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王岚峰;修春红
心钠肽和脑钠肽作为心源性循环激素在调节血容量和血管张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显示他们不仅作为循环激素而且作为局部自分泌和/或旁分泌因子发挥心脏保护作用,如抗心肌肥厚和抗纤维化作用.另外,利钠肽/ cGMP系统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近,人类重组心钠肽和脑钠肽用于临床心力衰竭治疗已取得一定进展.现就以上做一综述.
作者:张清芬;齐晓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病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更与炎症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是一种典型的炎症急性相反应蛋白,其血浆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状态及稳定程度.目前,把血浆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判定指标的临床价值已逐渐得到认同,但新研究发现,新蝶呤和脑利钠肽等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评估可能较C反应蛋白更为特异而敏感.
作者:杨长卫;李向荣;邓永盛;刘新玲;张锋;李庆和;马正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认识和解决的临床难题,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内的联合治疗是现阶段减少复发的可行方案.
作者:郭红阳;王玉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介入治疗方法及器械的不断发展,逐步拓宽了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方法,开辟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新领域.这一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少、成功率高、安全有效、无并发症等优点,为越来越多患者所接受.现着重谈论这一领域的进展.
作者:伍广伟;林英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左室功能的准确测定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超声心动图是目前常用于测量左室功能的工具,其具有无创、廉价、重复性好等优点,更为重要的是它不仅可用于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还能更加完善地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和局部心肌运动,现对近年来超声心动图评价上述心功能的主要方法进行回顾.
作者:罗俊;彭瑛;燕纯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包括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在内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证明射频消融可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避免了其它治疗手段的风险和不良反应.现讨论射频消融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周栋;郭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心肌游离脂肪酸的摄入和利用的失协调导致心肌中脂质积聚并进而引起脂毒性心肌病.脂质通过何种机制导致心肌功能的改变,以及如何来干预脂毒性心肌病成为当今心血管领域倍受关注的研究方向.现就脂毒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传保;卜培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心力衰竭是常见病,有很高的患病率和逐年增加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消耗了大量的医疗卫生资源.现就心力衰竭的病因、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和有效管理作一综述.
作者:蔡琳;燕纯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的检出率较高.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MAU的发生不仅反应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而且也是全身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重要标志之一.MAU是心血管疾病的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高血压心血管病的早期标志.有效控制血压,早期干预MAU,能够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临床上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MAU的筛查及处理.
作者:蒋广恩;黄子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年来的循证医学实践给收缩性高血压(SH)的处理,带来新的证据和理念.SH患者收缩压的目标值通常定在<140mm Hg,对于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和肾脏病的老年患者的目标血压还无明确的结论.J型曲线存在于SH患者,应引起警惕.老年人以容量性高血压多见,噻嗪类利尿剂和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是适宜的治疗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也可用于SH的初始和维持用药.联合用药已成为降压达标的重要的治疗策略.
作者:陈鲁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上并不少见,降压药物使用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在排除假性顽固性高血压、纠正干扰降压药物效果的因素和治疗继发性高血压之后,大多数患者需要个体化地修正降压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正确使用利尿剂、调整降压药物组合、在五大类降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钙拮抗剂)的基础上加用其他降压药物、逐一上调药物的剂量.佳化地使用降压药物能使大多数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施仲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其发病率日渐增高.外周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是一种简便、价廉的检测指标,有利于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的高危患者,指导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
作者:杨海燕;佘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他汀、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独立于降脂、控制血压以外的血管保护作用[1].近几年的研究表明他汀与血管内皮祖细胞正性相关,同时提示了血管内皮祖细胞在增强血管再生和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对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作者:成小凤;陈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全球巨大的经济负担,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疾病管理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花费.现综述疾病管理概念,管理方法,以及疾病管理和心力衰竭的关系.
作者:余秀琼;蔡琳;燕纯伯;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奥美沙坦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近年研究表明除了稳定、持久的降压作用外,它还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抑制血管微炎症反应、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等机制发挥内皮保护效应.现综述了该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作者:高电萨;秦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原发性高血压为全球高发疾病,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地治疗高血压病人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新的高血压治疗策略特别强调根据诊所血压值、动态血压值、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相关的心血管及肾脏疾病等评价病人的总危险.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长期的心血管总危险.需要降压达标、控制所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至少需降至140/90 mm Hg以下,如果能够耐受可以进一步降低.对于糖尿病及其它高危、极高危病人血压应尽量降至130/80 mm Hg以下.主张及早考虑联合2种或多种降压药物.另外所有高血压病人均应积极评价是否有指征使用他汀类降脂药以及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作者:徐成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病态窦房结是一种窦房结产生动作电位的异常,其特点是心房率不能适应生理需求.可表现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静止,窦房结传出阻滞,慢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房性缓慢心律失常和快速心律失常交替出现,运动或负荷状态下心率反应不适当.值纪念窦房结发现100周年之日,现就引起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内在原因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作者:Dobrzynski H;Boyett MR;Robert H;王吉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干细胞移植已经被用于治疗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其可以提高心功能、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对心脏生理间接影响.被研究的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胎儿心肌细胞、骨骼肌肌原细胞、骨髓干细胞、外周血CD34+细胞、内皮祖细胞、心肌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虽然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是一项革命性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期待解决,比如说何种人群适合做干细胞治疗、移植细胞种类、移植方式、移植细胞数目和疗效的评估等都还没有明确.现从干细胞类型,移植后的效果及移植的方法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李铭辉;顾翔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和非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异常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且较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为强,在校正了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这种关系仍存在.其机制可能与餐后高血糖时脂质过氧化增强、内皮功能障碍、高凝状态、黏附因子水平升高、炎症、氧化/氮化应激增强等有关.阿卡波糖及其他药物的干预治疗能明显减少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心血管事件.
作者:陈开宁;苏哲坦;高勇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7年5月9~12日,第28届美国心律学会(Heart Rhythm Society,HRS)年度会议(HRS 2007)在美国西部城市丹佛隆重召开.据统计,本次会议的与会代表中仅医生就超过了1万人,真可谓名副其实的一届盛会.本届HRS会议的研讨内容虽然涉及心律失常研究的各个方面,但报告多、深入、同时也吸引人的热点无疑当属心房颤动(房颤),特别是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因此,现主要介绍HRS 2007上有关房颤临床研究,特别是房颤导管消融研究的若干热点以及笔者由此引发的思考.
作者:刘兴鹏;单兆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