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评估健康志愿者胰腺灌注的可行性

赵娓娓;任静;印弘;宦怡

关键词:胰腺, 灌注成像,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定量参数
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量化评估胰腺灌注的可行性.方法 将68名健康志愿者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对所有志愿者均行DCE-MRI,将数据传至Research-DCEMRI Tool诊断分析工作站,计算胰腺灌注的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间质-血浆速率常数(Kep)、间质容积(Ve)和血浆容积(Vp).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不同性别、年龄组和胰腺部位的灌注参数.结果不同性别志愿者Ktrans、Kep、Ve和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组Ve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36、0.001);胰头区Vp高于胰体部和胰尾部(P=0.011、0.023).结论 DCE-MRI可无创、较稳定、定量评估胰腺灌注情况.胰腺DCE-MRI定量灌注参数不随性别差异而不同,但随年龄和胰腺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联合微泡对不同凝龄富血小板血栓和富红细胞血栓的溶栓效果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微泡对不同凝龄富血小板血栓(PRT)和富红细胞血栓(ERT)的溶栓效果.方法 分别于体外和大鼠体内颈总动脉制备不同凝龄的PRT和ERT.离体及在体实验均分为4组,即离体PRT 3 h组、离体PRT24 h组、离体ERT 3 h组、离体ERT 24 h组及在体PRT 3 h组、在体PRT 24 h组、在体ERT 3 h组、在体ERT 24 h组;分别于体外循环装置和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中进行超声联合微泡溶栓实验,并采集超声图像.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验证血栓成分.离体实验主要分析溶栓后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及溶栓率,在体实验主要分析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及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溶栓治疗后,离体及在体实验显示:PRT 3 h组与ERT 3 h组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121.12±13.21)% vs (130.09±15.34)%]、溶栓率[(39.83±7.09)% vs (42.14±5.17)%]、血管再通率(83.33% vs 91.67%)及颈总动脉血流速度[(0.21±0.02)m/s vs (0.22±0.01)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RT 24 h组与ERT24h组比较、PRT 24 h组与PRT 3 h组比较、ERT 24 h组与ERT 3 h组比较,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溶栓率、血管再通率、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均下降(P均<0.05).与ERT 24 h组比较,PRT 24 h组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溶栓率、血管再通率及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均下降(P均<0.05).结论 超声联合微泡对溶解离体及在体大鼠颈总动脉PRT和ERT的效果随血栓凝龄的增加而下降,且以PRT为著.

    作者:王世飞;景远文;李海瑞;黄驰雄;卢永康;宾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CT评价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

    目的 采用CT探讨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我院拟诊为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病例,将图像质量能满足主动脉弹性测量的111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分为钙化阴性组(n=43)和钙化阳性组(n=68),根据钙化积分值将钙化阳性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钙化3组.将原始数据每隔5%R-R间期进行全时相自动离线重建,测量各R-R间期主动脉横截面积及直径,计算评价主动脉弹性的4个参考指标:直径变化率(%A0)、动脉可扩张度(A0D)、动脉顺应性(A0C)及动脉僵硬度(A0SI).分析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结果 钙化阳性组的%A0、A0D、A0C小于钙化阴性组,而A0SI大于钙化阴性组(P均<0.05).钙化阳性组中轻度、中度、重度钙化3组间主动脉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A0、A0D、A0C呈负相关,与A0 SI呈正相关.结论 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有相关性,两者联合应用可以为早期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

