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肤菲薄者隆鼻方法探讨

王碧菠;戴传昌

关键词:隆鼻, 皮肤菲薄, 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 固体硅胶-自体真皮复合体
摘要:目的:探讨鼻部皮肤菲薄者隆鼻术的特点和方法.方法:对于鼻部皮肤菲薄者使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或固体硅胶-自体真皮复合体隆鼻,可形成自然外形,增加鼻长度及鼻尖高度,避免皮肤过顶发白甚至假体顶出等并发症.结果: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共用此方法对21例鼻部皮肤菲薄者(其中6例因以前使用单纯固体硅胶或注射隆鼻后外形不佳原假体取出后皮肤受损但仍要求隆鼻者)实行隆鼻术,均取得良好效果,外形自然,无异物排斥反应.结论:对于皮肤菲薄者及多次隆鼻皮肤受损者使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或固体硅胶-自体真皮复合体隆鼻可取得满意效果.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人扩张皮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1型(Ang Ⅱ type 1,AT1)受体和2型(Ang Ⅱ type 2,AT2)受体蛋白和基因以及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在人扩张后皮肤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学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扩张与未扩张皮肤组织的病理特征以及AT1和AT2受体表达的变化,提取扩张与未扩张皮肤组织的总RNA后,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PCR法)对AGT及AT1和AT2受体在扩张与未扩张皮肤组织中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在正常皮肤和扩张后皮肤组织中AT1和AT2受体蛋白和mRNA均有表达.在扩张后皮肤中AT1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相比增加约3倍(P<0.05 vs正常皮肤);而AT2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仅有轻度增加,且差异并不显著(P>0.05 vs正常皮肤).和AT1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类似,AGT mRNA也在扩张后皮肤中表达显著增强,约是正常皮肤的4倍(P<0.05 vs正常皮肤).结论:在皮肤扩张过程中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Ang Ⅱ受体AT1表达增加,Ang Ⅱ可能通过AT1受体参与扩张后皮肤组织的病理改变.

    作者:刘宏伟;程飚;余文林;曾东;孙瑞霞;王捷;廖元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鲜红斑痣136例光动力学疗法的护理措施与体会

    鲜红斑痣(naeus telangiectaticus)又称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PWS)或火焰痣(naevus flammeus),为常见的皮肤血管性疾病.其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尤其好发于面颈部和头皮,影响患者的容貌和心理.我科开展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鲜红斑痣13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治疗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葵;苑凯华;李勤;夏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痤疮丙酸杆菌培养滤液对THP-1细胞增殖和吞噬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病原菌-痤疮丙酸杆菌培养滤液对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细胞增殖、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DAF比色法观察比较痤疮丙酸杆菌标准株与从本病患者皮损分离菌株在相同浓度培养滤液及相同菌株不同浓度的培养滤液对THP-1细胞增殖、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1、痤疮丙酸杆菌培养滤液作用于THP-1细胞,可见细胞在12h时增殖明显,48h增殖达到高峰,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标准株较患者分离株培养滤液的刺激增殖作用强(P<0.05);2、培养滤液均能促进THP-1细胞的吞噬功能,并且促进作用的强弱与滤液浓度有关.标准株在20%浓度时刺激作用强,分离株均表现为1 00%浓度时刺激作用强.但各菌株滤液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病致病菌及标准株培养滤液对THP-1细胞均有明显促进增殖的作用;对THP-1细胞有促吞噬作用且与浓度有关.

    作者:林琨;齐显龙;孙东杰;徐修礼;李春英;孙林潮;高天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yclopamine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对正常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cyclopamine抑制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Hacat角质形成细胞中加入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特异性抑制剂cyclopamine,在不同的作用时间,应用MTT和BrdU掺入的方法,检测cyclopamine对Hacat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cyclopamine可以抑制Hacat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结论:抑制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瑛;李承新;刘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静脉镇静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隆乳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镇静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隆乳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共60例行择期隆乳术的健康女性病人,随机采用负荷剂量后持续输注咪唑安定-芬太尼(M-F组,n=30)或咪唑安定-芬太尼-氯胺酮(M-F-K组,n=30)的方法,调整注速维持镇静深度在改良的OAA/S评分2~3分.所有病人行双侧T2~T7肋间神经阻滞.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镇静镇痛效果满意,以M-F-K组更为理想.两组病人均在停药后4~12min内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别.术后24h随访所有病人均无术中记忆,对麻醉方法满意.结论:静脉镇静镇痛复合肋间阻滞具有镇痛良好,胸大肌松弛,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并ⅱ发症少、无精神创伤等优点,是适合隆乳手术简单、安全有效的理想麻醉方法,以M-F-K镇静镇痛的效果更加理想.

