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曹莉芬
开放式鼻整形手术的发展,改变了长期以来鼻整形手术中的经验性成分和盲目性操作,使手术变得直观,可操控和具有科学性,在近几十年内推动了鼻整形手术进入到了儿近自由的境地.浏览国外鼻整形工作的成果,发现核心的内容是鼻头部整形手术的探索和经验积累,经过整形外科医生和解剖工作者多年的共同努力,已经极大地丰富了相关知识,为此我们作一综述.
作者:洪志坚;陈一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体外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及体外进行EPC的鉴定.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脐血中分离EPC,体外分别培养在包被有FN和不包被FN的培养皿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鉴定培养贴壁细胞表面标志CD31、CD34及KDR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1 33及表达CD1 33细胞比例.结果:包被FN的培养皿中细胞贴壁及增殖均比未包被的多,免疫组化染色CD31、CD34及KDR均呈阳性,培养第4天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占21.3%.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可用于体外分离脐血中EPC进行实验研究,FN对于体外培养EPC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易成刚;郭树忠;张琳西;舒茂国;王昕梅;刘忠;艾卫兵;倪云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隆鼻术是现代医学美容中多见的常规手术之一.国人大多数求治者的鼻小柱长度(或高度)均比较适当,且鼻孔形态也符合亚洲人种的特征,但个别的求治者其鼻小柱过短,鼻尖偏平以及由此而导致近似黑色人种横向长轴椭圆形的鼻孔,因此,在隆鼻时则需考虑鼻小柱过短及鼻孔外形的同时矫治.
作者:洪伟;尚瑜;蒋彪;邓典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面部老化性皮肤、浅表性瘢痕及色素斑是常见的影响美观的皮肤疾病,笔者采用微晶磨面加皮肤护理治疗面部浅表性瘢痕与色素斑125例,效果明显,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的皮肤美容新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艳;陈丽梅;孙乐琪;周淑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病例资料病例1,某女,28岁,2001年9月在外院行注射式隆乳术后自觉右侧乳房手感硬,遵医嘱进行按摩,效果不佳,2003年4月生育一小孩后,双侧乳房胀痛,奶水丰富,但右侧乳房逐渐增大,2月后状如足球即停止喂奶并注射退奶针,左侧乳房胀痛缓解,但右乳胀痛依旧且肿大如球,晚上难以入眠故到我院求诊:病例2,某女,23岁,2001年11月在外院行注射式隆乳术后,右乳碰撞后出血,经加压包扎及抗感染处理后,手感尚可,遵医嘱进行按摩,2003年6月生育一小孩后,双侧乳房逐渐胀大且疼痛难忍,哺乳1个月后停止喂奶,并注射退奶针,抗感染治疗,左侧乳房胀痛缓解但右乳依然胀大,表皮静脉清晰可见,晚上胀痛更甚,前来就诊.
作者:彭孝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由鸵鸟松质骨制备的钙磷陶瓷支架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煅烧的鸵鸟松质骨改性为HAP/β-TCP/NaCaPO4多相钙磷陶瓷,然后分离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诱导后接种于鸵鸟钙磷陶瓷支架.骨髓基质细胞与支架复合培养8天,通过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粘附、伸展及生长情况.通过细胞计数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在鸵鸟钙磷陶瓷支架表面及孔隙内粘附、伸展、增殖良好.结论:鸵鸟钙磷陶瓷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作者:杨耀武;毛天球;刘彦普;侯锐;高瞻;孙沫逸;栗向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对接受正畸一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中、重度下颌发育不足畸形患者术前、术后的软组织侧貌进行分析,从美学的角度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搜集接受正畸一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中、重度下颌发育不足畸形成人患者共1 8例作为研究样本,对患者术前、术后的软组织侧貌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8例患者治疗结束后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侧面角、软组织面角和Z角,以及下面高显著增大;上、下唇凸度显著减小.结论:对于中、重度骨性下颌发育不足畸形,正畸一正颌外科联合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侧貌改善.
作者:陈嵩;陈扬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利用扩张的耳后皮瓣,Medpor做支架行全耳再造既解决了皮源又减少了取肋软骨所带来的痛苦,术后恢复快,再造耳的肤色、外形逼真,下面浅谈一下护理体会.
作者:王爱英;韩继芹;王杰;方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硬化剂瘤腔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巨大漫无边界的海绵状血管瘤,因其回流静脉非常丰富,常导致注射后大部分硬化剂很快流失,治疗效果常不肯定,是目前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难题之一.自1996年以来,笔者对25例不同部位较大的无明显边界的海绵状血管瘤进行了栓塞加硬化或栓塞硬化加手术切除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风林;李宗宝;王文德;李强;王鑫;赵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细胞周期蛋白D1、p16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他们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例成熟瘢痕、11例增生性瘢痕、11例瘢痕疙瘩及8例正常皮肤组织进行染色,观察Cyclin Dl和p16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及普通瘢痕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D1、p16均为阴性;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D1、p16与正常皮肤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yclin D1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比增生性瘢痕为高,但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yclin D1、p16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在瘢痕疙瘩里p16的细胞抑制作用可能无法与Cyclin D1的促细胞增殖作用相拮抗,所以细胞呈现持续增殖状态;而在增生性瘢痕里Cyclin D1与p16可能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所以其生长具有一定的自限性.
