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稳态自由进动的血氧饱和水平依赖技术在犬MR心肌评价中的应用

刘莹;魏梦绮;齐顺;王占奎;郝跃文;郑建民;赵海涛;印弘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缺血, 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稳态自由进动
摘要:目的 探讨稳态自由进动(SSFP)的血氧饱和水平依赖技术(BOLD)在犬MR心肌缺血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SFP BOLD MR成像序列对10只健康犬静息状态及腺苷负荷状态的心肌进行扫描,测ROI内的MR图像信号强度.评价图像质量,并分析信号强度与非放射性彩色微粒法测得心肌局部血流量的相关性.结果 10只犬SSFPBOLD图像质量均满足图像分析要求.静息状态及腺苷负荷状态下,犬心肌SSFP BOLD MR图像信号强度分别为126.73士32.16和109.47士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静息状态和腺苷负荷状态下BOLD图像信号强度均与非放射性彩色微粒法测得的心肌局部血流量相关(r=0.67、0.72,P均<0.05).结论 应用SSFP BOLD MR序列可准确测量犬心肌MR信号,有助于为犬心肌缺血无创性诊断提供参考资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房同步性的影响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右心室心尖部(RVA)和间隔部(RVS)起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左心房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将51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分为RVA组(n=31)和RVS组(n=20),采用RT-3DE分别测算患者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的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房16节段、12节段、6节段QRS波起点到左心房收缩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Tmsv-6-SD)及大时间差(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的变化.并对以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Tmsv-16-SD、Tmsv-12-SD及Tmsv-6-SD和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均分别较各组术前增高(P均<0.05),RVS组术后3、6、12个月Tmsv-16-SD、Tmsv-12-SD、Tmsv-6-SD和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均小于同时点RVA组(P<0.05).RVS组6、12个月的LAAEF、LVEF均大于同时点RVA组(P<0.05).结论 采用RT-3DE检测的左心房各节段达小容积的大时间差可较时间标准差更敏感地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房同步性的影响.持续RVA和RVS起搏均可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左心房收缩运动失同步化,但RVS起搏的不良影响较小.

    作者:吴强;俞杉;陈亚宁;安亚平;卜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经手术病理或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证实的IPM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S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MSCT双期增强扫描的原始数据均行MPR、MinIP及CPR,观察病变本身及其与胰管、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18例IPMN患者中,病变与扩张胰管相通18例(18/18,100%),胰管扩张>1.0 cm7例(7/18,38.89%),囊性病变17例(17/18,94.44%),囊实性病变1例(1/18,5.56%).主胰管型6例(6/18,33.33%)、分支胰管型9例(9/18,50.00%)、混合型3例(3/18,16.67%).MPR图像能清晰显示IPMN病变的大小、边界、有无强化的壁结节,也可较好显示病变与扩张胰管间的关系以及病变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MinIP图像在显示扩张胰管的全貌及病变与扩张胰管间关系等方面优于MPR图像及CPR图像;CPR图像有助于显示主胰管扩张的全貌.结论 利用MSCT多种后处理技术可整体显示病变、扩张胰管以及周围结构,在IPMN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卢忠飞;郭隽;曹婷;孙丛;李晓;柳澄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算法对脑血管体模CT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血管CT成像中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AIDR) 3D算法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AT-OM 701-D型成年男性仿真人头颅模型,配置碘水混合对比剂模拟脑血管.采用320排容积CT以100 kV、300mA、0.5s进行颅脑单圈扫描,分别采用AIDR 3D 4个等级(off、mild、standard、strong)进行图像重建.获得轴位血管CT值及噪声、脑组织CT值及噪声、SNR和CNR.不同迭代算法等级重建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AIDR3D等级重建的血管噪声、脑组织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CT值及脑组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AIDR 3D等级降低噪声效果和提高图像质量能力不同,等级越高,图像质量越高.

    作者:曹国全;陈晓;邰云鹏;李娜;潘勇;孙厚长;杨运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 追踪随访我院建卡生产的37 253名孕妇,采用不同切面和手段检查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我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诊断敏感度为73.44%(94/128),特异度为99.87%(37 076/37 125),阳性预测值为65.73%(94/143),阴性预测值为99.91%(37 076/37 110);不同检查切面的诊断效能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维超声显示回声中断/失落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心室水平分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具有较高敏感度,不同检查切面对该病诊断的意义不同.