    作者:唐耿志;罗茂平;邓晓明;胥琨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改良的拇外翻畸形矫治术

    目的:探讨骨磨削替代Keller手术的骨切除治疗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特制不锈钢螺旋骨磨头,磨削显露突向内侧的跖骨头和增生骨赘代替Keller手术的骨切除;同时与Mcbride手术相结合治疗拇外翻畸形.结果:采用此手术方法为38例患者行拇外翻畸形整复,并进行一年的随访,总优良率86%,效果满意.结论:Mcbride手术和骨磨削手术相结合矫正拇外翻畸形,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肯定.

    作者:田治国;张勇;卢宗耀;李刚;姚建明;周慧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改良Fankel-Ⅲ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13例疗效对比观察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13例(男4例,女9例),平均年龄9.5岁,两侧磨牙关系完全近中者8例,偏近中者3例,一侧近中关系另一侧中性关系者2例,前牙关系:反(牙合)11例,对刃(牙合)2例,均能后退至对刃关系.给患儿配戴改良Fankel-Ⅲ矫治器,反(牙合)关系解除短4个月,长8个月,反(牙合)解除后逐渐磨改两侧咬合垫以建立良好后牙咬(牙合)关系.总疗程平均10个月.

    作者:李有海;陈永贤;席戈;张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型玻璃渗透氧化锆基底与Vitadur A1pha饰瓷颜色匹配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饰瓷厚度对新型玻璃渗透氧化锆全瓷修复体颜色的影响规律,探寻基底与饰瓷颜色匹配的方案.方法:采用Vitadur Alpha饰瓷系统,在氧化锆基底上烧结厚度为0.2mm的遮色瓷,根据体瓷厚度(0.6mm、0.8mm、1.0mm、1.2mm、1.4mm)分为5个实验组;以Vitadur Alpha体瓷制作的无基底的全层瓷片为对照组,采用CIE 1976 L*a*b*标准色度系统比较各实验组颜色再现的效果.结果:随饰瓷厚度的增加,样本的L*值逐渐降低,a*值和b*值逐渐增高;0.6mm、0.8mm、1.0mm、1.2mm、1.4mm实验组与对照组色差值分别为:2.409±0.477,1.795±0.299,1.205±0.248,0.801±0.214,0.624±0.1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玻璃渗透氧化锆基底与Vitadur Alpha瓷粉配合使用,在遮色瓷厚度为0.2mm、体瓷厚度达到1.0mm时即可实现良好的颜色匹配,全瓷修复体能较理想地再现选定的颜色.

    作者:张翔;孙延;李江;何惠明;王忠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皮肤菲薄者隆鼻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鼻部皮肤菲薄者隆鼻术的特点和方法.方法:对于鼻部皮肤菲薄者使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或固体硅胶-自体真皮复合体隆鼻,可形成自然外形,增加鼻长度及鼻尖高度,避免皮肤过顶发白甚至假体顶出等并发症.结果: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共用此方法对21例鼻部皮肤菲薄者(其中6例因以前使用单纯固体硅胶或注射隆鼻后外形不佳原假体取出后皮肤受损但仍要求隆鼻者)实行隆鼻术,均取得良好效果,外形自然,无异物排斥反应.结论:对于皮肤菲薄者及多次隆鼻皮肤受损者使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或固体硅胶-自体真皮复合体隆鼻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碧菠;戴传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皮肤美容护理结合外用药物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寻常痤疮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系统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在众多的方法中,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1].近年来,我们应用皮肤美容护理结合外用药物治疗寻常痤疮,取得了较好疗效,减少了外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於婷;杨海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微创悬吊除皱术应用体会

    微创悬吊除皱术,是在小切口除皱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悬吊技术.我们通过30例临床实践体会:此术式实用性强,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额颞部松弛皮肤得到明显改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静;吴玉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快速贴壁法分选表皮干细胞及其评价

    目的:认识表皮干细胞对Ⅳ型胶原的黏附特性,评价重复利用Ⅳ型胶原以快速贴壁法在分选表皮干细胞中的作用.方法:未包被胶原培养瓶的细胞作为对照组Ⅰ,首次Ⅳ型胶原和三次Ⅳ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瓶分别作为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将包被Ⅳ型胶原并曾黏附细胞的培养瓶消化后作为实验组Ⅲ.人角质形成细胞分别接种其上,15min后对贴壁细胞进行显微摄像并计数,数据用SAS软件分析.对贴壁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活性进行观察,并用β1整合素、K19对贴壁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胶原包被组的贴壁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并于5天铺满培养瓶底,而对照组12天后仍未铺满瓶底.各实验组细胞15min贴壁数无明显差异(P>0.05).贴壁细胞β1整合素和K19表达阳性.结论:表皮干细胞对Ⅳ型胶原具有较好的黏附特性,利用快速贴壁法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表皮干细胞,重复利用Ⅳ型胶原对表皮干细胞的黏附特性几乎无影响并可节约费用.

