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超声定位活检

祝志川;张喜平;张瑞明

关键词:乳腺触诊阴性病灶, 活检, 超声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皮肤标记定位活检对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收集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07年3月-2010年9月116例(137个病灶)触诊阴性乳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单纯彩超下乳腺皮肤十字交叉标记定位手术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 116例(137个病灶)乳腺病变中,恶性病变17个(12.4%),其中导管内癌4个,浸润性导管癌13个,良性病变120个(87.6%),其中乳腺纤维腺瘤85个,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8个,乳腺非典型增生6个,乳腺小叶增生11个.结论 单纯彩超下乳腺皮肤标记定性手术活检对触疹阴性的乳腺病变地定位切除有重要价值.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参佛胃康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逆转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参佛胃康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逆转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主动免疫、去氧胆酸钠、热水灌胃综合法连续造模90d,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空白组自由饮水,模型组用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丽珠得乐组用丽珠得乐溶液0.018mg/kg灌胃,参佛胃康大剂量组、参佛胃康小剂量组分别用参佛胃康溶液2.44mg/kg和0.61mg/kg灌胃.肉眼观察胃黏膜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的病理学改变,同时测定大鼠胃液pH值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参佛胃康能保护大鼠慢性胃黏膜损伤,增加胃液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且参佛胃康大剂量组效果显著.结论 参佛胃康对慢性胃萎缩性胃炎黏膜的各种病理变化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作者:蔺焕萍;王小平;付倩;李守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冷冻加手术协同治疗一例原发性卵巢鳞癌二次手术后复发病例报告

    报道1例原发性卵巢鳞癌二次姑息手术后乙状结肠及腹腔淋巴结多发转移,经氩氦刀冷冻消融加手术治疗,去除了转移病变,随访14月未见复发征象.并结合近文献进行讨论分析.

    作者:孔小锋;牛立志;文卫锋;徐克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MT1-MMP和TIM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NSCLC中MT1-MMP及TIMP-2的表达及与病理类型分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T1-MMP及TIMP-2在80例NSCLC患者和8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NSCLC中MT1-MMP阳性表达率为73.8%,癌旁组织中为52.5%,(P<0.05).在NSCLC中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为42.5%,癌旁组织为72.5%,(P<0.05).MT1-MMP和TIMP-2的表达与肺癌的病理分类及肿瘤大小无关,而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MT1-MMP和TIMP-2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5,P<0.05).结论 MT1-MMP和TIMP-2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判断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秦学金;王茺茺;郝吉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癌预测因子的研究进展

    预测因子(predictive factors)是预示治疗反应的因素.胃癌预测因子的检测是实现胃癌个体化治疗的前提.本文分析胃癌的全身化疗(systemic chemotherapy)、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和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等治疗的预测因子,帮助筛选更有效的治疗.

    作者:张百红;王湘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胰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前后CA242、CA199、CA125、CEA、TSG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242(CA242)、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30例胰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前后及15例正常对照的血清CA242、CA199、CA125、CEA及TSGF的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胰腺癌患者冷冻前后所有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冷冻后CA199、CA125及CEA血清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冷冻后CA199,CEA及TSGF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降低(P<0.05).CEA血清水平与患者性别相关(P<0.05),CA242水平与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均相关(P<0.05),CA199、CA125、CEA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均相关(P<0.05),而血清TSGF水平与所有的病理参数均无关( P>0.05).结论 CA199、CA125、CEA血清水平可作为胰腺癌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CA242、CA199、CA125及CEA在胰腺癌的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刚;牛立志;邱大卫;何丽华;石红霞;孔小峰;左建生;徐克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以乙酰肝素酶为靶点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乙酰肝素酶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细胞外基质中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的导致患者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通过肿瘤侵袭与转移引起的,不断完善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因素,和对其有效阻断是治内源性糖苷酶,参与许多病理及生理的过程.本文对乙酰肝素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靶点的肿瘤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乙酰肝素酶为靶点治疗肿瘤提供一些线索.

    作者:罗俊生;陈晓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早期乳腺癌血清VEGF水平与骨髓微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及骨髓标本中CK19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6例乳腺纤维腺瘤及64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同时抽取相应的骨髓血标本,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CK-19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二者差异显著(P=0.012);在HER2阳性患者中,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HER2阴性患者(P=0.016).CK19在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骨髓标本中未见表达,在乳腺癌患者骨髓血中,阳性表达24例(37.5%),而骨髓中CK19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CK19阴性的患者(110.46±90.65 vs 70.88±77.13,P=0.038),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骨髓微转移密切相关,提示VEGF可能参与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和播散,可作为早期乳腺癌微转移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张聚良;姚青;陈江浩;王廷;王辉;樊菁;凌瑞;易军;王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术前5-FU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液微转移的影响

