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刚;牛立志;邱大卫;何丽华;石红霞;孔小峰;左建生;徐克成
目的 既往少数研究表明p120ctn存在核浆穿梭现象,为研究细胞核内p120ctn的功能,我们试图构建p120ctn 3A细胞核定向表达载体pCMV/p120ctn 3A.方法 采用PCR方法扩增人p120ctn 3A活性片段,将其插入细胞核定向表达载体pCMV/myc/nuc,构建重组体pCMV/p120ctn 3A,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肺癌细胞A549,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信号,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鉴定其在肺癌细胞A549中的表达与定位.结果 限制性双酶切及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插入pCMV/p120ctn 3A的片段为2496bp左右,与预期p120ctn 3A基因片段大小相同.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绿色荧光信号定位于细胞核内,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表达的p120ctn 3A定位于A549细胞核.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pCMV/p120ctn 3A的A549细胞p120ctn 3A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 成功构建了p120ctn 3A 细胞核定向表达载体pCMV/p120ctn 3A.
作者:李庆昌;戴顺东;王鑫;潘泳岐;徐洪涛;王恩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皮肤标记定位活检对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收集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07年3月-2010年9月116例(137个病灶)触诊阴性乳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单纯彩超下乳腺皮肤十字交叉标记定位手术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 116例(137个病灶)乳腺病变中,恶性病变17个(12.4%),其中导管内癌4个,浸润性导管癌13个,良性病变120个(87.6%),其中乳腺纤维腺瘤85个,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8个,乳腺非典型增生6个,乳腺小叶增生11个.结论 单纯彩超下乳腺皮肤标记定性手术活检对触疹阴性的乳腺病变地定位切除有重要价值.
作者:祝志川;张喜平;张瑞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产妇,与同期100例行单纯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按肌瘤大小分为>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对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行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对部位特殊的子宫肌瘤及大型子宫肌瘤的处理须谨慎.
作者:杨丽晔;崔友红;张梅;费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单克隆抗体(CXCR4 mAb)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CXCR4 mAb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8周龄Balb/c雌性裸鼠,建立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运用CXCR4 mAb进行干预,从整体水平观察CXCR4 mAb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CXCR4 mAb可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瘤体抑制率达到71.4%;CXCR4 mAb治疗后的肿瘤组织中PCNA和VEGF表达明显下降,而Caspase-3表达上升.结论 CXCR4 mAb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而发挥抗肿瘤生长的作用.
作者:杜成;谢晓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平消胶囊联合介入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用平消胶囊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对照组30例单用介入栓塞化疗术.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6.7%和56.7%,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73.3%和5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消胶囊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中晚期肝癌可以提高近期有效率,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孙秋实;曹传华;张凌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NSCLC中MT1-MMP及TIMP-2的表达及与病理类型分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T1-MMP及TIMP-2在80例NSCLC患者和8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NSCLC中MT1-MMP阳性表达率为73.8%,癌旁组织中为52.5%,(P<0.05).在NSCLC中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为42.5%,癌旁组织为72.5%,(P<0.05).MT1-MMP和TIMP-2的表达与肺癌的病理分类及肿瘤大小无关,而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MT1-MMP和TIMP-2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5,P<0.05).结论 MT1-MMP和TIMP-2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判断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秦学金;王茺茺;郝吉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occult cancer of the thyroid,OC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68例O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11例,女性57例,年龄15-69岁,中位年龄43.5岁.41例(60.2%)患者因发现甲状腺结节就诊,其中16(39.0%)例临床查体未能发现,后经超声、手术探查发现微小结节;17例(25%)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经超声检查发现同侧甲状腺中微小结节;68例中66例成功得到随访(随访率97.1%),其中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44例,改良颈淋巴结清除手术患者22例,其中5例(7.6%)患者死亡,2例患者由于地址更换而失访(失访率2.9%).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起病隐患,术前较难诊断.详细的查体和辅助检查是OCT诊断不可缺少的,手术治疗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主要手段.
