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60例临床分析

杨丽晔;崔友红;张梅;费华

关键词:子宫肌瘤, 剖宫产, 子宫肌瘤剔除术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产妇,与同期100例行单纯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按肌瘤大小分为>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对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行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对部位特殊的子宫肌瘤及大型子宫肌瘤的处理须谨慎.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对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经临床明确诊断的晚期食管癌病人21例,接受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伊立替康180mg/m2,d1,顺铂20mg/m2,d1- d5,卡培他滨2000mg/(m2*d),分早、晚2次口服,d1- d14,3周为一周期,治疗两个周期评价疗效一次.结果 21例患者可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4例,进展(PD)7例.客观效率(RR)47.6%,疾病控制率(DCR)66.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5.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恶心和呕吐.结论 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对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控制.

    作者:张泉;高鹏;蒋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黏附调节因子p120ctn3A细胞核靶向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既往少数研究表明p120ctn存在核浆穿梭现象,为研究细胞核内p120ctn的功能,我们试图构建p120ctn 3A细胞核定向表达载体pCMV/p120ctn 3A.方法 采用PCR方法扩增人p120ctn 3A活性片段,将其插入细胞核定向表达载体pCMV/myc/nuc,构建重组体pCMV/p120ctn 3A,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肺癌细胞A549,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信号,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鉴定其在肺癌细胞A549中的表达与定位.结果 限制性双酶切及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插入pCMV/p120ctn 3A的片段为2496bp左右,与预期p120ctn 3A基因片段大小相同.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绿色荧光信号定位于细胞核内,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表达的p120ctn 3A定位于A549细胞核.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pCMV/p120ctn 3A的A549细胞p120ctn 3A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 成功构建了p120ctn 3A 细胞核定向表达载体pCMV/p120ctn 3A.

    作者:李庆昌;戴顺东;王鑫;潘泳岐;徐洪涛;王恩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以乙酰肝素酶为靶点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乙酰肝素酶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细胞外基质中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的导致患者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通过肿瘤侵袭与转移引起的,不断完善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因素,和对其有效阻断是治内源性糖苷酶,参与许多病理及生理的过程.本文对乙酰肝素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靶点的肿瘤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乙酰肝素酶为靶点治疗肿瘤提供一些线索.

    作者:罗俊生;陈晓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右颊部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于两年前感右颊部有异物感,自行触摸有一肿物,无明显疼痛不适,肿物逐渐长大,曾于半年前切除部分肿物,近两月来肿物生长迅速,遂住院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无外伤史.

    作者:付欣;杨守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参佛胃康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逆转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参佛胃康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逆转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主动免疫、去氧胆酸钠、热水灌胃综合法连续造模90d,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空白组自由饮水,模型组用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丽珠得乐组用丽珠得乐溶液0.018mg/kg灌胃,参佛胃康大剂量组、参佛胃康小剂量组分别用参佛胃康溶液2.44mg/kg和0.61mg/kg灌胃.肉眼观察胃黏膜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的病理学改变,同时测定大鼠胃液pH值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参佛胃康能保护大鼠慢性胃黏膜损伤,增加胃液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且参佛胃康大剂量组效果显著.结论 参佛胃康对慢性胃萎缩性胃炎黏膜的各种病理变化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作者:蔺焕萍;王小平;付倩;李守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已知强的抗原递呈细胞.近年来,人们对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等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大量研究资料表明DC在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DC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作者:代国知;袁红霞;陈虹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骨髓具有杯状核细胞形态学表现的AML-M1患者的实验室特点并临床分析

    目的 报道1例骨髓形态学具有杯状核细胞表现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实验室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取患者骨髓,进行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应用RHG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Q-PCR)方法检测融合基因;应用测序方法检测基因突变.结果 细胞形态学示该患者骨髓涂片伴有大量杯状核细胞表达,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达髓系抗原;染色体RHG显带示正常核型;RQ-PCR检测示AML-ETO,BCR-ABL,PML-RARα与CBFβ/MYH11融合基因阴性;基因测序示NPM1突变.结论 此1例为伴有杯状核细胞形态学特点的AML-M1病例,综合MICM诊断分析白血病,有助于全面评价疾病的预后并可为临床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庄倩;张男;张继红;郝良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发纵隔淋巴瘤1例报道

    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罕见的网状内皮组织疾病,我院近日诊治一例LCH伴发纵隔淋巴瘤病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23岁,回族,2008年5月感左下肢疼痛,以髋膝为主.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软组织损伤,给予对症药物治疗,但效果欠佳,病情加重.2009年11月我院门诊以左髋关节结核收入.

