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张博
目的:探讨ER、PR及Her-2在乳腺癌原发和复发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乳腺癌原发及复发转移灶中的ER、PR及HER-2表达.结果:ER在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变化率为66.67%(30/45),PR总的变化率为17.78%,cerbB2癌基因蛋白总的变化率13.33%.结论:ER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及cerbB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在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邓智平;朱江;马宁强;宋张骏;汪存涛;王雁;李逢生;韩丕华;王虎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 是良性疾病而类似恶性病理变化.其病因复杂,诊断亦较困难,且治疗后复发率高,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及预防复发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肿瘤标志物方面已进行了广泛研究,许多肿瘤标志物在异位内膜以及周围环境存在高表达.本文就近年来肿瘤标志物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刘琼芬;生秀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自2007年3月-2010年10月,对1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Leep刀手术,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与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各期均给予精心护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一次性治愈率达96%.结论:将人文关怀融入Leep刀手术的护理工作,可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营明娟;李红梅;金素娟;孙晓茹;戴小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血管标志物CD34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胃癌蜡块标本54例,正常胃黏膜标本15例作对照.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9、uPA、CD34的表达.结果:MMP-9、uPA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随分级的降低、淋巴转移的发生、临床分期的提高而明显增高(P均<0.05).CD34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随分级的降低、远隔转移的发生、临床分期的提高而明显增高(P均<0.05).胃癌中MMP-9与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 uPA与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MMP-9、uPA、CD34对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起重要的促进作用.MMP-9、uPA、CD34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关系密切.MMP-9、CD34、uPA各自都可以成为胃癌诊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CD34可以作为胃癌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有效标记物,同时为胃癌的分子生物学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寇有为;邵华;王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KiSS-1、KiSS-1受体GPR54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探讨三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中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择98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及30例癌旁肺组织的标本,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组织中KiSS-1、GPR54及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KiSS-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肺组织(P<0.01);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P<0.01).KiSS-1在有淋 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显著 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MMP-9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KiSS-1与GPR54、MMP-9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KiSS-1基因表达下调和GPR54、MMP-9蛋白过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李银玲;高辉;王鑫;潘泳歧;李庆昌;王恩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软组织肉瘤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56例原发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局部广泛切除及根治切除术,对侵犯骨组织的软组织肉瘤则按微波原位灭活保肢手术处理.切除肿瘤后,行血管修复重建、带血管蒂游离皮瓣转移、局部皮瓣转移、肌腱移位、肌皮瓣移位.结果:发病年龄为20-70岁,占62.11%(159/256),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占65.23%(167/256).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为63.28%.结论:诊断采用 CT、MRI 为主的影像学,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放疗和化疗.
作者:张明华;范清宇;马保安;周勇;井文森;龙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检测TopoII、p53、Ki-67、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 法检测66例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Topo II、p53、Ki-67、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opoII、p53、Ki-67、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 (38/66)、60.6% (40/66)、62.1% (41/66)、51.5% (34/66),Topo II、Ki-67、p53、c-erbB-2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TopoII、p53、Ki-67、c-erbB-2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其中p53、Ki-67、c-erbB-2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Ki-67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TopoII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指导乳腺癌化疗的重要指标.
作者:马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1例晚期前列腺癌上斜坡及蝶窦转移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晚期前列腺癌上斜坡及蝶窦转移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头颅核磁增强扫描下所示上斜坡及蝶窦部位的病灶系前列腺癌骨转移,术后病理支持该诊断.结论:前列腺癌具有嗜骨性的特点,晚期前列腺癌易发生中轴骨的转移,尤以骨盆和脊柱多见,前列腺癌首发、单发转移至上斜坡及蝶窦,而其余诸骨均未发生转移的病例少见.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出现新发可疑病灶,确定病灶系原发还是转移对指导临床治疗尤为重要,对于可切除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病理的一定要先通过病理予以明确.
作者:王玉婷;赵化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组15例,给予替吉奥胶囊80mg/(m2·d),分两次口服,d1-14;顺铂75mg/(m2·d),静脉滴注,d8.对照组12例,给予5-FU 1g/(m2·d),持续灌注5天,顺铂 100 mg/(m2·d),d2.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和生活质量状况,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33.3%,对照组1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受益率、观察组(93.3%)高于对照组(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Karnofsky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Karnofsky评分下降较观察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和肝脏毒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
作者:张澜;张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曲古菌素A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曲古菌素A (75、150、300、600ng/ml)分别处理人结肠癌HCT-116细胞,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D1和DMTF1的表达.结果:曲古菌素A (75、150、300、600ng/ml) 组的细胞抑制率在24h、48h、72h分别为 (11.88±1.7、24.17±1.40、37.32±1.85)%、(21.00±1.45、31.22±2.10、54.94±1.71)%、(37.69±2.67、43.86±3.20、71.93±5.79)%和(51.90±2.60、61.80±4.90、87.93±5.39)%,不同浓度的曲古菌素A组细胞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的曲古菌素A组细胞抑制率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浓度的曲古菌素A作用48h后细胞以G0期居多,细胞阻滞在G0/G1→S期.不同浓度的曲古菌素A作用细胞48h后,凋亡率分别为(4.6±0.55)%、(37.06±7.89)%、(65.53±5.55)%、(75.93±3.28)%,各曲古菌素A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显示曲古菌素A可下调CyclinD1表达、上调DMTF1表达.结论:曲古菌素A可明显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D1和DMTF1的表达、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等有关.
