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塞米松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全身损伤性反应

曹景敏;鲁开化;王慧;郭树忠;彭黎军;郎誉红

关键词:皮瓣, 缺血-再灌注, 地塞米松
摘要:目的:研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机体全身损伤性反应,阐明其机理及地塞米松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皮瓣原位缝合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地塞米松治疗组(Ⅲ组).观察耳部微循环,肺、肠、耳部血管组织学改变.测量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死亡率,血浆TNFα,IL-10浓度.结果:Ⅰ组各项指标基本正常.Ⅱ组耳部微循环明显紊乱,肺、肠及耳部血管有明显组织学改变.中性粒细胞凋亡早期较少,坏死率较高.血浆TNFα于再灌注1h达到高峰,IL-10于再灌注3h达到低.Ⅲ组耳部微循环明显改善,肺、肠及耳部血管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Ⅱ组.中性粒细胞凋亡早期较多,坏死率较低.TNFα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6h即明显下降;IL-10再灌注1h达低,3h就明显上升,其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单纯形成皮瓣这一创伤对机体影响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造成肺、肠及耳部血管组织学改变,这与全身微循环紊乱;中性粒细胞凋亡与坏死过程失衡;分泌TNFα过高,IL-10过低有关.地塞米松早期应用可防治这种损伤,其作用机理是改善全身微循环,调理中性粒细胞的生命活动及平衡分泌细胞因子.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高频超声检查与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高频超声检查与治疗.方法:对19例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患者,采用7.5~1 0.OMHz高频超声检查、诊断后,并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注射隆乳材料大部分被取出,并发症状消失.结论: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通过高频超声检查,有辅助诊断及指导治疗的意义.尽量手术抽取隆乳材料是治疗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原路;程宁新;何祯平;邓慧;钟红;张小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皮肤扩张术临床研究进展

    皮肤扩张术研究已有23年历史,但仍然是整形外科的重点研究课题,此类文献在国内10多种医学期刊上发表,其中,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中国美容医学杂志和实用整形美容杂志4个主要专业期刊论文的4%~7%为皮肤扩张术文献.近5年来,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文从6个方面作如下综述.

    作者:李江;鲁开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头皮扩张修复颅骨植皮后骨外露合并毛发缺损

    自1994年2月至2002年10月,我科收治15例颅骨植皮后骨外露合并毛发缺损患者,笔者采用扩张术,一次性修复骨外露及毛发缺损,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鲁冰;张捷;蒋永能;王会军;赵炳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不透明牙本质瓷的厚度对In-Ceram渗透铝瓷基底复合颜色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Vidadur Alpha饰瓷中不透明牙本质瓷的厚度对In-Ceram渗透铝瓷复合颜色的影响.方法:分别制作四种颜色渗透铝瓷基底AL1、AL2、AL3、AL4,厚度为0.5mm.在渗透铝瓷基底表面分别构筑与其相对应的A1,A3、B4、C4的不透明牙本质瓷,厚度分别为0.1mm、0.2mm、0.3mm、0.4mm、0.5mm五种.用MINOLTA CR-321型测色仪在标准白背景下测色,记录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复合颜色随不透明牙本质瓷厚度的增加,四种试件的明度值L呈下降趋势;②饱和度在一定的厚度范围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不透明牙本质瓷厚度在0.2~0.4mm时,色相角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不透明牙本质瓷厚度变化对调节修复体终的颜色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吴江;姚月玲;伊元夫;王少海;逯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小柱延长术

    隆鼻术是现代医学美容中多见的常规手术之一.国人大多数求治者的鼻小柱长度(或高度)均比较适当,且鼻孔形态也符合亚洲人种的特征,但个别的求治者其鼻小柱过短,鼻尖偏平以及由此而导致近似黑色人种横向长轴椭圆形的鼻孔,因此,在隆鼻时则需考虑鼻小柱过短及鼻孔外形的同时矫治.

    作者:洪伟;尚瑜;蒋彪;邓典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栓塞回流静脉加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硬化剂瘤腔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巨大漫无边界的海绵状血管瘤,因其回流静脉非常丰富,常导致注射后大部分硬化剂很快流失,治疗效果常不肯定,是目前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难题之一.自1996年以来,笔者对25例不同部位较大的无明显边界的海绵状血管瘤进行了栓塞加硬化或栓塞硬化加手术切除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风林;李宗宝;王文德;李强;王鑫;赵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病理性瘢痕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病理性的瘢痕愈合包括2种基本形式: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和瘢痕疙瘩(keloid).由瘢痕增生及挛缩而产生的畸形及功能障碍在临床中时常遇到,在美容、整形外科中是棘手的问题之一.

    作者:罗勇;高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照射在预防手术部位瘢痕疙瘩复发的效果.方法:瘢痕疙瘩术后第1.天起手术部位给予电子线照射1~2周,剂量1 50~300cGy/次,2~5次/周,总剂量1 050~2 500cGY.结果: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照射的伤口无明显缝线反应,愈合良好,无裂开,瘢痕呈细线状,随访病例手术部位未见瘢痕疙瘩复发.结论: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治疗是预防瘢痕疙瘩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魏菊萍;刘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反义TGF-β1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反义TGF-β1脱氧寡核苷酸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中瘢痕生成的抑制作用,研究局部使用反义TGF-β1的有效给药途径.方法: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采用组织形态学的方法对比研究反义TGF-β1在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影响,并用原位杂交法技术检测兔耳增生块内TGF-β1mRN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mRNA、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兔左耳增生性瘢痕局部注射反义TGF-β1后,按时间段取材,HE和Masson染色显示真皮层变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胶原排列趋于一致.增生块的相对增生高度低于对照组.原位杂交显示TGF-β1 mRNA、collagen I mRNA、collagenⅢ mRNA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降低.结论:反义TGF-β1能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局部注射裸DNA治疗瘢痕的给药途径是可行的.

