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李军;袁勇;孙晓茹
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细胞与原发灶的肿瘤细胞是否具有一致的化疗药敏感谱.方法:比较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对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氨甲喋呤,紫杉醇等五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患者对各化疗药的敏感性差异很大.但是同一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瘤细胞与原发灶瘤细胞的化疗药敏感谱相似,淋巴结转移瘤细胞与原发灶瘤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高度相关(r=0.73).结论:淋巴结转移瘤细胞可以替代原发灶瘤细胞进行药敏测试,这对于原发灶不明或者取样困难的病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玉珍;李军;袁勇;孙晓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迄今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以及我院2000年至2010年诊治的子宫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cotyledonoid dissecting leiomyoma of the uterus)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以子宫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子宫绒毛叶状平滑肌瘤、cotyledonoid dissecting leiomyoma of the uterus、cotyledonoid leiomyoma of the uterus、sternberg tumor、grape-like leiomyoma为检索词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并结合我院诊治的3例病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为23-73岁,平均年龄43.55岁.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大体标本宫壁外部分呈胎盘小叶样,宫壁内部分呈分割性改变,镜下细胞无异型.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随访1个月至41年不等,无复发病例.结论:子宫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虽外观酷似恶性肿瘤,实为特殊类型的良性子宫平滑肌瘤,结合病理特别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可避免过度治疗.
作者:张晶;李全荣;武艳霞;林蓓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发病率低,占非霍奇金淋巴瘤1%,临床表现呈惰性过程.本文就脾边缘区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策略和预后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征;雷宝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 antigen,CEA)与肿瘤相关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116例乳腺癌患者与9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EA与CA15-3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与CA15-3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对照组(P<0.01);二者联合检测诊断敏感性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CEA与CA15-3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EA与CA15-3联合检测可提高乳腺癌诊断敏感性,对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庄珊珊;方裕森;陈炯玉;翁雪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世界上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病因.目前,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是针对NSCL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大多预后不良.在过去20年里,在治疗NSCLC的新方法中,免疫治疗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重新受到重视,免疫治疗以及与标准治疗方法结合扩大了临床收益.本文结合新出现的先进的免疫治疗方法,对NSCLC免疫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赵晓;焦顺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肿瘤石蜡组织中ERCC1 codon118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chemotherapy;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评价47例石蜡包埋NSCLC肿瘤组织中DNA修复基因ERCC1第118位密码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NSCLC组织临床病理及铂类化疗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N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0月 (95% CI,16.4-28.4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0月(95% CI,9.4-16.9月).ERCC1 codon118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均未见相关性.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0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仅为10.5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P=0.012).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2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6.0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P=0.029).结论:ERCC1 codon1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NSCL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判断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的预后指标.
作者:钱晓萍;刘宝瑞;严文跃;王立峰;魏嘉;谢丽;胡静;刘新姿;寓立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 Gemcitabine) 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 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0例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吉西他滨 1000mg/m2静脉滴注,第1 、8天;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每日两次,第1-14天;21天为1周期.每2周期评价疗效,每周期进行毒性和安全性评估.结果:40例患者共接受156周期化疗,中位化疗周期4个(2-6个周期),总有效率(overall remission rate,RR)为35.00%(14/40),其中临床完全缓解率(clinical complete remission,cCR)为7.50% (3/40),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mission,PR)为 27.50% (11/40),稳定率(stable disease,SD)为 30.00% (12/40),进展率(progressive disease,PD)为 35.00%(14/40).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是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方案,其血液学和非血液学毒性耐受性良好.
