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Meta分析

张潇月;唐少珊

关键词:超声检查, 造影剂, 胆囊病变, Meta分析
摘要: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CEUS对胆囊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Sciencedirect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中有关CEUS诊断胆囊占位性病变的中、英文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价,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通过Meta-disc1.4软件对入选文献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中文12篇,英文4篇.CEUS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合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 (95%CI:87.5% ~93.7%)、95.4%(95%CI:94.0%~96.5%),合并阳性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2.77(95%CI:8.46~19.27)、0.12(95%CI:0.09~0.18),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695,Q*指数0.9191.结论 CEUS对胆囊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算法对脑血管体模CT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血管CT成像中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AIDR) 3D算法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AT-OM 701-D型成年男性仿真人头颅模型,配置碘水混合对比剂模拟脑血管.采用320排容积CT以100 kV、300mA、0.5s进行颅脑单圈扫描,分别采用AIDR 3D 4个等级(off、mild、standard、strong)进行图像重建.获得轴位血管CT值及噪声、脑组织CT值及噪声、SNR和CNR.不同迭代算法等级重建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AIDR3D等级重建的血管噪声、脑组织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CT值及脑组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AIDR 3D等级降低噪声效果和提高图像质量能力不同,等级越高,图像质量越高.

    作者:曹国全;陈晓;邰云鹏;李娜;潘勇;孙厚长;杨运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 追踪随访我院建卡生产的37 253名孕妇,采用不同切面和手段检查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我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诊断敏感度为73.44%(94/128),特异度为99.87%(37 076/37 125),阳性预测值为65.73%(94/143),阴性预测值为99.91%(37 076/37 110);不同检查切面的诊断效能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维超声显示回声中断/失落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心室水平分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具有较高敏感度,不同检查切面对该病诊断的意义不同.

    作者:郭楠;朱琦;陈娇;杨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综合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方法 获得60例SLE患者(无PAH亚组、轻度PAH亚组、中重度PAH亚组)和2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右心常规超声和三维全容积超声动态图像,测量常规右心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三维分析软件获得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3D)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3D),射血量(RVSV-3D)、射血分数(RVEF-3D),比较其在各组间的差异,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中重度PAH亚组RA长短轴内径、RV乳头肌部和基底部内径明显增大,RVEDVI-2D和RVESVI-2D明显增大,RVEF-2D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组间RVFAC、RVTei指数、RV e/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重度PAH亚组TAPSE、s明显降低,E/e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重度PAH亚组RVEDVI-3D和RVESVI-3D明显增大,RVEF-3D和RVSV-3D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s、RVFAC分别与肺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P均<0.001).RV Tei指数分别与PVR、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呈正相关(P均<0.001).RVEDVI-3D、RVESVI-3D分别与PVR、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呈正相关(P均<0.05).RVEF-3D与s、TAPSE分别呈正相关(P均<0.001).RVEDVI-3D、RVESVI-3D分别与RVTei指数呈正相关(P均<0.001).RVEDVI-3D、RVESVL3D分别与s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RT-3DE可在机、快速、定量分析SLE患者RV容积和功能,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林薿;李春梅;尹立雪;邓燕;李文华;方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卵巢卵黄囊瘤伴巧克力囊肿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32岁,主因“发现腹部包块28天”入院.查体:子宫左前方可触及一巨大包块,上界达脐下两横指,界清,质硬,活动度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清CA125为47.4 IU/ml,AFP为3.55 ng/ml.超声检查:盆腔内偏左侧可见一类圆形混合回声肿块,约10.7 cm×10.5 cm,包膜清晰、完整,囊性部分透声佳;囊壁上附着多个椭圆形等回声乳头状结构,基底较宽,较大者约3.3 cm×2.2 cm(图1A).CDFI示乳头状结构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图1B).盆腔内未见积液.超声诊断:左侧附件区囊实混合性包块,考虑畸胎瘤可能.肿瘤切除术中见病灶位于左侧卵巢,呈囊实性,表面光滑.穿刺囊性部分,抽出淡咖啡色囊液,囊内见多个乳头状结构.术后病理诊断:左卵巢卵黄囊瘤伴巧克力囊肿.

    作者:赵新美;项霞青;吴春燕;蔡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巨大腔外生长囊性胃间质瘤1例

    患者女,66岁,主因“发现腹部包块10余年,近1~2年肿块增大”入院.查体:左侧腹部稍膨隆,扪及一拳头大小包块,触之质稍硬,无压痛,移动度可.CT平扫:腹腔中上部见巨大囊性占位,约15.3 cm×30.7 cm×38.2 cm,邻近组织及胰腺等受压移位,肿物囊内无分隔,CT值约8~15 HU,囊壁厚薄不均,后上壁不规则增厚,CT值约25~43 HU,邻近组织均受压移位,腹腔肠管无扩张梗阻征象,增强示病灶中心囊性部分未强化,增厚囊壁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肿瘤供血主要来自胃左动脉分支(图1),肿块与胃体后壁近小弯侧关系紧密,并可见贴边滋养血管.

