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培清;刘玉振;李伍升;司丽萍
目的研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ELISA检测试剂,用于诊断早期丙型肝炎.方法用基因工程表达的HCV-cAg,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HCV-cAg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HCV-cAg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此检测125份抗-HCV、抗-HIV、抗-TP阴性,但单项ALT高的献血者血浆.结果125份单项ALT高的献血者血浆中检出9份HCV-cAg阳性.结论HCV-cAg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有望用于早期丙型肝炎诊断.
作者:王国华;张贺秋;李少波;刘劭钢;陈坤;宋晓国;凌世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HBsAg金标试纸以方便、快速的特点广泛用于采血前献血者筛选,减少了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阳性血液的无效采集,同时节省了人力、财力.但笔者通过对HBsAg金标试纸条的质量和对本地区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情况的分析认为,金标试纸在献血初筛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与否.报道如下.
作者:吴卫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是由于红细胞(RBC)膜获得性缺陷,对激活的补体异常敏感引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由于异常克隆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与正常造血干细胞并存且两者比例不同,异常克隆缺陷程度不同,致PNH RBC并非为性质均一的细胞群体[1](表1),所以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以与睡眠有关的、间歇发作性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和反复血栓形成.
作者:王同显;田兆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河北汉族人群中氮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37名河北籍健康汉族人的NAT2基因型.结果在河北健康汉族人群中,NAT2各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Wt=0.4874,M1=0.0506,M2=0.1561,M3=0.3059,M 4=0.快速乙酰化基因型169例(71.31%),其中纯合的个体62例(26.16%),杂合个体107例(45.15%),并以Wt/M3为主(69例),占样本的29.11%;慢速乙酰化基因型68例,占28.69%,其中纯合的个体24例(10.13%),杂合个体44例(18.57%),并以M2/M3基因型为主,共31例,占样本的13.08%.该结果经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x2=7.2533,v=8,P>0.05.结论在河北省汉族人群NAT2突变基因中,以M3为主,但主要以Wt/M3形式存在,M1突变少,未发现M4.这可能是该地区慢速乙酰化基因型较少的原因之一.
作者:何路军;刘敬闪;乔芳;孙晓峰;牟振云;姜玲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世界性的对血液安全的关注,许多国家纷纷建立了血液预警系统,并在其系统保护下,对从采集到发放乃至受血者追踪的整个血液处理过程进行监督,通过收集和分析处理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信息,制定出预防性纠正措施,防止该类事件发生或再度发生,使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更加科学与安全.笔者就血液预警系统的定义及目的、各国血液预警产生的背景、表现以及发展前景综述如下.
作者:赵凤绵;张爱红;常缨;武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在输血治疗疾病过程中,临床上极少出现因Lewis抗体所致溶血性输血反应[1].笔者遇到1名肝癌患者因多次输血产生IgG类抗LebH所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旭;吕延中;曲喆;李剑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以DNA为基础的HLA基因分型技术日趋成熟,成为目前HLA遗传多态性调查和造血干细胞库HLA分型的主流技术.本研究采用反相PCR-SSO技术对近期在厦门登记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做HLA-A,B,DRB1基因分型,并对其中171名福建省汉族人的HLA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
作者:黄如欣;裴斌;陈长荣;倪宏英;周娟娟;洪素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对密闭管路中连接去白细胞滤器采集少白细胞浓缩血小板(leuco-depleted platelet concentrates,LDP-PCs)的机采技术进行随机性前瞻测试.方法应用MCS+机型、C5版本LDP采集程序和994CF-E管路,采集过程中血小板以8~10 ml/min连续性低速滤除WBC获得LDP-PCs.结果LDP-PCs的血小板均值为(2.76±0.37)×1011/袋,采集效率(58.1±7.7)%,采集成功率77%.LDP-PCs中WBC残余均值0.76×105/袋,95%可信度的残余WBC分布区间为(0.49~1.04)×105/袋,100%PCs产品残余的WBC<1×106/袋,其中87.5%的产品残余WBC<1×105/袋.滤器去白细胞效率99.3%.结论994CF-E采集技术可以获得优质的少白细胞浓缩血小板.
作者:孔令魁;周一炎;张宏;陈悦康;王飞;刘怡;孙风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干式自动生化仪快速初筛献血者ALT的有效性.方法使用Reflotron干式生化仪及其配套测试条在采血前初筛检测献血者ALT:取30μl全血置于测试条的样本区检测,2min内读取结果,以<40U(卡门氏单位)为合格.同时与全自动生化仪的检测结果做准确性对比,以罗氏生化正常失控血清做重复性及稳定性分析.结果使用干式化学法初筛后,血液报废数显著降低;该方法显示出良好的准确性、重复性及稳定性.结论干式生化仪化学法是一种筛除ALT异常献血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童辉;李海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补骨脂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又名呋喃香豆素,在血液消毒学领域,补骨脂素类化合物很早就受到了关注.S-59[(Ω-氨基,2-噁基)烷基三甲基补骨脂素]是近几年来应用于成分血消毒的新型补骨脂素衍生物,S-59结合长波紫外线照射技术(S-59-UVA)具有十分强大的灭活病原体作用,现已成为血液消毒领域的一大热点.