    作者:李燕花;訾媛;宫凤玲;于鹏;陈伟彬;张惠英;马春梅;徐永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MRI分析阿尔茨海默病进程中海马头、体、尾部体积改变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进程中,海马头、体、尾部形态学改变.方法 对AD、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各30例(AD组、MCI组)及30名正常老年人(正常对照组)行颅脑MRI扫描.基于MRI扫描图像将海马头、体、尾部进行分段,并测量其体积.比较AD组、MCI组、正常对照组海马体积整体差异及头、体、尾部体积差异.分析海马体积与各神经评定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组中,左侧海马总体积及头、体、尾部体积均大于右侧(P均<0.05).3组间左、右海马总体积比较,AD组小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及MCI组(P均<0.05),MCI组小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左、右海马头、体、尾部体积均减小(P均<0.05),MCI组左海马头、体部及右海马头部体积减小(P均<0.05).AD组左、右海马头、体部体积均小于MCI组(P均<0.05).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与双侧海马头、体、尾部体积及总体积均呈正相关.除左海马尾部外,双侧海马头、体、尾部体积及总体积均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临床痴呆分级量表(CDR)评分呈负相关,均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AD患者双侧海马体积明显缩小,MCI患者海马体部、尾部萎缩不明显,但海马头部体积明显缩小.

    作者:徐玉玉;钱学华;邓玲;吕发金;陈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超声介导正己酰羧甲基壳聚糖载药纳米液滴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 评价采用正己酰羧甲基壳聚糖制备相变型载阿霉素(DOX)纳米液滴的体外超声显像效果及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 将羧甲基壳聚糖与正己酸酐发生酰化反应合成正己酰羧甲基壳聚糖,采用声振乳化法制备正己酰羧甲基壳聚糖载药纳米液滴,表征其表面形态、粒径、电位;评价其体外超声显像效果,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包封率,采用CCK-8法检测卵巢癌细胞存活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功制备正己酰羧甲基壳聚糖载药纳米液滴,镜下为大小均匀的球状物,平均粒径为(458.33±43.50)nm,包封率为(52.06±10.14)%.纳米液滴可增强超声显影效果.超声联合载药纳米液滴组的卵巢癌细胞存活率[(62.54±3.60)%]低于DOX组[(75.55±7.21)%]、载药纳米液滴组[(76.18±4.94)%]和超声组[(89.90±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联合正己酰羧甲基壳聚糖载药纳米液滴可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在临床诊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罗慕华;司徒冰;廖剑艺;李冰城;陈智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剪切波弹性成像与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对比

    目的 比较剪切波弹性成像与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小结节患者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计算并比较2种方法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48个甲状腺小结节中,37个为恶性结节,11个为良性结节,剪切波弹性成像与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分别为91.89%(34/37)、81.82%(9/11)、89.58%(43/48)、94.44%(34/36)、75.00% (9/12)和29.73%(11/37)、72.73%(8/11)、39.58%(19/48)、78.57%(11/14)、23.53%(8/34);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优于18F-FDG PET/CT.

    作者:郑立春;欧阳向柳;刘桂超;胡月明;王艳滨;张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胰腺淋巴管血管瘤1例

    患者女,59岁,因“间断性下腹部不适、坠胀2年,症状加重2月余”入院.CT:平扫示胰腺头、颈及钩突部见约2.1 cm×1.0 cm×1.8 cm的不规则低密度区,其内见分隔、呈多囊状改变(图1A);增强后病变不均匀强化,内见小血管穿行,病变与胰管相通,体尾部胰管略扩张,门静脉局部受压推移(图1B、1C);考虑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胰腺癌待除外.遂行胰腺中段切除术、胰一空肠吻合术,清扫胰周淋巴结.术中于胰腺中段见一大小约3.5cm×3.0 cm包块,质硬.免疫组化:单层扁平上皮细胞示CD34(++)、CD31(散+)、D2-40(散+)、MC(-)、CD8(-).病理诊断:胰腺淋巴管血管瘤(图1D).

    作者:裴亚亚;马莉;王建花;孙鹏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值评估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裸鼠胃癌原位移植瘤的疗效

    目的 分析MR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值评估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裸鼠胃癌原位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建立裸鼠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治疗组(n=15,胃内灌注甲磺酸阿帕替尼100mg/kg体质量)和对照组(n=15,胃内灌注无菌去离子水),治疗18天后行DCE-MRI,并定量测量Ktrans值.检查结束后,取出瘤体测量微血管密度(MVD)值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对比组间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MVD值(x2=4.89,P<0.05)、VEGF水平明显减低(x2=8.69,P<0.01),治疗组Ktrans值[(0.63 ±0.05)/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66±0.23)/min;t=17.05,P<0.01].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值可作为胃癌抗血管生成药物甲磺酸阿帕替尼疗效的评估指标.

