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容;刘玉生;尹敬光;陈晓武;万里;黄静;廖旭锋
目的:探讨新型Q开关激光去除皮肤细胞黑素的机理.方法:用Q532nm、Q755nm及Q1 064nm三种Q开关激光治疗豚鼠的黑色皮肤区,观察治疗结果,并于激光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第3天、14天取材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Q开关激光治疗后皮肤黑素颗粒即被气化或碎裂而减少或消失,黑素细胞呈空泡样变,细胞轮廓仍完整保留.治疗后第3天,表皮层明显增厚,细胞空泡样变逐渐好转,皮肤组织结构正常,皮下组织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和轻度充血,Q532nm组及Q755nm组表皮基底层及棘层仍有细小黑素颗粒,较正常黑色皮肤色素颗粒明显减少,Q755nm组黑素颗粒的密度明显少于Q532nm组,Q1 064nm组表皮各层无明显黑素颗粒存在;治疗后第14天皮肤组织基本完全修复,Q532nm组及Q755nm组表皮基底层及棘层仍有细小黑素颗粒,以基底层较明显,密度较治疗后第3天加强,Q1 064nm组表皮各层无细小黑素颗粒存在.结论:Q开关激光可选择性地破坏黑素颗粒,对含黑素颗粒的细胞无不可逆性损伤,Q1 064nm激光治疗黑素颗粒效果好,表明是目前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比较有效、副作用小的方法.
作者:余文林;曾东;苑凯华;李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眼袋整复术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睑部整形术,也是容易产生术后出血及血肿并发症[1]和医疗纠纷的手术.我们在近4年139例的眼袋整复术中,共发生4例术后继发性眶外出血及血肿,经处理未发生视力减退或眼睑硬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万新;沈尊理;黄一雄;张兆峰;章开衡;钱鋆;沈华;王永春;侯明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取痣是美容门诊常见的操作,因此项操作对人体皮肤具有一定的损伤性,受术者均感觉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灼痛.由于受损范围小、疼痛短暂受术者往往采取忍耐的方式接受治疗.为消除受术者的不适感,体现人性化服务的宗旨,使受术者在舒适状态下得到美的效果,我科采用术前患处外敷浅表麻醉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梅喜雪;王斌;向红;李昌美;邓小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腹股沟疝是小儿常见的外科疾病,发病率高达1.32%[1],自1999年至2006年9月我们采用沿下腹壁腹横纹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000例,效果良好.
作者:陈宏雄;徐泉;刘国峰;张枭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部分年轻人单睑因上睑皮肤睑缘悬垂量不等,常导致睑裂高度不一致;或同时合并内眦赘皮,造成睑裂长度与高度均不等;还存在内眦赘皮致睑裂长度不等,而睑裂高度相称者.临床上以前两者居多,后者较少见.
作者:周捍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毛发的过度生长和增多,虽大多无碍健康,但影响美观,故要求脱毛者甚多.以往有采用药脱、蜡脱、机械拔、电解等多种方法脱毛,但均存在治疗时患者痛苦且短期有效等不足.2000年4月~2007年1月,我们采用美国Light Age公司生产的翠绿宝石激光脱毛系统对408例求医者进行脱毛,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林辉;韦文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咪唑安定联合TCI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隆乳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拟行隆乳术的患者60例.在切皮前静脉输注咪唑安定0.05mg/kg,瑞芬太尼1 μg/kg,术中同时开始泵入瑞芬太尼和咪唑安定.观察麻醉前、注射局麻药时、切皮前、手术30min、分离胸大肌后间隙时、停药时、停药后10min时的BIS值,MAP,HR,SpO2,ECG及镇静程度.所有患者行双侧胸3~5肋间神经阻滞.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切皮前MAP降低(P<0.05),麻醉各时段HR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中各时段BIS值均降低(P<0.01);切皮前,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中镇静、镇痛充分,镇静评分主要维持在3~5级.术中呼吸循环功能基本稳定.所有患者均对麻醉方法满意,并愿意在以后的类似手术中接受同样的麻醉方法.结论:瑞芬太尼和咪唑安定联合TCI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具有镇痛良好,胸大肌松弛,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无精神创伤等优点,是隆乳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瑞;薛荣亮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鼻饲饮食法和传统单纯静脉补液法在整形外科术后禁食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的患者87例,分为两组,鼻饲饮食法和传统单纯静脉补液法,分别为42例和45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10天内平均每日住院费、体重变化、皮片成活情况和消化道出血、肺内感染、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鼻饲饮食法每日住院费用低于传统法(P<0.01),体重变化优于传统法(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法(P<0.01),两组的皮片成活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鼻饲饮食法应用于整形外科术后禁食病人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它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住院费用降低,病人满意,营造了和谐的医患环境.
