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陈卫昌
目的:探讨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O)对卵巢癌HO8910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卵巢癌HO8910细胞,不同浓度的甲基乙二醛分别处理HO8910细胞不同时间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MGO对其生长和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分别以不同的MGO处理HO8910细胞24h,用Anexxin V/PI双染试剂盒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检测发现MGO可抑制细胞生长及增殖,在一定时间和浓度范围内,其抑制率具有浓度 依赖性(P<0.01)及时间依赖性(P<0.05);当处理时间大于24h时,其抑制率在浓度为1.5mmol/L时高,浓度超过1.5mmol/L后抑制率减弱;经MGO处理过的细胞在Hoechst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典型的凋亡核固缩表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随浓度增高而升高(P<0.001).结论:甲基乙二醛可显著抑制HO891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该制剂可能成为卵巢癌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杨文霞;余进进;郁春晴;任峰;王永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通过青海地区胃癌患者的贫血状况的分析,明确本地区贫血与胃癌分期及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年6月到2008年4月来院治疗的胃癌患者258例,检查血常规以了解贫血的状况,分析贫血发生率与肿瘤分期的关系.跟踪病例化疗情况,分析化疗后贫血发生率及其与预后间的关系.结果:样本中贫血发生率为43.8%.其中女性中为51.8%;男性中为41.6%,无显著性差异.在258例病人中具有完整TNM分期的195例,胃癌患者的贫血发生率根据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年龄不同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在胃贲门区、胃体部、胃窦区贫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258例胃癌患者接受三周期化疗后,贫血病人为161例.其中化疗后出现贫血的病人有46例,疾病控制率(DCR)为78.26%,客观缓解率(ORR)为21.74%.而化疗后无贫血的17例病人,疾病控制率(DCR)94.12%,客观缓解率(ORR)为52.94%.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的DCR和ORR有显著性差异.在化疗过程中,15例病人接受了输血治疗,没有关于铁剂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的记录.结论:按NCI标准判断,青海地区胃癌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与国内其他地区发生率相近.胃癌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年龄有关.化疗过程中发生贫血的病人对化疗的反应差,化疗过程中未发生贫血的病人疗效较好.本研究中贫血的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及肿瘤的部位无关.
作者:吴付兵;王明元;李积德;吴凤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与顺铂(DDP)联合应用对Hep-2喉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观察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d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Hep-2细胞分别暴露于MG132、DDP或者MG132和DDP,24h后流式细胞术(FCW)检测Hep-2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测定Hep-2细胞中Bcl-2和Bad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MG132和DDP联合用药24h后Hep-2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应用MG132、DDP显著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Hep-2细胞中Bcl-2的表达显著减少,而Bad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MG132 联合DDP可能通过降低Bcl-2同时增强Bad的表达而进一步诱导Hep-2细胞的凋亡.可以认为MG132能增强DDP诱导Hep-2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张学文;朱逸;钮洪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高三尖衫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即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老年AML中M14例,M213例,M45例,M59例,MDS转化AML 5例,均行HAG方案治疗.给予Ara-C 10mg/m2,12小时1次,皮下注射14天;HHT 1mg/m2·d,静滴14 天;G-CSF 150μg/d,皮下注射,在首次注射Ara-C前12小时给予,至后一次注射Ara-C前12小时停用.WBC>20×109/L时暂停G-CSF,待WBC回落后继续使用.对照组22例只采用HA方案化疗,即Ara-C 10mg/m2,12 小时1次,皮下注射14天; HHT 1mg/m2·d,静滴14天.观察两组疗效.结果:HAG方案组总CR率72.2%,有效率达77.8%.对照组总CR率36.4%,有效率59.1%,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张磊;何爱丽;张王刚;王剑利;王芳侠;杨云;曹星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周细胞是一种多能细胞,可以向骨、软骨等组织分化;具有收缩能力,从而调节微环境的灌流量和通透性;还能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周细胞的功能失调和许多微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扩散相关.一直以来,对周细胞的存在以及功能有所忽略,近才对其有一定的认识.本文就周细胞的定位、结构、标记物、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在肿瘤中所起的作用做一简单的介绍.
