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月琴;焦爱民;朱红梅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对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经临床明确诊断的晚期食管癌病人21例,接受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伊立替康180mg/m2,d1,顺铂20mg/m2,d1- d5,卡培他滨2000mg/(m2*d),分早、晚2次口服,d1- d14,3周为一周期,治疗两个周期评价疗效一次.结果 21例患者可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4例,进展(PD)7例.客观效率(RR)47.6%,疾病控制率(DCR)66.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5.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恶心和呕吐.结论 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对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控制.
作者:张泉;高鹏;蒋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microRNA-27a(miR-27a)在肾癌细胞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应用miR-27a反义寡核苷酸(ASO)在体外转染786-O和Caki-1细胞;qRT-PCR法检测miR-27a及FOXO1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FOXO1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检测miR-27a ASO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786-O和Caki-1细胞中miR-27a表达高于HK2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P<0.05);利用miR-27a ASO抑制786-O和Caki-1细胞miR-27a表达后,发现两个细胞株FOXO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升高及增殖能力的降低(P<0.05).结论 miR-27a 可能通过调控FOXO1表达在肾癌中起致癌作用.miR-27a ASO可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因此miR-27a有可能作为肾癌基因治疗的候选靶点.
作者:周立斌;凡杰;刘勇超;张长存;尹冰德;洪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组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80例人结肠癌组织标本、30例癌旁黏膜组织、30 例正常结肠黏膜上皮中c-erbB-2基因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c-erbB-2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 62.5%、26.7%、6.7%,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在Dukes C和D期和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Dukes A和B期和无淋巴结转移者(81.8% vs 48.9%,P=0.003).结论 c-erbB-2 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有较高的特异性,c-erbB-2基因在分期晚和有淋巴结转移者中表达较高,提示可以作为结肠癌的诊断或预后指标.
作者:赵东利;温玉墀;隋燕霞;党诚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沙利度胺进行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以延长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方法 32例完成规定周期化疗的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应用沙利度胺100mg/d,连续口服,21天为1疗程,治疗至少2个疗程,对照组定期复查随访.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PFS分别为4.86个月和4.20个月,两组有明显差异(P=0.044).结论 沙利度胺可延长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作者:刘非;孟祥玲;王国华;赵恩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预测因子(predictive factors)是预示治疗反应的因素.胃癌预测因子的检测是实现胃癌个体化治疗的前提.本文分析胃癌的全身化疗(systemic chemotherapy)、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和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等治疗的预测因子,帮助筛选更有效的治疗.
作者:张百红;王湘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氯化钴(CoCl2)模拟化学缺氧复氧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及其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基中加入和去除CoCl2模拟化学缺氧和缺氧复氧,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oCl2与HIF-1α蛋白表达关系;通过MTT、过河实验、黏附试验分别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运动能力和黏附能力.结果 人胶质瘤U251细胞中存在HIF-1α蛋白表达;在CoCl2模拟缺氧的时-效关系实验中,100μmol/L CoCl2刺激细胞6h、12h、24h时HIF- 1α蛋白呈递增(分别 为1.024±0.03、2.35±0.04、2.82±0.12)(P<0.05),24h达高峰,48h明显下降(1.82±0.05).同时,在量-效关系实验中,CoCl2 50μmol/L、100μmol/L和150μmol/L刺激细胞24h时HIF-1α蛋白呈递增(分别为1.78±0.03、1.81±0.03、2.12±0.12)(P<0.05);MTT发现CoCl2诱导的缺氧对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过河实验发现缺氧24h复氧24h后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增加;细胞黏附实验发现缺氧24h复氧24h后细胞的黏附力增加.结论 CoCl2能诱导人胶质瘤U251细胞HIF-1α蛋白过度表达,而且存在一定的时-效关系;经CoCl2诱导的缺氧后复氧,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和黏附能力增加.
作者:楚胜华;朱志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间质干细胞(MSCs)是多能成体干细胞,近年关于其在肿瘤相关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我们分离、鉴定并纯化不同来源的骨髓间质干细胞,比较其在成骨分化的差异,为下一步试验选择良好的细胞来源.方法 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SD大鼠及Balb/c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通过传代纯化,并观察MSCs在此过程中的纯化程度及增殖状况.流式细胞术鉴别两种MDSCs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比较不同来源间质干细胞在成骨分化的差异.结果 在SD大鼠MDSCs分离和培养过程中,其增殖能力显著强于Balb/c小鼠MDSCs,在第三代时即可见典型的漩涡状贴壁生长特性.经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来源的细胞均表达间质干细胞表面抗原.在成骨方面SD大鼠MDSCs表现出了较强的多能特性,且SD大鼠出现程度大于Balb/c小鼠.结论 SD大鼠来源MDSCs较易获得纯度较高且增殖旺盛的细胞源,在成骨方面的能力强于Balb/c小鼠,在一定程度上其可成为良好的细胞来源.
