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师晓艳
目的:探讨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 1,STIM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例宫颈癌患者的癌变及其正常上皮组织并测量对应肿瘤体积,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TIM1在各病变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STIM1与肿瘤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过表达STIM1的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量并分析其与STIM1的相关性.结果:70%的宫颈癌组织中STIM1的表达上调,表达量与癌症病变标志物即肿瘤大小相关;STIM1可促进血管内皮因子VEGF的分泌.结论:STIM1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是宫颈癌病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子.
作者:冯艳;师晓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GRP78、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69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GRP78、Survivin的表达状况,并对其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169例乳腺癌标本中,GRP78强表达为68例(40.2%),弱表达为101例(59.8%);Survivin强表达为96例(56.8%),弱表达为73例(43.2%).对二者相关性的分析表明二者表达的吻合度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吻合程度较弱.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GRP78(+)Survivin(+)组(1组)、GRP78(-)Survivin(+)组(2组)、GRP78(+)Survivin(-)(3组)之间的无病生存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GRP78(-)Survivin(-)组(4组)相比,其无病生存时间均较差,差异有显著性(P<0.05);1、2、3组间的总生存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4组相比,其总生存时间均较差,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GRP78、Survivin的表达状况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但不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中GRP78与Survivn存在着相关性,GRP78和/或Survivn强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GRP78、Survivin的表达状况对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管海涛;代志军;马宇光;王中卫;刘小旭;王西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技术在骨科肿瘤术后应用中的优势.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需进行骨科肿瘤手术的患者,按照知情、自愿、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后通过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技术进行手术创面处理,对照组术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手术创面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总费用和治疗效果.结果:与常规换药技术相比,经过骨科肿瘤手术后使用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技术可以显著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可以显著加快手术创面的愈合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所需时间,同时可以显著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愈合质量,副作用小,疼痛等级低.
作者:吴文杰;李志强;刘树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靶向胃癌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特征及其联合顺铂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和PKH26染色法确定胃癌SNU-5细胞中存在肿瘤干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单克隆抗体21A3识别的抗原蛋白与PKH26+细胞及特异性抗原(CD90)在SNU-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无血清悬浮培养法检测流式细胞术分选出的21A3+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以及21A3对SNU-5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CCK8法检测21A3对细胞顺铂耐药能力的影响.裸鼠体内治疗实验分析21A3联合顺铂对SNU-5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SNU-5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11d后形成的细胞球体中存在单个PKH26+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显示,单克隆抗体21A3识别的抗原分子能与PKH26和CD90在SNU-5细胞上共定位.21A3+细胞体外成球率高于21A3-细胞.21A3+细胞具有更高的耐药性,21A3+细胞和21A3-细胞的IC 50分别为0.104μmol/L和0.025μmol/L.单克隆抗体21A3能够显著抑制SNU-5细胞的无血清成球,抑制率为37.5%.经21A3处理后的SNU-5细胞,耐药能力下降,其IC 50为0.001μg/ml,而对照组的IC 50为0.003μg/ml.抗体体内治疗实验结果显示,10、5、2.5mg/kg的21 A3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0.6%、69.6%和59.2%,10mg/kg 21A3+顺铂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为90.6%,顺铂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为55.8%.结论:单克隆抗体21A3是抗胃癌干细胞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
作者:遇珑;舒雄;何永燕;孙力超;杨治华;冉宇靓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及介入性超声对卵巢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5例高度疑似卵巢癌患者行术前经腹式(trans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TAUS)、经阴式(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TVUS)的常规超声检查,扫查卵巢及腹膜、腹水等情况,对于异常腹膜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进行对比.结果:术后病理证实195例患者确诊为原发性卵巢癌,其中136例伴有腹膜转移.TAUS、TVUS以及TAUS+TVUS三种常规超声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不同,其中以TAUS+TVUS的灵敏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高,分别为62.50%、94.92%、72.30%.腹水是常规超声对腹膜转移诊断的影响因素之一.TAUS+TVUS检查发现88例腹膜异常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为100%,与术后病理对比,灵敏性97.64%、特异性100%,诊断准确率为97.72%.结论:TAUS联合TVUS常规超声检查可在术前对卵巢癌腹膜转移情况进行较准确的影像学诊断,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在术前为临床提供明确病理诊断,为卵巢癌的分期及治疗提供精确信息.
