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春;刘莉;韩丹;徐聆峰;王玉权
目的 探讨分娩方式对肛提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4名初产妇,其中剖宫产组26名和经阴道分娩组28名.对所选对象于产后6~8周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在静息、缩肛状态时肛提肌裂孔水平夹角、长度、面积及肛提肌裂孔水平夹角改变量、肛提肌裂孔长度改变量、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改变量.结果 静息状态时两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肛状态时两组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水平夹角改变量、肛提肌裂孔长度改变量、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改变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剖宫产对肛提肌收缩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华珍;朱剑芳;张智;秦军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患者男,37岁.因“尿频伴进行性排尿困难8个月,突然无法自主排尿4天”入院.实验室检查: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1.260 ng/ml,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0.055 ng/ml.前列腺指诊:可触及前列腺明显增大,中央沟消失,前列腺右侧明显抬高,质韧,轻度压痛,活动度稍差.超声检查:前列腺大小7.6 cm×7.4 cm×7.1 cm,回声不均匀,内可见多发囊性回声,CDFI示血流信号未见明显增多.MRI:前列腺区及其后方可见不规则样混杂信号影,边界欠清,大层面约8.0 cm×10.1 cm,T1WI呈低及高信号(图1A),T2WI压脂呈高及低信号(图1B),局部病灶内可见液-液平面,增强扫描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图1C).行肿物切除术,术中探查前列腺部可见不规则巨大肿物,呈多囊性,部分囊内可见黏稠液体或胶冻样物质.肿物与双侧精囊腺、尿道、直肠前壁粘连.术后病理为双向型滑膜肉瘤,肿瘤大部分囊性变,脉管及神经可见肿瘤浸润(图2).
作者:杨林林;张荣魁;袁和培;王继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孕妇,29岁,孕1产0.孕期无感染及服药史,中孕期外院多次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双顶径大于孕周,孕32周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超声:胎儿双顶径9.5 cm,头围33.0 cm(约孕37周),胎儿颅后凹池宽约1.1cm,颅内偏颅底脑实质外侧及下方可见液性暗区(图1A),脑实质外侧液性暗区宽度为右侧1.7cm,左侧0.9cm,脑实质下方液性暗区宽度为右侧2.3cm,左侧1.1 cm.超声提示:宫内单活胎;胎儿颅内液性暗区,考虑蛛网膜下腔积液;颅后凹池增宽,胎头测值大于孕周.MRI..胎儿蛛网膜下腔广泛明显增宽,枕大池,四叠体池,大脑大V池,双侧脑室后角明显扩大增宽;5脑室及6脑室显影,胼胝体可见.MRI提示:胎儿蛛网膜下腔明显广泛增宽,多个脑池及双侧脑室后角扩大(图1B),不除外脑实质发育不良可能;5、6脑室显影,考虑为变异.孕妇足月分娩,胎儿出生后随访观察1年,该患儿语言和运动能力稍落后于正常同龄儿.
作者:李应红;叶璐;罗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在原发性直肠癌术前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3.0T MR扫描仪IVIM序列(b=0、25、50、75、100、150、200、400、600、800、1000、1200、1500、2000 s/mm2)和T2cube序列获得62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的影像资料.测量和比较正常肠壁与肿块、不同分化程度直肠癌的ADC、D*、D和f值;评价IVIM中不同b值的DWI图像的SNR和CNR.结果 直肠癌肿块的ADC、D、D*和f值均明显小于正常肠壁(P均<0.05);中、低分化直肠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92,P=0.01),高、中、低分化直肠癌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9,P=0.03);b=1000 s/mm2时的DWI图像质量好,肿块与正常肠壁显示佳.结论 IVIM图像可提供肿瘤ADC、D、D*和f值的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病理生理状态,其中D值较ADC值更能够准确地反映直肠癌组织间分化程度的差别,在b=1000 s/mm2时图像质量佳,有利于发现直肠癌病灶和了解术前肿瘤的分化程度.