    作者:杨创勃;贾永军;于勇;贺太平;段海峰;张喜荣;王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超声动态观察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

    目的 观察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SEH)的超声表现.方法 对42例SEH新生儿进行定期颅脑超声检查及随访,并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 超声显示在侧脑室前角外下方及丘脑尾状核沟呈回声增强区,未侵入侧脑室.在出血初始阶段,病灶呈中高度回声;出血稳定期回声渐强、边界更清;吸收期,病灶中央出现低回声而边缘仍为高回声,并逐渐形成透声差、有分隔的厚壁囊腔;随后病灶中央出现无回声区,终形成出血后室管膜下囊腔.在出院后追踪随访显示,4.76% (2/42)、54.76%(23/42)、23.81%(10/42)的患儿分别在出血1个月、2个月、3个月囊腔消失,3个月内病灶基本吸收的患儿占83.33%(35/42).结论 颅脑超声具有早期诊断SEH的优势,可动态观察病程变化、评估出血转归.

    作者:陈文敏;伍素卿;邱文慧;戴常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巨大纵隔囊肿1例

    患者男,36岁,因“心悸1周”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房受压,显著变形.扩大扫查范围后,右心房外侧纵隔内可见一类圆形近无回声区,约65 mm×79 mm,壁薄,边界较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图1 A);CDFI示肿物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三尖瓣口血流速度加快(图1B).超声诊断:纵隔囊性占位性病变,考虑纵隔囊肿.MSCT平扫:前下纵隔内偏右侧见巨大囊状低密度影,囊壁可见钙化(图2).行胸腔镜纵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侧纵隔,呈囊球状,周围包膜完整.病理结果:纤维组织囊壁广泛玻璃样变性,局部钙化,灶状淋巴细胞浸润,泡沫细胞聚集(图3);诊断为单纯性囊肿.

    作者:李晓东;王小丛;徐卉;于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扩散峰度成像在脊髓损伤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是建立于非高斯成像基础上,可准确显示水分子运动受限程度的成像技术;可以动态反映人体的超微结构及相应病理改变,为脊髓损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且在脊髓损伤性病变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较传统MRI更加敏感.本文对脊髓DKI的技术原理、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

    作者:李道伟;王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MRI诊断背部弹力纤维瘤

    目的 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MRI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背部弹力纤维瘤,其中3例接受患侧肩部平扫,6例接受胸部平扫,5例接受胸部平扫及增强,2例同时进行了延迟增强扫描,分析其临床及MRI表现特点.结果 14例均为女性,年龄47~78岁,病灶均位于背部肩胛下角区肌肉深面与胸壁之间的脂肪间隙内,14例中有9例为双侧病灶,除了临床表现为双侧病变的5例外,4例为临床表现为单侧病变而胸部MR检查发现对侧有较小的亚临床阶段病灶.MR检查共发现23个病灶.背部弹力纤维瘤在轴位及冠状位呈扁丘状,矢状位呈类圆形;T1WI和T2WI均呈条纹状间隔排列的骨骼肌样低信号和脂肪样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脂肪样高信号被抑制,7个病灶内见小的局灶性囊变;病变边缘不整.增强扫描中5例9个病灶见条纹状、斑片状中等强化,2例4个病灶延迟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强化.结论 中老年女性双侧或单侧肩胛下角区扁丘状肿块,MRI表现为骨骼肌样低信号与脂肪样高信号条纹状间隔排列、条纹状及斑片状中等强化者,应考虑背部弹力纤维瘤.双侧同时检查有利于发现亚临床阶段病变.