    作者:郭楠;朱琦;陈娇;杨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超声评价川崎病患儿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目的 采用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分析川崎病(KD)患儿各期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 测定50例KD患儿(KD组,亚急性期3人失访、恢复期2人失访)、28例发热待查患儿(发热对照组)及19名正常对照儿童(健康对照组)肱动脉FMD,并对恢复期患儿依据冠状动脉有无损害分为两个亚组,对各组FM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KD组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F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242,P<0.001);KD组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分别与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恢复期KD患儿有无冠状动脉扩张性损害F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结论 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肱动脉FMD可反映KD患儿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为KD患儿诊疗监测提供有用信息.

    作者:高明;任彦;丁粤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Cine MRI评价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蠕动

    目的 采用磁共振电影成像技术(cine MRI)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蠕动异常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60例子宫肌瘤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于排卵期行盆腔常规T1、T2轴位,T2矢状位及cine MRI扫描;医师A、B分别对cineMRI图像行双盲法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子宫是否存在正常蠕动、蠕动方向及频率,医师B记录肌瘤患者子宫及大肌瘤体积、肌瘤位置及数量;比较肌瘤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正常蠕动存在率及蠕动频率,比较肌瘤患者中正常蠕动存在者与不存在者子宫平均体积及肌瘤特点.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子宫肌瘤患者正常蠕动存在率及蠕动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存在正常蠕动肌瘤患者子宫平均体积及大肌瘤平均体积均小于不存在正常蠕动肌瘤患者,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0.129).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排卵期子宫蠕动明显降低,不利于排卵期精子快速运输至输卵管,可能是其不孕的原因之一;该类患者子宫蠕动异常可能与肌瘤引起子宫体积明显增大相关.

    作者:屈亚林;吕富荣;肖智博;吕发金;李佳;赵飞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肺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肺动静脉畸形是高流量、低压力的异常分流,由供血动脉、动脉瘤样异常扩张的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组成,使肺毛细血管水平的血液滤过作用被破坏,引起右向左的异常分流,形成矛盾性栓塞.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栓塞材料的更新,介入血管内栓塞术已经成为治疗肺动静脉畸形的主要方法.本文对肺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磊;韩新巍;李臻;王素雅;李腾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胎儿蛛网膜下腔广泛增宽1例

    孕妇,29岁,孕1产0.孕期无感染及服药史,中孕期外院多次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双顶径大于孕周,孕32周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超声:胎儿双顶径9.5 cm,头围33.0 cm(约孕37周),胎儿颅后凹池宽约1.1cm,颅内偏颅底脑实质外侧及下方可见液性暗区(图1A),脑实质外侧液性暗区宽度为右侧1.7cm,左侧0.9cm,脑实质下方液性暗区宽度为右侧2.3cm,左侧1.1 cm.超声提示:宫内单活胎;胎儿颅内液性暗区,考虑蛛网膜下腔积液;颅后凹池增宽,胎头测值大于孕周.MRI..胎儿蛛网膜下腔广泛明显增宽,枕大池,四叠体池,大脑大V池,双侧脑室后角明显扩大增宽;5脑室及6脑室显影,胼胝体可见.MRI提示:胎儿蛛网膜下腔明显广泛增宽,多个脑池及双侧脑室后角扩大(图1B),不除外脑实质发育不良可能;5、6脑室显影,考虑为变异.孕妇足月分娩,胎儿出生后随访观察1年,该患儿语言和运动能力稍落后于正常同龄儿.

    作者:李应红;叶璐;罗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MRI诊断背部弹力纤维瘤

    目的 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MRI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背部弹力纤维瘤,其中3例接受患侧肩部平扫,6例接受胸部平扫,5例接受胸部平扫及增强,2例同时进行了延迟增强扫描,分析其临床及MRI表现特点.结果 14例均为女性,年龄47~78岁,病灶均位于背部肩胛下角区肌肉深面与胸壁之间的脂肪间隙内,14例中有9例为双侧病灶,除了临床表现为双侧病变的5例外,4例为临床表现为单侧病变而胸部MR检查发现对侧有较小的亚临床阶段病灶.MR检查共发现23个病灶.背部弹力纤维瘤在轴位及冠状位呈扁丘状,矢状位呈类圆形;T1WI和T2WI均呈条纹状间隔排列的骨骼肌样低信号和脂肪样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脂肪样高信号被抑制,7个病灶内见小的局灶性囊变;病变边缘不整.增强扫描中5例9个病灶见条纹状、斑片状中等强化,2例4个病灶延迟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强化.结论 中老年女性双侧或单侧肩胛下角区扁丘状肿块,MRI表现为骨骼肌样低信号与脂肪样高信号条纹状间隔排列、条纹状及斑片状中等强化者,应考虑背部弹力纤维瘤.双侧同时检查有利于发现亚临床阶段病变.

