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偿献血者筛查检验报告及标本实据的档案管理

常缨;李丽华

关键词:献血者, 检验, 档案
摘要:无偿献血者的献血标本检验报告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必须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可追溯性和保密安全性,因为它既是受血者使用相关血液产品的主要安全依据,又是献血者符合献血健康标准的指征,尤其重要的是:一旦出现输血相关法律纠纷,它将成为举证采供血机构安全责任的重要证据之一.如何使报告具有全面性、合理性,是采供血机构检验科工作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
中国输血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血小板保存箱保存富血小板血浆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血小板体外保存指标,验证国产血小板保存箱实际保存效果.方法取新分离的富血小板血浆(PRP)12袋,每袋平均分成两袋,分别放入国产XHZ-IA型血小板保存箱和进口FORMA-3606型血小板保存箱中保存5天,每天取样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低渗休克反应回复功能、CD62p表达率等体外保存指标.结果两种保存箱保存PRP各项体外保存指标无显著差别.结论XHZ-IA血小板保存箱与FORMA血小板保存箱保存PRP的实际保存效果无差别.

    作者:韩玮;刘景汉;欧阳锡林;李蕊;于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用Rh(D)阳性红细胞吸收制备抗-D试剂血清

    目的解决人源Rh试剂血清制备困难,节约Rh阴性红细胞.方法①将A、B型含有抗-D的2种血浆混合,经过稀释中和后的血浆完全抗体效价下降到只有2;②采用D抗原位点结合被完全封闭的相应ABO血型Rh(D)阳性红细胞,吸收中和后的抗-A、抗-B.结果既吸收了抗-A、抗-B,又未使抗-D效价降低,检测效价及特异性符合Rh抗-D试剂血清要求.结论采用中和后再吸收的方法,解决了人源Rh试剂血清制备困难,可节约大量Rh阴性红细胞.

    作者:肖瑞卿;林武存;曾杰;许聃;赵树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右旋糖苷代替人血白蛋白深低温保存外周血干细胞初探

    目的观察改良的外周血干细胞深低温保存方法的效果.方法用右旋糖苷代替人血清白蛋白,与二甲基亚砜组成联合冷冻保护剂,复苏后加入10%体积的ACD-A抗凝剂.通过测定冻存前后总有核细胞数、CD 34+细胞数、CFU-GM、细胞活性率等评估该方法.结果所冻存的8例19次外周血干细胞,复苏后活细胞回收率达90.8%,有核细胞回收率达89.1%,CD34+细胞回收率达85.7%,输注后全部获得造血重建.结论右旋糖苷能有效深低温保存外周血干细胞.

    作者:姜侃;何吉;刘晋辉;朱发明;严力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液预警现状及前景

    近年来,随着世界性的对血液安全的关注,许多国家纷纷建立了血液预警系统,并在其系统保护下,对从采集到发放乃至受血者追踪的整个血液处理过程进行监督,通过收集和分析处理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信息,制定出预防性纠正措施,防止该类事件发生或再度发生,使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更加科学与安全.笔者就血液预警系统的定义及目的、各国血液预警产生的背景、表现以及发展前景综述如下.

    作者:赵凤绵;张爱红;常缨;武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医院报废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医院用血报废原因.方法对2001~2003年成都市用血单位报废不合格血的外观情况做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1~2003年3年中经本中心确认的医院报废血共计507袋,外观检查中发现主要原因为中重度乳糜血、血液颜色异常、有凝块和絮状物、血袋破损及本中心在血液采集制备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所致标签错误、血量不足、热合不好等问题.结论供血单位正确管理使用血液,可减少血液浪费,保证输血安全.

    作者:陈颜;傅雪梅;郑家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抗-Leb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男,26岁,汉族,既往有吸毒史、无输血史,因丙肝伴重度贫血而入院.因Hb 24g/L,RBC 0.80×1012/L,WBC5.1×109/L,申请输血,给予A型交叉配血(聚凝胺法)相合的红细胞悬液1.5U输注,无不良反应.3日后拟再次输入A型红细胞悬液1.0U,临床在交叉配血时,主、次侧在盐水、聚凝胺介质中出现凝集,置37℃凝集均消失,随即输注.当输注100ml左右时,患者出现发热、寒战、腰痛、胸闷、血压下降、酱油色尿等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同时进行急救处理,输血前、后标本送本血液中心检查.