作者:张娜;张艳华;孔祥崇;卢雪娇;刘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虽然目前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是肺癌治疗靶区剂量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剂量体积参数V 20、V 30和平均肺受量、NTCP等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关系密切,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
作者:张燕燕;欧阳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合并肿瘤结节的弥漫性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6例弥漫性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SVPTC)的高频超声表现、弹性成像技术、X线摄影表现及CT表现,并与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进行对比.结果:6例(100%)DSVPTC患者甲状腺实质均有砂砾样钙化,3例(75%)累及甲状腺双侧叶,3例(75%)合并淋巴结转移或肺转移;结节血流信号Ⅰ-Ⅱ级,弹性分级Ⅲ级;CT显可显示肿瘤结节内的营养不良性钙化,但不能显示微钙化,X线摄影能更好的显示微钙化.结论:合并肿瘤结节的弥漫性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兼具CPTC与DSVPTC的超声特征,超声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超声联合X线摄影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锦媚;刘言;吴宝萍;刘萌;司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宫颈癌的病因与持续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相关.近的研究表明,HPV E6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PV E6宫颈癌的发生机制及HPV E6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陈鹤;李佩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荷人骨肉瘤裸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方法:采用裸小鼠背部皮下注射接种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方法建立荷人骨肉瘤裸小鼠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熊果酸[5、10、20mg/(kg·d)]和顺铂[2mg/(kg·d)]进行干预治疗,疗程5天.称取瘤重并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结构改变.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观察肿瘤组织中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较模型组,熊果酸干预组荷人骨肉瘤裸小鼠移植瘤呈现细胞皱缩、片状坏死等病理性改变,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AI显著升高,瘤体重量显著减轻、抑瘤率显著升高,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熊果酸上述作用均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熊果酸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对荷人骨肉瘤裸小鼠移植瘤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熊果酸能够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l-2)并提高Bax/bcl-2比值有关.
作者:陈伟;刘海生;魏萌;王丽红;师艳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运用Meta分析来评价Ki67高表达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部分亚型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关于Ki67高表达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某些特定的临床病理参数关系的临床研究,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5月.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2软件.结果:按照分组研究结果显示,DLBCL患者随着Ki67表达增高,肿瘤的Ann Arbor分期越高;对于NK/T细胞淋巴瘤患者,Ki67高表达可显著影响患者的Ann Arbor分期、LDH的血清水平以及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由于纳入研究数量限制,还不能得出Ki67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疗效及肿瘤细胞来源的正相关性.结论:Ki67高表达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细胞的恶性程度更高,生存状态差,预后不良.
作者:宋燕燕;肖晖;肖慕然;向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是一种起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 B细胞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多发生在胃,其次是肺、眼附属器、腮腺、涎腺、甲状腺等部位.本文通过1 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资料,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合理治疗.
作者:蒋鹏;刘瑜;姜振宇;胡安祥;王洪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本研究采用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比较3D扫描与手动方法测量乳房体积的可重复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与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等)中2016年5月31日前公开发表的有关乳房体积测量的文献,根据纳入文献中三维扫描或手动方法进行归类,采用统计分析软件R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相关文献,238例相关研究.3D扫描与手动方法测量乳房体积与实际乳房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手动方法对乳房体积的测量与乳房的3D扫描法测得体积的异质性检验P=0.64,3D扫描与手动方法测量乳房体积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扫描与手动方法可以准确测量乳房体积,3D扫描更高效且可重复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田美娟;张佳;王健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对脐尿管肿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脐尿管肿瘤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2016年收治的15例脐尿管病变的诊治过程.结果:经超声、CT、膀胱镜及病理等检查,确诊脐尿管腺癌11例,2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1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黏液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1例,脐尿管瘘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脐尿管囊肿1例.4例行单一化疗,7例行联合化疗.术后均获随访.结论:超声、CT及膀胱镜等检查能及时发现脐尿管病变,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可作为脐尿管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作者:刘娇;宫大鑫;孔垂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胸中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左胸入路根治术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次治疗在我院经左胸入路行根治性切除的109例胸中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NLR临界值为2.5.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8.0个月,术前NLR 0.89~6.16,中位值2.42,低NLR组(NLR<2.5)56例,高NLR组(NLR≥2.5)53例.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患者NLR高值的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28);不同病理TNM分期(I-III)间NLR高值的比例存在差异(P=0.006).