作者:邱麟;蔡香然;刘斯润;冯友珍;郭昌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肺动静脉畸形是高流量、低压力的异常分流,由供血动脉、动脉瘤样异常扩张的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组成,使肺毛细血管水平的血液滤过作用被破坏,引起右向左的异常分流,形成矛盾性栓塞.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栓塞材料的更新,介入血管内栓塞术已经成为治疗肺动静脉畸形的主要方法.本文对肺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磊;韩新巍;李臻;王素雅;李腾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锰离子增强MRI在显示大鼠视觉传导通路中的佳时间.方法 对24只SD大鼠的单侧眼球内注射氯化锰溶液(30 mmol/L)3μl后,随机分为8组(注射后3、6、12、24、30、36、48、72 h组),在间隔不同时间后分别行MR T1W扫描.设定相同的ROI后,分别测量和计算视神经、外侧膝状体、上丘在各组图像中的CNR.结果 3~24 h视神经、外侧膝状体和上丘的MR强化信号逐渐增高,至24 h达峰值,持续至30 h后逐渐下降.大鼠视神经的信号强度除在注射后6h组和72h组、24 h组和30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均>0.05),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侧膝状体各组间两两比较、上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锰离子增强MRI在显示大鼠视觉传导通路中的佳时间是24~30 h.
作者:杨军;李勤勍;丁莹莹;李卓琳;封俊;王关顺;廖承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稳态自由进动(SSFP)的血氧饱和水平依赖技术(BOLD)在犬MR心肌缺血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SFP BOLD MR成像序列对10只健康犬静息状态及腺苷负荷状态的心肌进行扫描,测ROI内的MR图像信号强度.评价图像质量,并分析信号强度与非放射性彩色微粒法测得心肌局部血流量的相关性.结果 10只犬SSFPBOLD图像质量均满足图像分析要求.静息状态及腺苷负荷状态下,犬心肌SSFP BOLD MR图像信号强度分别为126.73士32.16和109.47士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静息状态和腺苷负荷状态下BOLD图像信号强度均与非放射性彩色微粒法测得的心肌局部血流量相关(r=0.67、0.72,P均<0.05).结论 应用SSFP BOLD MR序列可准确测量犬心肌MR信号,有助于为犬心肌缺血无创性诊断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刘莹;魏梦绮;齐顺;王占奎;郝跃文;郑建民;赵海涛;印弘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MR DTI参数对多系统萎缩(MSA)患者幕下区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临床诊断为MSA患者(MSA组)和10名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行常规头MR和DTI扫描.测量双侧小脑中脚(MCP)宽度、脑桥前后径以及双侧小脑下脚(ICP)、小脑中脚(MCP)、小脑上脚(SCP)、脑干皮质脊髓束(CST)、交叉纤维(CF)、内侧丘系(ML)及小脑白质的ADC和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A组双侧ICP、双侧MCP、双侧SCP、右侧ML及双侧小脑白质的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MSA组右侧ICP、双侧MCP、双侧SCP、CF、左侧ML及双侧小脑白质的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MCP的ADC值、FA值与其萎缩程度有相关性;CST、CF、ML的ADC、FA值与脑桥萎缩程度有相关性.对照组、MSA组“十字征”阴性患者、阳性患者间ADC值、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可活体无创评价MSA幕下区域脑组织病变,较常规MRI更敏感地发现结构异常.
作者:史素素;范国光;张加男;陈博宇;商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体表血管平滑肌瘤(CAL)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CAL,分析病变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等超声征象,CDFI观察包块内部血流分布情况,并分析肿块的超声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CAL以下肢多见(17/25,68.00%).超声表现为位于皮下组织或真皮深层内的椭圆形、类圆形结节,边界清晰,以低回声为主(23/25,92.00%).17例(17/25,68.00%)肿块内部可见彩色血流信号,以AlderⅢ级者为主(10/17,58.82%);Alder 0级者,以实体型为主(6/8,75.00%).结论 CAL为好发于肢体皮下边界清晰的实性低回声肿块,多伴较丰富的血流信号.CAL声像图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
作者:李明;赵新美;吴春燕;吴鹏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观察胎儿主动脉弓形态对法洛四联症(TOF)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TOF胎儿109胎(TOF组),另选正常胎儿97胎(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检查主动脉弓切面动态图像,计算大曲率位置,对比两组间差异,并探讨大曲率位置与孕龄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大曲率位置为(65.63±11.01)%,TOF组为(43.28士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P<0.01).以47.18%为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优大曲率位置点,此时敏感度为97.13%,特异度为73.50%.对照组大曲率位置与孕龄呈正相关(r=0.776,P<0.05);TOF组大曲率位置与孕龄呈负相关(t=-0.537,P<0.05).结论 胎儿主动脉弓形态的超声表现对丰富胎儿TOF的诊断信息和提高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玉婷;韩冰;王冰;蔡爱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血管CT成像中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AIDR) 3D算法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AT-OM 701-D型成年男性仿真人头颅模型,配置碘水混合对比剂模拟脑血管.采用320排容积CT以100 kV、300mA、0.5s进行颅脑单圈扫描,分别采用AIDR 3D 4个等级(off、mild、standard、strong)进行图像重建.获得轴位血管CT值及噪声、脑组织CT值及噪声、SNR和CNR.不同迭代算法等级重建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AIDR3D等级重建的血管噪声、脑组织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CT值及脑组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AIDR 3D等级降低噪声效果和提高图像质量能力不同,等级越高,图像质量越高.
