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银珠;陈元枝;朱燕杰;钟耀祖
T1ρ为在旋转坐标系下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常数,反应大分子物质与水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常规MR检查无明显形态学改变时,病变的T1ρ值可发生变化.目前,T1ρ已应用于骨关节、颅脑、肝脏、心肌等多个部位.本文对T1ρ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孟祥虹;王植;万业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同源动态能谱CT和MSCT在脊柱扫描中的差异.方法 将脊柱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组两组,每组25例.A组采用同源双电压(80、140 kVp)动态扫描,FBP重建单能量图像,记录图像噪声-能级曲线、椎体CNR随能量变化曲线,得出低图像噪声值及高CNR值的佳能级,测量图像噪声及椎体CNR.B组常规MSCT扫描,FBP图像重建.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图像噪声和椎体CNR.结果 A组佳能级为70 keV,图像噪声为(16.12±1.48) HU,较B组(53.95±4.97)HU明显降低(t=3.25,P<0.05);CNR为5.89±0.46,是B组(1.67±0.15)的3.5倍(t=5.43,P<0.05);容积CT剂量指数为(7.64±0.71)mGy,较B组的(16.34±1.24)mGy降低了53%(t=15.62,P<0.05).结论 同源动态能谱CT脊柱成像较常规MSCT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降低图像噪声,提高椎体CNR,改善图像质量.
作者:李阳;高源统;彭文献;王晓阳;罗敏;贾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疗效.方法 对24例胰腺癌患者行DWI扫描,b值为0,600,800,1000 s/mm2,于AW4.5工作站利用Functool ADC软件进行处理,记录胰腺癌肿块区、肿块邻近区、肿块远离区ADC值;放疗1个月后再重复上述操作过程;比较胰腺癌患者放疗前后各b值条件下各测量区域ADC值,计算放疗前后胰腺癌肿块区ADC值变化率(rADC)、筛选评价放疗疗效的佳b值.结果 b值分别取600、800、1000 s/mm2时,放疗前肿块区与邻近区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0.22、0.38,P均>0.05),肿块区与肿块远离区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3.98、3.50,P均<0.01);肿块区、肿块邻近区放疗前后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块区:t=7.94、5.95、6.51,P均<0.01;肿块邻近区:t=2.96、6.46、8.83,P均<0.01),肿块远离区放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1.99、2.02,P均>0.05).b值为600,800,1000 s/mm2时的rADC分别为(32.42±1.97)%、(28.44±2.44)%、(30.27±2.03)%.评价放疗疗效佳b值为600 s/mm2.结论 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早期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秦丹;王萍;时惠平;胡琪璐;周旭嘉;杨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黑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帕金森病(P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SWI诊断PD的文献进行评价和筛选,采用RevMan5.3、Stata1 1.2统计软件检验异质性.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计算总体效应值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后进行敏感度和漏斗图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文献9篇,累计正常对照组389名,病例组355例.PD组与正常对照组的黑质相位值总体效应检验[Z=1.11,P=0.27,95%CI(-0.05,0.11)]、黑质网状带相位值总体效应检验[Z=1.82,P=0.07,95 %CI(-0.00,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黑质致密带相位值总体效应检验[Z=27.88,P<0.00001,95%CI(-0.06,-0.05)对诊断PD有统计学意义.漏斗图分布呈倒漏斗形,近似对称;Begg's检验、Egger's检验证实发表无偏倚;敏感度分析结果可靠.结论 Meta分析提示SWI测量黑质致密带相位值有助于诊断PD.