高NLR组总体生存时间中位值为23.0个月,短于低NLR组61.0个月(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T、N、TNM分期和NLR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TNM分期(HR=2.377,P=0.015)和NLR(HR=2.887,P<0.001)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外周静脉血NLR高是接受左胸入路根治性切除的胸中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张金野;陈永东;周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经病理确诊的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青海地区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独特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至2016年住院确诊的汉、藏、回族食管癌病例,对其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患者中,汉族患者平均年龄为(62.53±6.55)岁;藏族患者平均年龄为(61.56±5.59)岁;回族患者平均年龄为(60.14±5.91)岁;汉族发病年龄高于回族与藏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藏族及回族男性患者发病均显著显著高于女性患者,三组患者性别比例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与回族、回族与藏族、汉族与藏族间吸烟患者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藏族、回族患者饮酒比例高于汉族(P<0.05);藏族、回族患者摄入腌制食品日均大于10g比例高于汉族(P<0.05).汉族、藏族、回族患者食管中段发病均显著高于上下段患者,各民族之间发病部位分布趋势一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藏族、回族患者病理分型鳞癌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藏族及回族患者鳞癌发病率高于汉族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食管癌分化程度情况均为中分化多,其次为低分化,少为高分化.三组患者分化程度趋势一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食管癌病理分期均为中期多于晚期多于早期.藏族、回族患者中晚期比例高于汉族患者(P<0.05).汉族患者生存率高于回族(P<0.05)及藏族(P<0.05);藏族和回族患者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海省食管癌仍以鳞癌为主,好发于食管中下两段,恶性程度普遍较高,男性仍为食管癌高发人群,藏族及回族食管癌检出年龄较低,病理分期较晚,预后较差.
作者:李岳霓;王学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53例行根治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将患者分为低体重组(BMI<18.5kg/m2)、正常体重组(18.5kg/m2≤BMI<23kg/m2)、超重组(23kg/m2≤BMI<27.5kg/m2)、肥胖组(BMI≥27.5kg/m2).比较四组临床因素,分析BMI与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BMI与患者术前CA199有统计学差异(P=0.020),对5年生存率无显著影响(P=0.254).民族、pT分期、术前放化疗、肿瘤分化程度均是结直肠癌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BMI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
作者:郭金萍;韩晓梅;朱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E26转录因子(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1,Ets-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住院手术的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新鲜组织30例、石蜡组织4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蛋白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Ets-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ts-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5%)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发现:Ets-1表达量与卵巢癌FIGO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分级、CA125水平及腹水量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RT-PCR显示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Ets-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49±0.252、0.644±0.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ts-1蛋白相对表达分别为3.967±0.787、0.970±0.1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s-1在卵巢癌组织中不同表达水平可能与其不同作用机制有关,Ets-1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
作者:刘微;毕芳芳;杨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1,ERCC1)是核苷酸切除修复(NER)系统的关键酶,其表达情况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铂类耐药有关.检测ERCC1基因多态性有助于制定食管癌个体化治疗.
作者:孙娟;成宏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BAY 11-7082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PC-3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2.5μmol/L、5μmol/L)的Bay 11-7082培养2h(实验1组与实验2组),同时选择空白对照组,检测三组细胞增殖、凋亡与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实验1组与实验2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5.14±13.26)%和(55.81±14.55)%,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85.45±12.33)%(P<0.05).空白对照组、实验1组与实验2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56±0.11)%、(10.12±2.37)%和(17.23±2.46)%,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G 0/G1期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同时实验组的S、G 2/M期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之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Y 11-7082能明显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实现的.
作者:喻雄杰;李艳丽;雷金华;狄全书;李欣慧;曹风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预置输尿管导管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价值.方法:60例需要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连续性住院患者,随机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止痛剂用量、输尿管损伤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6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试验组无输尿管损伤,对照组输尿管损伤1例(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止痛剂用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置输尿管导管可减少妇科腹腔镜术中输尿管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节省手术时间,可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尤其是有盆腔黏连手术的常规术前准备项目.
作者:张楠;翟振波;葛雷;郭亮;马曜辉;单中杰;韩前河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