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从依;柳杰;刘佩芳
目的 比较三维可变翻转角的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与三维传统快速自旋圆波(3D-TSE)及二维快速自旋回波(2D-TSE)序列磁共振胰胆管显影(MRCP)用于显示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图像质量.方法 采用呼吸导航的3D-SPACE序列和传统3D-TSE序列及屏气采集的2D-TSE对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22例胆道结石患者(患者组)行MRCP,比较3种成像方法的图像采集时间、胆总管CNR、胰胆管影像质量、及对结石的显示情况.结果 在患者组及对照组中,3D-SPACE胆总管CNR均明显高于传统2D-TSE、3D-TSE序列(P均<0.05);3D-SPACE序列图像质量评分、运动伪影、胆总管、左右肝内胆管、主胰管评分均明显高于2D-TSE、3D-TSE序列(P均<0.05);3D-SPACE序列影像采集时间均较传统3D-TSE序列减少,患者组减少(20.90士0.21)%,对照组减少(23.09士0.12)%.2D-TSE序列用时短,SPACE序列原始像对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显示优.结论 相比于2D-TSE-MRCP、3D-TSE-MRCP序列,3D-SPACE-MRCP影像质量更好,其原始影像更适用于显示胆囊和胆管结石,但图像采集时间长于2D-TSE.
作者:孙岩;庄启湘;陈浩;郑志勇;谢萍;刘可夫;刘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低流速对比剂、低电压扫描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下肢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0例接受双下肢动脉CTA检查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低管电压(80 kV)扫描,对比剂注射速率3.3 ml/s,迭代算法重建图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注射速率5.0 ml/s,使用滤波反投影法进行图像重建.扫描结束后记录容积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腹部至小腿8个ROI及周围肌肉组织的CT值和标准差(图像噪声),计算CNR及S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比较2组的辐射剂量、碘注射量、血管CT值及图像质量.结果 实验组的CTDI和DLP分别为(3.57土0.64)mGy和(429.26士97.60)mGy·cm,对照组分别为(7.23±0.86)mGy、(918.15±173.53)mGy·c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实验组平均碘注射量为(22.49士2.03)g,对照组(33.48±2.9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5).实验组8个ROI的平均血管CT值和图像噪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CNR、S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80 kV管电压、3.3 ml/s对比剂注射速率联合迭代算法行双下肢动脉CTA检查,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和碘注射量.
作者:李佩玲;陈娇;赵宇;赵丽;李松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定量CT(QCT)和双回波MR成像评价骨质疏松的价值.方法 对74名志愿者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分别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和QCT检测腰椎骨密度,MR扫描仪及后处理软件检测腰椎椎体内骨髓脂肪组织.根据腰椎DXA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信号强度比值(SIR)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检验双回波MRI技术所测SIR与DXA的T值及QCT所测骨量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SIR值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结果 骨量正常组SIR值0.41±0.11,低骨量组SIR值0.55±0.12,骨质疏松组SIR值0.62土0.1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P=0.002),骨量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间、骨量正常组与低骨量组间S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低骨量组与骨质疏松组间S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QCT所测骨量与DXA所测T值呈正相关(r=0.675,P<0.01),SIR值与T值呈负相关(r=-0.587,P<0.01).SIR值与QCT所测骨量呈负相关关系(r=-0.599,P<0.001).采用SIR评价骨质疏松的ROC分析显示,SIR=0.54时,ROC曲线下面积大,为0.833,诊断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75.7%.结论 QCT可直接精确测量骨质密度;双回波MRI技术可透过检测骨髓脂肪组织间接反映骨代谢情况.
作者:张灵艳;李绍林;郝帅;严杰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官颈癌放疗中采用加速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影像进行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分别于CT模拟机和kV-CBCT上扫描CIRS-062电子密度模体,获得电子密度模体影像及计划CT(pCT)和kV-CBCT的CT值-相对电子密度曲线,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剂量.选取9例宫颈癌患者的调强治疗计划,并将计划移植至模体和患者的pCT和kV-CBCT影像进行剂量计算,比较剂量差异及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kV-CBCT的CT值经多次重复测量大变化≤3%;kV-CBCT的CT值-相对电子密度曲线与pCT相比,低密度组织的差异较小,高密度者差异相对较大.在对模体的剂量计算中,pCT和kV-CBCT的剂量差异为0.7%~2.5%,平均(1.23±0.55)%;而在对官颈癌患者的剂量计算中,剂量差异为0.5%~1.8%,平均(0.84±0.44)%;剂量分布的一致性均较好.结论 宫颈癌放疗中采用kV-CBCT影像进行剂量计算是可行的.