作者:杨春晖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中,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与钟摆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进行比较,以评价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方法:将28例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远移上颌磨牙.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在近远中方向、颊舌向、垂直向的位置变化以及水平向的扭转变化,以衡量磨牙的位置改变.并通过上中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支抗强弱.结果:种植体作支抗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5.2mm,疗程4.4个月,平均移动速度1.2mm/月;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4.6°;磨牙颊向移位1.6mm;磨牙发生远中舌向水平旋转约4.9°;上颌中切牙位置基本无改变.钟摆矫治器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3.5mm,疗程4.2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8mm/月;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12.6°;磨牙颊向移位0.5mm;磨牙发生远中舌向水平旋转约2.8°;上颌中切牙切端向远中移动0.5mm.结论:两种方法比较,种植体的支抗更强,未见前牙支抗丧失,且二者磨牙的移动方式有所区别.
作者:郭军;法永红;蔡兴伟;黄长城;阎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蒙古人种的面型相对高加索人种比较宽短,且面部器官特征不明显.相对高耸的颧骨颧弓和突出的下颌角,给蒙古人宽短的面型带来了不和谐的特征,高耸的颧骨颧弓增加了面中1/3的宽度,突出的下颌角增加了面下1/3的视觉宽度.加之由于文化背景的影响,东方人文化传统中对高颧骨的审美偏见.所以,在整形外科临床上,要求行手术降低高耸颧骨的就医者颇多.本文就高颧骨降低术术式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彭喆;归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初是特指骨髓基质细胞,后来研究发现在胎儿肝脏、肺脏、心脏等实质脏器及脐带血中均提取到了与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相似、免疫表型相同的干细胞,因此将间质组织来源的与骨髓MSCs生物学性状相似,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统称为间充质干细胞[1-2].
作者:沈华;沈尊理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种植支抗技术结合正畸技术,治疗青年人上颌骨发育不足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8名AngleⅢ类前牙反(牙合)的患者,采用在上颌尖牙与双尖牙之间植种植钉+上颌骨前方牵引+方丝弓矫治技术的方法矫正上颌骨发育不足.结果:治疗前后对比:上颌长度增加(2.64±3.11)mm;上颌骨逆时针旋转(1.46±0.95)°,上牙弓顺时针旋转(1.33±1.14)°,Wits增加(2.98±2.64)°.结论:8名患者经系统治疗,发育不良的上颌骨被牵引至正常位置,错(牙合)畸形得以矫治,取得了良好的外观效果及咬合关系.
作者:张宇;陆晓丽;吴淑华;黄娜;王鑫;李春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美容外科手术是指以美容为目的的整形或再造手术,如隆乳术、除皱术、面型修整术等;其次是对某些疾病或创伤经治疗后的外形缺陷矫治,如瘢痕切除术等.美容手术成功与否,不仅决定于医师技艺水平的高低和手术设备先进与否,而且必须有良好的护理去保证手术效果.