    作者:罗梅;姬永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真皮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皮肤是人体大的器官,它构成人体与环境间自我更新和修复的界面,是人体与外界环境间相互沟通的主要部位.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缺乏足够的皮片供修复,异体/异种皮片终因免疫排斥反应需再度植皮.于是自体皮源成为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关键,现在人们希望通过组织工程技术制成各种组织、器官.

    作者:孙红;冯光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浅谈美育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围绕着世纪之交口腔医学将如何发展,中外学者已经有了很多论述[1~2].新世纪对口腔医务人员在客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应该具有创新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美学修养.

    作者:程静涛;郭天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国外对假体隆乳术后纤维囊挛缩的认识现况

    隆乳术是美容外科常用的技术之一,早在18世纪就有将液体石蜡注入乳房进行隆乳的报道.到19世纪50年代,Pangman应用乳白色海绵材料作为隆乳充填物,成为世界首次应用的隆乳假体.Cronin和Gerow(1963)发明了硅橡胶囊作为隆乳假体,从此,用硅凝胶做成的各种乳房假体隆乳术风行全世界,并一直延续至今.

    作者:李荟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和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体会

    1995年至2002年8月我院收治8例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和小腿皮肤巨大缺损的患者,经手术综合修复,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莲元;史艳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应用半导体激光脱毛152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去除多余的毛发是男性和女性很普遍的美容项目,传统的方法如:刮、拨、蜡脱、电解法、药膏等,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逐渐加重,近年来现代激光选择光热作用成功地应用于脱毛,不仅增加了疗效,使患者永久性脱毛成为现实,而且无任何副作用.笔者自2001年5月起应用半导体激光对152例多毛患者进行脱毛治疗,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作者:林绍华;李俊杰;袁景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脂肪细胞移植的新进展

    脂肪细胞移植是将患者自身其他部位的脂肪组织移植到需要充填的部位,这样,既可达到去除多余脂肪的目的,又可以用自体游离脂肪充填治疗体表畸形,使受区达到重新塑形的效果.

    作者:马莉;曹景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老年人肿胀麻醉吸脂术800例临床分析

    目的:寻求对于中老年人的安全、简便、快速的减肥塑身方法,应用肿胀麻醉吸脂术治疗800例中老年肥胖患者,并对其肥胖部位的解剖,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的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以及近远期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隐蔽切口,双手配合,扇形、分层次、分部位的行隧道式抽吸.结果:800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显效524例,有效276例,平均体重减轻3~5kg.腹围减少4~17cm,腰围减少5~8cm,臀围减少5~15cm,尤其是腹、臀部塑形效果好,体形改善,无反弹,血脂、胆固醇下降.结论:术者行手术时要分层次分部位进行,不要两部位联合抽吸,动作应轻柔.根据术后效果观察,本手术仍适合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

    作者:许冬生;孔生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整形外科内镜手术器械的管理与保养

    应用内镜观察、诊断体内组织病变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上个世纪80年代Dubois、Mouret等分别应用腹腔镜进行阑尾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获得成功,开创了内镜微创外科技术治疗的先河[1].

    作者:张琳西;郭树忠;舒茂国;卢丙仑;刘云景;宋向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小肠旷置术治疗单纯性肥胖

    目的:探索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人体小肠的解剖生理特点,应用减少食物在人体小肠的有效吸收面积及停留时间,保留空肠55~110cm,与距回盲部20cm处的回肠行端侧吻合.结果:1994年4月~2003年2月共完成21例手术,随访6个月~2年,体重减轻6~20kg,均取得了良好减肥效果,无一例发生营养不良.结论:保留小肠75~135cm,其余小肠旷置,治疗单纯性肥胖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道功;王保健;简玉洛;张俊峰;张正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正畸与正颌外科联合治疗下颌发育不足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对接受正畸一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中、重度下颌发育不足畸形患者术前、术后的软组织侧貌进行分析,从美学的角度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搜集接受正畸一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中、重度下颌发育不足畸形成人患者共1 8例作为研究样本,对患者术前、术后的软组织侧貌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8例患者治疗结束后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侧面角、软组织面角和Z角,以及下面高显著增大;上、下唇凸度显著减小.结论:对于中、重度骨性下颌发育不足畸形,正畸一正颌外科联合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侧貌改善.

    作者:陈嵩;陈扬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活动斜面导板在成人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深覆(牙合)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活动斜面导板在矫治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深覆(牙合)成人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在临床上选择12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深覆(牙合)的成人错(牙合)患者,应用斜面导板分次前移下颌矫治下颌后缩,并纠正深覆(牙合).恢复磨牙I类关系.通过临床观察、模型测量及X线头影测量来评价其疗效.结果:12名患者中10名在戴用活动斜面导板6~1 2个月后,咬合关系明显改善;侧貌协调;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无颞颌关节症状.结论:只要病例合适,方法运用得当,活动斜面导板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深覆(牙合)的成人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鑫;段银钟;刘岚;刘名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