    作者:丁长伟;王秋实;张军;潘诗农;郭启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膀胱颈移动度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测定膀胱颈移动度诊断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的应用及与PSUI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产后6~8周PSUI患者151例(PSUI组)及非PSUI产妇124名(对照组),应用经会阴超声测量静息状态和屏气向下用力至大状态(瓦氏动作)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计算膀胱颈移动度.比较两组间及PSUI不同严重程度间膀胱颈移动度,评价膀胱颈移动度对PSUI的诊断效能.结果 PSUI组膀胱颈移动度[(34.98±7.75)mm]大于对照组[(23.32±7.0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P<0.05).膀胱颈移动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90,当截断值为32.50 mm时,对PSUI的诊断效能高,此时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90.24%,阳性似然比为8.97,阴性似然比为0.14.轻、中、重度PSUI膀胱颈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72,P<0.05).结论 经会阴超声测定膀胱颈移动度在PSUI的诊断中价值较高;膀胱颈移动度与PSUI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单红英;刘丽;赵霞;王英红;李淑萍;张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LAD)狭窄的患者50例,按狭窄程度分成Ⅰ组21例,狭窄率50%~75%;Ⅱ组29例,狭窄率≥76%.另选正常对照组60例,LAD无狭窄.所有患者均接受RT-3DE检查,通过脱机分析左心室17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获取左心室整体收缩同步性参数(Tmsv-16-SD、Tmsv-16-SD%、Tmsv-16-Dif、Tmsv-16-Dif%)、LAD供血节段收缩功能参数(rEDV、rESV、rEF)及节段同步性参数(Tmsv%).结果 对照组节段射血分数(rEF)自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大,自基底段至中间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中间段至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上述演变规律消失.Ⅱ组患者rEDV、rESV均明显增大,Tmsv-16-SD、Tmsv-16-SD%、Tmsv-16-Dif、Tmsv-16-Dif%、Tmsv%均明显延长,rEF明显降低(P均<0.05),Ⅰ组患者上述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T-3DE可早期定量评价LAD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变化.

    作者:张小花;姜志荣;王小凡;吕启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肺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肺动静脉畸形是高流量、低压力的异常分流,由供血动脉、动脉瘤样异常扩张的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组成,使肺毛细血管水平的血液滤过作用被破坏,引起右向左的异常分流,形成矛盾性栓塞.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栓塞材料的更新,介入血管内栓塞术已经成为治疗肺动静脉畸形的主要方法.本文对肺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磊;韩新巍;李臻;王素雅;李腾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1H-MRS评价颞叶癫痫患者杏仁核代谢物比值

    目的 采用1 H-MRS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双侧杏仁核的各代谢物比值改变.方法 对15例TLE患者(TLE组)和1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杏仁核1H-MRS扫描,比较两组杏仁核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分析TLE患者双侧杏仁核各代谢物比值与癫痫病程和发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TLE组患侧杏仁核NAA/(Cho+ Cr)和NAA/Cr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P均<0.05);TLE组患侧杏仁核NAA/(Cho+Cr)、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与TLE组对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LE组对侧杏仁核NAA/(Cho+ Cr)、NAA/Cr和NAA/Cho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P均<0.05).TLE组双侧杏仁核NAA/(Cho+Cr)、NAA/Cr和NAA/Cho比值与癫痫病程及发病年龄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TLE患者双侧杏仁核存在显著的代谢异常,双侧杏仁核可能作为传导通路的一个环节,参与TLE的发病过程.

    作者:肖翔;许乙凯;代月黎;李维粤;陈婉琪;吴元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主动脉弓形态在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观察胎儿主动脉弓形态对法洛四联症(TOF)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TOF胎儿109胎(TOF组),另选正常胎儿97胎(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检查主动脉弓切面动态图像,计算大曲率位置,对比两组间差异,并探讨大曲率位置与孕龄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大曲率位置为(65.63±11.01)%,TOF组为(43.28士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P<0.01).以47.18%为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优大曲率位置点,此时敏感度为97.13%,特异度为73.50%.对照组大曲率位置与孕龄呈正相关(r=0.776,P<0.05);TOF组大曲率位置与孕龄呈负相关(t=-0.537,P<0.05).结论 胎儿主动脉弓形态的超声表现对丰富胎儿TOF的诊断信息和提高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玉婷;韩冰;王冰;蔡爱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脑梗死中应用

    目的 探讨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ASL(PCASL)在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14例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和DWI、DSC、PCASL检查.以DWI显示的梗死灶和镜像对照区为ROI,分别测量其局部脑血流量(rCBF),并计算梗死灶和镜像对照区的信号强度比(rCBF梗死灶/rCBF镜像对照区),测量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小脑的rCBF,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ASL和DSC检出梗死灶的灌注改变一致,rCBF梗死灶/rCBF镜像对照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小脑皮层非梗死区的PCASL与DSC测得的rCBF均有良好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 PCASL是一种安全无创的脑血流测量技术,可有效显示梗死灶的血流灌注改变;并与DSC所测的各脑叶rCBF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罗海龙;凌雪英;王颖;黄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Cine MRI评价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蠕动

