PI3K/AKT途径、Notch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本文就EMT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TERT 反义寡核苷酸对脊索瘤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hTERT反义寡核苷酸(ASODN)抑制CM-319细胞端粒酶活性对脊索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hTERT正义寡核苷酸(SODN)和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CM-319 脊索瘤细胞株72小时后,MTT 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hTERT 的ASODN转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长都明显受到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SODN组细胞出现早期凋亡峰,细胞阻滞于S 期,而hTERT 的SODN则无此作用.ASODN组细胞凋亡率为16.01%,而hTERT 的SODN组为2.3%.结论:端粒酶hTERT为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脊索瘤细胞的增殖,且具有促凋亡作用.

    作者:刘云燕;裘秀春;张殿忠;樊志强;郭明君;文艳华;范清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急性髓性白血病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DLI+IL-2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在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混合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Mixed-HSCT)后,继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白介素2(DLI+IL-2)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3例AML患者在完全缓解期采用TBI+VEMAC预处理方案,实施Mixed-HSCT.造血恢复后给予DLI+IL-2治疗1-8次.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ANC)≧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4(12-17)天,白细胞(WBC)≧4.0×108/L的中位时间为17(16-21)天.血小板(PLT)≧20×108/L的中位时间为21(19-23)天,PLT≧50×108/L的中位时间为25(24-27)天.+16至+21天时骨髓检查示恢复期骨髓象,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发生,有6例形成混合嵌合体(46XX/46XY).经过3年以上随访,存活15例,长期无病存活率( DFS)为65.2%.结论:Mixed-HSCT后应用DLI+IL-2治疗对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存邦;白海;葸瑞;潘耀柱;张茜;周进茂;吴涛;徐淑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miR-181b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miR-181b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miR-181b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7例前列腺癌手术标本及3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提取总微小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81b的表达情况.选取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为研究对象,转染miR-181b ASO.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转染miR-181b ASO PC-3细胞中miR-181b 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miR-181b ASO PC-3细胞的凋亡变化情况;MTT实验及细胞生长曲线检测转染miR-181b ASO PC-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miR-181b ASO PC-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miR-181b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转染miR-181b ASO 使PC-3细胞中miR-181b的表达降低;促进了PC-3细胞凋亡;miR-181b的表达降低导致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能力的减弱;miR-181b的表达降低导致前列腺癌细胞PC-3侵袭能力减弱.结论:miR-181b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封闭前列腺癌细胞中miR-181b的表达,可以促进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的增殖及侵袭,可能在前列腺肿瘤的基因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何龙;邱实;刘龙;姚辉;范连慧;李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ERCC1codon11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的临床预后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石蜡组织中ERCC1 codon118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chemotherapy;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评价47例石蜡包埋NSCLC肿瘤组织中DNA修复基因ERCC1第118位密码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NSCLC组织临床病理及铂类化疗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N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0月 (95% CI,16.4-28.4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0月(95% CI,9.4-16.9月).ERCC1 codon118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均未见相关性.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0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仅为10.5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P=0.012).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2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6.0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P=0.029).结论:ERCC1 codon1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NSCL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判断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的预后指标.

    作者:钱晓萍;刘宝瑞;严文跃;王立峰;魏嘉;谢丽;胡静;刘新姿;寓立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不同影像检查对舌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估CT、MRI、PET-CT、超声术前预测舌癌范围的价值,并探讨影像上舌癌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病理证实的舌癌的影像资料,测量影像上病变直径,与术后病理对比,得到影像与病理直径相符的检查,并判断病变直径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CT、MRI、PET-CT、超声均对舌癌部位显示良好,MRI、PET-C对显示舌癌侵犯范围具有一定优越性.与术后对比,MRI和PET-CT病灶范围均大于实体,MRI显示接近实体,而CT对病灶显示小于实体.超声显示范围较实体小,对于病灶边界显示不如前三者.但能较好的显示肿瘤血供,对提示病变良恶性有一定帮助,MRI显示病灶平均直径≥2cm者,淋巴结转移率85.0%,<2cm者淋巴结转移率仅为15.8%,P<0.005,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RI、PET-CT对于显示病灶范围优于CT和超声,并可预测淋巴结转移,但PET-CT费用昂贵,因此舌癌术前检查首选MRI.

    作者:任国强;卢再鸣;潘师农;郭启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EGFR基因突变指导厄洛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探讨厄洛替尼(Erlotinib)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从110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提取DNA,用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情况,31例EGFR基因突变患者中,30例患者口服厄洛替尼150mg/d,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能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评价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OS),无疾病进展时间(PFS),一年生存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10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31(28%)例,其中19外显子缺失18(58%)例,21外显子点突变13 (42%)例.EGFR基因突变率女性40%、肺腺癌33%、不吸烟者46%,高于男性、非腺癌、吸烟的病人.30例口服厄洛替尼患者,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1例,疾病稳定(SD)5例和疾病进展(PD)1例,客观有效率为80%,疾病控制率为97%,截止随访结束,仍有20例患者生存,故中位总生存未获得结果,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1.4个月,1年生存率为78%,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和皮疹,多为I-II级.结论:DNA直接测序检测晚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具有高度敏感性,以EGFR基因突变结果为依据,一线应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患者,疗效明显,耐受性好,是治疗晚期NSCLC的佳选择之一.