作者:杨铁;周波;李东璟;翟素珍;王吉平;张春林;焦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记忆损害特征及其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改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5例(vMCI组)及健康老年志愿者15名(对照组),采用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分析记忆功能,采用rs-fMRI分析脑静息态低频波动振幅(ALFF),比较两组记忆评分差异,并与ALF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vMCI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短时记忆(ST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在额顶枕叶和皮质下区域存在广泛异常的自发脑活动.去除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的影响后,偏相关分析显示,vMCI组双侧壳核ALFF与STM评分呈负相关,左侧楔叶ALFF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左侧额上回/辅助运动区(SMA)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左侧额内侧回/SMA及右侧壳核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缺血性白质病变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记忆损害主要表现为短时记忆减退,机制可能与多个脑区功能异常有关,双侧壳核代偿为主要特点.
作者:杨君;李传明;刘晨;尹训涛;王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MRI研究活体视交叉及其前间隙的立体形态,并测量相关参数.方法 对160名健康志愿者行视交叉区T1W MP-RAGE、T2W TSE序列扫描;采用MPR技术测量视神经颅内段、视交叉各径线长度、各角度、视神经与垂体柄夹角.比较男女、视神经颅内段左右侧之间及各年龄段间的差异.结果 视神经颅内段长度左侧为(18.23±3.12)mm,右侧为(17.27±3.31)mm(t=0.27,P>0.05);视交叉前间隙大致呈三角形,面积为(44.04±7.73)mm2;视交叉轴位前后径为(8.81±1.14)mm,横径为(13.78±1.22)mm,厚度为(3.73±0.41)mm,前、后角度数分别为(70.72±7.38)°、(76.74±8.49)°,左、右侧角度数分别为(123.03±9.42)°、(124.18±10.31)°;视交叉与垂体柄的夹角为(46.54±10.29)°.男女间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年龄段左右视神经颅内段、视交叉前后径、横径及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视交叉各角、视交叉与垂体柄夹角、视交叉前间隙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成像及其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视交叉及其前间隙的立体形态,建立正常人群相关参数的标准参考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提供基本影像学依据.
作者:赵霞;王现亮;孟凡莲;李达;朱融;于秀荣;赵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规范的胸部影像检查在甲型H1N1流感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73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胸部X线、CT及高分辨率CT(HRCT)资料.结果 773例患者均接受胸部X线检查,78例接受CT检查,2例接受HRCT检查.胸部X线表现未见明显异常685例,占88.62% (685/773);双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等肺间质改变45例,占5.82% (45/773);肺间质改变伴肺门结构模糊28例,占3.62% (28/773);双肺间质改变合并多发斑片状渗出灶15例,占1.94%(15/773).5例合并胸膜炎(5/773,0.65%).结论 甲型H1N1流感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轻症患者X线检查多无明显异常,胸部X线及CT动态复查是了解病情进展的有效方法.
作者:谭大林;王飞;刘振刚;陶芳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者女,50岁,无明显诱因下腹痛3月余,加重2周,发现盆腔包块12天,外院CT提示子宫肌瘤,转至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子宫平位,常大,稍向左偏,轮廓欠规整,右前方宫旁可扪及6 cm×8 cm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活动度较差.肿瘤标志物检查:AFP、CEA、CA125、CA199均阴性.