作者:张基永;张武哲;陆佳扬;吴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乳腺密度是预测乳腺癌风险的一个指标,致密型乳腺与乳腺癌具有相关性,随着乳腺密度的增加,乳腺癌诊断敏感度下降,尤其是致密型乳腺,极大地降低了放射医师的阳性诊断率.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可提高致密型乳腺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本文综述了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密度的评估及乳腺癌诊断率的影响.
作者:胡从依;柳杰;刘佩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肥厚性硬脊膜炎(HSP)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HSP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7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5例经病理证实.结果 12例HSP患者中,MR显示11例位于颈胸椎的硬脊膜增厚范围为10个以上椎体水平,1例位于胸腰椎的硬脊膜增厚累及范围为5个椎体水平;6例表现为背侧、2例为腹侧硬膜增厚,4例背侧及腹侧硬膜均增厚.2例增厚的硬膜呈结节样,1例合并硬膜外肿物形成,5例合并硬膜囊背侧脂肪增多.增厚的硬膜T2WI均呈低信号,4例T1WI呈等信号,8例T1WI呈低信号.10例增强扫描患者中,4例明显强化,1例中等强化,5例未见强化.结论 HSP以颈胸椎背侧或腹侧硬膜广泛增厚为特点,部分合并硬膜外脂肪增多;增厚的硬膜呈结节样或条带状,少数可合并硬膜外肿物形成;T2WI呈特征性低信号.
作者:张立华;袁慧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双源CT灌注缺损评分(P-score)评价急性肺栓塞(APE)严重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AP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依据右心室与左心室直径比值(RVd/LVd)分为RVd/LVd≥1组与RVd/LVd<1组,比较两组P-score、CT肺动脉阻塞评分(CTPAOI)、心脏、血管形态学测量指标、右心室压力CT征象的差异.并分析APE患者P-score与CTPAOI、RVd/LVd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间P-score、CT-PAOI、主肺动脉直径(mPAd)、上腔静脉直径(SVCd)及奇静脉直径(A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室间隔凸向左心室腔或平直、下腔静脉及奇静脉对比剂反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PE患者P-score与CTPAOI呈正相关(r=0.75,P<0.001),与RVd/LVd呈正相关(r=0.54,P<0.001);与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aO2)均呈负相关(r=-0.31、-0.29、0.27,P均<0.05).结论 P-score与CTPAOI、RVd/LVd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明显相关,P-score结合CTPAOI、心脏、血管形态学测量及动脉血气分析可较准确地评价APE的严重程度.
作者:蒲艳军;何芬;李文玲;田兴仓;屈先凤;朱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58例COPD患者按肺动脉收缩压分为轻度肺动脉高压(MPAH)组和无肺动脉高压(NPAH)组,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二维应变软件于剑下四腔心切面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对比各组间常规超声参数及二维应变参数的差异.结果 常规超声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AH组及NPAH组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和舒张末期右心室中间段内径均明显增大,MPAH组收缩末期主肺动脉内径(MPA)增大(P均<0.05);与NPAH组比较,MPAH组RVAW和MPA均明显增大(P均<0.05).二维应变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AH组和NPAH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及中间段Vs、S、SRs均显著减低(P均<0.05);与NPAH组比较,MPAH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及中间段S及Vs均显著减低(P均<0.05).结论 2D-STI技术是一种早期、客观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作者:商聪;任卫东;姜镔;张晶;宋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瘘(CAF)的CT血管成像特征.