作者:王峥;康华峰;王西京;董济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tissue,RCC)组织中Annexin-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肾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16例肾细胞组织中Annexin-1的表达情况.结果:肾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肾细胞组织中Annexin-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3%(12/56)、35%(7/20)和81.25%(13/16).结论:Annexin-1在肾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较肾细胞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检测Annexin-1有望为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赵宪龙;梁辉;文心;贺云飞;袁博丽;王建平;杜月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Survivin是一种凋亡抑制基因,是凋亡抑制基因家族中分子量小而抗凋亡作用强的成员.其表达具有特异性,即在几乎所有恶性肿瘤组织都存在高表达,而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Survivin具有抑制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分化以及增强血管发生的多重作用,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并与其诊断、治疗和预后相关.Survivin已成为具有潜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和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在大肠癌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作者:施朕善;康马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评估CT、MRI、PET-CT、超声术前预测舌癌范围的价值,并探讨影像上舌癌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病理证实的舌癌的影像资料,测量影像上病变直径,与术后病理对比,得到影像与病理直径相符的检查,并判断病变直径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CT、MRI、PET-CT、超声均对舌癌部位显示良好,MRI、PET-C对显示舌癌侵犯范围具有一定优越性.与术后对比,MRI和PET-CT病灶范围均大于实体,MRI显示接近实体,而CT对病灶显示小于实体.超声显示范围较实体小,对于病灶边界显示不如前三者.但能较好的显示肿瘤血供,对提示病变良恶性有一定帮助,MRI显示病灶平均直径≥2cm者,淋巴结转移率85.0%,<2cm者淋巴结转移率仅为15.8%,P<0.005,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RI、PET-CT对于显示病灶范围优于CT和超声,并可预测淋巴结转移,但PET-CT费用昂贵,因此舌癌术前检查首选MRI.
作者:任国强;卢再鸣;潘师农;郭启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鉴定LRP16与ART-27的相互作用,推测LRP16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涉及到的信号途径.方法: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ART-27可与LRP16相互作用,采用酵母双杂交回复验证、免疫共沉淀及GST pull-down等体内、体外方法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LRP16与ART-27在体内、体外均可形成复合物.结论:ART-27是LRP16的特异性结合蛋白,二者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RP16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及信号传导途径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洁;韩为东;赵亚力;伍志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保证切缘无癌的切除手术是局限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术后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很低.传统的放疗及化疗对GIST几乎无效;伊马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转移/复发GIST疗效显著,使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应用尚存在很多疑问.本文就其应用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做一综述.
作者:马良;钟鉴宏;黎乐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继发性肺结核与肺癌的螺旋CT影像特点,总结螺旋CT在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100例继发性肺结核及20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评价其影像表现差异.结果:100例肺结核中,结核球12例,其中直径2.0-3.0cm圆形、椭圆形、孤立性结节影8例,直径>3.0cm,出现分叶、毛刺、空泡、胸膜凹陷等征象的不典型结核瘤4例,易误诊为肺癌;空洞36例,呈圆形或类圆形,薄壁空洞22例,厚壁空洞14例;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20例,合并胸腔积液15例,合并纵隔、肺门淋巴结核17例.20例肺癌,肺内肿块14例,12例外壁呈分叶状,8例有放射状短毛刺,3例偏心性空洞,肺门肿块6例,有4例合并肺结核.结论:螺旋CT在继发性肺结核与肺癌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袁吉欣;汤艳;王志永;王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卵巢癌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减瘤术后患者80例,随机单盲分成实验组40例(紫三醇联合卡铂方案静脉全身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顺铂化疗组)与对照组40例(紫三醇联合卡铂方案静脉全身化疗组).分析两组生存率、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80例病人均完成全部6周期静脉全身化疗,实验组静脉全身化疗期间同期完成腹腔热灌注化疗6次.实验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70%,55%,高于静脉全身化疗组42.5%,32.5%,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是晚期卵巢癌减瘤术后的有效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可耐受,可提高晚期卵巢癌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秀清;方献英;柏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D117阴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GISTs)的临床病理及超微结构特征.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及电镜技术观察16例CD117阴性GISTs.结果:16例患者中11例男性,5例女性,年龄32-67岁,平均54岁.随访9例,1例死亡.组织学形态可分为梭形细胞为主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以及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混合型三类.肿瘤细胞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为DOG1 81.2%(13/16),CD117 0%(0/16),CD34 63%(10/16),Des 6%(1/16),α -SMA 31.3%(5/16),S-100 12.5%(2/16).电镜下GISTs的超微结构特点与卡哈尔细胞相似.结论:CD117阴性GISTs可通过免疫标记DOG1及电镜检测做出诊断.