作者:曹国全;陈晓;邰云鹏;李娜;潘勇;孙厚长;杨运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能CT(DECT)成像技术在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浓度不同的碘乙醇溶液和碘水溶液封装于塑料试管中,按顺序固定后浸浴在装满水的截面近似椭圆、周长为86 cm的尼龙复合膜中制成体模原型.于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扫描仪分别采用常规上腹部条件进行单能和DECT扫描.于专用图像工作站采用LiverVNC软件测量各溶液的碘浓度,并回顾性重建权重为0.5的线性混合图像、优非线性混合图像(OCM)和CNR大的单能量图像.结果 两种溶液碘浓度测量值与理论值均呈强相关(r=0.998、0.999,P均<0.001),但相对误差较大(大值25.00%).OCM图像和65 keY单能量图像的CNR碘浓度比均显著高于120 kVp图像(P<0.001).结论 DECT可准确区分不同碘溶液的浓度,应用于增强检查可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杨克柽;王建杰;李卫;李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胎儿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产前诊断线索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经超声诊断并经尸体检查或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证实的14胎TAPVC胎儿的二维及多普勒图像的特征.结果 产前诊断12胎TAPVC,其中心上型9胎,心内型2胎,心下型1胎.TAPVC的产前诊断线索及超声心动图特征:二维超声四腔心切面未显示肺静脉角,左心房后壁光滑;左心房后壁与降主动脉间距离增大;可见共同肺静脉腔和垂直静脉.产前超声心动图漏诊2胎,经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证实均为心内型TAPVC.14胎TAPVC中,4胎伴肺静脉引流途径梗阻.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诊断TAPVC并准确分型;脉冲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肺静脉回流途径梗阻.
作者:苏晓婷;王志斌;陈涛涛;孙玲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患者女,66岁,主因“发现腹部包块10余年,近1~2年肿块增大”入院.查体:左侧腹部稍膨隆,扪及一拳头大小包块,触之质稍硬,无压痛,移动度可.CT平扫:腹腔中上部见巨大囊性占位,约15.3 cm×30.7 cm×38.2 cm,邻近组织及胰腺等受压移位,肿物囊内无分隔,CT值约8~15 HU,囊壁厚薄不均,后上壁不规则增厚,CT值约25~43 HU,邻近组织均受压移位,腹腔肠管无扩张梗阻征象,增强示病灶中心囊性部分未强化,增厚囊壁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肿瘤供血主要来自胃左动脉分支(图1),肿块与胃体后壁近小弯侧关系紧密,并可见贴边滋养血管.
作者:杨创勃;贾永军;于勇;贺太平;段海峰;张喜荣;王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 追踪随访我院建卡生产的37 253名孕妇,采用不同切面和手段检查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我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诊断敏感度为73.44%(94/128),特异度为99.87%(37 076/37 125),阳性预测值为65.73%(94/143),阴性预测值为99.91%(37 076/37 110);不同检查切面的诊断效能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维超声显示回声中断/失落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心室水平分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具有较高敏感度,不同检查切面对该病诊断的意义不同.