    目的 检测术前5-FU化疗及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液CK20mRNA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普通外科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术前化疗组各15例.术前化疗方案:CF 200mg ivgtt d1-d3、5-FU 500mg ivgtt d1-d3,化疗结束次日进行手术.两组患者均取术前(化疗组为化疗前1日及术前)、术中癌灶回流至门静脉血,术后首日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各5ml;另设15份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作为正常人群对照.以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血标本中CK20mRNA含量.结果 15例健康体检者中,CK20mRNA均未检出;30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指标检出率如下:CK20mRNA为80.0%,其含量与肿瘤浸润深度(T)、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术后病理分期(TNM)、脉管或淋巴管癌栓正相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性别、年龄无关.化疗组患者化疗前后CK20mRNA(P=0.055)含量降低,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K20mR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与术前外周血中CK20mRNA含量,化疗组指标降低病例数多于对照组,且CK20mRNA含量的变化具显著意义(P=0.004).结论 外周血CK20mRNA为结直肠癌微转移检测的敏感指标.就观察术前化疗效果而言,CK20mRNA有明显下降.术前5-FU化疗可以降低外周血及回流入门静脉血中微转移的程度,提示对TNM I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开展规范新辅助化疗研究的必要性.

    作者:费建平;钱桦;姜保成;陆艺;刘涛;徐小永;袁野;封明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肺癌组织中OCT-4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干细胞标志物OCT-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03-2006年40例肺癌手术患者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OCT-4的表达,取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回顾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并分析各项指标与OCT-4的关系.对40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OCT-4表达与肿瘤复发率之间的关系,Westernblot分析鳞癌与腺癌中OCT-4蛋白的表达.结果 OCT-4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为37.5%,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中OCT-4的表达(P<0.05).OCT-4的阳性表达强度随肺癌临床分期增高而增高(P<0.05);对40例患者进行3年随访,OCT-4阳性表达病例的肿瘤复发率为53.3%,较OCT-4阴性表达病例的复发率(20.0%)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癌组织与正常组织,腺癌中OCT-4蛋白的表达较鳞癌中OCT-4蛋白表达增高,经过Bandscan软件灰度扫描,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结论 OCT-4阳性表达强度与肺癌临床分期与肿瘤复发率有关,可以为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作者:乔哲;马跃峰;党诚学;周斌;李少民;张潍;姜建涛;张晋;孔冉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PP1蛋白在转移及非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蛋白磷酸酶-1(PP1)对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的作用.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P1蛋白在非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HMCB及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WM266-4中的表达.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2例未转移恶性黑色素瘤及20例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标本中PP1的表达.结果 本研究证明非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及组织中PP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在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1在转移及未转移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及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机制方面的研究开辟新的方向.

    作者:孙达欣;戴显伟;王宝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恩度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胸膜腔及腹腔内注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癌性胸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6例晚期癌性胸、腹水患者,其中实验组23例分别在胸膜腔或腹腔内注入恩度30mg-60mg和化疗药物(胸水者予以DDP 60mg+IL-2 200万U或BLM 60mg+IL-2 200万U;腹水者予以DDP 60mg+5-FU 1.0+ IL-2 200万U)治疗,对照组23例仅在胸膜腔或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胸水者予以DDP 60mg+IL-2 200万U或BLM 60mg+IL-2 200万U;腹水者予以DDP 60mg+5-FU 1.0+ IL-2 200万U)治疗,每7天一次连续给药2-4次,参照RECISE非靶病灶评价方法和WHO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并由KPS评分变化情况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结果 实验组23例患者CR 8 例、PR 9例、NC 6例,有效率73.1%,对照组23例患者CR 6 例、PR 7例、NC 10例,有效率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QOL改善稳定率为82.6%;对照组患者QOL改善率7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膜腔、腹腔内注入恩度和化疗药物治疗癌性胸腹水有较高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晓琴;姬发祥;林民哲;马金华;李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豆制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豆制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CNKI、VIP、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1990-2010年),收集国内外发表的关于豆制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运用RevMan 5.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结果 根据标准筛选出15篇文献其中13篇为英文,2篇中文,病例数7530,总人数32319,以进食豆制品的量分为常食组与偶食组,豆制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OR=0.80,95%CI=(0.69,0.92),(P<0.05).结论 豆制品是乳腺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经常食用豆制品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风险降低.

    作者:刘铎;陈磊;张依宁;魏敏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中p53表达与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目的 肿瘤抑制基因p53异常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常见事件,而其与包括普通型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不典型增生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及导管内原位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以期了解p53突变及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结合测序研究1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用免疫组化研究2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经过HRM分析,共17例患者DNA熔解曲线与野生型标准品熔解曲线大于阈值结合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其中16例出现p53外显子突变.p53在UDH、ADH及DCIS中的突变率为0.0%(0/40),12.7%(8/63)和21.6%(8/37),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40例UDH中未出现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在14.6%(19/130)的ADH出现阳性表达,在31.4%(22/70)的DCIS中出现阳性表达,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p53外显子突变呈正相关(r=0.792,P<0.01).结论 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发生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ADH与DCIS,其可能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