作者:赵志正;林洪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术前5-FU化疗及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液CK20mRNA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普通外科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术前化疗组各15例.术前化疗方案:CF 200mg ivgtt d1-d3、5-FU 500mg ivgtt d1-d3,化疗结束次日进行手术.两组患者均取术前(化疗组为化疗前1日及术前)、术中癌灶回流至门静脉血,术后首日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各5ml;另设15份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作为正常人群对照.以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血标本中CK20mRNA含量.结果 15例健康体检者中,CK20mRNA均未检出;30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指标检出率如下:CK20mRNA为80.0%,其含量与肿瘤浸润深度(T)、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术后病理分期(TNM)、脉管或淋巴管癌栓正相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性别、年龄无关.化疗组患者化疗前后CK20mRNA(P=0.055)含量降低,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K20mR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与术前外周血中CK20mRNA含量,化疗组指标降低病例数多于对照组,且CK20mRNA含量的变化具显著意义(P=0.004).结论 外周血CK20mRNA为结直肠癌微转移检测的敏感指标.就观察术前化疗效果而言,CK20mRNA有明显下降.术前5-FU化疗可以降低外周血及回流入门静脉血中微转移的程度,提示对TNM I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开展规范新辅助化疗研究的必要性.
作者:费建平;钱桦;姜保成;陆艺;刘涛;徐小永;袁野;封明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已知强的抗原递呈细胞.近年来,人们对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等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大量研究资料表明DC在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DC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作者:代国知;袁红霞;陈虹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聚多曲霉菌粗提液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不同剂量霉菌提取液作用后A549细胞增殖情况.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FCM)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大剂量霉菌提取液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效应;小剂量可促进细胞增殖.FCM检测结果显示,大剂量干预组G0/G1期细胞显著增加,S期细胞显著减少,并在G1期前出现细胞凋亡图像;小剂量干预组G0/G1期细胞显著减少,S期细胞显著增加;G2期细胞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聚多曲霉菌提取液对A549细胞的增殖呈双向作用;除诱导细胞凋亡外,聚多曲霉菌产物的细胞毒性或其他生物学效应可能是其发挥抑制A549细胞增殖作用的更主要途径.
作者:赖红琳;涂红缨;肖祖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揭示Bcl-2,Bax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法联合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与70例慢性胃炎组织中Hp感染情况,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与70例慢性胃炎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Hp(+)组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p(-)组(P<0.01);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Bcl-2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r=0.288);Hp(+)组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Hp(-)组(P<0.01);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Bax蛋白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r=-0.536).结论 Hp感染与Bcl-2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性,与Bax蛋白表达存在负相关性,提示Hp感染与细胞凋亡,二者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吴军;孙泽群;张志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收集自2004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9例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治疗分CHOP方案组及L-ASP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3%和75.9%(P=0.045).两组5年OS率和DFS率分别为43.75%、61.54%(P=0.038)及18.8%、46.15%(P=0.009),具有统计学意义.难治组7例经VDLP方案补救化疗后总有效率为71.3%.B组症状、临床分期及KPS评分可能对患者的生存产生影响.结论:对于临床早期的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初治时可以选择CHOP方案治疗,而中、晚期病例及CHOP方案治疗无效的病例,选择以左旋门冬酰胺酶为主的联合化疗结合放疗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徐淑芬;白海;王存邦;张茜;葸瑞;潘耀柱;陈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腹腔内注入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联合顺铂(cisplatin,DDP)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集120例恶性腹水患者按腹水严重程度平均分为4组,治疗组腹部经B超定位后行腹腔穿刺置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腹水后,治疗组1采用恩度30mg/m2 +生理盐水500ml,腹腔灌注3小时,第三日放腹水后予以顺铂45mg/m2 +生理盐水500ml腹腔灌注,夹管两日后放腹水,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5个疗程.治疗组2以恩度30mg/m2 +生理盐水500ml,腹腔灌注3小时,夹管两日后放水为一个疗程,每7天一次,连续5个疗程;治疗组3以顺铂45mg/m2 +生理盐水500ml腹腔灌注,夹管两日后放水为一个疗程,每7天一次,连续5个疗程;对照组为临终关怀对症处理组,不进行针对肿瘤及腹水的治疗,5周后评价.结果 治疗组1、2、3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57.5%、30.0%、22.5%和0%(P<0.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5.0%、45.0%、35%和5.0%(P<0.05).