作者:杨军;李勤勍;丁莹莹;艾丛慧;吕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CT(HRCT)智能佳管电压技术(CARE kV技术)在中耳炎患儿颞骨检查中对降低辐射剂量和显示面神经管裸露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中耳炎患儿(2~4岁)176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A组88例,采用CARE kV技术行颞骨HRCT扫描,B组88例,常规颞骨HRCT扫描.比较两组中耳胆脂瘤、面神经管裸露、HR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中耳胆脂瘤发生率[59.09%(52/88)vs 64.77%(57/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0,P=0.887).术前HRCT诊断中耳胆脂瘤的准确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15%(50/52) vs 96.49%(55/57),x2=0.199,P=0.639].A、B两组术前HRCT诊断面神经管裸露发生率分别为29.54%(26/88)和31.82%(28/88),术中观察面神经管裸露发生率分别为27.27%(24/88)和28.41%(25/88),两组间术前HRCT诊断及术中观察面神经管裸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978、x2=0.440,P均>0.05).鼓室段面神经管裸露发生率高(25/49,51.02%),迷路段低(5/49,10.20%).两组中,前膝段面神经管裸露长度术前HRCT与术中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CT平均值、噪声(SD)、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28).结论 小儿颞骨HRCT智能佳管电压技术能准确诊断面神经裸露,同时保证图像质量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吴莉;刘流;杨石平;谢晓洁;韩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儿男,13天,因“早产,呼吸困难”收入院,其母患有重度子痫前期,于孕28周经剖宫产娩出胎儿,患儿生后即出现呼吸困难.查体:呼吸略促,反应状态差,肤色苍白.超声心动图:左旋支独立起始于主动脉左冠窦(图1A),开口处及管腔内径均增宽,约3~4 mm;增宽的左冠状动脉内探及全心动周期血流,以舒张期为主;左旋支发出后走行异常,左心室长轴、短轴及心尖四腔切面可见其向右后下方走行并连接冠状静脉窦(图1B);冠状静脉窦内径增宽,约6 mm,窦口处狭窄,内径约3 mm(图1C),可探及高速血流,峰速近4 m/s.
作者:唐恋;任卫东;詹莹;宋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未育及已育初产妇耻骨直肠肌(PR)静息及大收缩状态下的杨氏模量值差异.方法 未育女性73例(未育组),已育初产妇45例(产后1~6年,已育组),利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分别在静息及大收缩状态下测量PR前部、中部及后部的杨氏模量值,并计算差值,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未育组及已育组双侧PR各部大收缩状态下的杨氏模量值均较静息状态下增大(P均<0.01).未育组静息及大收缩状态下PR各部的杨氏模量值及各部收缩前后变化差值与已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WE可以定量评估耻骨直肠肌的弹性功能.未育及已育初产妇PR大收缩状态下的杨氏模量值均较静息状态下大.在静息状态下、大收缩状态下及收缩前后杨氏模量变化差值,已育初产妇与未育女性的杨氏模量值无差异,分娩对耻骨直肠肌弹性的影响不大.
作者:王瑾;王慧芳;陈华;郭娟;王诗雅;陈梦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几种较常见易误诊、漏诊疾病的超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胎儿心脏超声检查6745名孕妇共6848胎和出生后接受随访的332例新生儿和婴幼儿资料,分析常见易误诊、漏诊疾病的超声特点.结果 心脏畸形胎儿969胎,其中2胎完全型大动脉转位为首诊漏诊,5胎卵圆孔受限误诊为左心室发育不良.出生后于我院随访的新生儿及婴幼儿332例,与出生前检查结果不一致者9例,包括产前可疑轻度主动脉缩窄而出生后正常5例、产前诊断肺动脉瓣狭窄但出生后未见异常1例、漏诊威廉综合征2例、漏诊心内型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结论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一些心脏畸形极易漏诊和误诊,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困境和难点进行关注和探讨,有助于提高产前诊断质量.
作者:刘晓伟;何怡华;张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者女,45岁,主因“发现左侧腋窝肿物1年余,近1个月自觉肿物有所增大”就诊.查体:左腋下局部皮肤隆起,表面光滑,触及3 cm×2 cm肿物,质软,边界尚清,与皮肤、周围组织及胸壁无明显粘连,活动度可.超声:于左侧腋窝探及4.53 cm×1.74 cm低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CDFI:内部可见少量点状血流信号(图1).诊断:左侧腋窝实性占位,淋巴结可能.增强MRI图像显示肿块迅速强化(图2),提示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或血管瘤.行腋窝肿物切除术,术中见一灰白色带包膜肿物.镜下见病变由良性增生的导管和纤维性间质构成,间质纤维黏液样变性;诊断为左腋窝副乳腺纤维腺瘤(图3).
