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CI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从证据到实践

霍勇

关键词:PCI术后再狭窄, 围手术期, 他汀, 药物治疗, 证据, 实践, perioperative period, during, 心血管事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健康的生活方式, 冠心病二级预防, 药物洗脱支架, 发生率, 冠心病治疗, 临床效果, 改善症状, PCI技术, 病死率, 规范
摘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药物洗脱支架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以及由此引发的心血管事件,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是,在PCI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药物治疗仍然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石.研究证实:严格、正规的药物治疗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显著改善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且降低病死率.规范的PCI围手术期药物治疗也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1-3] .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相关文献
  • 代谢综合征的一些争议

    代谢综合征以多种心血管和代谢危险因素为特征,人群中其患病率呈增长趋势,而且其增加了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的发生危险,增加了心血管病性死亡风险.然而,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代谢综合征的存在和特征是否有益于临床实践提出了质疑,现对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说明.

    作者:董征;杨进刚;李田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现状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但其中部分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因其解剖及合并症的特殊性,导致其介入方法及器械使用较为特殊,现复习相关文献对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姜海滨;赵仙先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常见单基因高脂血症的概述

    作为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直接影响着冠心病的发病率.其中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单一基因突变引起的.因此清楚了解突变基因的位点,针对突变位点进行基因干预预防或及早进行治疗,可大大降低年轻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

    作者:王慧;郑金刚;柯元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普罗布考的研究新进展及应用前景

    普罗布考具有降低血脂、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近年研究发现其在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中疗效显著.

    作者:李婷婷;郭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延时增强MRI对心肌活性的评价及应用进展

    对活性心肌准确的检测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对心肌活性的评价中,MRI延迟增强技术正快速成为一种突出有效的检查手段,现就MRI延迟增强在心肌活性评价中价值及应用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赵新湘;杨达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命质量作为新的健康评价指标已被广泛应用.生命质量评价对于高血压防治、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价值.现就高血压生命质量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马丽娜;汤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单药治疗血压控制达标率低,而联合治疗通过干预多种升压机制,不仅使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增高,而且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作用.研究表明在众多联合治疗方案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能是优化的一种,现将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徐少东;施有为;张君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他汀类药物调节凝血功能及其机制

    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对心血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他汀类药物从多个水平调节凝血级联反应,包括抑制凝血酶催化的凝血反应,以及增强凝血抑制物的抗凝作用,从而起到抗血栓作用.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大多与其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无关,其调节凝血级联反应的机制主要是抑制信号蛋白的异戊二烯化.

    作者:周祁娜;黄全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钙渗漏与心力衰竭

    近年来国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钙渗漏是心力衰竭的特征之一,而且其产生而导致的延迟后除极可能是心力衰竭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机制,现对钙渗漏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王蕾;刘志华;邹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心血管疾病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是纤溶系统的主要调节因子,通过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影响血浆纤溶和凝血系统的平衡,引起或者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尤其对冠心病的诊断、分型、危险分层、预后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的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的辅助检查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将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张冬梅;陈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降压治疗的原则与趋势

    我国拥有庞大的高血压人群,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相继出现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以及高血压指南使以往的高血压控制原则和用药方案得以更新.现将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更新的高血压指南为依据,对降压治疗的原则和趋势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有效降压提供依据.

    作者:谢瑞芹;崔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在心脏重构中的信号转导作用

    心脏重构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有病理过程,包括心肌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两者互相联系.目前研究认为,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在心肌肥大和凋亡所致心脏重构、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信号转导作用,现就该领域近几年来的研究进展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扼要概述.

    作者:刘善红;李景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体内外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细胞的趋化、迁移、增殖、凋亡等,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血管再狭窄产生抑制作用,并对代谢综合征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具有治疗作用,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为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周卫建;吴宗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隐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隐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研究领域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但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对其发病率、发病机制、对靶器官损害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发现研究这种现象对于我们及早发现、控制高血压及其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有益.

    作者:陈万;陈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新型药物支架

    药物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支架术后血栓问题困扰着人们.新型药物支架的研发不断进行,现分别对选用不同支架材料、药物载体、涂层药物及药物释放方式的新型药物支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郜俊清;赵德强;刘宗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关系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首次报道是在1972年.但至今其发病机理仍不明确.目前公认的相关病理机制有:内皮功能障碍、微血管功能失调、冠脉储备功能下降、胰岛素抵抗、炎症.有研究认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病理机制和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病机制相关.现将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孙理华;徐新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与心肌纤维化

    多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病理表现是心肌纤维化.心肌纤维化受多种因素调控,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内皮素、缓激肽、生长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等.许多研究证实在心肌纤维化过程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现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与心肌纤维化相互关系的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何立峰;马礼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血压晨峰现象

    近年来随着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概念的提出,所谓血压晨峰现象即清晨醒后血压急剧上升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有研究表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受内、外源性因素影响,呈现明显的生物节律性,且在清晨好发.许多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都证实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晨峰成为治疗高血压达标及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现就血压晨峰现象的概念、发生机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防治进行综述.

    作者:冯品;王瑞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Celacade——一种免疫调节疗法在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免疫炎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Celacade作为一种免疫调节疗法,通过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拮抗炎症反应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免疫炎性疾病.现综述了celacade疗法的主要作用机理以及它在这些免疫炎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全新的方向.

    作者:伍勇;张振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新型降脂药依折麦布评价

    第一个肠道胆固醇吸收的选择性抑制剂依折麦布(商品名益适纯,EZETROL),是一种口服、强效的降脂药物,其作用机制与其它降脂药物不同(如:他汀类、胆酸螯合剂、苯氧酸衍生物和植物性固醇酯化物),可单独或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联合应用于治疗原发性(杂合子家族性或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纯合子谷甾醇血症(或植物甾醇血症).

    作者:赵水平;陈雅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主管: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