作者:郭楠;朱琦;陈娇;杨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鉴别肝脏单纯囊肿(HC)和肝脏单房囊性包虫(UHCE)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肝脏单房囊性占位病变患者,其中HC 19例(HC组),UHCE 20例(UHCE组),行平扫和三期增强能谱CT扫描后获得40~140 keV单能图像病灶的CT值、碘(水)浓度、水(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测量正常肝组织和腹主动脉碘值,计算不同期相标准化碘浓度(NIC)和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碘浓度比值(LNR),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HC 40~50 keY平扫、动脉期及延迟期单能量CT值均低于UHCE(P均<0.05),平扫和增强三期HC的碘(水)浓度低于UHCE(P<0.05),平扫、动脉期及延迟期HC的有效原子序数低于UHCE(P<0.05);平扫和动脉期HC的NIC高于UHCE(P均<0.05);HC动脉期水(碘)浓度略低于UHCE(P<0.05);平扫40 keV下鉴别HC和UHCE的敏感度(100%)和特异度高(75%).结论 能谱CT成像的定量分析对HC和UHCE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婷婷;蒋奕;刘文亚;王海涛;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综合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方法 获得60例SLE患者(无PAH亚组、轻度PAH亚组、中重度PAH亚组)和2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右心常规超声和三维全容积超声动态图像,测量常规右心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三维分析软件获得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3D)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3D),射血量(RVSV-3D)、射血分数(RVEF-3D),比较其在各组间的差异,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中重度PAH亚组RA长短轴内径、RV乳头肌部和基底部内径明显增大,RVEDVI-2D和RVESVI-2D明显增大,RVEF-2D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组间RVFAC、RVTei指数、RV e/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重度PAH亚组TAPSE、s明显降低,E/e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重度PAH亚组RVEDVI-3D和RVESVI-3D明显增大,RVEF-3D和RVSV-3D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s、RVFAC分别与肺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P均<0.001).RV Tei指数分别与PVR、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呈正相关(P均<0.001).RVEDVI-3D、RVESVI-3D分别与PVR、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呈正相关(P均<0.05).RVEF-3D与s、TAPSE分别呈正相关(P均<0.001).RVEDVI-3D、RVESVI-3D分别与RVTei指数呈正相关(P均<0.001).RVEDVI-3D、RVESVL3D分别与s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RT-3DE可在机、快速、定量分析SLE患者RV容积和功能,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林薿;李春梅;尹立雪;邓燕;李文华;方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1 H-MRS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双侧杏仁核的各代谢物比值改变.方法 对15例TLE患者(TLE组)和1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杏仁核1H-MRS扫描,比较两组杏仁核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分析TLE患者双侧杏仁核各代谢物比值与癫痫病程和发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TLE组患侧杏仁核NAA/(Cho+ Cr)和NAA/Cr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P均<0.05);TLE组患侧杏仁核NAA/(Cho+Cr)、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与TLE组对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LE组对侧杏仁核NAA/(Cho+ Cr)、NAA/Cr和NAA/Cho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P均<0.05).TLE组双侧杏仁核NAA/(Cho+Cr)、NAA/Cr和NAA/Cho比值与癫痫病程及发病年龄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TLE患者双侧杏仁核存在显著的代谢异常,双侧杏仁核可能作为传导通路的一个环节,参与TLE的发病过程.
作者:肖翔;许乙凯;代月黎;李维粤;陈婉琪;吴元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患者男,36岁,因“心悸1周”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房受压,显著变形.扩大扫查范围后,右心房外侧纵隔内可见一类圆形近无回声区,约65 mm×79 mm,壁薄,边界较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图1 A);CDFI示肿物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三尖瓣口血流速度加快(图1B).超声诊断:纵隔囊性占位性病变,考虑纵隔囊肿.MSCT平扫:前下纵隔内偏右侧见巨大囊状低密度影,囊壁可见钙化(图2).行胸腔镜纵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侧纵隔,呈囊球状,周围包膜完整.病理结果:纤维组织囊壁广泛玻璃样变性,局部钙化,灶状淋巴细胞浸润,泡沫细胞聚集(图3);诊断为单纯性囊肿.
作者:李晓东;王小丛;徐卉;于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患者女,46岁,因“头痛,视物模糊伴头晕1年”就诊.MRI(图1):右侧侧脑室扩大,内见囊实性占位,形态不规则,周缘呈浅分叶状,实性成分以等T1等T2信号为主,囊性成分呈囊泡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扩张侧脑室周围可见大片不规则水肿区;余未见明显异常.行经枕脑病灶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呈类圆形,质韧,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血供一般,瘤体起源于脑室壁,存在瘤周蛛网膜间隙.病理(图2):镜下示瘤细胞呈短梭形,密集,排列呈束状、车辐状结构,胞质较丰富,红染,胞界不清,胞核卵圆形,增大、轻度异型、深染,可见核分裂,瘤组织间质有较多裂隙样、鹿角样小血管;免疫组化:瘤细胞示CD34(+)、Vim(+)、EMA(-)、GFAP(-)、S-100(-)、SMA(-)、Des(-),间质血管示CD31(+),Ki-67阳性细胞数>3%.病理诊断:(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WHOⅡ级.
作者:张学凌;沈雪娇;周俊林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