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王福玲;娄艳辉;崔竹梅;李翠;王蕾

关键词:乙酰肝素酶, 上皮性卵巢癌, 预后
摘要: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Hp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乙酰肝素酶mRNA及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pa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3%(33/45),相对表达水平为0.65±0.37,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0.39±0.49/0.31±0.52),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Hpa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胞质,在卵巢癌组织中染色以(++)-(+++)为主(44.44%),明显强于卵巢良性肿瘤(13.33%)和正常卵巢组织(0.00%).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Hpa蛋白及mRNA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FIGO分期Ⅲ-IV的癌组织表达高于I-Ⅱ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rank 分析显示Hpa 表达阳性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p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人的生存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上皮性卵巢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含铂方案调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及与化疗疗效关系

    目的 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用含铂方案化疗后外周血血浆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含铂方案能否调节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并观察MGMT基因甲基化与含铂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利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DLBCL患者含铂方案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浆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30例对CHOP方案耐药的DLBCL使用DHAP方案化疗前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为10.0%(3/30),化疗2个和4个周期后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分别为63.3%(19/30)和73.3%(22/30),化疗前后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比较有显著差异(χ2=16.148,P=0.000和χ2=22.217,P=0.000).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与非甲基化者用含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有效率分别为100.0%(3/3)和92.6%(25/27),无显著差异(P=1.000),4个周期后有效率分别为86.4%(19/22)和75.0%(6/8),无显著差异(P=0.589).结论 含铂方案可能调节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含铂方案化疗疗效与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无关.

    作者:康马飞;廖漓漓;刘瑛;骆梅青;陈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TNNT3突变转基因小鼠筛选及肌钙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TNNT3(R69H)突变转基因小鼠快反应骨骼肌肌钙蛋白表达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 将杂合TNNT3(R69H)突变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杂交,选同窝阳性杂合后代鼠进行交配,再用野生型C57BL/6J小鼠对后代进行检测,得到TNNT3(R69H)突变转基因纯合个体.取野生型C57BL/6J小鼠、杂合转基因小鼠、纯合转基因小鼠的快反应骨骼肌进行RT-PCR和WESTERN实验并制备透射电镜切片.结果 RT-PCR和WESTERN电泳条带从亮到暗依次为纯合转基因小鼠、杂合转基因小鼠、野生型C57BL/6J小鼠.电镜结果显示转基因小鼠快反应骨骼肌明暗带不清、出现肌纤维间水肿和线粒体空泡等现象.结论 TNNT3(R69H)突变纯合转基因小鼠快反应骨骼肌中TNNT3的mRNA和蛋白质量高于杂合转基因小鼠、杂合转基因小鼠高于野生型C57BL/6J小鼠,并且转基因的表达使快反应骨骼肌结构异常.

    作者:时伟红;李兆阳;杨葳;李翀;刘京津;郑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对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经临床明确诊断的晚期食管癌病人21例,接受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伊立替康180mg/m2,d1,顺铂20mg/m2,d1- d5,卡培他滨2000mg/(m2*d),分早、晚2次口服,d1- d14,3周为一周期,治疗两个周期评价疗效一次.结果 21例患者可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4例,进展(PD)7例.客观效率(RR)47.6%,疾病控制率(DCR)66.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5.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恶心和呕吐.结论 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对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控制.

    作者:张泉;高鹏;蒋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与激素受体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化疗对激素受体的影响及疗效与激素受体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vision法测定53例乳腺癌化疗前后ER、PR的表达并比较差异;评估化疗后病理反应情况;分析ER、PR表达与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率(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的相关性.结果 53例乳腺癌化疗后,病理缓解率为77.4%,病理完全缓解率为5.7%.ER、PR化疗前后表达发生完全相反的改变的分别是9(18%)、11(2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或PR的表达与化疗后的PCR率无相关性.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少数病例能达到PCR,且其不影响ER、PR的表达.ER或PR的表达不能预见化疗后的PCR率.

    作者:车潇良;蔡媛;冯建丽;谭军霞;郑甦;江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食管癌(中段)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 A、B两组.A组为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组:VT=6ml*kg-1,f=16次/min-1,加5cm H2O PEEP;B组为传统单肺通气组:VT=10ml*kg-1,f=12次/min.观察气管插管后切皮前(T1)、单肺通气后60min(T2)、恢复双肺通气后15min(T3)、拔管后30min(T4)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氧合指数(PaO2/FiO2)、平均动脉压(MAP)及术中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力(Pplat)、气道压力(Paw).结果 T2时A组的Ppeak、Pplat及Paw明显低于B组(P<0.05); T2,3,4时A组的Pa02、Pa02/Fi02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各时点PaCO2、PETCO2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减少肺部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是食管癌根治手术全麻安全、有效的通气方法.

    作者:周荣胜;刘齐宁;关正;毕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食管癌放化疗后皮肤转移1例

    1 病案摘要患者,男,59岁,因吞咽困难于2009年9月收入我院.入院查体:左颈扪及一1.0cm×1.0cm×1.5cm质硬、固定、无压痛的淋巴结.钡餐示:食管中下段黏膜破坏、管壁僵硬.