    作者:郭萍;涂源泉;向东;苏品璨;何跃;陈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做好献血者保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

    <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无偿献血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如何保证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让有限的血液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成为临床血液供应和输血安全的重要任务,为确保血液安全,建立一支固定的献血者队伍,各地血站想方设法加大宣传.2001年本站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献血者保健中心,对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免费健康体检.该项工作开展3年多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受到了献血者及其家属的好评,成为连接血站和献血者的一条情感纽带,开辟了无偿献血宣传的新途径,有效地促进了本市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仅就此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刘巧;吕运来;郭建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孕妇血型IgG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孕妇血型IgG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方法对1443对孕妇夫妇作ABO、Rh(D)血型检查.夫妇血型不合的440对孕妇测血型IgG抗体.以抗体效价>64为阳性,观察139例血型IgG抗体阳性的孕妇中96对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HDN发病情况.结果夫妇ABO血型不合者占30.1%,Rh不合者占0.35%.夫妇血型不合者,血型IgG抗体阳性率为31.6%,其中99.3%为抗-A(B),0.7%为抗-D.孕妇年龄段在21~25岁者抗体阳性率高,达38.5%.HDN占血型抗体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的11.5%,均为ABO溶血病.抗体效价≥128的孕妇,其HDN的比例>20%,远高于抗体效价为64孕妇的5.2%.HDN患者母亲63.6%有2次以上妊娠史.结论孕妇血型IgG抗体效价高,HDN发病可能性大.孕妇夫妇血型检查和夫妇血型不合者的孕妇血型IgG抗体检测有助于HDN的产前预测,对21~25岁的孕妇及2次以上妊娠史的孕妇应重点观察.

    作者:雷红霞;牛芳;屠晓华;谢惠益;丁峻;王晨;花美仙;钱宝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早产重症RhD阴性新生儿溶血病换血1例

    1病例简介产妇,孕6产2.人流4次,1984年顺产1男婴,现健康存活.2001年孕35w早产1男婴,生后2d黄疸,因患脑瘫后遗症病故.2003年5月孕28w产前检查新生儿溶血病,结果为Rh(-),抗-D效价128,孕33w+3测抗-D效价256,B超检查未见胎儿有明显水肿或贫血表现,于33w+6行剖宫产娩出1男婴.患儿脐带水肿、皮肤苍白、四肢及口周发绀,呈贫血早产儿外貌,体重1700g,体温36.3℃,呼吸63次/min,心率155次/min,出生后进行性紫绀,呼吸三凹征明显,哭声微弱,刺激反应差,无吸吮反射、觅食反射、拥抱反射.脐血诊断为Rh新生儿溶血病,抗-D效价8,生后3h行交换输血治疗,按早产儿约为100ml/kg[1]的2个血容量计算,交换输血约400ml.用Rh(-)O型红细胞2U,Rh(+)、抗体筛选(-)AB型新鲜血浆1U,在无菌超净台混合后立即为患儿换血.换血后抗-D效价2.换血后给予兰光照射、抗生素、肝酶诱导剂、白蛋白、丙种球蛋白及红细胞输注等退黄、抗感染及减轻免疫反应等综合治疗措施,黄疸逐渐消退,治疗25d病情基本恢复出院.

    作者:赖福才;王梁平;彭道波;赵晖;陈春玲;孔文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输血研究中定性资料统计分析方面的错误分类分析

    目的对输血研究中定性资料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讨论,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提高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论文质量.方法从<中国输血杂志>中,找出典型的定性资料统计分析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错误所在,给出正确处理定性资料的方法,有原始数据的资料给出处理资料所需的正确统计分析方法和结果.结果定性资料统计分析方面存在的错误大多由于不能正确地识别资料所对应的列联表类型以及忽视数据所具备的前提条件,盲目地套用统计方法所致.结论掌握好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正确识别定性资料所对应的列联表类型、明确分析目的是减少处理定性资料时可能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作者:童中彪;胡良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河北汉族人群NAT2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了解河北汉族人群中氮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37名河北籍健康汉族人的NAT2基因型.结果在河北健康汉族人群中,NAT2各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Wt=0.4874,M1=0.0506,M2=0.1561,M3=0.3059,M 4=0.快速乙酰化基因型169例(71.31%),其中纯合的个体62例(26.16%),杂合个体107例(45.15%),并以Wt/M3为主(69例),占样本的29.11%;慢速乙酰化基因型68例,占28.69%,其中纯合的个体24例(10.13%),杂合个体44例(18.57%),并以M2/M3基因型为主,共31例,占样本的13.08%.该结果经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x2=7.2533,v=8,P>0.05.结论在河北省汉族人群NAT2突变基因中,以M3为主,但主要以Wt/M3形式存在,M1突变少,未发现M4.这可能是该地区慢速乙酰化基因型较少的原因之一.