作者:翟丽丽;杨迷玲;李争艳;刘杨;王正彩;韩伟;王立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疗效相关分子生物标记的探索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关键所在.由于肿瘤原发灶与转移灶肿瘤细胞在分子水平的显著差异及转移性恶性肿瘤的难治性,本研究旨在探索肿瘤特殊转移灶即恶性胸/腹水中肿瘤细胞的BRCA1和β- tubulin Ⅲ mRNA表达水平与多西紫杉醇(TXT)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地收集41例进展期肿瘤的恶性胸水/腹水,分离肿瘤细胞后ATP-TCA方法检测TXT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的BRCA1和β- tubulin Ⅲ mRNA表达.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P=0.008)和胃癌组(P=0.032)的恶性胸/腹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BRCA1 mRNA表达与TXT体外药物敏感正相关.β- tubulin Ⅲ mRNA 表达仅在NSCLC患者的恶性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与TXT药物敏感负相关(P= 0.022).联合检测BRCA1和β- tubulin Ⅲ对于TXT药物敏感性的预测没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在NSCLC和/或胃癌患者的恶性胸/腹腔积液中,BRCA1和β- tubulin Ⅲ表达与TXT敏感性相关且前者可能比后者更有意义.对于伴有恶性积液的进展期NSCLC和/或胃癌患者,恶性积液有可能成为一合适的标本进行分子生物标记的检测.
作者:王立峰;张微;钱晓萍;胡静;禹立霞;邹征云;胡文静;刘宝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 是良性疾病而类似恶性病理变化.其病因复杂,诊断亦较困难,且治疗后复发率高,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及预防复发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肿瘤标志物方面已进行了广泛研究,许多肿瘤标志物在异位内膜以及周围环境存在高表达.本文就近年来肿瘤标志物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刘琼芬;生秀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卡莫氟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3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65例和放化组65例,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化组于放疗的当天给予卡莫氟150mg 3次每日至放疗结束.结果:放疗组和放化组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3%、23.1%、10.8%和58.5%、38.5%、24.6% (P=0.033);放疗组和放化组的1、3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7.7%、15.4%、3.1%和52.3%、27.7%、15.4% (P=0.007 );放疗组和放化组的5年局部复发率为 64.6%和44.6%(P=0.022);放化组的急性反应高于单放组,分别为46.1%和32.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两组的晚期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366).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卡莫氟可以提高老年食管癌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李涛;朱卫国;韩济华;于长华;周锡垒;张晓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巴西蜂胶对30Gy 高能X线上腹部照射后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假放疗组);B组(蜂胶+假放疗组);C组(蜂胶+放疗组);D组(生理盐水+放疗组).实验大鼠接受高能X线上腹部照射30Gy,并于照射后4天采血、处死,观察大鼠肝细胞凋亡情况、肝脏病理改变,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变化,观察肝脏组织的SOD、GSH活性变化.结果:C组与D组比较,大鼠肝细胞凋亡指数、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病理损伤减轻,肝脏组织中SOD、GSH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巴西蜂胶可清除自由基,减少辐射所致肝细胞凋亡,进而对急性放射性肝损伤起一定的防护作用.
作者:冯玮;楚建军;余磊;张福正;李莉华;王中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总结一例甲状腺髓样癌术后淋巴转移所致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对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型、诊断和治疗加以探讨.方法:对南京市鼓楼医院内分泌科2009年收治的一例甲状腺髓样癌术后淋巴转移所致异位ACTH综合征的一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复习相关文献,阐明本病的基本特征及研究进展.结果:甲状腺髓样癌术后淋巴转移所致异位ACTH综合征临床十分少见.充分认识其临床表现、理化检查及影像学定位,给予及早诊断和综合治疗十分重要.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控制ESA的关键.
作者:汪洋;沈山梅;陈炜;赵琪;卞荣蓉;房其军;姚永忠;朱大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ZETA相关蛋白(ZAP-70)、CD38在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病人骨髓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两者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0例B-CLL病人及12例正常人骨髓或外周血ZAP-70、CD38的表达水平.结果:在70例B-CLL病人中,15例ZAP-70阳性表达,40例CD38阳性表达;对照组ZAP-70、CD38均阴性表达.结论:ZAP-70、CD38在B-CLL中表达与预后相关,阳性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夏乐敏;王运律;翁香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myc和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肺癌和正常肺组织或肺大疱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50例原发性肺癌(鳞癌24例,腺癌19例,腺鳞癌4例,小细胞肺癌3例)和16例正常肺组织及肺大疱组织中C-myc及PCNA的表达.结果:50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C-myc、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3/50)、74%(37/50),正常组织中两种抗体均无阳性表达,肺癌组织中C-myc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组织,C-myc在3例小 细胞肺 癌中无表达.结论:C-myc与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C-myc和PCNA表达增加在肺癌早期即可发生,与肺癌分期无相关性,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有帮助.
