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福才;王梁平;彭道波;赵晖;陈春玲;孔文兵
<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无偿献血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如何保证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让有限的血液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成为临床血液供应和输血安全的重要任务,为确保血液安全,建立一支固定的献血者队伍,各地血站想方设法加大宣传.2001年本站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献血者保健中心,对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免费健康体检.该项工作开展3年多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受到了献血者及其家属的好评,成为连接血站和献血者的一条情感纽带,开辟了无偿献血宣传的新途径,有效地促进了本市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仅就此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刘巧;吕运来;郭建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对输血研究中定性资料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讨论,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提高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论文质量.方法从<中国输血杂志>中,找出典型的定性资料统计分析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错误所在,给出正确处理定性资料的方法,有原始数据的资料给出处理资料所需的正确统计分析方法和结果.结果定性资料统计分析方面存在的错误大多由于不能正确地识别资料所对应的列联表类型以及忽视数据所具备的前提条件,盲目地套用统计方法所致.结论掌握好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正确识别定性资料所对应的列联表类型、明确分析目的是减少处理定性资料时可能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作者:童中彪;胡良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由于多次输血而产生不规则抗体的现象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在盐水介质的凝集试验中,凝集M+红细胞的抗-M绝大多数为IgM性质的抗体,而IgG型抗-M引起盐水介质配血不合鲜见报道.笔者在工作中发现1例由输血免疫产生IgG型抗-M,盐水介质的凝集效价为32,报告如下.
作者:李莉华;马印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淋巴细胞去除术(Lymphoplasma Exchange)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应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取血浆置换淋巴细胞去除程序治疗30例重症SLE,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部分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30例重症SLE经过血浆淋巴细胞去除术治疗后28例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应用血浆淋巴细胞去除术是治疗重症SLE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许忠仁;高克明;龚菊芳;郁建江;徐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HLA新基因B*5610携带者家系的B淋巴细胞系,用于该基因的研究和确证.方法采集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用EBV感染淋巴细胞后,加入含20%FBS、2μg/ml CsA的RPMI1640进行培养.结果5位家庭成员的无限增殖化B淋巴细胞系新基因稳定遗传.结论建立的无限增殖化B淋巴细胞系的HLA新基因B*5610遗传稳定,为大量保存和繁殖珍贵的生物医学材料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桢;邹红岩;吴国光;程良红;王大明;唐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输血观念不断更新,济宁市成分输血比例也日益增长,1998年成分输血率为24.4%,2003年成分输血率已达70.49%.在节约血液资源的同时,提高了疗效,降低了输血反应和输血后疾病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表1).
作者:袁中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无偿献血者的献血标本检验报告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必须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可追溯性和保密安全性,因为它既是受血者使用相关血液产品的主要安全依据,又是献血者符合献血健康标准的指征,尤其重要的是:一旦出现输血相关法律纠纷,它将成为举证采供血机构安全责任的重要证据之一.如何使报告具有全面性、合理性,是采供血机构检验科工作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者:常缨;李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医院用血报废原因.方法对2001~2003年成都市用血单位报废不合格血的外观情况做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1~2003年3年中经本中心确认的医院报废血共计507袋,外观检查中发现主要原因为中重度乳糜血、血液颜色异常、有凝块和絮状物、血袋破损及本中心在血液采集制备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所致标签错误、血量不足、热合不好等问题.结论供血单位正确管理使用血液,可减少血液浪费,保证输血安全.
作者:陈颜;傅雪梅;郑家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世界性的对血液安全的关注,许多国家纷纷建立了血液预警系统,并在其系统保护下,对从采集到发放乃至受血者追踪的整个血液处理过程进行监督,通过收集和分析处理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信息,制定出预防性纠正措施,防止该类事件发生或再度发生,使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更加科学与安全.笔者就血液预警系统的定义及目的、各国血液预警产生的背景、表现以及发展前景综述如下.
作者:赵凤绵;张爱红;常缨;武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推广应用,我国机采血小板的用量逐年上升,而手工采集的血小板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少,造成手工采集全血中血小板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手工采集的血小板始终占血小板用量的大多数.何以手工采集的血小板在我国不能大量应用?手工采集的血小板有无比较优势?笔者就国内外手工采集血小板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马曙轩;欧阳锡林;刘景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国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的FUT2基因分子结构.方法对40人份的维吾尔族人群随机供者血样进行DNA抽提,并进行FUT2基因测序分析.结果共发现维吾尔族人群的FUT2有357、385、428、7394处位置上存在突变,它们的基因频率别为:357T=71.25%,357C=28.75%,385A=77.50%,385T=22.50%,428G=70%,428A=30%,739G=72.50%,739A=27.50%.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的FUT2基因结构的特点提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与台湾地区中国人和白种人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亲缘关系.