    作者:何路军;刘敬闪;乔芳;孙晓峰;牟振云;姜玲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人脐血清代替胎牛血清体外培养脐血树突状细胞

    目的探讨人脐血清取代胎牛血清对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的影响.方法无菌采集脐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界面细胞,采用Mini-MACS分离技术,分离CD34+造血干细胞,分成3组:脐血清组(加入含10%UCS的RPMI-1640培养液及细胞因子),胎牛血清组(加入含10%FCS的RPMI-1640培养液及细胞因子),对照组(含10%FCS但不含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为IL-4、GM-CSF和TNF -α,第8天收集部分细胞做细胞表型分析、形态学观察.结果脐血清培养的DC(UCS-DC)表面CD80、CD54和HLA-DR的表达率与胎牛血清培养DC(FCS-DC)比较无明显差异,UCS-DC、FCS-DC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结论脐血清代替胎牛血清体外培养脐血来源的DC前体细胞,可以诱导出成熟DC,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叶欣;刘爱华;宋文刚;杨宪勇;李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S-59在成分血病原体灭活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补骨脂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又名呋喃香豆素,在血液消毒学领域,补骨脂素类化合物很早就受到了关注.S-59[(Ω-氨基,2-噁基)烷基三甲基补骨脂素]是近几年来应用于成分血消毒的新型补骨脂素衍生物,S-59结合长波紫外线照射技术(S-59-UVA)具有十分强大的灭活病原体作用,现已成为血液消毒领域的一大热点.

    作者:姜升阳;许金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街头无偿献血前Hb检测的必要性及检测方法的选择

    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有偿献血已基本被有组织的无偿献血和街头自发的无偿献血所取代,有组织的无偿献血也逐渐向自发的无偿献血方向发展.由于街头采血车特有的宣传形式,使献血者的献爱心行动能方便及时得到实现,故街头无偿献血成为了重要的献血途径.然而为满足无偿献血者快速方便献血的要求,街头采血前的血液初筛项目仅保留了指血或耳血的血型鉴定和快速金标法HBsAg测定.

    作者:董克菲;邓雪莲;刘健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临床表现、诊断及输血治疗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是由于红细胞(RBC)膜获得性缺陷,对激活的补体异常敏感引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由于异常克隆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与正常造血干细胞并存且两者比例不同,异常克隆缺陷程度不同,致PNH RBC并非为性质均一的细胞群体[1](表1),所以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以与睡眠有关的、间歇发作性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和反复血栓形成.

    作者:王同显;田兆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干式生化法用于无偿献血者初筛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干式自动生化仪快速初筛献血者ALT的有效性.方法使用Reflotron干式生化仪及其配套测试条在采血前初筛检测献血者ALT:取30μl全血置于测试条的样本区检测,2min内读取结果,以<40U(卡门氏单位)为合格.同时与全自动生化仪的检测结果做准确性对比,以罗氏生化正常失控血清做重复性及稳定性分析.结果使用干式化学法初筛后,血液报废数显著降低;该方法显示出良好的准确性、重复性及稳定性.结论干式生化仪化学法是一种筛除ALT异常献血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童辉;李海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采储血环境空气消毒效果分析

    空气污染是血液细菌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定期对采供血流程中不同环境中的空气消毒,并对消毒质量进行监测,是预防细菌污染引起输血反应,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对近年来本站内不同环境空气消毒的监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旗;张高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济宁市成分输血的现状和进展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输血观念不断更新,济宁市成分输血比例也日益增长,1998年成分输血率为24.4%,2003年成分输血率已达70.49%.在节约血液资源的同时,提高了疗效,降低了输血反应和输血后疾病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表1).

    作者:袁中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温度对mPEG-BTC修饰HLA抗原效果的影响

    目的寻找mPEG-BTC修饰淋巴细胞表面HLA-A2抗原的适温度,及如何在37℃条件下保持修饰物的稳定.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用终浓度为12mmol/L的mPEG-BTC在pH7.4的PBS中对淋巴细胞表面HLA-A2抗原进行修饰.结果4~25℃mPEG-BTC对淋巴细胞有良好的修饰效果,可完全阻断淋巴细胞表面HLA-A2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的反应;在30℃及37℃条件下不利于修饰;在22℃条件下经mPEG-BTC修饰后的淋巴细胞在37℃条件下72h内可以完全阻断HLA-A2抗原与其抗体的反应.结论在室温下经mPEG-BTC修饰的淋巴细胞可以在37℃中保持稳定.

    作者:张印则;赵锋;单小燕;李伟;兰炯采;章扬培;张志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国新疆维吾尔族人群FUT2基因结构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的FUT2基因分子结构.方法对40人份的维吾尔族人群随机供者血样进行DNA抽提,并进行FUT2基因测序分析.结果共发现维吾尔族人群的FUT2有357、385、428、7394处位置上存在突变,它们的基因频率别为:357T=71.25%,357C=28.75%,385A=77.50%,385T=22.50%,428G=70%,428A=30%,739G=72.50%,739A=27.50%.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的FUT2基因结构的特点提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与台湾地区中国人和白种人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亲缘关系.

    作者:魏天莉;苏宇清;吴国光;程良红;李大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