作者:刘嘉锋;张一鸣;易传勋;王玉荣;彭冲;冯晓玲;杨名;周文东;李薇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去除多余的毛发是男性和女性很普遍的美容项目,传统的方法如:刮、拨、蜡脱、电解法、药膏等,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逐渐加重,近年来现代激光选择光热作用成功地应用于脱毛,不仅增加了疗效,使患者永久性脱毛成为现实,而且无任何副作用.笔者自2001年5月起应用半导体激光对152例多毛患者进行脱毛治疗,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作者:林绍华;李俊杰;袁景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寻求以小的损伤、简单的手术操作一次性去除眼周皱纹并整复松弛的上睑,调整眉形,保留自然眉和提升外眦角的方法.方法:保留适当宽度的自然眉,切除松弛的上睑及多余的眉,悬吊眉峰及外眦角处的眼轮匝肌于骨膜上,同时切断皱眉肌及降眉肌.结果:眉外形美观自然,眼周皱纹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保留自然眉的眉部切口眼周除皱术,同时可完成多项改善面部老化的手术操作.
作者:刘学源;赵宏伟;张雪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应用内镜观察、诊断体内组织病变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上个世纪80年代Dubois、Mouret等分别应用腹腔镜进行阑尾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获得成功,开创了内镜微创外科技术治疗的先河[1].
作者:张琳西;郭树忠;舒茂国;卢丙仑;刘云景;宋向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重度完全性单侧唇裂的方法.方法:应用改良Millard法与裂隙缘粘膜瓣联合应用修复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笔者自2000年始应用此法对单侧完全性重度唇裂的鼻槛修复及口、鼻瘘口封闭、鼻堤重建效果满意.21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所有病例经术后复查效果满意.结果:该组病例在唇裂修复的同期行口、鼻瘘口之完善封闭.结论:此方法适用于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且齿槽骨裂隙较宽大者.
作者:王家盛;张洪杰;庞晓纲;姚睿;张乃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对黑素细胞增殖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摸索佳复合浓度.方法:在初步测试透明质酸保持黏稠度的可稀释倍数基础上,用不同浓度透明质酸作用于贴壁的黑素细胞,用MTT方法和酪氨酸活性测定分别检测黑素细胞生长和黑素合成能力的变化;在黑素细胞接种同时和接种后加入透明质酸,检测对黑素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透明质酸在2~4ug/μl对贴壁的黑素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终浓度低于0.5ug/μ l时作用不明显,浓度达8ug/μ l时促增殖作用反而下降;透明质酸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结果类似.在接种同时加入透明质酸(1~4ug/μl)的黑素细胞增殖明显快于接种后加入透明质酸组.结论:透明质酸在2~4ug/μ l浓度时能促进黑素细胞增殖,提高酪氨酸酶活性.用这种浓度的透明质酸混悬黑素细胞后可以增加细胞悬液的黏性,维持细胞在移植床上驻留,促进细胞增殖,有助于移植治疗白癜风.
作者:卢涛;金岩;聂鑫;高天文;孙林潮;李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活动斜面导板在矫治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深覆(牙合)成人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在临床上选择12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深覆(牙合)的成人错(牙合)患者,应用斜面导板分次前移下颌矫治下颌后缩,并纠正深覆(牙合).恢复磨牙I类关系.通过临床观察、模型测量及X线头影测量来评价其疗效.结果:12名患者中10名在戴用活动斜面导板6~1 2个月后,咬合关系明显改善;侧貌协调;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无颞颌关节症状.结论:只要病例合适,方法运用得当,活动斜面导板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深覆(牙合)的成人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鑫;段银钟;刘岚;刘名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皮肤癌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Bowen病、Paget病、恶性黑色素瘤5大类,以前两者为多见.在美国,皮肤癌是常见的癌症,而在我国,皮肤癌发病率较低,对治疗方法的探讨及认识相应较西方发达国家落后.随着发病率的上升,健康意识的增强,要求人们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诊治皮肤癌.本文综述了除恶性黑色素瘤外的以上4种常见皮肤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艾勇;郭树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并总结植物油乳房假体置入体内后临床表现变化、假体变化以及假体包膜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对植物油假体隆乳术后的患者进行临床体检而后实施假体取出或更换,肉眼观察假体变化并对假体包膜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共16例(32只假体),假体置入术后1~6年,1例单侧出现红肿疼痛炎性表现,Baker′s包膜挛缩分级5例Ⅳ级,9例Ⅲ级,2例Ⅱ级,肉眼见包膜明显增厚,包膜腔有明显渗出液伴难闻气味,假体随置入时间延长出现明显皱缩变形,内容物稠厚有腐败气味,对4例包膜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包膜增厚.结论:植物油假体在置入人体后随时间延长会出现明显内容物外渗、内容物变质、假体变形、包膜增厚,可引起感染,影响术后美容效果并明显危及患者人身安全,应尽早取出.
作者:李比;尤维涛;朱力;夏有辰;秦荣生;马勇光;王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1994年2月至2002年10月,我科收治15例颅骨植皮后骨外露合并毛发缺损患者,笔者采用扩张术,一次性修复骨外露及毛发缺损,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鲁冰;张捷;蒋永能;王会军;赵炳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上颌骨、下颌骨及前颅底的变化,为临床预测矫治后疗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7名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8项硬组织指标进行对比,通过配对t检验来评价治疗后患者上颌骨、下颌骨及前颅底的生长变化.结果:8项硬组织测量指标中的5项角度指标Y轴角、N-S-ANS、S-N-ANS、N-S-Gn和S-N-Gn矫治前后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三项长度测量指标S-N、S-ANS、S-Gn矫治前后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S-N平均增大1.89mm,S-ANS平均增大2.97mm,S-Gn平均增大5.4 3mm.结论:可以认为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上颌骨、下颌骨及前颅底的生长方向在治疗前后无变化,但三者的生长速度不同,下颌骨生长快,上颌骨较慢,前颅底的生长速度慢.
作者:宋卫华;李东;段银钟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