    作者:刘虎仙;贾赤宇;付小兵;胡大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用改进的MillardⅡ式法修复隐性唇裂10例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隐性唇裂的新方法.方法:按改进的Millard法设计切口,沿白唇切迹全层切开皮肤,应用患侧唇上端形成一组织瓣插入健侧下降后形成的鼻小柱下方的缺损内;将口轮匝肌解剖复位,再造人中嵴;游离并悬吊固定患侧鼻翼软骨.结果:本组共10例病人,6例获随访,长1年.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改进的MillardⅡ式法是修复隐性唇裂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成铤;刘坤;赵振民;黄晨煜;赵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剃须致颜面多发性寻常疣35例

    寻常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粘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好发于暴露部位,以手背、手指、足缘等部位比较明显,病程缓慢,初发为单个可逐渐增多扩大,数目不等,而发生于颜面部则影响美观.现将我院皮肤科1999年1月~2005年12月接诊的35例因剃须致颜面多发性寻常疣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国旗;阿依先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隆鼻隆下颌联合去颊脂垫瘦脸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对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总结对于鼻梁低平无明显下颌骨骨性肥大的胖圆脸,采用隆鼻,隆下颌联合颊脂垫去除瘦脸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玲;林静;张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胰岛素促创伤愈合的研究进展

    自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年轻的生理学家班廷发现胰岛素后,糖尿病的治疗有了很好的控制.之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科研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胰岛素除了调节物质代谢外,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及促修复细胞增殖、分化等作用.国内外诸多学者将胰岛素外用于创面,惊奇地发现胰岛素治疗组(与不治疗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愈合速度加快.本文就胰岛素促创伤愈合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周雪雪;曾抗;周冼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瘢痕面积及其不规则程度的定量测量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相对简便、实用的瘢痕面积定量测量方法;并提出瘢痕不规则程度的一种定量描述方法.方法:采用透明投影胶片或半透明硫酸纸取样,描记待测瘢痕的轮廓.分别以数格法(方法A),数码相机/扫描仪再取样(方法A和B)或数码相机直接取样(方法D)后结合电脑软件,测量瘢痕轮廓面积;采用方法B所测的瘢痕周长和面积,建立描述瘢痕不规则程度的4种数学模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测量瘢痕面积的方法B和C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好;瘢痕不规则程度的测量数据响应性和可靠性较好.结论:①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再取样后定量测量瘢痕面积的方法准确、可靠;②瘢痕轮廓的不规则程度,可用瘢痕面积和周长为参数的数学模型定量描述.

    作者:于东宁;张国安;李健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癜风与自身免疫

    白癜风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有自身免疫学说、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和神经化学因子学说等三种假说,其中后两种学说被认为是一些特殊类型白癜风的发病机理,而对大多数的白癜风患者,目前倾向于用自身免疫学说来解释,本文就白癜风的自身免疫机理作一介绍.

    作者:杨慧兰;杨庆永;刘仲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建立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对兔耳瘢痕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建立三种兔耳皮肤创伤愈合模型,A组在切除兔耳皮肤的同时,切除皮下软骨及软骨膜;B组切除皮肤及软骨膜但保留软骨;C组只切除皮肤,保留软骨及软骨膜.对创伤愈合过程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并在镜下测量瘢痕突出皮肤的高度.结果:①A、B、C三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 0.4±1.0)天、(17.8±1.6)天、(11.4±1.3)天,三组之间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②A、C两组伤后4~5天肉芽组织充满创面,B组在伤后第1 0天,肉芽组织开始在坏死软骨下向中心生长;③A、B、C三组瘢痕隆起高度为(1.20±0.56)mm、(1.68±0.7 3)mm、(1.15±0.50)mm,B组与A、C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保留软骨,切除皮肤和软骨膜能获得较大的瘢痕,可用于瘢痕治疗性实验;切除软骨形成瘢痕较小,可用于观察创面外用药物对瘢痕形成的影响.

    作者:李希军;柳大烈;王吉慧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肌皮穿支瓣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皮瓣的发展与应用是整形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是带蒂转移的随意型皮瓣[1],20世纪50~60年代则出现了肌瓣和轴型皮瓣,20世纪7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的开展,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肌皮瓣和骨皮瓣获得了发展,80年代以来,又相继开发了轴型血管皮瓣、逆行岛状皮瓣、远端蒂皮瓣、筋膜皮瓣、筋膜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瓣、静脉皮瓣和预购皮瓣等.随着肌皮瓣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全身各部位浅表的肌皮瓣已被开发殆尽,90年代以后又提出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肌皮穿支瓣的概念.肌皮穿支瓣可被设计成游离皮瓣或带蒂皮瓣,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它的优点突出,逐渐受到整形外科医生的重视.现对肌皮穿支瓣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侯团结;高学宏;宁金龙;李小静;李平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