    作者:于飞;美丽姑·买买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早期乳腺癌血清VEGF水平与骨髓微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及骨髓标本中CK19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6例乳腺纤维腺瘤及64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同时抽取相应的骨髓血标本,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CK-19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二者差异显著(P=0.012);在HER2阳性患者中,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HER2阴性患者(P=0.016).CK19在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骨髓标本中未见表达,在乳腺癌患者骨髓血中,阳性表达24例(37.5%),而骨髓中CK19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CK19阴性的患者(110.46±90.65 vs 70.88±77.13,P=0.038),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骨髓微转移密切相关,提示VEGF可能参与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和播散,可作为早期乳腺癌微转移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张聚良;姚青;陈江浩;王廷;王辉;樊菁;凌瑞;易军;王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术前5-FU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液微转移的影响

    目的 检测术前5-FU化疗及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液CK20mRNA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普通外科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术前化疗组各15例.术前化疗方案:CF 200mg ivgtt d1-d3、5-FU 500mg ivgtt d1-d3,化疗结束次日进行手术.两组患者均取术前(化疗组为化疗前1日及术前)、术中癌灶回流至门静脉血,术后首日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各5ml;另设15份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作为正常人群对照.以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血标本中CK20mRNA含量.结果 15例健康体检者中,CK20mRNA均未检出;30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指标检出率如下:CK20mRNA为80.0%,其含量与肿瘤浸润深度(T)、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术后病理分期(TNM)、脉管或淋巴管癌栓正相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性别、年龄无关.化疗组患者化疗前后CK20mRNA(P=0.055)含量降低,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K20mR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与术前外周血中CK20mRNA含量,化疗组指标降低病例数多于对照组,且CK20mRNA含量的变化具显著意义(P=0.004).结论 外周血CK20mRNA为结直肠癌微转移检测的敏感指标.就观察术前化疗效果而言,CK20mRNA有明显下降.术前5-FU化疗可以降低外周血及回流入门静脉血中微转移的程度,提示对TNM I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开展规范新辅助化疗研究的必要性.

    作者:费建平;钱桦;姜保成;陆艺;刘涛;徐小永;袁野;封明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阴囊部皮肤原发性腺样囊性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阴囊部皮肤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报道1例原发阴囊部皮肤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对以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皮肤的腺样囊性癌较少见,可发生于除掌跖以外的任何部位,中老年好发,平均发病年龄为59岁.原发阴囊部皮肤腺样囊性癌未见报道,镜下肿瘤组织形成特殊的筛状结构,囊腔内常含有阿辛兰(pH5.2)阳性的透明质酸和硫酸化的酸性黏蛋白,瘤细胞间和小叶间周围可见透明嗜酸性基底膜物质的沉积,PAS染色呈阳性.免疫组化CK7、S-100、EMA、P63阳性表达.结论 阴囊皮肤原发腺样囊性癌相对少见,其具有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相同的镜下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临床表现呈惰性过程,预后相对较好.

    作者:李东斌;王益华;吴鸿雁;武慧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癌预测因子的研究进展

    预测因子(predictive factors)是预示治疗反应的因素.胃癌预测因子的检测是实现胃癌个体化治疗的前提.本文分析胃癌的全身化疗(systemic chemotherapy)、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和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等治疗的预测因子,帮助筛选更有效的治疗.

    作者:张百红;王湘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食管癌(中段)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 A、B两组.A组为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组:VT=6ml*kg-1,f=16次/min-1,加5cm H2O PEEP;B组为传统单肺通气组:VT=10ml*kg-1,f=12次/min.观察气管插管后切皮前(T1)、单肺通气后60min(T2)、恢复双肺通气后15min(T3)、拔管后30min(T4)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氧合指数(PaO2/FiO2)、平均动脉压(MAP)及术中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力(Pplat)、气道压力(Paw).结果 T2时A组的Ppeak、Pplat及Paw明显低于B组(P<0.05); T2,3,4时A组的Pa02、Pa02/Fi02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各时点PaCO2、PETCO2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减少肺部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是食管癌根治手术全麻安全、有效的通气方法.

    作者:周荣胜;刘齐宁;关正;毕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miR-27a下调肾癌细胞FOXO1表达并促进其细胞增殖

    目的 探讨microRNA-27a(miR-27a)在肾癌细胞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应用miR-27a反义寡核苷酸(ASO)在体外转染786-O和Caki-1细胞;qRT-PCR法检测miR-27a及FOXO1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FOXO1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检测miR-27a ASO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786-O和Caki-1细胞中miR-27a表达高于HK2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P<0.05);利用miR-27a ASO抑制786-O和Caki-1细胞miR-27a表达后,发现两个细胞株FOXO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升高及增殖能力的降低(P<0.05).结论 miR-27a 可能通过调控FOXO1表达在肾癌中起致癌作用.miR-27a ASO可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因此miR-27a有可能作为肾癌基因治疗的候选靶点.