    作者:丁长伟;王秋实;张军;潘诗农;郭启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扩散峰度成像在脊髓损伤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是建立于非高斯成像基础上,可准确显示水分子运动受限程度的成像技术;可以动态反映人体的超微结构及相应病理改变,为脊髓损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且在脊髓损伤性病变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较传统MRI更加敏感.本文对脊髓DKI的技术原理、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

    作者:李道伟;王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Meta分析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CEUS对胆囊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Sciencedirect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中有关CEUS诊断胆囊占位性病变的中、英文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价,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通过Meta-disc1.4软件对入选文献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中文12篇,英文4篇.CEUS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合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 (95%CI:87.5% ~93.7%)、95.4%(95%CI:94.0%~96.5%),合并阳性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2.77(95%CI:8.46~19.27)、0.12(95%CI:0.09~0.18),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695,Q*指数0.9191.结论 CEUS对胆囊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潇月;唐少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巨大腔外生长囊性胃间质瘤1例

    患者女,66岁,主因“发现腹部包块10余年,近1~2年肿块增大”入院.查体:左侧腹部稍膨隆,扪及一拳头大小包块,触之质稍硬,无压痛,移动度可.CT平扫:腹腔中上部见巨大囊性占位,约15.3 cm×30.7 cm×38.2 cm,邻近组织及胰腺等受压移位,肿物囊内无分隔,CT值约8~15 HU,囊壁厚薄不均,后上壁不规则增厚,CT值约25~43 HU,邻近组织均受压移位,腹腔肠管无扩张梗阻征象,增强示病灶中心囊性部分未强化,增厚囊壁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肿瘤供血主要来自胃左动脉分支(图1),肿块与胃体后壁近小弯侧关系紧密,并可见贴边滋养血管.

    作者:杨创勃;贾永军;于勇;贺太平;段海峰;张喜荣;王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扩散张量成像评价多系统萎缩患者幕下纤维束

    目的 探讨MR DTI参数对多系统萎缩(MSA)患者幕下区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临床诊断为MSA患者(MSA组)和10名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行常规头MR和DTI扫描.测量双侧小脑中脚(MCP)宽度、脑桥前后径以及双侧小脑下脚(ICP)、小脑中脚(MCP)、小脑上脚(SCP)、脑干皮质脊髓束(CST)、交叉纤维(CF)、内侧丘系(ML)及小脑白质的ADC和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A组双侧ICP、双侧MCP、双侧SCP、右侧ML及双侧小脑白质的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MSA组右侧ICP、双侧MCP、双侧SCP、CF、左侧ML及双侧小脑白质的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MCP的ADC值、FA值与其萎缩程度有相关性;CST、CF、ML的ADC、FA值与脑桥萎缩程度有相关性.对照组、MSA组“十字征”阴性患者、阳性患者间ADC值、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可活体无创评价MSA幕下区域脑组织病变,较常规MRI更敏感地发现结构异常.

    作者:史素素;范国光;张加男;陈博宇;商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LAD)狭窄的患者50例,按狭窄程度分成Ⅰ组21例,狭窄率50%~75%;Ⅱ组29例,狭窄率≥76%.另选正常对照组60例,LAD无狭窄.所有患者均接受RT-3DE检查,通过脱机分析左心室17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获取左心室整体收缩同步性参数(Tmsv-16-SD、Tmsv-16-SD%、Tmsv-16-Dif、Tmsv-16-Dif%)、LAD供血节段收缩功能参数(rEDV、rESV、rEF)及节段同步性参数(Tmsv%).结果 对照组节段射血分数(rEF)自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大,自基底段至中间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中间段至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上述演变规律消失.Ⅱ组患者rEDV、rESV均明显增大,Tmsv-16-SD、Tmsv-16-SD%、Tmsv-16-Dif、Tmsv-16-Dif%、Tmsv%均明显延长,rEF明显降低(P均<0.05),Ⅰ组患者上述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T-3DE可早期定量评价LAD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变化.

    作者:张小花;姜志荣;王小凡;吕启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肌病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肌病(FCM)及其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对11 360胎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其中诊断为胎儿心肌病或可疑心肌原发病变者进行分析,并与大体病理结果及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 360胎中检出FCM 19胎,检出率为0.167%(19/11 360).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0胎(累及双心室4胎、右心室4胎、左心室1胎、右心房1胎)、肥厚型心肌病2胎(累及双心室1胎,室间隔1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4胎(原发型1胎、继发型3胎)、心肌致密化不全3胎(累及双心室2胎、右心室1胎),FCM累及心室中以双心室为著.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对FCM做出诊断及分型,且可评估胎儿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判断FCM的预后.