作者:贺晓斌;贺宝艳;陈武科;周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沙利度胺进行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以延长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方法 32例完成规定周期化疗的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应用沙利度胺100mg/d,连续口服,21天为1疗程,治疗至少2个疗程,对照组定期复查随访.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PFS分别为4.86个月和4.20个月,两组有明显差异(P=0.044).结论 沙利度胺可延长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作者:刘非;孟祥玲;王国华;赵恩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及骨髓标本中CK19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6例乳腺纤维腺瘤及64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同时抽取相应的骨髓血标本,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CK-19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二者差异显著(P=0.012);在HER2阳性患者中,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HER2阴性患者(P=0.016).CK19在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骨髓标本中未见表达,在乳腺癌患者骨髓血中,阳性表达24例(37.5%),而骨髓中CK19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CK19阴性的患者(110.46±90.65 vs 70.88±77.13,P=0.038),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骨髓微转移密切相关,提示VEGF可能参与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和播散,可作为早期乳腺癌微转移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张聚良;姚青;陈江浩;王廷;王辉;樊菁;凌瑞;易军;王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kinase 2,ERK2)及其磷酸化状态(p-ERK1/2)在宫颈癌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宫颈癌组织、50例CIN组织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RK2和p-ERK1/2的表达.结果 ERK2和p-ERK1/2在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5%和52.5 %,明显高于CIN组的34%和28%,以及正常宫颈组的13.33%和20%(P<0.01); ERK2和p-ERK1/2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加(P<0.05),病理分级的降低而增加(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ERK2和p-ERK1/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1);ERK2及p-ERK1/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 ERK2及p-ERK1/2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生长、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章丽霞;刘钧;黄一凡;朱治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γ -生育三烯酚(γ -tocotrienol)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细胞培养技术,利用细胞生长曲线,单细胞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透射电镜技术等方法,观察 γ-生育三烯酚对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及其肿瘤细胞的损伤作用.结果 γ -生育三烯酚可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随作用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并能引起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DNA 分子的损伤以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如线粒体损伤和形成凋亡小体,且与γ-生育三烯酚作用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γ -生育三烯酚对SGC-7901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与参与DNA损伤、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孙文广;刘慧坤;乔羽;闫雅更;董凤利;张琳;郭晓微;陈炳卿;杨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磷酸化蛋白质,在人体组织中广泛分布,具有多种功能.OPN不与在组织发育过程,而且与许多疾病,如炎症、免疫反应、血管重建等有关.OPN 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被广泛公认为是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或转移基因.针对肿瘤转移基因OPN及其受体的干预,可能成为防治肿瘤转移的潜在靶点.同时,OPN也可能是肿瘤远处转移和预后的预测分子.本文就骨桥蛋白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之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商冠宁;赵岩;王玉名;孙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肿瘤抑制基因p53异常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常见事件,而其与包括普通型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不典型增生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及导管内原位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以期了解p53突变及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结合测序研究1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用免疫组化研究2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经过HRM分析,共17例患者DNA熔解曲线与野生型标准品熔解曲线大于阈值结合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其中16例出现p53外显子突变.p53在UDH、ADH及DCIS中的突变率为0.0%(0/40),12.7%(8/63)和21.6%(8/37),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40例UDH中未出现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在14.6%(19/130)的ADH出现阳性表达,在31.4%(22/70)的DCIS中出现阳性表达,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p53外显子突变呈正相关(r=0.792,P<0.01).结论 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发生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ADH与DCIS,其可能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
作者:毛晓韵;刘崇;王欢;郑华川;魏晶;姚凡;房月;金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Hp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乙酰肝素酶mRNA及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pa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3%(33/45),相对表达水平为0.65±0.37,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0.39±0.49/0.31±0.52),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Hpa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胞质,在卵巢癌组织中染色以(++)-(+++)为主(44.44%),明显强于卵巢良性肿瘤(13.33%)和正常卵巢组织(0.00%).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Hpa蛋白及mRNA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FIGO分期Ⅲ-IV的癌组织表达高于I-Ⅱ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rank 分析显示Hpa 表达阳性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p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人的生存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上皮性卵巢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王福玲;娄艳辉;崔竹梅;李翠;王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1 病案摘要患者,男,59岁,因吞咽困难于2009年9月收入我院.入院查体:左颈扪及一1.0cm×1.0cm×1.5cm质硬、固定、无压痛的淋巴结.钡餐示:食管中下段黏膜破坏、管壁僵硬.