    作者:周立斌;凡杰;刘勇超;张长存;尹冰德;洪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AT1-R对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通过建立裸鼠子宫内膜癌模型,探讨敲除AT1-R基因对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体内生长的影响以及对ERK1/2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 将Hec-1A细胞、敲除AT1-R基因的Hec-1A细胞分别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各组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时间和成瘤率,测量肿瘤体积、瘤质量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Western blot法检测瘤组织内ERK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瘤组织内Caspase-3表达.结果 与未转染组相比,敲除AT1-R基因组裸鼠移植瘤生长较慢,平均成瘤时间明显延长,成瘤率、瘤体体积和瘤质量显著减少(P<0.05);与未转染组相比,敲除AT1-R基因组的Hec-1A-si细胞ER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5);与未转染组相比,敲除AT1-R基因组Hec-1A-si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敲除AT1-R基因在裸鼠体内可抑制HEC-1A细胞增殖、促进HEC-1A细胞凋亡.

    作者:李景溪;杨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我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8-2010年手术切除的166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5.5岁、42.5岁,均女性多于男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25.9%,44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35例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9.5%.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7例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15.9%).结论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密切,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期病变,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以甲状腺乳头状癌多见,微小癌的比例高.

    作者:陶淑芳;李刚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MT1-MMP和TIM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NSCLC中MT1-MMP及TIMP-2的表达及与病理类型分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T1-MMP及TIMP-2在80例NSCLC患者和8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NSCLC中MT1-MMP阳性表达率为73.8%,癌旁组织中为52.5%,(P<0.05).在NSCLC中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为42.5%,癌旁组织为72.5%,(P<0.05).MT1-MMP和TIMP-2的表达与肺癌的病理分类及肿瘤大小无关,而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MT1-MMP和TIMP-2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5,P<0.05).结论 MT1-MMP和TIMP-2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判断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秦学金;王茺茺;郝吉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聚多曲霉菌提取液对培养人肺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了解聚多曲霉菌粗提液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不同剂量霉菌提取液作用后A549细胞增殖情况.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FCM)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大剂量霉菌提取液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效应;小剂量可促进细胞增殖.FCM检测结果显示,大剂量干预组G0/G1期细胞显著增加,S期细胞显著减少,并在G1期前出现细胞凋亡图像;小剂量干预组G0/G1期细胞显著减少,S期细胞显著增加;G2期细胞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聚多曲霉菌提取液对A549细胞的增殖呈双向作用;除诱导细胞凋亡外,聚多曲霉菌产物的细胞毒性或其他生物学效应可能是其发挥抑制A549细胞增殖作用的更主要途径.

    作者:赖红琳;涂红缨;肖祖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肺癌组织中OCT-4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干细胞标志物OCT-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03-2006年40例肺癌手术患者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OCT-4的表达,取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回顾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并分析各项指标与OCT-4的关系.对40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OCT-4表达与肿瘤复发率之间的关系,Westernblot分析鳞癌与腺癌中OCT-4蛋白的表达.结果 OCT-4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为37.5%,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中OCT-4的表达(P<0.05).OCT-4的阳性表达强度随肺癌临床分期增高而增高(P<0.05);对40例患者进行3年随访,OCT-4阳性表达病例的肿瘤复发率为53.3%,较OCT-4阴性表达病例的复发率(20.0%)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癌组织与正常组织,腺癌中OCT-4蛋白的表达较鳞癌中OCT-4蛋白表达增高,经过Bandscan软件灰度扫描,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结论 OCT-4阳性表达强度与肺癌临床分期与肿瘤复发率有关,可以为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作者:乔哲;马跃峰;党诚学;周斌;李少民;张潍;姜建涛;张晋;孔冉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区域性热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复发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区域性热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复发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自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64例局部复发宫颈癌按治疗模式的不同分成2组,单纯化疗组与热化疗组,化疗采用CPT-11 160mg/m2,d1;DDP 80mg/m2,d1,每3周重复,共2周期.热疗输出功率为1200W-1000W,以直肠进行测温,温度恒定在40.5℃-41.5℃,恒温治疗时间40min左右,2次/周,每次间隔72小时,8次/疗程.化疗同时行热疗,不行化疗时常规行热疗.结果 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36.6%,热化疗组有效率为61.7%(P<0.05);单纯化疗组III+IV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热化疗组,(P<0.05);热化疗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区域性热疗联合伊立替康+顺铂化疗局部复发宫颈癌,近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且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孔亚梅;彭云武;李雯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