    作者:毛晓韵;刘崇;王欢;郑华川;魏晶;姚凡;房月;金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替吉奥联合静脉和腹腔化疗方案治疗胃癌腹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口服国产替吉奥联合静脉(多西他赛)和腹腔(顺铂)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腹水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56例晚期胃癌合并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口服替吉奥,联合静脉滴注多西他赛全身化疗和腹腔内灌注顺铂局部化疗方案;对照组28例采用持续静脉滴注氟尿嘧啶,联合与治疗组相同的静脉用多西他赛和腹腔灌注顺铂化疗方案;均3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及不良反应.结果 56例均可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腹水近期有效率(R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78.6%(22/28)和6.4个月、67.9%(19/28)和5.9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数值上看治疗组似乎更有优势,且治疗组的临床受益反应(CBR)为92.9%(26/28),优于对照组的71.4%(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及严重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含口服国产替吉奥联合静脉和腹腔化疗是治疗晚期胃癌腹水的有效手段,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邱国钦;许丽贞;王勇军;林智才;陈玉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

    大部分肿瘤患者起病隐匿,多数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全身化疗逐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化疗引起的副作用也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内外多项研究报道,临床有相当部分病人化疗后出现血糖升高,甚或继发糖尿病,严重影响化疗的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血糖升高的机制,恶性肿瘤化疗与血糖异常的相关性及化疗影响血糖代谢的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张炜炜;方明治;李;敏;何玮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食管癌(中段)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 A、B两组.A组为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组:VT=6ml*kg-1,f=16次/min-1,加5cm H2O PEEP;B组为传统单肺通气组:VT=10ml*kg-1,f=12次/min.观察气管插管后切皮前(T1)、单肺通气后60min(T2)、恢复双肺通气后15min(T3)、拔管后30min(T4)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氧合指数(PaO2/FiO2)、平均动脉压(MAP)及术中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力(Pplat)、气道压力(Paw).结果 T2时A组的Ppeak、Pplat及Paw明显低于B组(P<0.05); T2,3,4时A组的Pa02、Pa02/Fi02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各时点PaCO2、PETCO2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减少肺部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是食管癌根治手术全麻安全、有效的通气方法.

    作者:周荣胜;刘齐宁;关正;毕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PI3K/Akt信号通路在RANKL诱导的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目的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能促进表达RANK的上皮癌细胞迁移至骨,与乳腺癌骨转移密切相关.本文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PI3K/Akt)信号通路在RANKL诱导的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细胞表面RANK蛋白的表达;Transwell法测定RANKL刺激后MCF-7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blot检测MCF-7细胞RANKL刺激后p-Akt及Akt的表达.SPSS 16.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MCF-7细胞表达RANK 蛋白,RANKL诱导MCF-7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强,RANKL的圈套受体OPG可阻断RANKL诱导的细胞迁移.RANKL刺激后MCF-7细胞p-Akt表达在1、5分钟时一过性升高,PI3K抑制剂LY294002显著抑制RANKL诱导的细胞迁移.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RANKL诱导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迁移.

    作者:张凌云;曲秀娟;刘云鹏;侯科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右颊部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于两年前感右颊部有异物感,自行触摸有一肿物,无明显疼痛不适,肿物逐渐长大,曾于半年前切除部分肿物,近两月来肿物生长迅速,遂住院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无外伤史.

    作者:付欣;杨守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肿瘤患者并肠梗阻39例非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药物、肠外营养支持联合胃肠减压、局部物理疗法等非手术措施治疗恶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收集39例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采取胃肠减压以及奥曲肽、止吐药、止痛药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联合肠外营养支持、脐部外贴伤湿解痛膏或麝香壮骨膏结合腹部按摩、体外高频热疗等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梗阻症状的缓解与KPS评分变化的情况.结果 39例患者中,30例完全缓解: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X线检查肠管积气、积液消失;5例改善: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及X线检查肠道梗阻征象部分缓解;4例无效: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未消失或加剧,X线检查肠道梗阻征象无改善.治疗后全组病例KPS评分明显升高,P<0.001.3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23.08%、7.69%和5.13%.结论 药物及胃肠减压联合局部处理综合疗法对恶性肿瘤并肠梗阻患者的疗效好,尤其肿瘤治疗相关性梗阻疗效确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夏月琴;焦爱民;朱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miR-27a下调肾癌细胞FOXO1表达并促进其细胞增殖

    目的 探讨microRNA-27a(miR-27a)在肾癌细胞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应用miR-27a反义寡核苷酸(ASO)在体外转染786-O和Caki-1细胞;qRT-PCR法检测miR-27a及FOXO1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FOXO1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检测miR-27a ASO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786-O和Caki-1细胞中miR-27a表达高于HK2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P<0.05);利用miR-27a ASO抑制786-O和Caki-1细胞miR-27a表达后,发现两个细胞株FOXO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升高及增殖能力的降低(P<0.05).结论 miR-27a 可能通过调控FOXO1表达在肾癌中起致癌作用.miR-27a ASO可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因此miR-27a有可能作为肾癌基因治疗的候选靶点.

    作者:周立斌;凡杰;刘勇超;张长存;尹冰德;洪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