作者:李科;沈丽达;李杨;胡凤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CEA、CA125、CYFRA21-1、CT联检与肺癌临床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对58例肺癌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血清标本测定.结果 肺癌组CEA、CA125、CYFRA21-1、C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EA腺癌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组和小细胞癌组(P<0.01),CA125腺癌组、小细胞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组(P<0.01),CYFRA21-1在鳞癌中的阳性率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癌组(P<0.01),CT在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与CT水平成正相关.结论 CEA、CA125、CYFRA21-1、与CT联检可互补,提高肺癌诊断阳性率.
作者:黄长荣;金成禹;狄宝山;于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榄香烯乳(elemene)单独或联合顺铂(cisplatin)对人胃癌AGS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并探讨两药是否有协同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榄香烯乳单独或联合顺铂作用人胃癌AGS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BrdU掺入标记增殖的AGS细胞,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测定增殖细胞数;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结果 榄香烯乳(10-160μg/ml)对AGS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除10μg/ml作用12h外,其它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中DNA合成前期(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DNA合成期(S期)细胞比例下降.榄香烯乳作用AGS细胞后,降低BrdU的渗入率,减少cyclinD1的表达.榄香烯乳(80μg/ml)联合顺铂(4μg/ml)对细胞增殖和周期的抑制明显强于单独用药(P<0.05).结论 榄香烯乳可抑制人胃癌AGS细胞的增殖并阻滞细胞于G0/G1期,与顺铂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cyclinD1的表达有关.
作者:陈伟;任峰;王英杰;许洪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PTX)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顺铂(PDD)全身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给予33例TNMⅢ-Ⅳ期卵巢癌患者(Ⅲ期20例,Ⅳ期13例)PTX 60mg/m2 ip d1,5,10,PDD 40mg/m2 iv d1-2,每21天为1周期,共2-4个周期,每2周期评定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RR,CR+PR)为78.79%,其中CR 60.61%、PR 18.1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22.3个月.2年生存率为81.82%.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腹痛、腹泻、胃肠道反应、脱发、口腔黏膜炎和肌肉关节痛等.结论 PTX 60mg/m2腹腔灌注d1,5,10联合PDD 40mg/m2静脉滴注d1,2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黄万中;蒋华;江继发;刘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TNNT3(R69H)突变转基因小鼠快反应骨骼肌肌钙蛋白表达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 将杂合TNNT3(R69H)突变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杂交,选同窝阳性杂合后代鼠进行交配,再用野生型C57BL/6J小鼠对后代进行检测,得到TNNT3(R69H)突变转基因纯合个体.取野生型C57BL/6J小鼠、杂合转基因小鼠、纯合转基因小鼠的快反应骨骼肌进行RT-PCR和WESTERN实验并制备透射电镜切片.结果 RT-PCR和WESTERN电泳条带从亮到暗依次为纯合转基因小鼠、杂合转基因小鼠、野生型C57BL/6J小鼠.电镜结果显示转基因小鼠快反应骨骼肌明暗带不清、出现肌纤维间水肿和线粒体空泡等现象.结论 TNNT3(R69H)突变纯合转基因小鼠快反应骨骼肌中TNNT3的mRNA和蛋白质量高于杂合转基因小鼠、杂合转基因小鼠高于野生型C57BL/6J小鼠,并且转基因的表达使快反应骨骼肌结构异常.
作者:时伟红;李兆阳;杨葳;李翀;刘京津;郑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聚多曲霉菌粗提液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不同剂量霉菌提取液作用后A549细胞增殖情况.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FCM)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大剂量霉菌提取液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效应;小剂量可促进细胞增殖.FCM检测结果显示,大剂量干预组G0/G1期细胞显著增加,S期细胞显著减少,并在G1期前出现细胞凋亡图像;小剂量干预组G0/G1期细胞显著减少,S期细胞显著增加;G2期细胞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聚多曲霉菌提取液对A549细胞的增殖呈双向作用;除诱导细胞凋亡外,聚多曲霉菌产物的细胞毒性或其他生物学效应可能是其发挥抑制A549细胞增殖作用的更主要途径.
作者:赖红琳;涂红缨;肖祖克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