作者:冷冬妮;刘英娜;马恒辉;周航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hTERT反义寡核苷酸(ASODN)抑制CM-319细胞端粒酶活性对脊索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hTERT正义寡核苷酸(SODN)和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CM-319 脊索瘤细胞株72小时后,MTT 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hTERT 的ASODN转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长都明显受到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SODN组细胞出现早期凋亡峰,细胞阻滞于S 期,而hTERT 的SODN则无此作用.ASODN组细胞凋亡率为16.01%,而hTERT 的SODN组为2.3%.结论:端粒酶hTERT为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脊索瘤细胞的增殖,且具有促凋亡作用.
作者:刘云燕;裘秀春;张殿忠;樊志强;郭明君;文艳华;范清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FU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7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30mg/m2 静脉滴注第1、8、15天,顺铂20mg/m2 静脉滴注第1-5天,5-FU 500mg/m2 静脉滴注第1-5天,每28天重复.治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每周期评价毒性.结果:4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获CR 3例,PR 21例,总有效率(CR+PR)为51.06%.所有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49天,中位生存时间274天.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出现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13例(27.7%),Ⅲ度血小板减少3例(6.4%),Ⅲ度贫血5例(10.6%),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FU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毒性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陆向东;张汀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放疗模式对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意义.方法:40例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其中23例采用术前同步放化疗,放疗方式采用盆腔外照射,DT 50戈瑞/25次,化疗方案为卡培他滨750毫克/米2,每日两次口服,间隔12小时,连用5周,照射结束后4周手术.另17例患者采用短程低分割放疗方案,DT 25戈瑞/5次/5天,照射结束后1周左右手术.结果:术前同步放化疗组和术前短程低分割组有效率分别为78.2%和58.8%,保肛率分别为73.9%和44.4%,病理完全消失率分别为13.0%和0,3年生存率分别为73.9%和58.8%,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4.3%和4.1%,P>0.05 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临床疗效好,生存质量高,为优先选择方案.
作者:张红生;杨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Fascin-1和MMP-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喉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0.5cm、1.0cm、2.0cm组织中Fascin-1和MMP-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Fascin-1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癌旁0.5cm、1.0cm及2.0cm的黏膜中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80.0%、27.5%、22.5%、4.0%,除了癌旁0.5组与癌旁1.0组,癌旁1.0组与癌旁2.0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之外(P>0.008),其余各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MMP-1在喉癌癌旁0.5cm、1.0cm及2.0cm的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85.0%、35.0%、17.5%、5.0%,除了癌旁0.5组与癌旁1.0组,癌旁1.0与癌旁2.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之外(P>0.008),其余各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喉鳞癌中Fascin-1蛋白的表达与癌的外科切缘,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性别和年龄无关.MMP-1蛋白表达同样与癌的外科切缘,临床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性别和年龄无关.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Fascin-1和MMP-1在喉鳞癌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可能成为预测喉鳞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并为以Fascin-1和MMP-1为靶点的癌症治疗提供了思路.
作者:王瑞;王斌全;高伟;张春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替吉奥胶囊对PS=2-3老年晚期胃癌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替吉奥治疗30例PS=2-3老年晚期进展期胃癌患者,对比16例佳支持治疗患者,化疗2周期后评定疗效,并随访两组患者1年生存状况.结果:治疗组30例中28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0.7% 和43.8% (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和50.0%(P>0.05).两组PS评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能耐受.结论:单药替吉奥方案是疗效较好的治疗PS=2-3老年晚期胃癌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受.
作者:文世民;何朗;郭翠华;别俊;胡欣;潘荣强;付曦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