    作者:李科;沈丽达;李杨;胡凤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阴囊部皮肤原发性腺样囊性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阴囊部皮肤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报道1例原发阴囊部皮肤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对以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皮肤的腺样囊性癌较少见,可发生于除掌跖以外的任何部位,中老年好发,平均发病年龄为59岁.原发阴囊部皮肤腺样囊性癌未见报道,镜下肿瘤组织形成特殊的筛状结构,囊腔内常含有阿辛兰(pH5.2)阳性的透明质酸和硫酸化的酸性黏蛋白,瘤细胞间和小叶间周围可见透明嗜酸性基底膜物质的沉积,PAS染色呈阳性.免疫组化CK7、S-100、EMA、P63阳性表达.结论 阴囊皮肤原发腺样囊性癌相对少见,其具有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相同的镜下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临床表现呈惰性过程,预后相对较好.

    作者:李东斌;王益华;吴鸿雁;武慧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内注入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联合顺铂(cisplatin,DDP)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集120例恶性腹水患者按腹水严重程度平均分为4组,治疗组腹部经B超定位后行腹腔穿刺置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腹水后,治疗组1采用恩度30mg/m2 +生理盐水500ml,腹腔灌注3小时,第三日放腹水后予以顺铂45mg/m2 +生理盐水500ml腹腔灌注,夹管两日后放腹水,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5个疗程.治疗组2以恩度30mg/m2 +生理盐水500ml,腹腔灌注3小时,夹管两日后放水为一个疗程,每7天一次,连续5个疗程;治疗组3以顺铂45mg/m2 +生理盐水500ml腹腔灌注,夹管两日后放水为一个疗程,每7天一次,连续5个疗程;对照组为临终关怀对症处理组,不进行针对肿瘤及腹水的治疗,5周后评价.结果 治疗组1、2、3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57.5%、30.0%、22.5%和0%(P<0.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5.0%、45.0%、35%和5.0%(P<0.05).毒性反应4组比较(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顺铂能较好地控制恶性腹水,减轻临床症状;不增加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姜贻乾;李朝阳;段光亮;黄常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骨桥蛋白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磷酸化蛋白质,在人体组织中广泛分布,具有多种功能.OPN不与在组织发育过程,而且与许多疾病,如炎症、免疫反应、血管重建等有关.OPN 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被广泛公认为是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或转移基因.针对肿瘤转移基因OPN及其受体的干预,可能成为防治肿瘤转移的潜在靶点.同时,OPN也可能是肿瘤远处转移和预后的预测分子.本文就骨桥蛋白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之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商冠宁;赵岩;王玉名;孙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Raf激酶抑制蛋白对HepG2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 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是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近来的一些研究表明RKIP基因的蛋白产物在人类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本研究旨在探讨RKIP基因对于肝癌细胞增殖状态,细胞周期,凋亡状态等生物学特性及浸润转移能力等恶性表型的影响,以初步阐明其功能意义.方法 将RKIP基因插入载体pcDNA3.1构建PC-RKIP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Hep-RKIP),而后使用生长曲线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法、流式细胞仪,细胞迁徙实验法等方法分析稳定表达株相关生物学特性变化.同时设立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细胞组为对照.结果 与转染pcDNA3.1空载体及空白HepG2肝癌细胞相比,转染PC- RKIP载体的稳定表达细胞株生长有显著减慢,后两组之间亦无显著差异,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PC- RKIP转染组平均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PC- RKIP转染组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未处理的HepG2 细胞和转染 pcDNA 3.1空载体的HepG2细胞(P<0.05),而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均低于其它两组(P<0.05),其它各期细胞比例均无显著差异.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PC-RKIP转染组调亡比例为6.4%左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迁徙实验结果提示PC-RKIP转染组穿膜率与其它两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 RKIP基因可能具有抑制细胞生长增殖及分裂作用,同时可影响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可能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抑制细胞恶性表型有一定意义.

    作者:侯艳红;张磊;段云卉;李丹;张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MT1-MMP和TIM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NSCLC中MT1-MMP及TIMP-2的表达及与病理类型分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T1-MMP及TIMP-2在80例NSCLC患者和8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NSCLC中MT1-MMP阳性表达率为73.8%,癌旁组织中为52.5%,(P<0.05).在NSCLC中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为42.5%,癌旁组织为72.5%,(P<0.05).MT1-MMP和TIMP-2的表达与肺癌的病理分类及肿瘤大小无关,而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MT1-MMP和TIMP-2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5,P<0.05).结论 MT1-MMP和TIMP-2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判断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秦学金;王茺茺;郝吉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胰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前后CA242、CA199、CA125、CEA、TSG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242(CA242)、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30例胰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前后及15例正常对照的血清CA242、CA199、CA125、CEA及TSGF的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胰腺癌患者冷冻前后所有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冷冻后CA199、CA125及CEA血清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冷冻后CA199,CEA及TSGF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降低(P<0.05).CEA血清水平与患者性别相关(P<0.05),CA242水平与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均相关(P<0.05),CA199、CA125、CEA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均相关(P<0.05),而血清TSGF水平与所有的病理参数均无关( P>0.05).结论 CA199、CA125、CEA血清水平可作为胰腺癌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CA242、CA199、CA125及CEA在胰腺癌的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刚;牛立志;邱大卫;何丽华;石红霞;孔小峰;左建生;徐克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我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8-2010年手术切除的166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5.5岁、42.5岁,均女性多于男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25.9%,44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35例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9.5%.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7例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15.9%).结论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密切,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期病变,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以甲状腺乳头状癌多见,微小癌的比例高.