作者:张玲;陈卫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巴西蜂胶对30Gy 高能X线上腹部照射后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假放疗组);B组(蜂胶+假放疗组);C组(蜂胶+放疗组);D组(生理盐水+放疗组).实验大鼠接受高能X线上腹部照射30Gy,并于照射后4天采血、处死,观察大鼠肝细胞凋亡情况、肝脏病理改变,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变化,观察肝脏组织的SOD、GSH活性变化.结果:C组与D组比较,大鼠肝细胞凋亡指数、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病理损伤减轻,肝脏组织中SOD、GSH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巴西蜂胶可清除自由基,减少辐射所致肝细胞凋亡,进而对急性放射性肝损伤起一定的防护作用.
作者:冯玮;楚建军;余磊;张福正;李莉华;王中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与顺铂(DDP)联合应用对Hep-2喉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观察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d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Hep-2细胞分别暴露于MG132、DDP或者MG132和DDP,24h后流式细胞术(FCW)检测Hep-2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测定Hep-2细胞中Bcl-2和Bad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MG132和DDP联合用药24h后Hep-2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应用MG132、DDP显著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Hep-2细胞中Bcl-2的表达显著减少,而Bad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MG132 联合DDP可能通过降低Bcl-2同时增强Bad的表达而进一步诱导Hep-2细胞的凋亡.可以认为MG132能增强DDP诱导Hep-2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张学文;朱逸;钮洪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0年间3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施行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液引流通畅;抑酸;抗感染;保持胸腔引流通畅,行持续低负压吸引,胸腔灌洗;肠内外营养.结果:患者均瘘口愈合,可进普通饮食.结论:本组3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发生的原因分别为闭合胃残端后未行浆肌层包埋,胃壁缝线过紧过密,局部胃组织缺血坏死穿孔以及颈部吻合致使胃张力过高所致,经保守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游永浩;刘荣婷;赵迪;齐同谦;李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测芹菜素对大肠癌细胞株SW480体外侵袭、粘附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人工重组基底膜技术观察药物对细胞侵袭、运动和粘附的影响.结果:芹菜素处理后SW480细胞的侵袭、运动及粘附能力下降,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芹菜素多个层面抑制SW480细胞的侵袭、运动和粘附.
作者:孟勇;李华;马清涌;林增海;吴华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提高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出现静脉血栓的认识.方法:分析临床诊断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过程中出现9例静脉血栓的资料.结果:9例急性白血病化疗中和骨髓缓解期继发血栓形成,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血栓无加重,无出血现象.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和诱导缓解后要高度注意血栓的发生,血栓形成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是安全的.
作者:刘宇宏;曹慧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KR)及核因子-κB/P65 (NF-κB/P6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NHL患者、26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患者及15例正常者(CON)组织中PKR和NF-κB/P65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NHL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NHL组PKR表达率为 69.05%(29/42),RH组为11.54(3/26),正常组为6.67%(1/15),PKR在NHL中的表达水平较RH组及CON组增高(P<0.05).NHL中NF-κB/P65阳性表达率为73.80%(31/42),RH组为3.85%(1/26),而CON中无 NF-κB/P65阳性表达,NHL组织中NF-κB/P65表达较RH组及CON组增高(P<0.05).PKR表达与NHL患者性别、年龄、细胞类型、恶性程度及临床分期无关;而NF-κB/P65表达与恶性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结论:PKR在NHL中具有一定蛋白表达,NF-κB/P65异常表达与NHL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李治国;张浩;齐丽荣;刘寅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和临床价值,证实SBRT是PHC放射治疗的发展方向.方法:2009年1月至8月,可行放疗的PHC患者50例,CT薄层定位扫描,将图像分别输入SBRT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计划系统,同一病例做两个治疗计划,对靶区内剂量分布、危及器官(OARs)受量、适形度等进行对比.结果:SBRT计划中靶区剂量显著高于3DCRT,正常肝脏和邻近OARs的重要剂量学指标均显著性低于3DCRT,两计划中适形指数(CI)和病灶覆盖率(Coverage)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匀指数(HI)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BRT治疗后3个月左右复查CT,观察疗效.5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接受随访复查,局部控制率为88%,半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86%、70%.不良反应少且轻,经处理可缓解消失.结论:SBRT在肝癌放疗中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冉亨勇;彭海波;蒲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放疗期间的营养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单纯放疗的103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检测两组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观察放疗前、后上述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放疗前比较,研究组放疗后一般情况、体重及各项血液营养指标检测结果较放疗前略有下降,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无明显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放疗后一般情况、体重及各项血液营养指标检测结果较放疗前明显下降,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放疗后营养指标下降值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放疗期间营养状况普遍下降,营养支持措施能显著减轻营养状况的恶化.
作者:胡小翠;常晓畅;邹艳辉;王淑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定位在胰岛细胞瘤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8月行手术治疗结合术中超声定位的8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0/8).良性肿瘤患者7例,恶性患者1例,其中功能性6例,无功能性2例.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术前影像联合定位诊断准确率62.5%(5/8),术中超声定位诊断准确率100.0%(8/8).结论:胰岛细胞瘤的术中超声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不仅能快速精确定位,还能减少因盲目扩大切除造成不必要的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文郁;郭大伟;姜晓峰;梁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胸腺非典型性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胸腺非典型性类癌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组织光镜切片观察,另作10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Kp,EMA,Ki-67,CD3,CD20,CD5,TdT,NSE,CgA,Syn.结果:2例胸腺非典型性类癌均为男性,纵膈肿瘤,由小园形细胞构成.瘤细胞CKp、EMA、NSE、CgA、Syn阳性,CD3、CD5、CD20、TdT阴性,Ki-67核阳性细胞指数>20%,肿瘤有显著坏死.结论:非典型性类癌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肿瘤,诊断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哈英娣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