    作者:史学莲;时高峰;王小玲;王琦;刘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颈部创伤性神经瘤的超声表现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颈部创伤性神经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PTC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颈部创伤性神经瘤患者的资料,观察其超声表现,包括病灶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是否与神经相连及病灶内血供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共26个病灶中,25个位于颈侧区,1个位于中央区.病灶横径(3.5±1.0)mm,纵径(9.1±2.9)mm.13个病灶呈椭圆形,另13个病灶呈圆形.13个病灶边界清晰,另13个病灶边界模糊.26个病灶均呈不均匀低回声,其中16个病灶内部可见高回声.20个病灶表现为明确与神经相连,余6个病灶与神经相连不明确.20个病灶内可探及少许点状血流信号,余6个病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过程中21例患者均主诉针刺部位难以忍受的剧痛,当针尖移开后疼痛消失.结论 PTC颈部淋巴结清扫区域术后低回声病灶,且病灶两端呈现与神经纤维相连的典型声像图特征,同时结合穿刺时患者有剧烈疼痛的主诉,应考虑创伤性神经瘤的可能.

    作者:彭艳;周伟;詹维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多普勒超声监测新生儿窒息患儿肾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窒息患儿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等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0例出生时间在24 h内的新生儿,根据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将其分为重度窒息组(Apgar评分0~3分)、轻度窒息组(Apgar评分4~7分)和正常对照组(Apgar评分8~10分).在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第3、7、10天,运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各组新生儿双侧肾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同时采样血液标本,测定血清胱抑素C(sCysC)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出生后24 h内轻度及重度窒息组肾动脉PSV、EDV均不同程度降低(P均<0.05),RI不同程度升高(P均<0.05).轻度窒息组PSV在出生后第3天已基本恢复正常,EDV、RI在出生后第10天已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出生后第10天PSV、EDV、RI与正常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P均<0.05).3组新生儿随日龄增加sCysC均呈下降趋势.轻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第3天sCys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第7天、第10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日龄重度窒息组患儿sCysC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各组新生儿PSV、EDV与sCysC呈负相关;RI与sCysC呈正相关.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能早期准确地反映窒息新生儿肾功能状态.

    作者:胡梅;李明星;叶帆;王世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流彩色编码成像技术在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彩色血流编码成像(CC-DSA)是在DSA基础上,通过相应软件(iFlow或Angioviz软件)对图像进行再处理,对比相应参数变化,定量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一种技术.CC-DSA具有空间及时间分辨率高、图像的生成耗时短的特点,且未增加对比剂的使用量及医患辐射剂量.本文针对近年该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军飞;畅智慧;刘兆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睾丸实性肿块的CT和MRI表现特征

    目的 分析睾丸实性肿块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睾丸实性肿块性病变的CT、MR影像资料,对病灶的部位、密度/信号、大小、形态、边缘以及强化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 18例实性肿块性病变中精原细胞瘤5例,1例肿块巨大,伴点状钙化,4例T2WI可见低信号分隔;淋巴瘤4例,均为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T2WI以低信号为主;孤立性纤维瘤1例,密度低于肌肉;内胚窦瘤1例,密度/信号不均匀,增强均呈明显网格状持续强化;非特异性炎性肿块4例,2例累及附睾,密度/信号不均;结核性肿块3例,1例边缘可见钙化点,2例表现为稍短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肿块.结论 结合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部分睾丸实性肿块可明确诊断.