    作者:车德海;田强;曹京燕;张华;于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HPV与头颈部肿瘤的关系

    头颈部肿瘤是第六大常见的肿瘤,约占全部肿瘤的6%.早在1983年Syrianen就提出 HPV参与头颈部肿瘤的形成.近二十多年来,人们更加认识到了头颈肿瘤尤其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与HPV的关系,本文就HPV与头颈部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吴俊福;周佳青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DP与GP方案治疗国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meta分析

    目的:比较DP与GP方案治疗国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1年4月30日;同时辅助其它检索,纳入DP与GP方案治疗国人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RCTs(685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DP方案与GP方案治疗有效率(OR=1.00,95% CI:0.74-1.35,P=0.99)、1年生存率(OR=1.00,95% CI:0.74-1.37,P=0.99)和III-IV度白细胞减少率(OR=1.44,95% CI:1.00-2.08,P=0.05)无明显差异,但DP方案III-IV度血小板减少率(OR=0.21,95%CI:0.13-0.35,P<0.00001 )明显低于GP 方案.结论:对于国人晚期NSCLC患者,DP方案与GP方案疗效和1年生存率相当,GP方案III-IV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DP方案,化疗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变化.

    作者:杨波;高建飞;饶智国;谢丛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MicroRNA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小分子RNA,在转录后水平抑制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多种miRNAs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中扮演着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的角色,并且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特定的miRNAs参与.本文综述了乳腺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相关的miRNAs的作用.

    作者:刘学丽;张连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微波热疗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配合微波热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5例来源于鼻咽癌、喉癌、食管癌及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分为微波热疗+三维适形放疗组30例及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25例,放疗总量60-70Gy/30-35次;6次/周;微波热疗3次/周,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微波热疗+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颈部肿块完全消退23例(76.7%),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为7例(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微波热疗+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颈部肿块完全消退25例(83.3%),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为15例(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微波热疗对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疗效良好.

    作者:曾莉敏;赵瑞;李莎;岳养军;田种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4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治疗及生存情况.43例患者经过D-二聚体筛查、血管加压超声和/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确诊.全部患者接受了低分子肝素抗凝及改善循环治疗.结果:经治疗1月后,37(86%)例患者栓塞症状缓解.随访1年,31例死亡.1年生存率28%.结论:深静脉血栓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与肿瘤进展及各种抗肿瘤措施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潜在的致死性,治疗复杂,预后不良.抗凝治疗为此类患者的基础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宁;杨杰;裴圆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术前不同放疗模式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放疗模式对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意义.方法:40例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其中23例采用术前同步放化疗,放疗方式采用盆腔外照射,DT 50戈瑞/25次,化疗方案为卡培他滨750毫克/米2,每日两次口服,间隔12小时,连用5周,照射结束后4周手术.另17例患者采用短程低分割放疗方案,DT 25戈瑞/5次/5天,照射结束后1周左右手术.结果:术前同步放化疗组和术前短程低分割组有效率分别为78.2%和58.8%,保肛率分别为73.9%和44.4%,病理完全消失率分别为13.0%和0,3年生存率分别为73.9%和58.8%,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4.3%和4.1%,P>0.05 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临床疗效好,生存质量高,为优先选择方案.

    作者:张红生;杨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放射性肝损伤研究及防治进展

    放射治疗是目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放射性肝损伤也是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的放射性肝损伤可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如何防治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研究及防治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赵增虎;刘俊堂;范青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结肠癌耐药细胞株LoVo/L-OHP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

    目的:建立获得性奥沙利铂(L-OHP)耐药的结肠癌细胞模型LoVo/L-OHP,并初步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L-OHP浓度递增法建立人结肠癌细胞耐药模型LoVo/L-OHP,观察其生长规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MTT法鉴定耐药细胞株耐药性并计算耐药指数(RI);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部分耐药相关基因在耐药细胞及其亲本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耐药的结肠癌细胞模型LoVo/L-OHP,LoVo/L-OHP细胞与LoVo细胞相比,生长缓慢,触角增多.通过RT-PCR半定量分析,P-gp、bcl-2、ERCC-1在LoVo/L-OHP中的表达上调,而p53基因表达下调.结论:LoVo/L-OHP细胞株耐药性稳定,耐药机制可能与P-gp、bcl-2、ERCC-1基因上调、p53基因下调多因素有关.