作者:徐鑫;王媛;童明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弥散峰度成像(DKI)技术是一种基于非高斯分布模型的新MRI技术,是DWI的延伸,可以量化水分子偏离正态分布的量,能够更真实、准确地反映人体环境的细微变化.DKI在神经系统已有较多研究,并已取得良好成果.近年来,DKI在腹部中的应用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就DKI的原理及其在腹部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诊断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方法较多,其中PET/CT功能显像方法在PD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病变严重程度分级及治疗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1].本研究对正常食蟹猴、单侧及双侧纹状体损毁的PD模型食蟹猴进行18F-AV-133PET/CT显像,研究大脑纹状体、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小脑、头皮、颅骨对18F-AV-133显像剂摄取的特征及摄取大值出现的时间.
作者:黄盛才;秦朝军;朱琳;乔洪文;岳峰;唐忠平;杞玉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产前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大多通过观测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结构进行诊断,并不能确定其功能是否正常.因此,具有诊断意义的观测指标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一些诊断新方法的涌现也为此提供了思路,使产前预测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预后成为可能.本文对产前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春晖;白彦;王丽岩;贸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数字钼靶X线检查钙化灶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6例患者的乳腺钼靶X线影像资料,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评估分类,分析良恶性病变钙化灶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其他阳性征象的差异.结果 钙化灶形态方面,斑点样、无定形或模糊、粗糙不均质、细小多形性、细线或细线分支状钙化的恶性率分别为10.96%(8/73)、39.66%(23/58)、69.23%(9/13)、78.79%(26/33)、96.56%(28/29).钙化灶分布方面,弥漫/散在、区域性、簇状、段样钙化的恶性率分别为0、18.19%(4/22)、49.50%(50/101)、72.73%(40/55).206例中,124例无其他阳性征象,82例伴有其他阳性征象.有无其他阳性征象患者钙化灶形态、分布方面良恶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乳腺钙化的形态、分布特点有助于评估乳腺病变的恶性度,当伴随其他阳性征象时,恶性度明显提高.
作者:章瑜;梅海炳;王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儿女,9岁,因“反复抽搐4个月”入院.MRI:右侧顶叶皮层见一楔形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境界尚清楚,边缘轻度强化,无水肿(图1).影像学提示:胶质瘤.肿瘤切除术中见病灶位于脑皮质,颜色灰暗,供血中等.病理检查见瘤细胞细长,核呈杆状,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罕见,围绕血管成室管膜样排列.免疫组化:GFAP(+),S-100(+),EMA(+),Ki-67<1%(+),Nestin(-),SYN(-),NeuN(-),P53(-).病理诊断:血管中心性胶质瘤(angiocentric glioma,AG).
作者:冯吕金;温志波;王显龙;于昊;蒋山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载Fe3O4同时包裹液态全氟己烷(PFH)的高分子造影剂的制备并评价其体外相变与双模态显影能力.方法 采用乳化法制备可相变的磁性造影剂,检测其粒径、电荷、表面形态及内部结构,对不同浓度的纳米粒溶液行MR扫描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各样品中Fe浓度;用加热法激发纳米粒相变,显微镜观察相变后产生的微泡,在造影模式下观察造影剂相变后增强超声显影能力.结果 成功制备出可相变磁性Fe3O4/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PFH纳米粒.体外MR显像表明其能明显降低T2* WI信号强度.当加热5 min温度升高至55~65℃,纳米粒相变产生微泡,且可明显增强超声显影.结论 制备的可相变磁性造影剂能明显降低T2* WI信号强度,加热可发生相变,增强超声显影,可为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作者:赵雅静;王志刚;冉海涛;郑元义;王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超声征象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级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311个结节的声像图资料,采用TFRADS分级进行评价,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良性结节以TI-RADS 2~4a级为主,恶性结节以TI-RADS 4b~5级为主.应用TI-RADS分级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为87.14%,敏感度为84.21%,特异度为87.8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95%CI 0.866,0.949).结论 超声诊断中应用TI-RADS分级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定性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作者:史策;彭格红;曹永政;谢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