    作者:郝晓艳;何怡华;张烨;刘晓伟;孙琳;谷孝艳;韩建成;商建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的MRI对照

    目的 对比观察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脊髓室管膜下瘤和30例星形细胞瘤的平扫和增强MRI表现及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二者发病年龄、性别分布、病变部位、病变纵轴长度、椎体数目、生长方式、T1WI信号、T2WI信号、有无强化、边界是否清楚、是否有囊变、是否有脊髓空洞、是否有瘤周水肿的差异.结果 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发病年龄、性别分布、病变部位、T1WI信号、T2WI信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脊髓室管膜下瘤纵轴长度大于星形细胞瘤(t=3.21,P<0.05),椎体数目亦多于星形细胞瘤(t=2.58,P<0.05);脊髓室管膜下瘤多无强化、呈偏心生长、边界清、无囊变及瘤周水肿,与星形细胞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43、10.63、15.42、4.67、13.67,P均<0.05).两种肿瘤脊髓空洞均少见.结论 肿瘤生长方式、边界及瘤周水肿等MRI表现有助于鉴别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

    作者:荆利娜;高培毅;周剑;林燕;隋滨滨;薛静;沈宓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锰离子增强MRI在显示大鼠视觉传导通路中的佳时间

    目的 探讨锰离子增强MRI在显示大鼠视觉传导通路中的佳时间.方法 对24只SD大鼠的单侧眼球内注射氯化锰溶液(30 mmol/L)3μl后,随机分为8组(注射后3、6、12、24、30、36、48、72 h组),在间隔不同时间后分别行MR T1W扫描.设定相同的ROI后,分别测量和计算视神经、外侧膝状体、上丘在各组图像中的CNR.结果 3~24 h视神经、外侧膝状体和上丘的MR强化信号逐渐增高,至24 h达峰值,持续至30 h后逐渐下降.大鼠视神经的信号强度除在注射后6h组和72h组、24 h组和30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均>0.05),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侧膝状体各组间两两比较、上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锰离子增强MRI在显示大鼠视觉传导通路中的佳时间是24~30 h.

    作者:杨军;李勤勍;丁莹莹;李卓琳;封俊;王关顺;廖承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卵巢卵黄囊瘤伴巧克力囊肿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32岁,主因“发现腹部包块28天”入院.查体:子宫左前方可触及一巨大包块,上界达脐下两横指,界清,质硬,活动度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清CA125为47.4 IU/ml,AFP为3.55 ng/ml.超声检查:盆腔内偏左侧可见一类圆形混合回声肿块,约10.7 cm×10.5 cm,包膜清晰、完整,囊性部分透声佳;囊壁上附着多个椭圆形等回声乳头状结构,基底较宽,较大者约3.3 cm×2.2 cm(图1A).CDFI示乳头状结构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图1B).盆腔内未见积液.超声诊断:左侧附件区囊实混合性包块,考虑畸胎瘤可能.肿瘤切除术中见病灶位于左侧卵巢,呈囊实性,表面光滑.穿刺囊性部分,抽出淡咖啡色囊液,囊内见多个乳头状结构.术后病理诊断:左卵巢卵黄囊瘤伴巧克力囊肿.

    作者:赵新美;项霞青;吴春燕;蔡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80 kVp扫描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技术在儿童副鼻窦CT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Flash双源CT低管电压80 kVp扫描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儿童副鼻窦CT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疑鼻窦炎行CT扫描患儿60例,A组30例采用100 kVp扫描,FBP重建;B组30例采用80 kVp扫描,SAFIRE重建,强度选择3级;其余条件不变.比较两组的有效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客观指标(CT值、图像噪声、SNR、CNR)、主观评分、诊断效能等.结果 A、B两组有效剂量、图像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儿童副鼻窦扫描中采用Flash双源CT 80 kVp扫描联合SAFIRE重建技术,在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还可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宪春;刘莉;韩丹;徐聆峰;王玉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眼眶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患者男,20岁,因“右眼胀痛伴眼球前突3月余”入院.查体:右眼内压23.00 mmHg,右结膜充血,右眼前突,向上向外运转轻度受限.CT:右眼眶肌锥外软组织密度肿块,约2.91 cm×3.99 cm×4.72 cm,向上达眼眶顶壁,向下达右侧中鼻甲水平,向内向后突入鼻腔,向外挤压内直肌及视神经,与内直肌分界不清,向后侵犯眶尖,邻近骨质受压吸收,增强后明显强化.

    作者:梁玲俐;谭利华;唐菲;高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