作者:雷艳;莫冬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瘢痕疙瘩(Keloid,K)又叫瘢痕瘤,发病机制不清,具有侵袭性生长和手术后容易复发的特点[1],是困扰整形外科医生的难题.研究表明,肿瘤血管期的启动是有瘤细胞产生的促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血管生成因子所诱发,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生理及病理血管再生中起关键性作用,本文探讨VEGF及其受体与瘢痕疙瘩的关系,阐明瘢痕疙瘩的生成机制,为预防和治疗瘢痕疙瘩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吕建平;付文华;王少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所有皮损均有特征性的白色鳞屑和点状出血,好发于头皮、甲、四肢伸侧、肘、膝、脐和骶部,可对称出现,发展缓慢,也可突然发生.有时患者出现有瘙痒、灼热等主观症状并感不适.2004年3月~2006年9月,我们对10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服用阿维A(重庆华邦制药厂生产)治疗并进行了系统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体液性介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它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机制,借助上皮-间质的相互作用,在胚胎发生、创伤愈合、血管发生、组织器官再生、形态发生和致癌作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GF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整形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有虎;刘毅;哈小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法对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的颌面美容效果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1年4月~2006年9月的28例用囊壁部分或彻底刮除术,对可疑角化囊肿和造釉细胞瘤刮除术后再用石炭酸烧灼骨腔创面,囊腔碘仿纱条填塞,术后每日按压原骨质膨隆区,定期更换碘仿纱条和X线检查,随访0.5~3.5年.结果:术后3月面部膨隆畸形消退,经随访X线检查,26例患者囊腔都有不同程度缩小,术后2年,有22例囊腔完全消失,其余4例,骨腔体积仅剩原体积的20%~30%,新骨与正常骨结构一致.结论:保守治疗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手术方法简单,既可以修复面部的膨隆畸形,又可以大限度地保存颌骨的连续性,防止手术继发畸形,改善咬合关系,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汪湛;何一川;陈文君;杨卫东;何杰儒;肖剑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固体硅凝胶假体隆鼻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通过分析84例隆鼻术并发症的原因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修复.结果:84例就医者通过再次手术修复,使所有并发症均得到了治疗,鼻外形也有明显改善,除1例因鼻尖穿孔遗留瘢痕不满意外,其余83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根据鼻畸形情况确定修复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及手术方法、精细且适合就医者的假体雕刻、鼻背筋膜下的剥离、良好的美学概念、术后应用抗生素及活血化瘀药物等是降低和预防隆鼻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当隆鼻术并发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可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原因,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可使并发症得到控制和及早治疗.
作者:朱占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冷冻、激光及手术治疗皮肤色素痣的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皮肤色素痣患者4 682例,分为三组:液氮冷冻组600例,用手持式冷冻刀或医用棉签行液氮冷冻治疗;激光组1 882例,分别用超脉冲CO2激光和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手术组2 200例,采用切除缝合或切除后邻近皮瓣修复.治疗后对疗效及副作用进行评价.结果:液氮、激光治疗较表浅的色素痣和雀斑样痣疗效较好,对皮内痣及混合痣疗效差且易产生瘢痕;手术切除缝合可治疗各种类型的色素痣,治疗次数少、术后不良反应少并且无明显切口瘢痕.结论:皮肤色素痣治疗应首选手术切除,同时术后应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较表浅的色素痣和雀斑样痣可选择冷冻和激光治疗,皮内痣和复合痣不宜采用冷冻和激光治疗.
作者:邓军;黄惠;程良金;叶庆佾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对比研究在瘢痕形成过程中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原位检测.结果:兔耳增生性瘢痕经595nmVbeam激光照射后,按不同时间段取材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对照组比较,高倍镜下观察结果,显示PCN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细胞凋亡增加.结论:595nmVbeam激光照射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诱导细胞凋亡.应用595nmVbeam激光预防和治疗瘢痕是可行的.
作者:滕雯;郝立君;任丽虹;肖志波;王敏;李芍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