    目的 采用磁共振电影成像技术(cine MRI)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蠕动异常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60例子宫肌瘤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于排卵期行盆腔常规T1、T2轴位,T2矢状位及cine MRI扫描;医师A、B分别对cineMRI图像行双盲法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子宫是否存在正常蠕动、蠕动方向及频率,医师B记录肌瘤患者子宫及大肌瘤体积、肌瘤位置及数量;比较肌瘤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正常蠕动存在率及蠕动频率,比较肌瘤患者中正常蠕动存在者与不存在者子宫平均体积及肌瘤特点.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子宫肌瘤患者正常蠕动存在率及蠕动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存在正常蠕动肌瘤患者子宫平均体积及大肌瘤平均体积均小于不存在正常蠕动肌瘤患者,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0.129).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排卵期子宫蠕动明显降低,不利于排卵期精子快速运输至输卵管,可能是其不孕的原因之一;该类患者子宫蠕动异常可能与肌瘤引起子宫体积明显增大相关.

    作者:屈亚林;吕富荣;肖智博;吕发金;李佳;赵飞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腹外型未触及睾丸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腹外型未触及睾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8例(53侧)腹外型未触及睾丸患儿,术前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确定睾丸的部位、大小,并与手术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睾丸残余与睾丸缺如结节大小、健侧睾丸大小的差异.结果 高频超声诊断腹外型未触及睾丸的总检出率为83.02%(44/53),腹股沟型近区内环口处检出率为100%(4/4);腹股沟型伴嵌顿疝检出率为100%(2/2);睾丸残余及睾丸缺如检出率为80.85%(38/47).声像图示小结节与腹股沟区低回声条索样精索结构相连,轮廓欠清,CDFI于内部均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单侧腹外型睾丸残余结节长径[(0.71±0.08)cm]大于睾丸缺如结节[(0.62±0.1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98,P=0.037),而前后径及健侧睾丸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频超声对腹外型未触及睾丸有一定的定位诊断价值,对临床手术方式、部位的选择有参考作用.

    作者:时博;李士星;任卫东;黄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肌病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肌病(FCM)及其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对11 360胎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其中诊断为胎儿心肌病或可疑心肌原发病变者进行分析,并与大体病理结果及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 360胎中检出FCM 19胎,检出率为0.167%(19/11 360).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0胎(累及双心室4胎、右心室4胎、左心室1胎、右心房1胎)、肥厚型心肌病2胎(累及双心室1胎,室间隔1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4胎(原发型1胎、继发型3胎)、心肌致密化不全3胎(累及双心室2胎、右心室1胎),FCM累及心室中以双心室为著.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对FCM做出诊断及分型,且可评估胎儿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判断FCM的预后.

    作者:郝晓艳;何怡华;张烨;刘晓伟;孙琳;谷孝艳;韩建成;商建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3.0T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术前检查直肠癌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在原发性直肠癌术前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3.0T MR扫描仪IVIM序列(b=0、25、50、75、100、150、200、400、600、800、1000、1200、1500、2000 s/mm2)和T2cube序列获得62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的影像资料.测量和比较正常肠壁与肿块、不同分化程度直肠癌的ADC、D*、D和f值;评价IVIM中不同b值的DWI图像的SNR和CNR.结果 直肠癌肿块的ADC、D、D*和f值均明显小于正常肠壁(P均<0.05);中、低分化直肠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92,P=0.01),高、中、低分化直肠癌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9,P=0.03);b=1000 s/mm2时的DWI图像质量好,肿块与正常肠壁显示佳.结论 IVIM图像可提供肿瘤ADC、D、D*和f值的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病理生理状态,其中D值较ADC值更能够准确地反映直肠癌组织间分化程度的差别,在b=1000 s/mm2时图像质量佳,有利于发现直肠癌病灶和了解术前肿瘤的分化程度.

    作者:邱麟;蔡香然;刘斯润;冯友珍;郭昌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锰离子增强MRI在显示大鼠视觉传导通路中的佳时间

    目的 探讨锰离子增强MRI在显示大鼠视觉传导通路中的佳时间.方法 对24只SD大鼠的单侧眼球内注射氯化锰溶液(30 mmol/L)3μl后,随机分为8组(注射后3、6、12、24、30、36、48、72 h组),在间隔不同时间后分别行MR T1W扫描.设定相同的ROI后,分别测量和计算视神经、外侧膝状体、上丘在各组图像中的CNR.结果 3~24 h视神经、外侧膝状体和上丘的MR强化信号逐渐增高,至24 h达峰值,持续至30 h后逐渐下降.大鼠视神经的信号强度除在注射后6h组和72h组、24 h组和30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均>0.05),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侧膝状体各组间两两比较、上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锰离子增强MRI在显示大鼠视觉传导通路中的佳时间是24~30 h.

    作者:杨军;李勤勍;丁莹莹;李卓琳;封俊;王关顺;廖承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