方法 分析45例接受DSCT(31例)及256 iCT(14例)成像CAF患者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45例CAF患者的CTCA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需要,平均有效剂量为(12.92±3.73)mSv.CAF起自左冠状动脉23例、右冠状动脉13例、起自两者7例,起自右冠状动脉及支气管动脉1例,起自右冠状动脉及头臂干1例.CAF单一瘘管33例,多发瘘管12例.瘘入右心系统共40例,其中瘘入肺动脉31例、冠状窦4例、右心房3例、右心室1例、上腔静脉1例;瘘入左心系统5例,其中瘘入左心房2例、左心室2例、肺静脉1例.瘘血管可有纡曲、血管丛样、扩张或动脉瘤形成等表现.结论 CTCA检查可无创、准确地显示CAF的部位、走行及并发畸形,可作为临床诊断CAF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马延贺;张洪;徐乃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MRI资料,观察双侧大腿肌群脂肪沉积与炎性水肿情况,采用4分法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大腿肌群MRI均可见脂质沉积和炎性水肿性改变.不同肌肉间脂肪沉积(x2=75.596,P<0.01)与炎性水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1.368,P<0.01),双侧大腿肌群间脂肪沉积与炎性水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大腿肌群MRI信号特点及分布具有一定特征,MR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作者:梁志刚;笪宇威;康瑞莹;李坤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初步探讨采用定量CT(QCT)骨结构分析系统(BIT)测量股骨近段骨皮质的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 收集30例髋部低能量骨折患者,正常侧股骨用于测量,采集髋部QCT扫描数据,于QCT分析工作站上BIT自动选定垂直于股骨颈中段长轴狭窄处横断面,将该横断面分为4个象限,即上前象限(SA),下前象限(IA),下后象限(IP),上后象限(SP),BIT自动估算各象限骨皮质厚度(C.Th),由3名测量者分别进行测量,比较测值的差异及一致性.结果 3名测量者测得的股骨颈狭窄处横断面平均C.Th及SA、SP、IA象限C.Th和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一致性均较好,其中平均C.Th的ICC值高,为0.883.而3名测量者测得的IP象限C.Th和骨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IT能够实现获取股骨近段骨密度结果的同时获得骨结构信息,测得的股骨颈横断面上象限及前下象限C.Th及骨密度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作者:王玲;张勇;程晓光;全显跃;曹宇鹏;李文;赵伟;吴远;危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诊断胰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胰腺病变患者104例,均于超声引导下用20 G自动切割针行经皮穿刺活检.104例患者中16例以手术后病理做终诊断,88例以活检病理结合影像学检查及随访结果做终诊断.评价穿刺活检取材满意率,诊断符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04例患者中胰腺局灶性病变97例(97/104,93.27%),其中实性病变84例(84/97,86.60%),囊实性病变13例(13/97,13.40%),弥漫性病变7例(7/97,6.73%).104例患者共接受112次穿刺活检,97次取材满意并得到病理诊断,其中实性病变取材满意率(89/97,91.75%)高于囊实性病变(8/15,53.33%),优势比为9.973.97例取材满意标本中得到的病理诊断与终诊断相符者89例,8例诊断不相符者均误诊为胰腺炎.活检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75%(89/97)、90.12%(73/81)、100%(16/16).患者活检后7例发生并发症,均为轻-中度腹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胰腺病变安全、有效,其对胰腺实性病变取材满意率优于囊实性病变.
作者:庄博文;徐明;周路遥;王伟;谢晓燕;刘明;吕明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患儿女,16岁,于8个月前自觉左上腹阵发性胀痛,于当地就诊,CT示脾大、脾多发囊肿,但未予特殊处理.现因腹部不适入院,无发热、恶心等,近期体质量无明显下降.CA19-95949.64 U/ml,CEA轻度升高.CT: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周围组织受压推移,脾内见一巨大囊性肿块,大层面约为18.7 cm×15.6 cm×19.6 cm,边界清,部分囊壁可见钙化,其内密度均匀并见分隔,CT值约25 HU;余脾实质内亦可见多个小囊状低密度影;增强示部分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图1A~1C),囊性成分无明显强化.行囊肿切除术,术中见脾巨大,固定,表面凹凸不平,多发囊肿,部分囊肿壁呈白色,与周围组织粘连.