    作者:李敏;方明治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CEA与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 antigen,CEA)与肿瘤相关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116例乳腺癌患者与9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EA与CA15-3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与CA15-3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对照组(P<0.01);二者联合检测诊断敏感性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CEA与CA15-3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EA与CA15-3联合检测可提高乳腺癌诊断敏感性,对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庄珊珊;方裕森;陈炯玉;翁雪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FASCIN-1和MMP-1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Fascin-1和MMP-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喉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0.5cm、1.0cm、2.0cm组织中Fascin-1和MMP-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Fascin-1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癌旁0.5cm、1.0cm及2.0cm的黏膜中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80.0%、27.5%、22.5%、4.0%,除了癌旁0.5组与癌旁1.0组,癌旁1.0组与癌旁2.0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之外(P>0.008),其余各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MMP-1在喉癌癌旁0.5cm、1.0cm及2.0cm的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85.0%、35.0%、17.5%、5.0%,除了癌旁0.5组与癌旁1.0组,癌旁1.0与癌旁2.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之外(P>0.008),其余各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喉鳞癌中Fascin-1蛋白的表达与癌的外科切缘,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性别和年龄无关.MMP-1蛋白表达同样与癌的外科切缘,临床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性别和年龄无关.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Fascin-1和MMP-1在喉鳞癌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可能成为预测喉鳞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并为以Fascin-1和MMP-1为靶点的癌症治疗提供了思路.

    作者:王瑞;王斌全;高伟;张春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DA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使用DA方案(多西他赛+阿霉素)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探讨DA方案新辅助化疗在使肿瘤缩小、降低病期及提高手术成功率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所有病例术前均经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后,按DA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注射用多西他赛75 mg/m2,第1天,阿霉素50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周期,共进行2-3个周期的治疗.2个及3个周期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6例中1例获得临床完全缓解(cCR),30例获得临床部分缓解(cPR),5例疾病稳定(SD),有效率为86.1%(31/36 );36例均不具备保乳手术条件的患者中,有13例(36.1%)经NAC后肿瘤缩小,病期降低,符合保乳手术条件.结论: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使用多西他赛+阿霉素案进行3周期新辅助化疗,可以获得良好的肿瘤缩小效果,并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肿瘤切除率,效果良好.

    作者:陈文有;邹耀祥;周松;李冉冉;张文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原发性胃淋巴瘤28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 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上腹疼痛不适、消瘦、腹部肿块为主,术前误诊率为35.7%,5年生存率,低度恶性胃淋巴瘤为89.5%,高度恶性胃淋巴瘤为55.6 %.结论:胃原发性淋巴瘤是误诊率较高的胃部少见恶性肿瘤.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病理分型、分期及综合治疗方案;提高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认识及早期确诊可以提高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曹伟;陈武科;张恩;王永恒;侯东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非小细胞肺癌p53、FHIT、K-RAS基因突变与吸烟相关性Meta分析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53、FHIT、K-RAS基因突变异常表达与吸烟相关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网)、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论文集,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间段为1990年-2010年.检索出p53、FHIT、K-RAS基因突变与吸烟关系研究的文献197篇,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6篇.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6个研究,分别对有相同统计内容且可以合并统计的p53、FHIT、K-RAS基因突变与吸烟关系合并OR值并计算95%CI.分别为:吸烟人群p53基因突变率较高,表现为低表达,[OR=3.50,95%CI(2.45-5.00),总体效应检验 Z=6.88,P<0.0001];吸烟人群K-RAS基因突变率明显偏高,表现为高表达,[OR=4.50,95%CI(3.00-6.75),总体效应检验 Z=7.26,P<0.0001];吸烟人群FHIT基因突变率较高,表现为低表达,[OR=2.99,95%CI(1.01-8.88),总体效应检验 Z=1.98,P=0.005].结论:吸烟与p53、FHIT、K-RAS基因突变率呈正相关,其中p53、FHIT基因高表达为保护性因素,K-RAS基因高表达为危险因素.

    作者:马列;赵明静;王群;李秀林;王笑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阿霉素热化疗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霉素(ADM)加热化疗对人肝癌细胞HHCC及HepG2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HCC和HepG2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浴加温法,观察单纯热疗,ADM化疗和热化疗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MTT法确定阿霉素的工作浓度并检测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热化疗组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纯热疗、单纯化疗组[HHCC细胞:(65.77±2.54)% vs (23.18±0.81)%、(38.35±2.23)%,P<0.05.HepG2细胞:(74.25±1.53 )% vs (17.12±2.86)%、( 30.35±5.90)%,P<0.05].热化疗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纯热疗组、单纯化疗组[HHCC细胞:(76.1±2.33)% vs (23.83±1.76)%、(45.57±2.81 )%,P<0.05.HepG2细胞:(76.9±2.79)%vs (19.7±7.63 )%、(37.43±1.88)%,P<0.05].结论:加热能增强ADM对HHCC及HepG2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作者:王倩荣;史正华;马骥;刘文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