作者:赖习华;王茂生;陈小萍;易桓聪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Survivin蛋白在人胃腺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株人胃腺癌细胞系,80例人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6株人胃腺癌细胞系均有表达,胃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60%,癌旁正常胃组织均无Survivin的表达;在胃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和肿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的变化与胃腺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一个有希望的肿瘤治疗靶点.
作者:王莉;王如文;蒋耀光;尹芳;秦叔逵;龚泰乾;赵云平;谭群友;郭伟;范小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与转录调控因子3(STAT3)和存活素(Survivin)在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30例宫颈癌组织、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TAT3和Survivin的表达,并应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 STAT3和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对含量(灰度).结果:STAT3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在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有升高趋势.STAT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3%,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与CIN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Survivin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在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0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67%,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IN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 性(P<0.05).STAT3 和Survivin的平均灰度值均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STAT3及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亦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STAT3和Survivin与宫颈癌的恶性 程度、进展及转移有关,且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TAT3信号传导通路激活,细胞凋亡受抑制有关.
作者:惠慧;谢薇;吴磊;高艳娥;金雯;薛琴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和临床价值,证实SBRT是PHC放射治疗的发展方向.方法:2009年1月至8月,可行放疗的PHC患者50例,CT薄层定位扫描,将图像分别输入SBRT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计划系统,同一病例做两个治疗计划,对靶区内剂量分布、危及器官(OARs)受量、适形度等进行对比.结果:SBRT计划中靶区剂量显著高于3DCRT,正常肝脏和邻近OARs的重要剂量学指标均显著性低于3DCRT,两计划中适形指数(CI)和病灶覆盖率(Coverage)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匀指数(HI)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BRT治疗后3个月左右复查CT,观察疗效.5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接受随访复查,局部控制率为88%,半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86%、70%.不良反应少且轻,经处理可缓解消失.结论:SBRT在肝癌放疗中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冉亨勇;彭海波;蒲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氨溴索防治高龄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高龄食管癌切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手术前后给予氨溴索,给药途径有雾化吸入、静脉注射和雾化吸入+静脉注射等形式;观察患者术后咳嗽程度、排痰难度、痰液量和性状以及有无肺部罗音、肺不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结果:实验组肺部排痰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氨溴索可有效防治高龄食管癌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作者:陶义鹏;王婉玲;赵宝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0年间3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施行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液引流通畅;抑酸;抗感染;保持胸腔引流通畅,行持续低负压吸引,胸腔灌洗;肠内外营养.结果:患者均瘘口愈合,可进普通饮食.结论:本组3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发生的原因分别为闭合胃残端后未行浆肌层包埋,胃壁缝线过紧过密,局部胃组织缺血坏死穿孔以及颈部吻合致使胃张力过高所致,经保守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游永浩;刘荣婷;赵迪;齐同谦;李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检测TopoII、p53、Ki-67、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 法检测66例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Topo II、p53、Ki-67、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opoII、p53、Ki-67、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 (38/66)、60.6% (40/66)、62.1% (41/66)、51.5% (34/66),Topo II、Ki-67、p53、c-erbB-2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TopoII、p53、Ki-67、c-erbB-2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其中p53、Ki-67、c-erbB-2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Ki-67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TopoII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指导乳腺癌化疗的重要指标.
作者:马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期因子(midkine,MK)是一种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在多种肿瘤中存在过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目前针对Mikdine检测的试剂盒已经开发,针对Midkine的反义核苷酸、RNA干扰和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已经广泛开展,同时鉴于其在肿瘤内高表达,人们正在研究利用其启动子进行肿瘤治疗,并对其作为肿瘤标志物进行评估.本文就MK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曙光;张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临床观察17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modified-DCF方案治疗后的近期疗效、临床获益率、无进展生存和毒性反应.方法:采用modified-DCF方案(多西紫杉醇50mg/m2,静滴1小时 第一天;奥沙利铂(80-85)mg/m2静滴2小时第2天;亚叶酸钙 400mg静滴2小时第2天;5-FU2.4g/m2持续静滴48小时)每两周给药.3周期化疗后观察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和不良反应,观察17例患者的PFS.结果:17例患者总有效率为52.9%,均为PR.SD为3例,占17.6%,临床获益率为70.5%.中位PFS为5.7个月.主要不良反应,III-IV度消化道反应为3例,占17.6%.Ⅲ-IV度血液学毒性6例(35.3%).III-IV度周围神经毒性为2例(11.8%).结论:m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忠立;陈广琼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