作者:程仲元;王晓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在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VTQ技术测量经病理证实的101例患者共129个甲状腺实性结节及周边甲状腺组织剪切波速度(SWV),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SWV诊断甲状腺实性恶性结节的ROC曲线,获得结节SWV诊断恶性结节的佳截点.结果 甲状腺实性恶性结节的SWV[(3.15±1.91)m/s]大于良性结节[(2.06±0.54)m/s,P<0.01].以SWV=2.43 m/s为截点诊断甲状腺实性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80%(40/59)、91.43%(64/70).甲状腺恶性结节与周边甲状腺组织SWV比值(1.56士0.86)大于良性结节与周边甲状腺组织SWV比值(1.00±0.29,P<0.01).结论 VTQ技术可量化甲状腺结节硬度,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荣;王兴田;侯金香;鹿皎;侯秀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系统评价CEUS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BM和CNKI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CEUS诊断卵巢肿瘤的文献资料.采用诊断性实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QUADAS)评价文献质量.应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合并效应量,并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使用Deeks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合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89(0.85~0.92)、0.92(0.90~0.94)和103.33(55.79~191.39);SROC曲线下面积为0.97(SE 0.01).Deeks漏斗图未见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CEUS对卵巢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作者:吴莹;彭鸿灵;赵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女性颈椎骨密度与腰椎骨密度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对46名女性志愿者于同一天行颈椎及腰椎定量CT(QCT)扫描,记录各椎体骨密度数据.分别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 rson相关分析比较颈椎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的差异及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椎体骨密度均数,采用LSD法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 颈椎平均骨密度为(281.81±76.13)mg/cm3,腰椎为(147.49士39.65)mg/cm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62,P<0.001).颈椎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的相关性高(r=0.86,P<0.001).结论 女性颈椎平均骨密度高于腰椎,并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相关性高.
作者:于爱红;冯强强;蔡韦;吕艳伟;张勇;程晓光;田伟;吴成爱;赵丹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DXA)对股骨近端髋部结构分析(HSA)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北京地区40名男性(53~76岁)和76名女性(48~76岁)社区居民行左髋DXA和QCT扫描,分别测量股骨颈横截面积(CSA)和横截面转动惯量(CSMI),对两种方法测量结果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QCT所测CSA和CSMI均大于DXA所测CSA和CSMI(P均<0.01),两种方法测量CSA差值的中位数为0.97 cm2,CSMI差值的中位数为0.49 cm4.QCT和DXA测量CSA和CSMI均显著相关(r=0.85、0.78,P均<0.01).结论 DXA和QCT对中国老年人股骨颈CSA和CSMI测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用于老年人群股骨近段骨结构诊断.
作者:徐黎;王玲;张勇;马毅民;刘丹;王满宜;程晓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3D-UTE序列联合T2* mapping评价腰椎间盘软骨终板缺损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 26例受检者分别接受腰椎3D-UTE序列、T2* mapping检查.按照椎间盘有无软骨终板缺损分为4组:A组,软骨终板元缺损;B组,软骨终板头侧缺损;C组,软骨终板尾侧缺损;D组,软骨终板头尾侧缺损.测量腰椎正中矢状层面上椎间盘髓核区的T2*值.结果 26例受检者共130个椎间盘,其中A组67个(67/130,51.54%),B组15个(15/130,11.54%),C组24个(24/130,18.46%),D组24个(24/130,18.46%);A~D组髓核区T2*值分别为(49.60±1.97) ms、(45.59士4.76)ms、(40.64±2.84)ms及(24.63士2.6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9,P<0.0001).D组与A、B、C组及A组与C组髓核区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软骨终板缺损与椎间盘退变有关系,软骨终板头、尾侧均缺损比软骨终板头、尾侧单独缺损更容易引起椎间盘退变.
作者:王娇;查云飞;邢栋;胡磊;刘昌盛;林晖;林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心肌缺血/再灌注(I/R)治疗是减小心肌梗死面积、保留心室收缩功能、降低死亡率和心力衰竭(HF)发生率有效的手段.然而,由I/R引起的心肌内出血(IMH)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心律失常,增加HF、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本文旨在对心血管磁共振(CMR)诊断IMH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徐紫谦;陈伟;陈榆舒;郜发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s)各参数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价值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获得病理诊断的患者79例,其中良性病变56例,恶性病变23例.手术病理标本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VD.采用SonoLiver软件定量分析各参数与MVD关系.结果 乳腺病灶TICs的各参数在良恶性肿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病灶的IMAX及QOF明显高于乳腺实质,而且RT、TTP、mTT均较乳腺实质短(P<0.05).恶性病灶MVD数目为(173.16士64.67)个/mm2,良性病灶MVD数目为(149.01土35.16)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TICs各参数只有IMAX与MVD相关(r=0.229,P=0.048).结论 乳腺病变CEUS定量参数的IMAX与MVD存在正相关,通过定量分析的峰值强度参数可以初步评估乳腺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作者:罗佳;刘保娴;梁瑾瑜;郑艳玲;潘福顺;陕泉源;谢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