    作者:贾承晔;张晓琴;杨署;刘丽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与脑膜瘤的临床和MRI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血管外皮瘤(HPC) MRI影像征象,并与脑膜瘤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SFT/HPC患者28例(SFT/H PC组)和脑膜瘤患者68例(脑膜瘤组)的临床及MRI征象,并比较各观察指标.结果 肿瘤形态、信号均匀性、瘤内血管流空信号、瘤内短T2信号强化结节、瘤内囊变坏死情况、脑膜尾征、骨质改变、性别、Ki-67%水平、术中出血量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FT/HPC及脑膜瘤临床及MRI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对比分析两者的影像征象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作者:蒋春秀;朱建彬;邹天宇;王显龙;于昊;任云燕;郭培;温志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裸鼠胆囊癌皮下移植瘤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裸鼠胆囊癌皮下移植瘤CEUS定量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裸鼠胆囊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测定CEUS定量参数和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移植瘤20个,终CEUS成功16个.裸鼠胆囊癌皮下移植瘤PI与MVD、PCNA呈正相关(r=0.635、0.514,P=0.008、0.042),而CEUS各定量参数与VEGF表达均无相关性(P均>0.05).裸鼠胆囊癌皮下移植瘤MVD与VEGF、PCNA表达呈正相关(r=0.680、0.650,P=0.004、0.006),VEGF与PC-NA呈正相关(r=0.611,P=0.012).结论 裸鼠胆囊癌皮下移植瘤PI与MVD、PCNA呈正相关,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状态;MVD、VEGF、PCNA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表明肿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之间相互促进,共同促进肿瘤生长.

    作者:苗燕;张炎晶;刘利平;陈娟;赵育芳;鲁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双能CT诊断颈部中央区甲状腺乳头状癌小淋巴结转移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在颈部中央区小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且术前接受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43例患者资料.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组及非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组淋巴结的短径、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绘制ROC曲线,分析应用碘浓度及NIC对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 43例患者共119枚淋巴结,其中转移淋巴结55枚、非转移淋巴结64枚.2组淋巴结短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3).动脉期转移淋巴结组及非转移淋巴结组碘浓度分别为(2.93±1.62) mg/ml及(2,17±1.09)mg/ml,NIC分别为0.33±0.21及0.19±0.12,曲线斜率分别为0.79±0.43及0.63±0.37.静脉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组及非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组碘浓度分别为(2.68±1.54) mg/ml及(2.17±1.01) mg/ml,NIC分别为0.51±0.18及0.43土0.15,曲线斜率分别为0.54±0.42及0.62±0.39.2组间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NIC、动脉期曲线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碘浓度、NIC诊断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0.73,静脉期碘浓度、NIC分别为0,61、0.63.结论 双能CT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NIC及动脉期曲线斜率在不同性质的中央区小淋巴结间存在差异,双能量CT有助于鉴别中央区转移及非转移小淋巴结.

    作者:郑凌琳;田扬;赵卫;杨亚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原发性子宫颈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患者女,60岁,主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异常出血1周”入院.专科查体:官颈上唇见菜花样肿块.实验室检查:CA125为54.82 U/ml.超声检查提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盆腔阴道转移可能.MRI:宫颈不规则肿物,约5.2 cm×8,0 cm×6.5 cm,累及宫颈全部,宫颈基质环受压、变窄(图1A),向下累及阴道上段,向上侵犯子宫体,并见宫旁浸润,蔓延累及双侧附件,阴道中下段未见受累;肿块T1WI呈均匀等信号,T2WI呈均匀稍高信号(图1B);T1WI增强扫描肿物呈欠均匀强化(图1C),双侧附件区增厚,盆腔腹膜不均匀增厚、强化,右侧腹股沟区、右侧髂外血管旁见多发肿大、融合的淋巴结.肿物活检病理:局部表面可见黏膜鳞状上皮,黏膜下可见大量异型细胞弥漫性增生并浸润间质,异型细胞大小中等,形态较为一致,核染色质呈块状,可见核仁,异型细胞中见散在吞噬凋亡的巨噬细胞及细胞碎片.免疫组化:Ki-67(100%+),LCA(+),EMA(-),CD20(+),CD30(-),CD10(+),CD19(+),CD3(-),CD5 (-),CD21(-),CD23(-),CD79a(+),CD45RO(-),Vim(-),BCL 2(-),CD34(-).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符合Burkitt淋巴瘤(图1D).

