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段银钟;刘岚;刘名燕
面部老化性皮肤、浅表性瘢痕及色素斑是常见的影响美观的皮肤疾病,笔者采用微晶磨面加皮肤护理治疗面部浅表性瘢痕与色素斑125例,效果明显,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的皮肤美容新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艳;陈丽梅;孙乐琪;周淑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1994年2月至2002年10月,我科收治15例颅骨植皮后骨外露合并毛发缺损患者,笔者采用扩张术,一次性修复骨外露及毛发缺损,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鲁冰;张捷;蒋永能;王会军;赵炳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病例资料病例1,某女,28岁,2001年9月在外院行注射式隆乳术后自觉右侧乳房手感硬,遵医嘱进行按摩,效果不佳,2003年4月生育一小孩后,双侧乳房胀痛,奶水丰富,但右侧乳房逐渐增大,2月后状如足球即停止喂奶并注射退奶针,左侧乳房胀痛缓解,但右乳胀痛依旧且肿大如球,晚上难以入眠故到我院求诊:病例2,某女,23岁,2001年11月在外院行注射式隆乳术后,右乳碰撞后出血,经加压包扎及抗感染处理后,手感尚可,遵医嘱进行按摩,2003年6月生育一小孩后,双侧乳房逐渐胀大且疼痛难忍,哺乳1个月后停止喂奶,并注射退奶针,抗感染治疗,左侧乳房胀痛缓解但右乳依然胀大,表皮静脉清晰可见,晚上胀痛更甚,前来就诊.
作者:彭孝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硬化剂瘤腔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巨大漫无边界的海绵状血管瘤,因其回流静脉非常丰富,常导致注射后大部分硬化剂很快流失,治疗效果常不肯定,是目前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难题之一.自1996年以来,笔者对25例不同部位较大的无明显边界的海绵状血管瘤进行了栓塞加硬化或栓塞硬化加手术切除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风林;李宗宝;王文德;李强;王鑫;赵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围绕着世纪之交口腔医学将如何发展,中外学者已经有了很多论述[1~2].新世纪对口腔医务人员在客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应该具有创新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美学修养.
作者:程静涛;郭天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对接受正畸一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中、重度下颌发育不足畸形患者术前、术后的软组织侧貌进行分析,从美学的角度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搜集接受正畸一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中、重度下颌发育不足畸形成人患者共1 8例作为研究样本,对患者术前、术后的软组织侧貌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8例患者治疗结束后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侧面角、软组织面角和Z角,以及下面高显著增大;上、下唇凸度显著减小.结论:对于中、重度骨性下颌发育不足畸形,正畸一正颌外科联合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侧貌改善.
作者:陈嵩;陈扬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上颌骨、下颌骨及前颅底的变化,为临床预测矫治后疗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7名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8项硬组织指标进行对比,通过配对t检验来评价治疗后患者上颌骨、下颌骨及前颅底的生长变化.结果:8项硬组织测量指标中的5项角度指标Y轴角、N-S-ANS、S-N-ANS、N-S-Gn和S-N-Gn矫治前后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三项长度测量指标S-N、S-ANS、S-Gn矫治前后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S-N平均增大1.89mm,S-ANS平均增大2.97mm,S-Gn平均增大5.4 3mm.结论:可以认为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上颌骨、下颌骨及前颅底的生长方向在治疗前后无变化,但三者的生长速度不同,下颌骨生长快,上颌骨较慢,前颅底的生长速度慢.
作者:宋卫华;李东;段银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能超脉冲CO2激光的问世,激光在整形美容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其中应用多的有激光眼袋整形术和激光头发移植术等.高能超脉冲CO2激光外科的优点有:①损伤小,避免了以往普通连续CO2激光损伤周围正常组织、产生焦痂及伤口不易愈合等缺点,临床愈合过程与常规手术方法相比无明显差别甚至更快;②出血少,因切开的同时即止血,所以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几乎不出血.
作者:孙林潮;高天文;肖燕;王艳春;李荣;刘玉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计算机对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自动识别系统.方法:针对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图像的特征,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来提取图像的软组织、硬组织轮廓和图像内部的某些轮廓,用区域生长、曲线拟合等方法来确定各标志点.结果:提取了头颅定位侧位片的软组织和硬组织轮廓曲线和图像内部的某些特征曲线,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头影测量的标志点20个,初步建立了X线头影测量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结论:能提取出头影测量所需要的大部分标志点,为建立全自动计算机头影测量分析系统奠定基础.