作者:姜升阳;许金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低温乙醇分离法是十九世纪40年代创建的一种血浆蛋白分离纯化的生化技术[1],乙醇作为一种蛋白沉淀剂,具有许多优点:介电常数低、与水易混溶、在正常环境和工作条件下无易爆性、低分子量、化学上的相对惰性、低毒、价廉、易得和抑菌作用.至今,大规模血浆蛋白分离仍基本采用低温乙醇分离法.乙醇作为低温蛋白分离法中的主要物料,用量非常大,对它的质量控制不好,关系到制品的质量,可能表现在制品的安全性、稳定性、澄明度、收率等方面.笔者就曾遇到的乙醇质控问题,提出来与同道探讨.
作者:周仁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病例介绍献血者:女,19岁,学生.经健康咨询、体检、初筛合格后初次献血.献血前较紧张,在准备采血的过程中不断与她交谈,试图缓解她的情绪.进针顺利,血流速度正常,采血量约80ml后血流速度减缓,即给她口服葡萄糖水,嘱其深呼吸,放松.采血约100ml时,该献血者出现副反应,面色苍白,出冷汗,上肢僵硬,遂立即拔针,按压针眼,让其平卧,继续口服葡萄糖水,此时献血者开始出现双上肢指端痉挛,呼吸急促,但神志清楚.测心率83次/min,BP:12.7/8.66kpa,无四肢痉挛,肌肉抽痛,无单侧肢体无力,无意识障碍,既往无癫痫病史.按常规献血反应处理7~8min后,出冷汗得到改善,但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双上肢指端痉挛,故排除低血糖反应、癫痫、低血钙、颅脑占位性病变.了解献血者曾有一次考试中出现类似症状,故考虑为献血紧张诱发歇斯底里发作.及时采取减少环境刺激、心理疏导等护理,约10min后呼吸平稳、脸色恢复正常.同时笔者予以有规律的指端按摩、诱导和暗示等,约25~30min指端痉挛完全消除.综上述,以情绪紧张为诱因,出现躯体功能障碍,有既往史,无其它器质性病变,且经诱导暗示等护理后症状消除,故确诊为歇斯底里发作.
作者:林燕;林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国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的FUT2基因分子结构.方法对40人份的维吾尔族人群随机供者血样进行DNA抽提,并进行FUT2基因测序分析.结果共发现维吾尔族人群的FUT2有357、385、428、7394处位置上存在突变,它们的基因频率别为:357T=71.25%,357C=28.75%,385A=77.50%,385T=22.50%,428G=70%,428A=30%,739G=72.50%,739A=27.50%.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的FUT2基因结构的特点提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与台湾地区中国人和白种人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亲缘关系.
作者:魏天莉;苏宇清;吴国光;程良红;李大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A(Cyclin A)的特异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SON)对K562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反义技术将Cyclin A特异的ASON与K562细胞共培养后,用台盼蓝拒染法绘制生长曲线、并做CFU-K562克隆培养,流式细胞术进行A蛋白检测.结果Cyclin A特异的ASON组与正义脱氧寡核苷酸(SON)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能特异地抑制Cyclin A蛋白水平的表达(P<0.01);而且当ASON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K562细胞的增殖及集落形成率均明显受抑制(P<0.01).结论ASON能特异封闭Cyclin A蛋白水平,并能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但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作者:贾存荣;徐世荣;马劼;史丽萍;王毅;姚银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998年达州市成分输血率平均不到5%,经过几年努力,到2003年成分输血率达到89.30%(表1).在实践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作者:陈虹;张佳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输血观念不断更新,济宁市成分输血比例也日益增长,1998年成分输血率为24.4%,2003年成分输血率已达70.49%.在节约血液资源的同时,提高了疗效,降低了输血反应和输血后疾病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表1).
作者:袁中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对输血研究中定性资料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讨论,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提高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论文质量.方法从<中国输血杂志>中,找出典型的定性资料统计分析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错误所在,给出正确处理定性资料的方法,有原始数据的资料给出处理资料所需的正确统计分析方法和结果.结果定性资料统计分析方面存在的错误大多由于不能正确地识别资料所对应的列联表类型以及忽视数据所具备的前提条件,盲目地套用统计方法所致.结论掌握好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正确识别定性资料所对应的列联表类型、明确分析目的是减少处理定性资料时可能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作者:童中彪;胡良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对采供血机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是否规范,也全方位地反映了采供血机构整体管理水平.虽然目前国家对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尚无规范性标准,但其归档范围随着对档案价值认识的提高,也在逐渐扩大.现将几年来本站对档案管理中归档范围的确定与同道共同研讨.
作者:赵林;郑克芬;吴振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医院用血报废原因.方法对2001~2003年成都市用血单位报废不合格血的外观情况做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1~2003年3年中经本中心确认的医院报废血共计507袋,外观检查中发现主要原因为中重度乳糜血、血液颜色异常、有凝块和絮状物、血袋破损及本中心在血液采集制备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所致标签错误、血量不足、热合不好等问题.结论供血单位正确管理使用血液,可减少血液浪费,保证输血安全.
作者:陈颜;傅雪梅;郑家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无偿献血者的献血标本检验报告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必须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可追溯性和保密安全性,因为它既是受血者使用相关血液产品的主要安全依据,又是献血者符合献血健康标准的指征,尤其重要的是:一旦出现输血相关法律纠纷,它将成为举证采供血机构安全责任的重要证据之一.如何使报告具有全面性、合理性,是采供血机构检验科工作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者:常缨;李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