作者:魏天莉;苏宇清;吴国光;程良红;李大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减少血液报废,对街头流动采血点用干化学试纸条法,快速初筛无偿献血者ALT.笔者对2002年度流动采血点献血者ALT统计分析发现,无偿献血者ALT的不合格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培清;刘玉振;李伍升;司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998年达州市成分输血率平均不到5%,经过几年努力,到2003年成分输血率达到89.30%(表1).在实践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作者:陈虹;张佳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病例简介产妇,孕6产2.人流4次,1984年顺产1男婴,现健康存活.2001年孕35w早产1男婴,生后2d黄疸,因患脑瘫后遗症病故.2003年5月孕28w产前检查新生儿溶血病,结果为Rh(-),抗-D效价128,孕33w+3测抗-D效价256,B超检查未见胎儿有明显水肿或贫血表现,于33w+6行剖宫产娩出1男婴.患儿脐带水肿、皮肤苍白、四肢及口周发绀,呈贫血早产儿外貌,体重1700g,体温36.3℃,呼吸63次/min,心率155次/min,出生后进行性紫绀,呼吸三凹征明显,哭声微弱,刺激反应差,无吸吮反射、觅食反射、拥抱反射.脐血诊断为Rh新生儿溶血病,抗-D效价8,生后3h行交换输血治疗,按早产儿约为100ml/kg[1]的2个血容量计算,交换输血约400ml.用Rh(-)O型红细胞2U,Rh(+)、抗体筛选(-)AB型新鲜血浆1U,在无菌超净台混合后立即为患儿换血.换血后抗-D效价2.换血后给予兰光照射、抗生素、肝酶诱导剂、白蛋白、丙种球蛋白及红细胞输注等退黄、抗感染及减轻免疫反应等综合治疗措施,黄疸逐渐消退,治疗25d病情基本恢复出院.
作者:赖福才;王梁平;彭道波;赵晖;陈春玲;孔文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对采供血机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是否规范,也全方位地反映了采供血机构整体管理水平.虽然目前国家对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尚无规范性标准,但其归档范围随着对档案价值认识的提高,也在逐渐扩大.现将几年来本站对档案管理中归档范围的确定与同道共同研讨.
作者:赵林;郑克芬;吴振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溶血对干化学试纸条法以及赖氏法检测ALT的影响.方法采用ALT临界值系列溶血标本进行实验.结果溶血对干化学试纸条法检测ALT呈负相关,1%红细胞溶血导致ALT值的下降率为7.9%.而溶血对赖氏法检测ALT呈正相关,1%红细胞溶血导致ALT值的上升率为26.2%.结论溶血对干化学法和赖氏法检测ALT都有影响.
作者:赵红胜;刘玉振;方建华;温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是由于红细胞(RBC)膜获得性缺陷,对激活的补体异常敏感引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由于异常克隆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与正常造血干细胞并存且两者比例不同,异常克隆缺陷程度不同,致PNH RBC并非为性质均一的细胞群体[1](表1),所以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以与睡眠有关的、间歇发作性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和反复血栓形成.
作者:王同显;田兆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解决人源Rh试剂血清制备困难,节约Rh阴性红细胞.方法①将A、B型含有抗-D的2种血浆混合,经过稀释中和后的血浆完全抗体效价下降到只有2;②采用D抗原位点结合被完全封闭的相应ABO血型Rh(D)阳性红细胞,吸收中和后的抗-A、抗-B.结果既吸收了抗-A、抗-B,又未使抗-D效价降低,检测效价及特异性符合Rh抗-D试剂血清要求.结论采用中和后再吸收的方法,解决了人源Rh试剂血清制备困难,可节约大量Rh阴性红细胞.
作者:肖瑞卿;林武存;曾杰;许聃;赵树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凉山州中心血站成分输血概况凉山州中心血站地处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1987年开始制备血液成分制品,至今已有17年,成分制品由初期的全血、血浆、浓缩红细胞3种,增至现有的10多种,成分输血率由1987年的2.1%,逐年上升,2003年成分输血率达到67.6%(表1).
作者:吴明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献血法>颁布实施以后,血站的采血程序不再是先化验后采血,而是先快速初筛HBsAg后就采血,采血护士所采的血有可能含有HBV、HCV、HIV等.我国是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1],艾滋病的流行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2],因此,天天与血液打交道的采血护士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如今,人们对采血护士的职业危险性认识不够,相应的防护措施所知甚少,远没形成统一的规范.为了采血人员的职业安全,了解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笔者就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田秀花;郭宗娥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