作者:何艳;邵金陵;张辉;吴刚;吴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人体小肠的解剖生理特点,应用减少食物在人体小肠的有效吸收面积及停留时间,保留空肠55~110cm,与距回盲部20cm处的回肠行端侧吻合.结果:1994年4月~2003年2月共完成21例手术,随访6个月~2年,体重减轻6~20kg,均取得了良好减肥效果,无一例发生营养不良.结论:保留小肠75~135cm,其余小肠旷置,治疗单纯性肥胖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道功;王保健;简玉洛;张俊峰;张正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在亲水性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试验组在常规处理的同时对硬结、硬块辅助以乳房整体或者局部音频电治疗;血肿部位给予脉冲磁疗;无菌性炎症和胸大肌 炎症反应给予微波治疗.两组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2周为54.5%,8周为64%,1 6周为77.5%;对照组总有效率2周为31%,8周为47%,16周为64%.两组同时段比较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注射隆乳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中应用合理的物理疗法、治疗强度,掌握正确的治疗时机和完善的疗程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立;曹莉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家庭语音训练模式对腭裂术后患者语音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对1 6例患儿运用家庭一学校一医院三位一体的训练模式进行为期1年的家庭语音训练,通过语音清晰度评价疗效.结果:患儿语音清晰度平均提高36.06%,代偿性发音等腭裂音质明显改善.结论:家庭-学校一医院三位一体的训练模式对于校正腭裂术后患者的不良代偿性发音习惯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何亚会;封兴华;魏建华;吴炜;石照辉;马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细胞周期蛋白D1、p16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他们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例成熟瘢痕、11例增生性瘢痕、11例瘢痕疙瘩及8例正常皮肤组织进行染色,观察Cyclin Dl和p16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及普通瘢痕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D1、p16均为阴性;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D1、p16与正常皮肤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yclin D1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比增生性瘢痕为高,但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yclin D1、p16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在瘢痕疙瘩里p16的细胞抑制作用可能无法与Cyclin D1的促细胞增殖作用相拮抗,所以细胞呈现持续增殖状态;而在增生性瘢痕里Cyclin D1与p16可能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所以其生长具有一定的自限性.
作者:刘嘉锋;张一鸣;易传勋;王玉荣;彭冲;冯晓玲;杨名;周文东;李薇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脂肪细胞移植是将患者自身其他部位的脂肪组织移植到需要充填的部位,这样,既可达到去除多余脂肪的目的,又可以用自体游离脂肪充填治疗体表畸形,使受区达到重新塑形的效果.
作者:马莉;曹景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皮肤扩张术研究已有23年历史,但仍然是整形外科的重点研究课题,此类文献在国内10多种医学期刊上发表,其中,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中国美容医学杂志和实用整形美容杂志4个主要专业期刊论文的4%~7%为皮肤扩张术文献.近5年来,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文从6个方面作如下综述.
作者:李江;鲁开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李荟元;刘仲荣;王正辉;屠军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由鸵鸟松质骨制备的钙磷陶瓷支架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煅烧的鸵鸟松质骨改性为HAP/β-TCP/NaCaPO4多相钙磷陶瓷,然后分离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诱导后接种于鸵鸟钙磷陶瓷支架.骨髓基质细胞与支架复合培养8天,通过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粘附、伸展及生长情况.通过细胞计数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在鸵鸟钙磷陶瓷支架表面及孔隙内粘附、伸展、增殖良好.结论:鸵鸟钙磷陶瓷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作者:杨耀武;毛天球;刘彦普;侯锐;高瞻;孙沫逸;栗向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应用一种新的手术方式一次性修复烧伤后手指屈曲畸形和指蹼粘连.方法:在指蹼间作平行纵切口,近端向手背侧延伸,远端向掌指横纹处延伸,指蹼间形成矩形掌背双蒂皮瓣,腹部取全厚皮片移植于双蒂皮瓣两侧和手指创面,后期加强功能锻炼.结果:自1999年12月至2002年5月,共完成24例37只烧伤后患手,术后均一次性矫治了手部指蹼粘连和手指屈曲畸形,经6个月以上临床随访,患手功能及外形均可.结论:本手术方法在指蹼间保留皮瓣,两侧植皮,切口延伸同时解决手指屈曲畸形,方法简便,创伤小,减少了住院次数并降低了住院费用,术后功能外观均好,值得推广.
作者:吴焱秋;柴家科;陈宝驹;陈敏亮;宋慧峰;许明火;京萨;梁黎明;孟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重度完全性单侧唇裂的方法.方法:应用改良Millard法与裂隙缘粘膜瓣联合应用修复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笔者自2000年始应用此法对单侧完全性重度唇裂的鼻槛修复及口、鼻瘘口封闭、鼻堤重建效果满意.21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所有病例经术后复查效果满意.结果:该组病例在唇裂修复的同期行口、鼻瘘口之完善封闭.结论:此方法适用于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且齿槽骨裂隙较宽大者.
作者:王家盛;张洪杰;庞晓纲;姚睿;张乃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开放式鼻整形手术的发展,改变了长期以来鼻整形手术中的经验性成分和盲目性操作,使手术变得直观,可操控和具有科学性,在近几十年内推动了鼻整形手术进入到了儿近自由的境地.浏览国外鼻整形工作的成果,发现核心的内容是鼻头部整形手术的探索和经验积累,经过整形外科医生和解剖工作者多年的共同努力,已经极大地丰富了相关知识,为此我们作一综述.
作者:洪志坚;陈一飞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