    作者:吴禹;梁治平;步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视神经脊髓炎MRI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临床多以严重的视神经炎(ON)和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为特征表现,常规MRI是检测NMO脑、脊髓及视神经病灶敏感的方法,客观显示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和分布等情况.本文对NMO脑、脊髓及视神经病灶的MRI特征进行综述.

    作者:仇小路;苏壮志;刘亚欧;李坤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上臂毛母质瘤1例

    患者男,22岁,主因“发现右上臂肿物6个月”入院.患者半年前右上臂被蚊虫叮咬后出现红肿,于局部皮下可扪及肿物,并缓慢增大突起于皮肤表面,无疼痛及瘙痒不适.否认局部外伤史.查体:右上臂可扪及一突起肿块,约3.0 cm×2.0 cm,质韧,肿块与皮肤粘连,无压痛,表面皮肤颜色无明显变化.超声:右上臂皮下见低回声区,约3.2 cm×1.5 cm×2.5 cm,内见散在强回声,边界尚清,有血流信号(图1A).MRI:右上臂皮下组织内见一类圆形肿块,约2.2 cm×0.9 cm,边界清楚,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图1B),内可见多个点状低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图1C).肿块表面皮肤隆起,呈长T1长T2信号.行右上臂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右上臂皮肤表面3.0cm×2.5 cm×1.3 cm灰白色隆起,切面呈灰白色半透明状,质软.病理检查可见界限清楚的2种细胞团(嗜碱性细胞和无细胞核的影子细胞),病理诊断:(右上臂)毛母质瘤(图1D).

    作者:管雪琴;方进;邹亚妮;周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携Gelsolin单抗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目的 制备一种以肿瘤淋巴转移相关特异性膜抗原蛋白——凝溶胶蛋白(Gelsolin)为靶点的纳米级高分子造影剂,并观察其体外寻靶及显影能力.方法 通过改良的双乳化法制备高分子PLGA-COOH造影剂,以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Gelsolin单抗连接,制备出GSN-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检测该造影剂的一般性质,评估Gelsolin单抗与造影剂表面连接情况,评价其体外寻靶能力并进行体外显影实验.结果 GSN-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平均粒径为(575.67±4.71)nm,表面电位(一11.46±1.19)mV,造影剂表面GSN单抗结合率达96.93%.体外摄取实验显示细胞表面高表达Gelsolin抗体的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转移细胞株(Hca-F细胞)可较多摄取GSN-PLGA靶向造影剂.体外显像实验显示靶向超声造影剂体外显影效果较好.结论 GSN-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可与高表达Gelsolin的Hca-F细胞特异性结合,且体外显影效果较好.

    作者:秦颢诚;武俊;周盟;张宇虹;宋宇;李洁明;温晓娜;唐建武;冉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IVIM-DWI鉴别诊断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鉴别肝细胞癌(HCC)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价值.方法 对407例临床疑似HCC或FNH的患者行常规上腹部MR平扫、动态增强及IVIM-DWI扫描,60例患者(40例HCC,20例FNH)入组.IVIM采用单、双指数模型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慢速表观扩散系数(D)、快速表观扩散系数(D*)及快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f).结果 FNH组的ADC、D、D*及f值分别为(1.60±0.25)×10-3mm2/s、(1.12±0.17)×10-3mm2/s、(44.89±18.23)×10-3mm2/s和(34.80±9.68)%;HCC组分别为(1.32±0.21)×10-3mm2/s、(0.82±0.21)×10 3mm2/s、(49.82±20.11)×10-3mm2/s和(28.72±13.84)%.2组间的ADC、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D*、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值相应ROC曲线下面积为0.90,以0.96×10-3mm2/s为阈值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44%、90.02%.结论 IVIM-DWI有助于鉴别诊断HCC和FNH,其中双指数模型计算的D值诊断效能更高.

    作者:何梦琪;许乙凯;张静;郑泽宇;雷李智;侯美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研究: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变化

    多发性硬化(MS)患者早期存在神经炎性改变和广泛神经变性,两者间的关系还有待研究.近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由于有效氧代谢和氧供应缺陷导致的能量衰竭可能是神经变性的原因之一.本文对能量代谢障碍的病理机制和相关MRI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葛玉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