毒性反应4组比较(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顺铂能较好地控制恶性腹水,减轻临床症状;不增加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姜贻乾;李朝阳;段光亮;黄常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既往少数研究表明p120ctn存在核浆穿梭现象,为研究细胞核内p120ctn的功能,我们试图构建p120ctn 3A细胞核定向表达载体pCMV/p120ctn 3A.方法 采用PCR方法扩增人p120ctn 3A活性片段,将其插入细胞核定向表达载体pCMV/myc/nuc,构建重组体pCMV/p120ctn 3A,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肺癌细胞A549,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信号,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鉴定其在肺癌细胞A549中的表达与定位.结果 限制性双酶切及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插入pCMV/p120ctn 3A的片段为2496bp左右,与预期p120ctn 3A基因片段大小相同.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绿色荧光信号定位于细胞核内,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表达的p120ctn 3A定位于A549细胞核.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pCMV/p120ctn 3A的A549细胞p120ctn 3A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 成功构建了p120ctn 3A 细胞核定向表达载体pCMV/p120ctn 3A.
作者:李庆昌;戴顺东;王鑫;潘泳岐;徐洪涛;王恩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1 病案摘要患者,男,59岁,因吞咽困难于2009年9月收入我院.入院查体:左颈扪及一1.0cm×1.0cm×1.5cm质硬、固定、无压痛的淋巴结.钡餐示:食管中下段黏膜破坏、管壁僵硬.
作者:李科;沈丽达;李杨;胡凤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大部分肿瘤患者起病隐匿,多数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全身化疗逐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化疗引起的副作用也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内外多项研究报道,临床有相当部分病人化疗后出现血糖升高,甚或继发糖尿病,严重影响化疗的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血糖升高的机制,恶性肿瘤化疗与血糖异常的相关性及化疗影响血糖代谢的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张炜炜;方明治;李;敏;何玮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NSCLC中MT1-MMP及TIMP-2的表达及与病理类型分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T1-MMP及TIMP-2在80例NSCLC患者和8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NSCLC中MT1-MMP阳性表达率为73.8%,癌旁组织中为52.5%,(P<0.05).在NSCLC中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为42.5%,癌旁组织为72.5%,(P<0.05).MT1-MMP和TIMP-2的表达与肺癌的病理分类及肿瘤大小无关,而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MT1-MMP和TIMP-2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5,P<0.05).结论 MT1-MMP和TIMP-2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判断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秦学金;王茺茺;郝吉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肿瘤抑制基因p53异常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常见事件,而其与包括普通型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不典型增生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及导管内原位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以期了解p53突变及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结合测序研究1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用免疫组化研究2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经过HRM分析,共17例患者DNA熔解曲线与野生型标准品熔解曲线大于阈值结合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其中16例出现p53外显子突变.p53在UDH、ADH及DCIS中的突变率为0.0%(0/40),12.7%(8/63)和21.6%(8/37),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40例UDH中未出现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在14.6%(19/130)的ADH出现阳性表达,在31.4%(22/70)的DCIS中出现阳性表达,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p53外显子突变呈正相关(r=0.792,P<0.01).结论 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发生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ADH与DCIS,其可能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
作者:毛晓韵;刘崇;王欢;郑华川;魏晶;姚凡;房月;金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乙酰肝素酶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细胞外基质中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的导致患者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通过肿瘤侵袭与转移引起的,不断完善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因素,和对其有效阻断是治内源性糖苷酶,参与许多病理及生理的过程.本文对乙酰肝素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靶点的肿瘤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乙酰肝素酶为靶点治疗肿瘤提供一些线索.
作者:罗俊生;陈晓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进一步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的疗效,人们在不断寻找新方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等新一代生物靶向治疗有很多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EGFR抑制剂可以增加放疗的敏感性:EGFR活化后具有广泛的作用,能促进细胞的转录、增殖,影响细胞周期进程,诱导血管生成,在促进细胞的放射损伤修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EGFR抑制剂能阻断细胞DNA损伤的修复,增加肿瘤细胞放射后的死亡.
作者:黄鹂;王俊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