    作者:陶淑芳;李刚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附68例报告)

    目的 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occult cancer of the thyroid,OC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68例O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11例,女性57例,年龄15-69岁,中位年龄43.5岁.41例(60.2%)患者因发现甲状腺结节就诊,其中16(39.0%)例临床查体未能发现,后经超声、手术探查发现微小结节;17例(25%)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经超声检查发现同侧甲状腺中微小结节;68例中66例成功得到随访(随访率97.1%),其中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44例,改良颈淋巴结清除手术患者22例,其中5例(7.6%)患者死亡,2例患者由于地址更换而失访(失访率2.9%).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起病隐患,术前较难诊断.详细的查体和辅助检查是OCT诊断不可缺少的,手术治疗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主要手段.

    作者:贺晓斌;贺宝艳;陈武科;周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PI3K/Akt信号通路在RANKL诱导的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目的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能促进表达RANK的上皮癌细胞迁移至骨,与乳腺癌骨转移密切相关.本文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PI3K/Akt)信号通路在RANKL诱导的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细胞表面RANK蛋白的表达;Transwell法测定RANKL刺激后MCF-7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blot检测MCF-7细胞RANKL刺激后p-Akt及Akt的表达.SPSS 16.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MCF-7细胞表达RANK 蛋白,RANKL诱导MCF-7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强,RANKL的圈套受体OPG可阻断RANKL诱导的细胞迁移.RANKL刺激后MCF-7细胞p-Akt表达在1、5分钟时一过性升高,PI3K抑制剂LY294002显著抑制RANKL诱导的细胞迁移.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RANKL诱导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迁移.

    作者:张凌云;曲秀娟;刘云鹏;侯科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erbB-2蛋白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组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80例人结肠癌组织标本、30例癌旁黏膜组织、30 例正常结肠黏膜上皮中c-erbB-2基因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c-erbB-2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 62.5%、26.7%、6.7%,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在Dukes C和D期和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Dukes A和B期和无淋巴结转移者(81.8% vs 48.9%,P=0.003).结论 c-erbB-2 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有较高的特异性,c-erbB-2基因在分期晚和有淋巴结转移者中表达较高,提示可以作为结肠癌的诊断或预后指标.

    作者:赵东利;温玉墀;隋燕霞;党诚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72例转移性鼻咽癌的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我科确诊的72例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其中男性62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0岁(28-81岁).比较单发转移组(14例)与多发转移组(58例)、转移合并局部复发组(14例)和转移无局部复发组(58例)以及综合治疗组(61例)和单纯支持治疗组(11例)间的生存率.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各组生存率,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转移合并局部复发组1年、2年生存率14.3%、1.1%,中位生存期8.2个月,较转移无局部复发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38.5%、20.3%、11.6m)低,P<0.05.单发转移组与多发转移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7.5%、20.0%与37.5%、12.5%,P>0.05.综合治疗组与支持治疗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7.2%、16.1%与40.0%、12.0%,P>0.05.两组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26)、合并局部复发(P=0.020)是影响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转移性鼻咽癌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并未提高总生存率.性别、有合并局部复发是影响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何思敏;黎静;李志强;项红霞;徐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早期乳腺癌血清VEGF水平与骨髓微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及骨髓标本中CK19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6例乳腺纤维腺瘤及64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同时抽取相应的骨髓血标本,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CK-19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二者差异显著(P=0.012);在HER2阳性患者中,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HER2阴性患者(P=0.016).CK19在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骨髓标本中未见表达,在乳腺癌患者骨髓血中,阳性表达24例(37.5%),而骨髓中CK19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CK19阴性的患者(110.46±90.65 vs 70.88±77.13,P=0.038),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骨髓微转移密切相关,提示VEGF可能参与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和播散,可作为早期乳腺癌微转移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张聚良;姚青;陈江浩;王廷;王辉;樊菁;凌瑞;易军;王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右颊部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于两年前感右颊部有异物感,自行触摸有一肿物,无明显疼痛不适,肿物逐渐长大,曾于半年前切除部分肿物,近两月来肿物生长迅速,遂住院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无外伤史.

    作者:付欣;杨守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FES PET-CT成像与乳腺癌诊疗

    FES PET-CT显像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是通过FES与功能性雌激素受体(ER)特异结合特性,利用标准摄取值半定量地、客观地反映了患者活体内功能性ER的分布及其生物活性,判断乳腺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治疗前后肿瘤组织ER表达的异质性,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FES与FDG PET-CT对比显像提供的乳腺肿物定性、定量、定位及生物学行为的信息,能更好地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给乳腺癌诊疗带来划时代的意义.

    作者:杨欢;陈晓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